- 相關推薦
90后女生創業成功故事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感覺,或者是萬馬奔騰的感覺。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90后女生創業身價千萬案例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90后女生創業身價千萬案例(一)
一個被稱為90后差生的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兩年賺百萬!
開著寶馬車,在月租過萬的高檔寫字樓開公司,這個90后看起來很“款”。然而,他并不是富二代,眼前的這些都是靠雙手打拼來的。他叫龔偉明,出生于1990年,今年21歲。
讀書:不算好學生
龔偉明的公司設在鷺江道第一廣場,推門走進總經理辦公室,鼓浪嶼全景迎面而來。龔偉明稚氣未脫,記者剛見到他,還以為是他的總經理助理。
龔偉明告訴記者,單從讀書來衡量,他不算好學生。初中畢業后,他堅持要到新加坡讀高中,但只讀了兩年便回國了,隨后到集美大學旁聽了一年。他說:“初回國時,全家人很失望。”龔偉明的家庭只是小康之家,為他留學期間花了不少錢。“連文憑都沒有拿到!”他媽媽一下子哭了出來。
然而,在龔偉明看來,兩年的新加坡之行收獲頗多,不僅開拓了他的思維,而且積累了巨大的人脈資源。
賺錢:臺風天送機票
“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我沒從家里拿過一分錢。” 龔偉明說。龔偉明從骨子里就想賺錢。2009年,他還在集大旁聽期間,發現代購機票利潤很高。于是,他自己跟航空公司聯系,稱可以幫其賣機票。他開始在校內校外騎著摩托車到處跑,幫人買票送票。
有一次,一名學長向他買機票。當時正逢臺風天,他為了不失信于人,冒雨送機票,送到時全身已經濕透了。那名學長很受感動,之后為龔偉明介紹了很多客戶。就這樣,龔偉明賣了兩年機票,賺了好幾萬元。
創業:被家人說沒救
真正讓龔偉明賺到第一桶金,是2009年秋天。
他在新加坡的`一位同學是臺灣人,家中主營垃圾處理設備,計劃開拓大陸市場。同學請已經回廈門的龔偉明打聽,尋找合作者。龔偉明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把親戚問了一遍,最后找到了意向人。然而,臺灣方面要求意向人先拿20萬元做保證金,但意向人沒有見到設備,不愿意付錢。為了促成此事,龔偉明決定自己籌錢,先把保證金墊上。
他說:“我當時跟家里一說,都說我沒救了,沒賺錢還開口要幾十萬,根本不同意。我只好向朋友開口。”這時,他在新加坡期間積累的人脈資源發揮了作用。他找了眾多的朋友和同學,竟然湊到了20萬元。他終于幫別人促成了生意,而他也從中賺到了50萬元。
龔偉明從中發現了商機,開起了公司,做起企業營銷推廣。僅兩年時間,就賺到了100多萬元。
90后女生創業身價千萬案例(二)
“同學你好,請問你要吃點什么,我們的哈哈湯品都是熬制了3個小時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一臉文氣的范偉拿著菜單、端著盤子在小店里忙活著。他是南京林業大學的大三學生,同時也是這家“哈哈快餐店”的老板。2月29日開張以來,每天中午,慕名而來的師生會將小店擠得水泄不通。
他是店老板 把一間小門面房裝修得挺高雅
中午12:30左右,南林大美食街香樟苑一家名為“美哈哈快餐店”的中西合璧的餐館門口,排起了長隊。“聽同學推薦說這里環境不錯,飯也好吃,而且不貴。”一位排隊等候的同學說。這間只有20多平米的小門面房,只能容納21人就坐。別看空間局促,內部裝修卻有模有樣,米黃色的'墻紙、柔和的燈光、墻體四周的烤漆玻璃,整體環境顯得挺高雅。
由于還在試營業階段,哈哈快餐店只有七八種餐品,例如蘿卜排骨飯、雞腿漢堡、玉米排骨飯……價格從10至12元不等。“我們的哈哈湯品都是要熬制3小時的。”面對每一位光顧的客人,店老板范偉都熱情推薦著,“我一下課就趕過來了,中午人多,我得幫著搭把手。”
南林大高分子專業的姚立正是第二次來店里吃飯了。“10塊錢能吃到一頓美味營養的套餐,很實惠了。”
他還是大學生 南林大的老師在微博上力挺他
哈哈快餐店老板范偉還有一個身份——南林大人文學院社會工作系的大三學生。去年11月,他就開始張羅著要開一家自己的餐飲店。
今年2月29日,小店開張。為了攢人氣,范偉還為每位顧客提供一份小掛件,凡是領到8、18號牌的顧客還能領到10元錢的紅包。
“哈哈快餐店前兩天都是不賺錢的,剛開張,要先贏得口碑。”現在,范偉的小店每天營業額有3000多元,毛利1000多元。“我們還請哈哈快餐店總部的特級廚師為我們開配方調湯料。”
哈哈快餐店的開張,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南林大老師孟祥遠在微博上力挺范偉,“西餐套餐和湯味道不錯,關鍵是不添雜料,貨真價實又放心。”
