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學期心得
大學新學期來了,大學生們都有哪些心得呢?下面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大學新學期心得,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大學新學期心得范文一
經過六月的洗禮與漫長的等待,我們終于步入了恩施職業學院的殿堂。
入住寢室,熟悉的親人、朋友,熟悉的老師,熟悉的環境都離我們而去了,一切的日常生活都靠我們自己打理。自己整理床鋪,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掃寢室衛生;蛟S,寢室里沒有空調熱水會讓很多人不習慣甚至抱怨,住的樓層太高又會怪罪設計者沒有考慮電梯,但是,寢室中的四個人,來自不同的地方,彼此的體貼和照顧,勝過所有。我們眼中的陌生與疏離,很快就被熱絡所取代。在學長學姐的帶領下穿梭于各個教學樓間,穿過那一片片的人海和自行車海,四處游蕩觀光,便成了這幾天新生生活的主旋律。
俗話說“在外靠朋友,在校靠學長”,昨天上午的新生報道實在是百分之百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寢室樓外各個學院的學長們設攤歡迎新生,從寢室到陳瑞球樓,沿途更是每五米設一名志愿者。而在報道處的場面更是壯觀,所有學院整齊設攤咨詢,更有不辭辛苦的學長同志們揮舞學院大旗等候新生,每輛校車駛來,他們都奮力拼搶到車門口,大喊自己的學院的名稱,招攬新生,喊聲一浪高過一浪,似乎生怕自己學院的人氣被別人蓋過,那個轟動的場面用“激烈”兩個字來概括最為恰當。路過的家長、學生無不側目、駐足、贊嘆,被交大學生濃厚的友情深深的震撼了。
似乎在職院,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好好學習基礎知識!”,無論是老師還是學長,都會有同樣的忠告,而且說的時候往往是語重心長。我們建工系,無論從人口數量還是質量上算,都是職院大系,繁重的課業注定在這里不能過著療養院般的生活。盡管我們遠離了中學里每天被老師“綁定”在教室的日子,種種不安分的潛質可能在大學期間逐一體現。學習成績雖不能代表一切,卻也是衡量我們在大學生活中表現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在大學里,僅僅為分數去學習是沒有意義的,體會過專心學習的樂趣才不會留下遺憾,在我們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不妨遠離網絡游戲等“黑色毒品”,讓書本陪伴我們留下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要學會生活,體驗生活,抱著一種享受人生的態度去學習,去工作,去休息。大學的成長更多來自于心智的成熟,這種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更多選擇,懂得思考,懂得選擇合適的道路,懂得如何行動,懂得品位人生,才不枉大學的美好時光。
諾貝爾得獎主羅曼·羅蘭認為大學是“高貴的精神隱修院”,北大教授謝冕認為大學校園綿延著不息的火種,而當代不少學者認為大學生的思想應領先整個社會一二十年。亨利·紐曼說過,在大學里,一個人將升華自我的思考、推理、比較、辨別和分析能力,練就審美力,養成判斷力,增強內心的想象力。
古人告訴我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說,我們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一種人文的精神。如果沒有人文精神,可能有很大方面的人格結構不能完善,這樣人生會不快樂,不幸福。如果沒有人文精神,沒有理想、信念和追求,人的精神世界會很空虛。大學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來傳承文明、振興國家、培養人才,創造成果、服務社會是大學價值之真諦。放眼世界,未來在我們手中,更重要的是讓人文精神鑄就我們的靈魂。
大學,學之大者,欲先大學,必先成人。我們已不是懵懂的少年,走入大學,必將要選擇砥礪人格,磨煉品性的修身養業;而選擇職院,更是選擇了一種責任,飲水思源,立志成才,是每一個交大人必須肩負起的使命和責任。立志高遠,追求卓越,定會凝練出我們高昂的人格;誠以待人,嚴于律己,將是我們不變的'行為準則;珍惜時光,揮灑汗水,才能承擔起遠方那辛勤的目光!雖然不能控制時間的長度,但卻可以決定它的寬度,三年后的今天,我們又會給自己一份怎樣的答卷?
相信我們的胸中正洶涌著大展鴻圖的豪情壯志,相信我們的肩上都能承擔起家國天下的期望,一起揚帆啟航,因為我們都明白:
韶華易逝,青春無悔!
