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風土人情調查報告三篇
篇一:風土人情調查報告
為了更好的讓我們了解遼陽的風土人情、歷史發展和文化狀況,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特在假期對遼陽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考察,現將本次調查做如下匯報
一、古城遼陽簡介
在中國土壤最為肥沃的東北平原上,有一個寧靜的小城,它歷經了千年的戰火洗禮,積淀下了濃厚的歷史韻味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這就是古城遼陽。遼陽,古稱襄平、遼東城,位于遼寧省中部,東依遼東山地,西望遼河平原,太子河經市郊東、北轉折西、南注入渤海。遼陽現為遼寧14個省轄市之一,是新興的現代石化輕紡工業基地、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面積4744平方公里、人口181萬,轄5區1市1縣(5區分別為白塔區、文圣區、宏偉區、太子河區、弓長嶺區,1市為燈塔市,1縣為遼陽縣)。
二、悠久的歷史文化
遼陽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有著24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從公元前3世紀到17世紀,一直是中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或許你不知道遼陽,也可能不太了解襄平往事,但說兩個事件,我們就可能有所耳聞:一、當年秦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時候,燕國的太子丹曾逃亡與此,后來太子丹被虜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不畏強權、誓死抵抗的節操,將遼陽的太子河由此定名;二、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在遼陽起兵,經過多年奮戰,奠定了大清國的建立,其弟舒爾哈赤等5人葬于遼陽的東京陵,;三、屬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76
座白塔之一的遼陽白塔,便坐落于遼陽,是金世宗完顏雍為其母貞懿皇后李氏所建的垂慶寺塔的俗稱,擁有800余年的歷史。
三、豐富的自然資源
1、水資源
遼陽地泉資源已測定登記的有27處、42眼,著名的地泉有湯河溫泉、湯河冷泉。溫泉含珍貴的微量元素氡,水溫在50℃-60℃,最高可達70℃,是理想的醫療礦泉;冷泉含微量元素硒,是加工天然礦泉飲料的稀有礦泉水源。
2、礦產資源
遼陽地區是全國礦產資源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在全國遼寧省居重要位置。主要有鐵、水泥灰巖、熔劑灰巖、硅石、石膏、菱鎂礦、鉀長石、鈉長石、滑石、金、石油、天然氣、煤、透輝石、白云母等。種類之多、儲量之大,可 列為遼寧省資源豐富城市之一。
3、土地資源
遼陽市全區最大橫距92.2公里,最大縱距100.3公里,區界全線總長471.8公里,總面積4731平方公里(709.19萬畝)。遼陽全區土壤分為3個土類,6個亞類,70多個土種。其中,以棕壤土類占地最多,草甸土類次之。遼陽市耕地耕層土壤肥力屬于中上等,特別是渾河、太子河沖積平原,土壤肥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4、生物資源
遼陽的植被因地貌成因、氣候類型諸因素,形成東西不同的植被類型。根據其分布和種類組成,全區可分為三個植被類型。
東部低山丘陵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 東部低山丘陵一般海拔在400—600米左右,少數山峰高達800米。年平均氣溫低于平原,降水量大于平原。是長白植物區系與華山植物區系的交匯區,植物種類豐富。是全年次生林和人工林最集中的區地。主要樹種為尖柞櫟。面積大.分布廣,是遼陽縣主要柞蠶基地。其次是蒙古櫟、油松,是大面積人工林的主要樹種,在弓長嶺穆家墳林地和遼陽甜水鄉摩天嶺林地有樹齡超過百年者。此外。屬華北植物區系的樹種還有遼東櫟、懈樹、花曲柳、南蛇藤。針葉樹種分布較多的為紅松(又稱果松),赤松呈零星分布。山地以大面積薪炭林為主,是山區居民的生活用柴資源。
四、遼陽有許多著名的歷史人文景觀和風景區
歷史人文景觀主要有漢魏時期墓群壁畫,唐代高句麗燕州城(白巖城)、八寶琉璃井,遼代白塔,明代清風寺、古城墻遺址;清代東京城、東京陵和曹雪芹高祖曹振彥名碑、曹雪芹紀念館等。自然景觀有山清水秀的湯河旅游風景區,風光旖旎的核伙溝自然風景區,谷幽樹茂的石洞溝森林公園,碧波漣漣的葠窩水庫旅游區,蜿蜒奔流的太子河及四億年前形成的喀斯特古溶洞—觀音洞和終年結冰的姑嫂城冷地、冷洞奇觀。