現在,范偉每天的生活緊張有序。如果沒有課,他會在上午9點到店里幫忙打打雜。而中午12點至1點的黃金時段,是哈哈快餐店最忙碌的時段,點餐、送餐、收銀,范偉什么都要干。當接待完一天的客人,打掃完衛生經常是晚上9點了。
90后女生創業身價千萬案例(三)
27歲的劉楓去年從中國科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擺在他面前的有幾條康莊大道:要么繼續搞科研,專業對口,學有所用;要么聽從導師的建議,讀博;要么聽從母校召喚,回到遼寧中醫藥大學任教;或出國、入伍、考公務員。如果留在北京,取得北京戶口,也絕非難事,而他卻作了個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選擇——回到三線城市遼寧錦州創業。
他看好了公共wifi市場。3個月時間,他創辦的“愛錦州”i-JinZhou公共wifi像一張無形的網,覆蓋錦州670余商家。接下來,他打算做錦州的同城電子商城,爭取實現不用逛街就能同城購物。
目前,他創辦的公司營業額已有八九萬元,成本開始逐步回收,他預計,在未來的幾個月里這個收入至少還會翻上幾番。
憑借學到的知識,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劉楓想自主創業的想法并非偶然,早在讀研究生期間,每次做課題時,他都能把所研究的東西和社會應用聯系在一起。
一次,他的導師以研制了一種菌劑,將它應用于甘草,能提升成熟量1倍以上。甘草是根莖植物,在治理沙漠、固土防沙、防風防沙等方面作用突出,而且它不破壞土地,環保意義非常大。還可應用于玉米,提高產量。由于這種菌劑造價比較高,不適合中國傳統農業,劉楓的導師就在德國申請專利,并取得成功。而劉楓的著眼點并不在項目本身,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其后的市場推廣上。科研成果要是不能轉化為實際應用,他就覺得是巨大的浪費。
這種菌劑還可應用于堿地治理。2013年,劉楓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合伙開了個綠化公司。憑借研究生所學到的知識,短短一年時間,他掘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第一桶金——10萬元。
揣著這10萬元,劉楓胸中的自主創業之火燃燒起來。
一次偶然的網購激發了創意
畢業時,劉楓放棄了幾條康莊大道和幾乎唾手可得的北京戶口,回到錦州,這在別人的眼里,是個“愚蠢的決定”。媽媽還是想讓他找個穩定的工作,可他說:你給我半年時間,我就能干出點名堂。
一天,媽媽讓他在淘寶買件衣服,他懶得開電腦,就用手機客戶端操作。看到淘寶上的'廣告,劉楓靈光一閃:能不能把廣告植入到手機——當手機連接公共wifi時,彈出的頁面變成廣告?他問了幾個做技術的朋友,技術上是否可行,得到的答復讓他欣喜若狂:沒問題!而且,深圳已經開了先河。后來,劉楓在盤錦遇到一名遼工大畢業的同學,說這個技術他來解決。
有了技術,就差錢了。劉楓在一次培訓課上認識的一個企業家,看好他這個創業項目,花50萬元買下技術,又給他100萬元做市場的前期推廣。
2014年11月11日,光棍節這天,劉楓和兩個小伙子,3個光棍在光棍節這天成立極樂鳥科技有限公司,“愛錦州”i-JinZhou熱點wifi橫空出世。
萬事開頭難。設備造價400多元,全部為商戶免費安裝,這是一件燒錢的事。在用戶用手機連接i-JinZhou時,植入12秒廣告。因此,他們的收入全部依靠植入廣告。
剛開始,客戶不認可,網速也不好,只談下30多家。這哪行?劉楓開始動腦筋,他把12秒廣告分成3段,每一條4秒,前4秒全送給商家,技術上還實現了行業間的規避。然后,劉楓找到移動、聯通等移動通信公司談寬帶業務,跑了無數趟,磨破了嘴皮子,最終拿到了大客戶協議。
光纖入戶,網速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對于客戶最關注的安全問題,他們與設備生產廠家“極路由”聯系,對設備進行加密,外人無法破解,保證客戶的信息絕不外泄。
先做公共wifi,再做微商城,目標是打造東三省電商王國
做好了前期鋪墊,劉楓接下來的步子邁得更穩了。他在人才市場招兵買馬,20名大學生幫他跑業務、搞安裝。因為都是同齡的年輕人,干勁十足,業務員們憑借兩條腿、一張嘴,用3個月時間安裝了670多家。
劉楓還與公交公司達成協議,將115路的兩輛車作為i-JinZhou移動wifi的試點。其中一輛車的司機也是個年輕人,他對車隊領導說:“別給我換車啊,我這車有wifi,東三省第一輛,太牛了!”還熱情對上車的乘客說:“嗨,哥們兒,我這車有wifi,免費上網!”
