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哪些有關成語歇后語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下面小編整理的成語歇后語,歡迎來參考!
1、此地無銀三百兩;賊娃子說夢話 —— 不打自招
2、熟過頭的石榴 —— 不攻自破
3、三天賣兩條黃瓜 —— 不慌不忙
4、瞎子捉迷藏;飛機上張網 —— 捕風捉影
5、一腳踩進泥沼里 —— 不能自拔
6、七尺布攔腰剪 —— 不三不四
7、大姑娘上樓梯 —— 步步登高
8、一把利劍藏袖筒 —— 不露鋒芒
9、耗子啃菩薩 —— 不識大體
10、好心當作驢干肺 —— 不識好歹
11、十二月送蒲扇;三伏天借扇子;臘月買紙扇 —— 不識時務
12、一個跳蚤蹦起來 —— 不知去向
13、鴨子聽雷 —— 不知所云
14、風爆了皮 —— 不治之癥
15、隔著棉被撓癢 —— 不著邊際
16、入蟄的長蟲還了陽 —— 蠢蠢欲動
17、水里按葫蘆 —— 此起彼落
18、一個骰子擲七點 —— 出乎意外
19、頭發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針 —— 吹毛求疵
20、大缸里放針;書桌上的筆筒;夜過巴州嚴顏 —— 粗中有細查
21、一二五六七;打獵忘了帶;說著葫蘆忘了瓢 —— 丟三落四
22、六點鐘的分時針 —— 頂天立地
23、蝎子懷里掛剪刀;中式服裝西式領 —— 獨出心裁
24、八十歲演員扮孩子 —— 返老還童
25、害什么病開什么方 —— 對癥下藥
26、林黛玉的性子 —— 多愁善感
27、年老的老松樹 —— 根深蒂固
28、大舌頭讀報;沒牙佬念文章 —— 含糊其辭
29、七仙女下凡;戲臺上的裝飾;夢中游蘇杭 —— 好景不長
30、七斤面粉調三斤漿糊;水壺熬粥;葫蘆里看地圖 —— 糊里糊涂
31、螳螂捕蟬 —— 黃雀在后
32、拿著鏡子對月亮 —— 回光反照
33、酒醒不見牛肉 —— 悔之晚矣
34、屎殼螂戴墨鏡 —— 昏天黑地
35、木偶流眼淚 —— 假仁假義
36、鄉下不懂天文 —— 見風是雨
37、拾錢不識街坊 —— 見利忘義
38、弟兄分家爭勺子;案板上的買賣 —— 斤斤計較
39、望江亭度中秋 —— 近水樓臺先得月
40、借他的韁繩拎他的驢 —— 將計就計
41、花綢子上繡牡丹 —— 錦上添花
42、粉絲湯里下面條;藤蘿爬在葡萄架上 —— 糾纏不清
43、打葫蘆說葫蘆 —— 就事論事
44、八級工學技術 —— 精益求精
45、辣子一行茄一行 —— 井井有條
46、懸崖上的鮮果;峨眉山上的佛光 —— 可望不可即
47、一棵瓜秧爬滿地 —— 拉拉扯扯
48、一個蘿卜三個坑 —— 留有余地
49、大老小老虎 —— 馬馬虎虎
50、兵營里操練 —— 拿腔做勢
歇后語的來歷:
我們都知道歇后語,但很少人知道歇后語的來歷,它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歇后語的來歷。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此時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此時后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此時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此時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最早出現“歇后”這一名稱是在唐代,歇后語《歇后語的來歷》。此時《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后體”(一種“歇后”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此時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語。
歇后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此時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后語雖然很少見于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恒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后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1)八十老漢學吹打 —— 上氣不接下氣
2)八月十五吃年糕 —— 還早
3)八月十五的月亮 —— 光明正大
4)白虎進門 —— 大禍臨頭
5)半夜彈琴 —— 暗中作樂
6)包公升堂 —— 盡管直說
【有哪些成語歇后語】相關文章:
艱難的歇后語有哪些05-01
筍的歇后語有哪些08-11
猴的歇后語有哪些04-22
抱著的歇后語有哪些05-01
快樂歇后語有哪些05-03
諧音歇后語有哪些04-12
搞笑的經典歇后語有哪些04-13
土地的歇后語有哪些04-12
生日祝福成語有哪些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