1、遼陽博物館位于城內三道街與四道街之間,2002年7月被省旅游局列為國家AA級景區(點),原東三省官銀口號總辦彭賢公館內,占地基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三室一廳,西接長廊與觀花廳(俗稱“小姐樓”)聯接,雕梁畫棟,精巧典雅,廳堂彩繪以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隋唐》為內容,人物造型行動。遼陽博物館于1985年中慶開館。遼陽博物館藏珍貴文物三千余件,是古代遼東文化的寶庫,豐富的歷史文物使它在東北地區文物館藏事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2、太子河風景區位于遼陽城東太子河畔,北起北哨閘橋、南至漫水管橋,全長3260米。西與市區相連,東與河東村相望,東西平均寬750米,總面積240公頃。太子河風景區1991年動工興建,1992年向游人開放。在保存原有植被基礎上又栽植了33個品種4542株樹木,14個品種7412株花卉,3公頃草坪。修建350平方米廣場,3400米園路。內設有天然浴場4萬平方米,花架60米,圍欄530米,鋪設方磚甬路1855平方米。還建有造型各異的圓組亭、分單亭、組合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及小品建筑、雕塑等。
3、遼陽白塔公園建于1908年,占地面積8公頃,位于站前中華大街一段北側。園內設有古跡游覽、花卉欣賞、兒童游藝和動物觀賞等4個游覽區。白塔建于遼代,為東北第一高塔,名列我國六大高塔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篇二:關于日照的風土人情特色的調查報告
(注:參與者:賀召鵬,李翰林,裴淼森,周楠,劉楊)
由于經過陽光小屋的活動后還剩余少許時間,于是我們做了一份關于日照的調查報告,現結果如下。
日照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有著號稱”中國僅存的未被污染的黃金沙灘“是一個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城市,并且在2009年獲得了聯合國最佳人居獎。日照市生態環境宜人,擁有獨具魅力的生態環境優勢。這里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豐沛,光照充足。
現就日照的各個方面我們所做的調查,調查結果基本在下方列出:
一:日照美食
日照的海鮮種類繁多,如對蝦、扇貝、西施舌、文蛤、魁蚶、雜色蛤、竹蟶、海參等等。吃海鮮可以在市區的海鮮酒樓,海濱二路是酒樓比較集中的地方。
到漁家吃海鮮價格比較便宜,普遍在10-20元/盤之間,份量也足。如果在海邊自己抓到的海鮮也可以找漁家代加工,一般一種海鮮的加工費用是3塊錢。
二:日照交通
作為一座沿海城市,日照雖然本身的城市面積較小,但是交通還算便捷。
日照現在正在建設自己的飛機場,現在大多是從青島劉庭國際機場有巴士到達日照,還算方便。
火車站也只有一個,就是日照站,大約有通往五個城市的列車。 公路客運方面,日照擁有三個長途汽車站,線路比較多。 因為沿海,所以碼頭客運也是到達日照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三:日照住宿
日照星級以上旅館有30多家,距離火車站、汽車站都不遠,道路寬闊交通都很便利,大部分價位在300左右。也可以住在靠近海濱的地方,價格稍貴。來日照也可以住當地一些漁家用自家房子改造成的旅館,比較集中的地方如王家皂和吳家臺,價錢比較便宜,40-200 之間。但每個漁家的情況不一樣,住之前最好提前看下房間,問清楚有沒有空調,能否洗熱水澡,以及安全、衛生情況等。 四:日照購物
日照主要的大型購物場所有利群購物中心、日照百貨大樓、新瑪特購物中心和銀座購物商城。在萬平口、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有賣各種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的小商販。
五:日照特產
1:日照綠茶:日照的環境污染很少,加上優良的沿海氣候條件,才有了這日照綠茶的葉片很厚、香氣很濃、適合沖泡的特點。日照綠茶也是江北地區最好的綠茶。
2:花生:日照花生最大的特點就是飽滿、顆粒大,很是香甜,而且吃起來油而不膩。
3:黑陶:黑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在日照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日照兩城、東海峪出土的龍山文化器具“高柄鏤空蛋殼陶杯”更是珍貴文物,其制作工藝之精、陶壁之薄、輕、黑、亮,堪稱世界一絕。被國內外考古、歷史、文物專家們公認為代表了龍山文化的最高水平,被國家定為國寶收藏。
下面的是我們調查中人們眼中的日照模塊,在這里我們隨機的采訪了幾位游客和本地的人協助我們進行調查。
根據本地的張先生說:(1)日照是太陽最先升起的城市。(2)在日照吃海鮮,就是白菜價,花上幾十元,光吃海鮮,能撐的你走不動!(3)天氣預報每日播報的空氣質量均為“優”。(4)從來沒堵過車,即便是上下班高峰期,開到60碼很輕松!
