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談-教師應做平常人
“教師到底是什么”?作為教師,相信很多人一定這樣問過自己。從教十多年來,我不斷的捫心自問,也曾不止一次的向同事請教,得到的答案不盡相同,卻多多少少有些隱約的一致,那就是教師應持平常心,做平常人。
人們常常引用李商隱的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把教師比喻為“蠟燭”,以此來贊美教師。的確,教師是一個高尚的職業,他們也是最無私的奉獻者,理應得到尊重。但是否有人想過“蠟燭”僅僅突出了教師無私奉獻的一面,有多少人對教師生命的過度消耗關心過?
人人都說,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都說教師最偉大,渾身散發著母性的光輝。教師頂著閃閃的光環,成了只講奉獻不講索取的圣人。但是,教師也是平常人,再多的贊美與關注也改變不了教師是個平常人的事實。
教師和普通人一樣應當有正常的人性,一個人沒有“人”的意識,沒有正常人的思想感情,那就不能從事教育工作!特級教師吳非曾經說過“教育要鑄造健全的人”,可是有的教師卻為了‘崗位’拋棄了做父親、做丈夫、做兒子的責任,我認為他的情感是不健全的,其價值觀也是虛偽的。有一句話說:“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一個對自己的孩子都“無情”的父母,很難想象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也要吃飯睡覺,也是吃五谷雜糧;教師也有家庭、有孩子,也想陪著家人孩子逛公園,也想更多的享受家庭的溫馨;教師傷心時也會哭,高興時也會笑,生氣時也會發脾氣,也有喜怒哀樂;也要養家糊口,也在乎金錢,也要在乎微薄的工資,也會幻想成為比爾·蓋茨一樣的有錢人;教師也有疲倦的時候,也會感到累,也會想要休息,也有下雪的早晨不想起床的感覺……
輿論總是把教師稱為“圣人”,甚至不允許他們有一點點的瑕疵。我想,教師無論如何都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是學生們的`典范楷模,但教師也是吃五谷的平常人,逼他們成為圣人其實更可怕。
很多教師為了工作日夜勞累,頸椎傷了,腰肌扭了,很少聽到哪位教師的身體一點沒有毛病的時候,難道我們真的要犧牲自己的身心健康來教育下一代嗎?我身邊的一位副校長,為了學校工作日夜操勞,自己的孩子卻顧不上,結果孩子連高中都沒考上!她自己也流淚了,難道沒有兩全的辦法嗎?
當然,教師中也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有些所謂的“能人”不以教書育人為本分,而是上下鉆營,一心追求仕途上的升遷,尋求“聞達”。溫家寶總理說“憂國不謀身”,其深意在于,一個人要把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始終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為自己的利益而患得患失、斤斤計較。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教師,作為教師要集中精力干事,少些私心雜念。拋棄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和觀念,力爭干一番事業。做到“育人不謀身”,只有甘于平常人的本分,把教書育人放在自己職業生涯的首位,才能真正的無愧于心。
孔子曰:達則讀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兩千多年來一直被無數文人儒士奉為經典,卻往往被人誤解,以為“濟天下”與“善其身”必是擇一取之,而沒有看到“兼”與“獨”之別。人類有社會生命和個體生命兩面,完善自己的社會生命并不意味著對個體生命的拋棄,而是二者并行。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夠做到“濟天下”與“善其身”之心同存。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仔細體會孔子這兩句話的深意,把教書育人與“善己身”協調一致,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來。
【生活雜談-教師應做平常人】相關文章:
7.盛開-生活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