大學新學期心得范文二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昆明理工大學2011級新生入學教育在學院各位領導及班主任的領導下已經有條不紊的進行并取得圓滿成功,作為昆工學子的我從新生入學教育中獲益匪淺。
第一,從新生入學教育中,我知道了要怎樣從高中的學習方式盡快轉變并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高中的學習是由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無微不至的督導下完成的,可以說是“牽著鼻子走”,但大學就不同了,大學不再有老師隨時隨地鞭策著你,更多的需要我們獨立學習、自主學習。高中由于有繁多的作業需要我們去完成,所以更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而大學課程少了,作業少了,我們擁有更多的空余時間,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是學習、交友還是上網?這些都需要我們合理安排,而新生入學教育中的生活向導、行為督導和思想教導都對如何合理安排我們的時間進行了系統的指導,這樣就能使我們能夠更好的利用和把握空閑時間。
第二,新生入學教育中的學業指導使我深刻體會到法學這一專業是一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專業。在新生入學教育前,我對法學這一定義一直比較模糊,也有人對我說只用顧名思義就行,但只有在學業指導這一新生入學教育中,我才知道法學教育源遠流長,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是歷史最長的教育科目,近代高等教育更是由法學教育緣起,以法學教育為標志。
第三,從新生入學教育中的誠信教育中,我體會到了無論是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要講誠信,誠信對人,誠信做事。誠信教育中的挑擔人的一句話使我肅然起敬-“我缺錢但不缺德”,當這句話從我大腦流過時立即產生一股強大的電流,是啊!我們缺錢但是不缺道德,然而當下社會一些缺失道德與誠信的例子為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又如“保障房倒塌”事件,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不正給我們一個前車之鑒嗎?讓我們講誠信,教導我們講誠信,這樣我們才能不重蹈缺失誠信之覆轍。
第四,從安全紀律教育與班會中,我更強化了“安全第一”的意識,F在我們大學剛開學,新同學,新環境,新老師,難免感到對世界的陌生與惶恐,但是從安全教育這一新生入學教育中,我對“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等經典語句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與反思。學院舉行的安全教育等新生入學教育是為了我們新生的安全著想,讓我們強化安全意識,諸如“不要隨便揣把小刀,看誰不順眼就上去戳一戳”諸如“不要在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人單獨行走”。這些雖然都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但往往葬送人的就是這些點滴小事。
總之,昆工2011級新生入學教育對我是有益無害的,更相信對其他跟我一樣的新生也是有益無害的。新生入學教育的舉行對于剛入學的大學新生可算是必修課,因為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院對我們的關心,使我們能夠更好更快的融入昆工象牙塔。
昆工的山,昆工的水,昆工的風,昆工的雨,昆工的土壤養育著昆工的學子。“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昆工2011級新生入學教育給了我們這些新學子一個好的開頭,相信,我們定能在昆工的照耀下與藍天白云共舞。
大學新學期心得范文三
又是一年新學期,然而對我似乎已經聞到期末和寒假的味道,春節聯歡晚會和鞭炮聲,無數歌舞升平和下鄉慰問的情形又會重新上演一遍。時間在我的生活中真正的形成了一個循環。那就是,當我的回憶和現實掛鉤時,常常是走進了回憶,或者說,在回憶中找到現實。
大一,大二,大三。可笑我,不明白這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三級跳,把時間和心情花費在無聊如中國移動提供的諸多業務的事情上。這些事情,例如社團活動,班級競選,網絡游戲,各類校園活動,和高中同學保持感情。這些事情沒有多大意義,原因在于它們不是發展的,而是循環的。所謂能夠從中鍛煉能力,其實是比較可笑的。內心深處氣質的轉變,靠的不是這些外界的用來填補空虛的東西,而是前人的智慧和理論。
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同,理科生做題目,不懂的多做幾道發現規律也能懂,而文科的東西要是不懂,那就是不懂。所以,人生這堂大課,偶爾來的一點小感傷小感動,不能代表著多大智慧,更非意味著在這堂課上學到了多少?上。曾經有位很有責任心的老師教誨我們要多讀書,于是開了一張400本書的書單。此人上課,經常褒貶人事,他的話和他的書單在當時看來是一樣的空洞,所以我逃課去玩魔獸爭霸3.一個循環主義游戲的代表。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這句話被東南大學引為校訓,我覺得比較奇怪。此大學并非彼大學,我所在的大學,喊的口號為誠樸雄偉,勵學敦行。也是比較空洞的。三年來,老實說,沒有感覺到學校和學院的多少關心。當然,我站在所謂的主流和精英之外了。
一方面,我學習不夠用功,另一方面,我不要求進步。學習,說到底是為己的事情,可惜那個時候不了解,沒有人指引一下,像蒼蠅般到處飛,不知道落腳的地方可能就是一拖大便。別人引以為傲的社團成就諸多榮譽,誠然成了號召新生加入的光環,事實上,人生的不可復制性,在這一場游戲中,帶有著巨大的欺騙性。我沒有認真學習,如今感到愧疚。這是無可抵賴的事實,也和我對專業的興趣不大有關。如果在大一之前,有人能告訴我大學是個什么樣子的地方,我想落差會小一些。也不至于看到各個小圈子,各個小勢力,看到輔導員的偏心偏信,看到大學教學過程的無聊而有所觸動了。
其實這本來就是大學的真正面目,溫情脈脈的面紗下,是生活平凡真實的嘴臉。這些讓我曾經郁悶的東西其實本沒有任何的價值,老實說,對于一個不要求進步,不愿討老師歡喜同學喜愛只想平平靜靜生活的人來說,這些真的只是附庸?上н@樣的我逐漸平庸,被生活環境同化了。扮演了給別人增加自信和領導欲望的工具性角色。老師不關心,同學不認可,和主流意識脫離,社交能力差,ok,一個挫人產生了。繼而由此而來的無欲無求,繼續平庸下去。
意識的混亂往往由于生活的不受控制。當理想被現實擊碎,當尊嚴被冷漠踐踏,所謂的榮譽感和由此而來的奮斗精神也將被空虛所吞沒,成功將變得渺茫,自我將無法堅持而變得渺小。然而,我,可能,曾經是個巨人。
這就是我對過去兩年的總結,在新學期之初,我沒有什么激動。生活是循環的,人生應該是發展的。我就是我,我也將成為我。
【大學新學期心得】相關文章:
4.新學期軍訓心得
5.大學新學期體會
6.大學新學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