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立秋后的保健的生活感悟
立秋后,雖然還有“秋老虎”的酷熱,但中醫(yī)認為,外環(huán)境中已經逐漸有寒氣產生,根據天人合一的原則,從立秋開始,就要逐漸開始以“養(yǎng)”為主的保健原則,飲食上多酸少辛,忌寒涼、受冷,而拔火罐等治療由于容易引起寒氣入內,也要謹慎進行。總之,此時是各種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要加以防范,注意養(yǎng)生,才能平安度過“多事之秋”。
睡眠調整:早睡早起
“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秋季由于陽氣容易泄漏,要注重睡眠的調整。早臥能順應陽氣的收斂,而早起則可以使肺氣得以舒展,對預防秋冬季節(jié)的呼吸道病變大有裨益。
食補原則:多酸少辛
秋天氣候涼爽,食欲大增,但魚、肉也不能吃得太多,尤其不能大吃肥肉,以免血脂升高,誘發(fā)冠心病和癌癥。
秋主收,在食補上要做到用酸補之,而辛能瀉之。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fā)散瀉肺,所以,要盡可能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適當多吃一點酸味果蔬。此外,秋天還會產生燥,可適當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可適當食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等,這對緩解秋燥大有幫助。
秋季也是腸道傳染病的好發(fā)季節(jié),因此要特別注意衛(wèi)生。
防止秋瀉:多喝酸奶
經常感到腸胃不舒服,消化不良的人在秋季容易發(fā)生腹瀉。預防這種情況應該多喝乳酸菌奶,但不能是冰酸奶。
秋季每日水的攝入量應達到2.5升,以維持水電解質代謝平衡。
運動量不宜過大,不宜拔火罐
秋天是鍛煉的好季節(jié),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yǎng)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每次鍛煉后應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
要特別提醒的是,由于秋季容易外感風寒,導致很多關節(jié)、頸椎、脊椎、腰椎有病變的人出現腰酸背痛等癥狀,不少人青睞于用拔火罐等方法抽出體內的寒氣。但中醫(yī)專家指出,立秋以后拔火罐不宜多進行,尤其是一些體質比較虛寒者及老年人,否則外環(huán)境中的寒氣容易隨著治療過程進入體內,反而會加重原有的癥狀。另外,喜歡在裝有空調的健身房里運動者以及常游泳者,也最好不要拔火罐。而在針灸時,也要注意防止寒氣入內,盡量不要開空調,并把風扇的風量開到最小。
【立秋后的保健的生活感悟】相關文章:
糊涂亦是保健藥的生活感悟12-09
生活保健小常識大全12-09
幼兒生活保健小常識12-09
生活養(yǎng)生保健小常識12-09
立掃把作文12-09
靠立經典美文12-08
參觀立園的作文12-01
周立波經典語句12-09
周立波的經典句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