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養野雞的創業故事
雖說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但是說到養殖業,每年都會有一些流感致使雞鴨遭受苦難,有哪些養野雞的創業成功故事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養野雞的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養野雞的創業故事(一)
《從2000元到2000萬》
在封閉落后的閩西山區農村,藍招衍,一個農民出身的醫生,在交通閉塞、信息不暢、不懂技術、沒有場地、經濟落后的情況下,從2000元養殖野雞起家發展成為占地200多畝全國聞名的大型生態農莊,他是如何一路走過來并完成財富裂變的呢?
一、10個野雞蛋起家
1990年3月,高考落榜后搞過幾次創業都失敗的藍招寶,一天偶然看到一家酒樓竟以45元的高價從獵戶手中購進一只野雞,同日夜間,大哥藍招衍從《人民日報》看到一農戶養殖野雞致富的報道。兄弟倆得到啟發:養殖野生動物大有市場。深思熟慮后,他們偷偷賣了2頭大肥,湊齊2000元錢,從外地買回10個野雞蛋,以2平方米的破豬舍作為養殖場,當年即收回成本并賺了2萬元,賺得了創業后的第一桶金。這是在缺乏資金、技術、場地、人才等,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開始創業的。
二、由養殖戶向規模化養殖企業轉變
藍氏兄弟艱苦創業、敢于創業的事跡引進了社會的關注。1992年10月10號,現福建省省長、時任龍巖地委行署專業的黃小晶到現場視察并親自爬山選址,在永定縣湖雷鎮蘭屋崗上選擇了現在農莊的地址。1993年春,養殖場搬到了新建的'幾千平方米養殖基地,存欄野雞達1萬多只,并在省市縣領導的關心下,成立了“福建省永定縣招寶珍禽開發公司”,實現了從養殖戶向專業化、規模化的養殖企業的邁進。當時成為華東最大的珍禽基地,年收入100多萬元。
從養殖野雞的成功嘗到甜頭后,藍招衍不斷引進市場走俏的山珍野味:鷓鴣、黑鳳雞、貴妃雞、綠殼蛋雞、紅腹錦雞、大雁等特養新品種,項目引進一個成功一個,使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到1998年時已發展成為年產各種珍禽100多萬只的規模,成為全國公認的“珍禽養殖大王”。從而真正成為了華東地區乃至全國規模最大、專業水平、管理水平最高的特養企業,為企業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構建種養生態循環和投資安全體系
1999年,招寶公司在廣東考察市場時發現,野豬、野兔市場需求量極大,僅廣州市場野豬的毛重批發價一般都在30元/公斤,最高達到50元/公斤,野兔也在30元左右/公斤,而且還常常沒有貨源。二者又都是草食動物,而農莊果園中青草多且鮮嫩,非常適合農莊發展。僅此這兩項,如今公司每年獲利幾百萬元,為企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在養殖過程中,招寶公司將珍禽糞便用EM制劑發酵后喂野豬,動物糞便通過沼氣池產生沼氣用作珍禽及野豬仔的保溫和農莊生活能源,沼液連同沼渣又是臺灣青棗、食用仙人掌等果樹、苗木的優質有機肥,種植園的青草養動物,使養殖不用買飼料,種植不用買化肥的低成本經營成為現實,且生產的都是綠色食品。同時公司還開發制作栩栩如生的山雞、孔雀、紅腹錦雞等標本作為家居、辦公室的裝飾品和高檔禮品,既拓寬了珍禽的銷售渠道,同時產品附加值提高幾倍以上。通過延伸產業鏈,農莊由珍禽增加了標本、野豬、野兔、水果、苗木、仙人掌、沼氣、食品等10多個產品收入,保證農莊在任何時候都具有良好的收入。農莊建立起一個“立體種養、綜合加工、循環利用、全面增值”的經營模式、一個強大的生態產業和投資安全體系,具有極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養野雞的創業故事(二)