還有本地的安大叔。安大叔是以一位蛤蜊園的主人,他說,日照人都是實在人,放心價公平秤,不會有坑人的,就連黑出租都沒有,而且說日照的治安一直很好,從來沒有出過什么大事。
接下來就是來日照旅游的來自重慶的錢女士。錢女士說自己之所以來日照,就是因為孩子們喜歡看海,但是有時候來到日照的時候正
好下著雨,這樣只好在導游的陪同下參觀一些展覽館,沒有出去看海的機會,這讓她的孩子們的心情很失落。
一位外地的樸先生和他的妻子參與了我們的調查,說日照市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色,一望無際的大海,加上金黃的沙灘,讓他們覺得愜意無比。
來自江蘇常州的唐先生說來日照旅游根本呆不了幾天,因為日照沒有一個全套的旅游策略以及景點設備等條件,他說準備在日照呆兩晚就回家。
從上面可以看出無論外地還是本地的人們對日照的評價大多是贊美,然而其中不乏有缺點,我希望日照會越來越美麗,吸引更多的游客,爭做一個以生態良好,景色優美而著稱的一個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篇三:無錫風土人情調查報告
古運河水流,南禪鐘悠悠;日出江花紅 春來綠如藍。 古運河水流,清明橋上走;三月桃花舟 杏花風雨后。——《古運河之戀》 無錫坐落在江蘇省南部的太湖之濱,鑲嵌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廣袤的魚米之鄉,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河網密布,溪流縱橫。據《史記》記載,商末周天王長子秦伯及其弟仲庸從陜西至此定居,筑城于今錫山區梅村一帶建“勾吳”國,這便是無錫的開始。
在寬廣的華夏版圖上,無錫北臨長江,南接浙江、安徽兩省,西靠常州市,東倚蘇州市,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柔和的波光承載著無錫悠遠的歷史,更托起了無錫市民心中不減的風韻——南禪寺、清明橋。
【南禪寺】
南禪寺位于無錫南隅,古運河畔,建于南朝梁時佛教盛世,數千年來,它以非凡的建筑風格與獨特的商業繁華承襲著無錫綿長的記憶 南禪寺主殿內,許多曲折斗拱層層迭架伸出出檐深遠高大、氣勢磅礴。梁架結構簡練,舉折平緩,洋溢著濃濃的唐代風韻。寺中妙光塔,是一座七級八面、高約43米的古塔,乃無錫八景之一,其晴日之影可落至數里外一座橋下,故此橋名曰“塔影橋”。
而如今,南禪寺不僅僅只是當時的一座浮圖、幾院廟宇,它隨著改革的推動,儼然成為了無錫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一。
在繁華的市中心,古運河之畔,南禪寺以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吸引著
各地游客的到來,今年落成的無錫地鐵一號線也從此處經過,為這個熱鬧的步行街更增添了幾度繁華。
南禪寺書城深居景區之中一棟不起眼的建筑,囊括了不計其數的書本卷帙是愛書者在除新華書店之外的第二大理想去處。走進書城,便足以領略到無錫人對書的熱愛:書城中常常人流如潮,無錫人愿意在自己的閑暇時光為自己尋找一個心靈的港灣。東林書院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感化著每一個無錫人,從而形成了無錫人的愛書情結。
南門頭上美食街,亦是南禪寺的一道風景。遠遠地就可以看到,窄窄的一條小巷經常人頭攢動。粉墻黛瓦的江南古樓間,不時綻放出清脆的叫賣聲,與江南小吃的氣息一同氤氳開來,引人止步駐足,停下享受一場舌尖上的旅程。
在這里,是無錫文化的縮影,當你走進古運河的記憶,就會為之而陶醉。
【清明橋】
“小橋流水人家”,這橋,這水,這人家。
清明橋,原名清寧橋,始建于16世紀明朝萬歷年間,它如此緊密的伴隨著這里的居住者,從而雨滴落下的每一瞬都能扣人心弦。在它出現在眼前的那一刻,或許你并沒有感到這里是一處旅游勝地的任何跡象:橋上橋下,人們熙來攘往,有推著單車步行的,有提著菜籃的,有抱著嬰兒的,以及一些來往奔波、挑著扁擔的小販。然而,這就是清明橋,一個沉睡在城市中的水鄉。
日暮的河邊,人們紛紛佇立橋頭享受一絲絲難得的微風。夜幕初垂,槳聲燈影里,一座橋,跨越古今,收藏江南記憶,縈繞著水鄉鄉愁;一條街,回蕩寂寂禪音,落盡繁華煙云。一絲絲一縷縷無錫市井、江南古韻,宛若墨灑宣紙,點點滴滴氤氳開來。
無錫的文化,是一章綿長的音符,也是一紙無盡的史詩,只有在古運河邊靜靜品味,或許才能找到她的歸宿。
【風土人情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澳洲留學生活必知的風土人情及習俗05-07
盡職調查報告-盡職調查報告范文04-01
調查報告08-07
水質分析調查報告-關于水質的調查報告04-01
企業調查報告范文-公司調查報告范文05-09
調查報告的分類及如何寫調查報告04-17
調查報告之自行車調查報告05-11
水質環境分析調查報告-水質的調查報告04-01
學生調查報告范文 學生調查報告怎么寫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