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五個注意事項
立秋時節如何養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再過幾天便是立秋,這預示夏季結束,時間進入了秋季,雖說是秋季剛開始,但在秋季剛開始氣溫并沒有什么變化依然很高,此時,不僅要做好秋季養生的準備。
立秋養生五個注意事項
一、調理脾胃
實際上立秋過后的很長的一段時間,氣溫還是比較高的,空氣濕度大。在經過哭下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則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氣從小便排除,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二、著重養陰補虛
秋天正好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出汗,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于氣虛的體質。應用黃氏,黨參,西洋參泡茶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三、調節心情放秋燥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不要悲優傷感,即使遇到了傷感的.事情,也要主動予以排解,
四、食品,衣服須防霉變
立秋之時將于增加,濕度加大,天氣悶熱,食品,衣服很容易發生霉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攝氏度以上的話,就很容易產生霉變。使用霉變的食物后會發生腸胃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等等。
五、需防空調病
立秋之后,有些地方氣溫還是很高,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是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可能高調病。立秋之后,早晚天氣溫差大,空調的開放時間不宜過長,夜里最好不要開空調。
立秋節氣養生提醒
大暑節氣過后,時序便到了立秋,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幅員泛博,緯度、海拔高度不同,說實話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尤其是在立秋前后,非常多地區仍處于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
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
由此可見,秋內應于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時侯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立秋養生小常識
一、拒絕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欲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嚴寒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于散發的熱量。
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于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留意減肥。首先,應留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留意進步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天高氣爽,恰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時節,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愉快,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二、秋季養陰防濫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進補不可亂補,應留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留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品與其他有益食品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三、慎食秋瓜防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指的是立秋以后,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立秋之后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四、立秋伊始早防“燥”
盡管秋燥對人體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頗多。正所說:“木之為舟,無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潤為貴。”秋日在飲食上要留意滋養津液,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并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品,如秋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由于此類食品易生燥化熱,多食無益。
五、秋季吐納健身法
進入秋季,是開展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鍛煉項目,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里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
【立秋養生五個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3.立秋吃什么養生
4.立秋的養生原則
5.立秋節氣怎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