《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
2007年1月16日,王平正和工人一起把因為下雨在棚里憋了幾天的雞都放出來。像這樣的養殖基地王平在蘇州市有5個,年出欄成雞100多萬只,通過養殖、加工、銷售,每年能給他帶來400多萬的利潤。而就在2003年,王平還是一個養雞的門外漢。
2003年,因為效益一直下滑,王平轉掉了經營3年的服裝廠。當他得知吳中區政府提出發展一只雞、一棵菜等六個一的農業產業化工程,就想投資農業,于是就到區畜牧局咨詢,經畜牧局副局長夏健指點,王平決定養殖生態草雞。生態草雞就是農家散養雞,養殖量不大,卻很受消費者青睞。考慮到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綠色消費,王平對養殖草雞的項目很感興趣,就先去考察了市場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王平了解到,籠養雞45天可以出籠,風險較小,所以養殖的人較多;而草雞是用傳統的方法養殖,因為周期長,風險大,一般人不愿意大規模飼養,所以草雞市場有空擋,正好趁機介入。于是,王平先后到浙江、安徽、山東等地考察了一些散養雞的基地。
2004年3月,他把40萬元積蓄拿出來租了50畝山林地,引進了5萬只雞苗。精心伺候了4個月,就到了該上市的時候,王平派人到各個農貿市場去推銷,但由于農貿市場上銷售活雞的攤位都被人承包了,租不到攤位,王平的雞自然就進不了市場,正在王平一籌莫展的時候,吳中區畜牧局又幫他出了一個主意。不久,王平投資18萬元做的50輛銷售活雞的小車推到了蘇州市街頭。果然銷售情況有了明顯好轉,基本上每天推到市場的雞都被一搶而空,日銷量達到 5000多只。但火爆的場面只持續了2天,第3天,他們的專賣車剛到街上,就遭到了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圍攻打砸
原來王平在街上賣雞,把市場內活雞的生意都給搶去了,市場內賣活雞的商戶看到生意被搶,就糾集一幫人對王平進行打擊報復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投資創業。在隨后的10天里,專賣車又遭到 5次打砸,不少剛招過來的銷售員都辭職不干了,再上街銷售已經很難繼續下去了。正當王平在家里又氣又愁的時候,打砸事件有了新進展,市委書記在報紙上親自發表言論,要把這種惡勢力打下去,要把好的農產品供應市場。不久在蘇州市工商部門的積極協調下,王平的草雞進入了市區39家農貿市場。更讓王平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媒體對打砸事件的高密度報道,一下子使他的草雞名揚蘇州,不少飯店都開始慕名而來,買他的雞了。
到了2005年5月,王平的養殖基地已經發展到50多萬只草雞的養殖規模,他卻越來越多地為雞的銷路發愁了。有時候市民需求量很大,有時候市民需求量很低,那么雞就會囤積。該賣的雞如果囤積起來就會增加成本,一只雞每天至少兩角錢的飼料錢,王平就琢磨怎樣能增加雞的銷量?在銷售活雞的過程中,他了解到,不少市民喜歡吃雞卻怕宰殺,怕把自己家里弄臟了;而且有些家庭是雙職工,沒有時間做飯,去飯店吃,價格又比自家燒貴得多。而且王平每天往各飯店送幾千只雞,他覺得,飯店的生意也很好,如果自己開個飯店專門做雞,肯定能賣得更好。
2005年6月,王平在蘇州鬧市區租下來開草雞館的店面,卻并不著急開業,而是先招了5名廚師,讓他們在一個普通的沙鍋燉草雞上忙活了幾天,總共做了48種沙鍋,通過各種調料的試驗,請很多市民來品嘗,最后確定了一種草雞沙鍋的`制作方法。
2005年8月20日,王平的草雞館開業了,主打菜肴就是沙鍋草雞。每份半只雞價格12元,是剛夠成本的價格。為多賣雞,王平并不想靠飯店掙太多的錢,超低的價格引來了媒體的質疑,他這一招果然讓來吃的人一下子記住了,媒體的報道又讓他的店聲名遠揚,以至于不少人就把到他的店吃飯當成了吃工作餐。在開業后的2個月里,王平又相繼推出127種和草雞有關的菜肴,這些菜肴都成了吸引顧客的招牌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
