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滿井游記》教學雜談
關于《滿井游記》教學雜談
〖等閑識的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語文導學案實施中如何看待學生的錯誤
教學時有意搜集或編制一些學生易犯而又意識不到錯誤方法和結論,使學生的思維產生錯與對之間的交叉沖突和懸念,進而引導學生找出致誤原因,克服思維定勢。如教學《滿井游記》時,學生在翻譯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學生這樣翻譯亮晶晶的像鏡子剛打開,冷光開始出來從鏡匣中學生聽后哈哈大笑,我首先止住笑聲,鼓勵他不要害怕錯誤,然后利用學生的錯誤讓分析錯誤。多次分析后,學生的作業正確率越來越來高。實踐證明,展示錯誤,分析錯誤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有時錯誤,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課堂資源!錯誤,更是一種需要認可、值得研究的課堂生成!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走下課堂,給學生一個平等的地位,一個輕松的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擁有自我發展的空間。
對于學生犯錯誤,我們要以一個寬容的心去對待,除此之外,我們更應該尋求一種更溫馨的解決方式,那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學生出現的'萬紫千紅的錯誤,我們一定要用笑容來迎接,若能長久的堅持下去,我們也一定會收獲萬顆籽!到那時必將是等閑識的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巧用多媒體開展情境──探究式教學初探·轉化形象,強化學生感知
學生的年齡特征告訴我們,他們在接受新鮮事物時,形象的遠比抽象的容易接受。語文教學中,對課文語言的理解,完全讓學生感知,會顯得十分吃力。如果運用多媒體課件來教學,就會很受學生青睞。能把很多復雜化的問題展示的一目了然。例如《滿井游記》教學中,在體會作者袁宏道對滿井一帶早春的描繪時,展示幾幅圖畫,讓學生從看圖中領會文意,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體驗作者的心情。這樣,通過直觀教學就把語言與圖畫相結合,變抽象為形象,大大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
〖活化教法 指導學法──初中文言文教學探討·審美教學法
我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美的角度去綜觀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充滿著神奇的美的力量:有音韻諧調,駢散結合,寫實樸素的語言美;有美倫美奐、令人悅目賞心、回味無窮的自然美;有讓人崇尚向往、竭力追求的人格美;有至真至純、讓人深為感動的情感美教師就要充分發掘蘊含其中的美的要素,引導學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之中,讓學生領略到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的魅力,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趣味。如教學《滿井游記》,這是一篇清新的寫景小品,對初春的描繪,作者抓住了靜的特點,使人蕭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整個身心與自然融為一體,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美的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受文章所描寫的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的自然之美,之后去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會作者整個冬天都局促一室之內而今返回大自然若脫籠之鵠的歡快心情,就容易達到教學的要求了。
〖打開冰封世界 讓語文課堂春暖花開·設計活潑形式營造氣氛,讓學生學著并快樂著
語文學科是有生命力的,它或悲或喜或怒或樂,學生只有走近它,才能感覺它,教師就要善于做一個引路人。在教學《滿井游記》一課時,我們可以針對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缺乏熱情的實際情況,讓他們用敏銳地眼光去尋找文中涉及的美,并請一位繪畫能力較好的學生把文中的美景在黑板中畫出來,這樣既能使學生融入到文中,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電教媒體,語文課堂的活性劑·電教媒體在古、今散文教學中的應用
有時可用對比鑒賞畫面及內容,讓學生體會風格各異的散文,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比如在教學袁宏道的寫景散文《滿井游記》時利用配樂朗讀,然后再配畫、配樂朗讀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讓學生比較體會兩種不同的語言風格,這樣學生很能自然地感受到《滿》的歡快喜悅之格調,《小石潭記》的沉郁寡歡的語言風格。當學生理解后,再播放與之相吻合的音樂讓學生縱情朗讀。
〖語文課接點設計·讀寫接點
把課文當范例,進行有效的仿寫。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作品,每一篇課文都有值得讓學生模仿、借鑒、取舍、揚棄、移植、創新的成分,學生就是在這種一次又一次的借鑒過程中,語文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然后逐步擺脫原始模仿的胎痕成熟起來,進入全新的、自由的、創新的寫作自由王國。如教學《滿井游記》這篇課文時,可讓學生模仿這篇文章的結構,借鑒這篇文章的語句,按照春天景之美──游人情態美的順序,當堂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寫一篇寫景小品。
【關于《滿井游記》教學雜談】相關文章:
3.探究文章滿井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