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課程實踐的報告研討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會學習心得
逝者如斯,為期5天(5.23-5.27)的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會已經結束。通過這幾天的集中學習,我聆聽了華中師范大學教育院郭元祥教授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教育質量提升的講座、河南省新鄉市13中綜合實踐專職教師、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項目組指導專家馮京廣老師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開發和管理、以及臺灣臺南科技大學教授李坤崇教授關于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實施策略的指導,還觀摩了來自全疆各地四位老師四節別開生面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感受頗深,受益匪淺。現在靜下心來想想,覺得這門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非常適合的,也是非常有利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了全新的認識,下面來談一談我的學習心得。
一、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新課改中的黑馬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后設置的一門必修課,因為它負載著新課程的核心價值與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不同尋常的意義,被認為是新課程中的一匹黑馬。因為它與以往的學科課程有著不同的屬性,它的內容不是以學科知識邏輯順序來組織,而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線索組織,按活動主題的形式來展開設計的。它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是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體驗與實踐。它是按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系來選擇主題內容,具體化為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教育幾個領域來選題;學習空間具有開放性,不單純以書本和教室為中心,而是向課外與校外延伸,直到廣大的生活空間;結果是重點看學生獲得了什么樣的體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有了什么樣有意義的認識,而不是他們調查了什么,做了哪些,是一個注重過程兼顧結果的課程。所以,它的特點具有實踐性、活動性、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二、體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效益
通過石河子八中的實踐考察,通過對兵團二中、八一中學及烏魯木齊實驗小學所取得的成績分析,我深刻體會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
1、優化了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從單一接受式學習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的變革;促進了學生思維方式的深刻性、
嚴密性、靈活性和概括性;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創造等多元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意志等個性品質的鍛煉;促進了學生思想情感、道德意識和品質、價值觀的培養。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團體合作意識,還給學生帶來了成功的自信心。
2、優化了教師的教育和成長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教師做學生的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充分體現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觀,從而優化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也是與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必然要突破學科知識的壁壘,從而促使教師不斷更新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由于沒有現成的教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與課程開發必須同步進行,這有助于教師提高課程開發意識和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教師在課程實施與開發過程中不斷分析和反思自身教學行為,從而提升了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與同類學校教師發展比較效果十分明顯。
據了解,烏魯木齊實驗小學、兵團二中、八一中學、石河子八中等走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改前列的學校,眾多教師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而被評為自治區、和兵團教壇新秀,眾多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論文獲得自治區、兵團級獎,成績顯著。
3、優化了學校的管理和發展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促進了學校教育理念的更新,促進了學校教育活動體系的完善,促進了學校課程發展能力的提升,促進了學習型學校的建立,特別是促進了學校文化的重塑。課程改革的直接訴求和終極目標是“課程文化”的再造,課程文化是重塑學校文化的有效載體。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對學校文化的生成和積累價值是明顯、有效的,對于塑造學校教育資源的文化、學習和反思的學校文化和構建民主與平等的師生關系、實踐與探究的教育方式等學校文化有重要的價值,以學校文化引領學校發展。
三、思考: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該何去何從
通過這次培訓,我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只是我們沒有很好地去挖掘罷了。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的四個指定領域(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教育)和若干個非指定領域(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如科技節、文藝節、運動會]、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拓展
課[即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國旗課等),其中很多內容我們已經順利開展,并且實施得非常好,只是我們沒有總體規劃與合理引導。
我們以前的這些綜合實踐活動存在兩個誤區:
1、在實施的過程中,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神秘化,不知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的關系;
2、過分追求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精致化而忽略實踐,學生只是紙上談兵,缺乏實際的體驗。
基于上述兩個誤區的思考,我對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做了兩個建議:
A、摸著石頭過河——從課題起步,師生共同參與
用學生課題帶動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崛起,濃厚學校的科研氛圍。讓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完成一個科研課題,課題由學校統一擬定,讓學生自由選題,每一個課題有一個指導老師,讓我校師生一起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去。將成果編成《89團中學學生課題集》,供以后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請進一些專家,指導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課題;同時,讓更多學教師走出校門,向其它學校學習更優秀的經驗。這樣,勢必會帶動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面興起。
B、開發校本課程,讓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
讓一部分教師帶頭,開發校本課程,如《國際象棋》、《國旗課》、《校園禮儀》、《體育舞蹈》、《圍棋》等。校本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讓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如開發《營養與健康》、《數學建模》、《演講與口才》等課程,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進學生的生活實踐。
這個方面,可以借鑒石河子八中及兵團二中的經驗,從校本課程著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讓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常態化。
以上幾點就是我這次參加溫州市第二期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培訓班學習之后的所知、所思、所感、所悟。
【課程實踐的報告研討會】相關文章:
課程實習報告-課程實踐報告04-01
口譯實踐課程報告范文12-09
福利院課程實踐報告12-07
《創新實踐》課程創造技法自學報告12-09
毛概課程實踐調查報告優秀范文12-09
課程實習報告04-03
新課程理念下教與學方式變革研討會學習心得12-09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總結12-04
課程實習報告范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