一個草雞館生意再火爆,雞的銷量畢竟有限,王平打算搞連鎖經營來轉移活雞銷售的壓力。2005年11月,正當王平躍躍欲試想在蘇州市區同時開出5家連鎖店造造聲勢的時候,一場災難降臨了,國內個別省區發生了禽流感疫情。草雞館的生意從每月銷售收入200多萬一下子跌到5萬,囤積了好多雞。幸好當時華東地區并無禽流感疫情,王平就把賣不出去的雞繼續養著。越積越多的雞使王平的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王平頂著巨大的壓力讓工人繼續把雞養好,他想硬挺著撐過這一關。每天一只雞要兩角錢的飼料錢,養雞場一天天在虧本,王平也因為過度操勞病倒了。直到2006年,春節后,人們對雞的消費信心慢慢地開始恢復,但草雞還是賣不上價。
王平一次去超市時,看到了南京鹽水鴨,一下子開了竅,為什么不加工草雞呢?他算了一下,也只有把雞進行加工才能降低損失。
2006年3月,王平籌資180萬元,上馬了草雞熟制品加工生產線,每天的加工量有3000多只。正當王平忙著四處推銷新產品的時候,吳中區甪直鎮的負責人找到了他。甪直鎮政府想讓王平在工業區里建一個可供周邊企業人員餐飲娛樂的休閑中心
一個農民養生態雞賺100萬元的創業故事投資創業。經過實地考察,王平答應了。盡管經歷了禽流感的波折,幾年下來王平還是有幾百萬的利潤,加上貸款,2006年11月16日,王平籌資1000萬元建設的生態園開業了。王平看到工業區里的人群對生態園地道的農產品都很感興趣,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希望能把吳中區所有的農副特優產品組合到一起進行銷售,用三產、二產來帶動一產。生態園開園后,幾乎每天都有會議接待,現在王平就想盡快把農產品展示中心建好,讓來開會的人能更方便地買到草雞和其它的吳中區生態農產品。
養野雞的創業故事(三)
《大學生創業當上“雞司令”》
創業故事>> 在貴池區馬衙街道金山村烏子嶺山腳下,三名大學生和一名職高生,扎根深山搞起了野雞養殖,令村民刮目相看。
這三名大學生是:家住馬衙街道金山村的趙磊,家住亳州的楊均溢,家住桐城的方可,另一名是家住金山村職業高中畢業的楊志祥。趙磊、方可、楊均溢三人均為2010年安徽農業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是大學養殖系的同學。畢業前夕,他們就立志搞養殖。畢業分手時,方可和楊均溢找到趙磊說:“你家在皖南山區,這可是搞養殖得天獨厚的好地方大學生創業當上“雞司令”大學生創業當上“雞司令”。你回去打聽一下,有合適地方,馬上打電話給我們。”趙磊回家后就到烏子嶺山腳下實地考察,認為這個地方好,兩山夾一沖,山清水秀,格外清靜,翻過大山就是九華天池風景區,在這里發展野雞養殖最好不過了,趙磊馬上打電話給桐城的'方可,方可又電話通知亳州的楊均溢速來貴池馬衙。經趙磊推薦,本村的楊志祥也加入了他們的團隊
趙磊他們四人在馬衙街道和金山村全力支持下,投資10萬元,在烏子嶺山腳下辦起了野雞養殖場。一年來,兩個野雞大網棚養殖了2000只野雞大學生創業當上“雞司令”投資創業。一份艱辛,一份收獲。現在,他們辛苦養殖的野雞每只有2斤多重了,母野雞也開始下蛋了,野雞收入可觀。他們還打算擴大生產規模,搞三個分場來養殖,同時,扶持帶動周邊農民發展野雞養殖。
【養野雞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養兔創業故事05-10
博士養蝦的創業故事05-11
致富經養羊創業故事05-10
會下彩蛋的野雞童話故事04-18
養螢火蟲網上賣的農村創業故事05-11
碩士棄城高新返鄉養毛驢的創業故事05-12
大學生回鄉創業養沙棘雞勵志故事05-11
大學生創業投資彭山養山雞找前途勵志故事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