wifi平臺建立起來了,他們開始做收費廣告。一家家地跑,一點點地磨,大大小小的廣告業務陸陸續續開展起來。670余家i-JinZhou公共wifi像一張無形的網,連結了錦州古塔、凌河、太和三大區。接下來,他打算做錦州的同城電子商城,爭取實現不用逛街就能同城購物。
他拿錦州市場當敲門磚,跟阿里巴巴談支付端,最終他拿到支付寶客戶端的技術支持,阿里巴巴還答應他根據客戶消費情況給予返點;做i-JinZhou微信公共平臺,他就跟騰訊談,一分錢沒花,搞定!
劉楓對市場有著清醒的分析。當今社會的主力消費群體是90后、90后,他們喜歡并且容易接受新事物,而智能手機的大范圍普及,讓手機客戶端大有可為。劉楓目光并不局限于錦州,他下一步的目標是在阜新、朝陽、葫蘆島開分公司,把遼西市場盤活,然后運作微商城,達成東三省的電商聯動,打造真正屬于他的電商王國。
創業是一種成長過程
公司成立半年,劉楓很累,除了每天早晨的例會,他幾乎都在路上,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這半年,他經歷了很多事:“創業真難,比想象的還難,但‘難’不是借口,相反,它應該成為我前進的動力!”
公司剛起步,租個辦公室都是件難事。錦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公室的遲建國科長就把自己的辦公室騰出來,免費給他們使用。對那些愿意支持自己的人和商家,劉楓打心眼里感激。
公共移動wifi的市場空白,并不代表沒有競爭對手。當時,有一家杭州的公司與他爭奪錦州市場。但當做到100多家的時候,他們退出了,還聯系劉楓求收購。劉楓分析:對方之所以支撐不下去,不接地氣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技術與實踐應更切合實際,而技術不夠完善也是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劉楓想:我是錦州人,不能糊弄家鄉人民,我要把基礎和服務做好,家鄉人民才能信任我、支持我。
一名中科院的碩士畢業生,從北京回到錦州,從零開始白手起家創業,不覺得可惜嗎?劉楓坦言,剛回來時確實很迷茫,讀了那么多年書,所學知識能應用到實際生活的少之又少,確實很不甘心。但他又想,科研往往是理想的狀態,即使失敗了,得到的也是一種結果。而創業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種成長過程。
其實,在創業艱難時刻,他動搖過,但隨之又堅定了信心,媽媽曾勸他:“算了,兒子,找個工作吧。”劉楓說:“媽媽,再給我5年時間,讓我任性一回!”
未來的路遠遠不止5年,劉楓還年輕,誰能說未來就不能屬于他呢?
【90后女生創業成功故事】相關文章:
90后女生創業故事03-09
90后的成功創業故事12-09
90后女生創業成功真實案例03-09
90后創業不是夢的成功故事12-09
為了實現自我的90后成功創業故事12-09
女生創業養殖成功故事03-09
90后小伙瞄準土特產創業成功故事12-09
90后制作棒棒糖的創業成功故事12-09
90后適合女生創業的點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