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導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指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指導1
一、題材要鮮活,別總拿名人古人說事
喻旭初說,高考作文題材要鮮活,不要動不動就拿名人、偉人、古人說事,說多了,毫無新鮮感,沒人愛看。選取鮮活的材料,會讓人眼前一亮,感覺就大不一樣。要盡可能聯系現實,這會使文章有生活氣息,有時代色彩。聯系哪些現實呢?
第一, 關心弱勢群體 如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城鎮低收入人群、找工作或正在創業的大學生、農村的留守老人與兒童、生活困難的殘疾人等等。懷著同情與關愛去寫他們,能成好文章。
第二, 歌頌特殊工作者 如維護法律尊嚴的法官和律師、辛勤工作在反腐第一線的紀檢干部、在災難中救人的醫生和護士、攻堅克難為國爭光的科研人員、為農村或山區的教育奉獻青春的教師、為城市美容的環衛工人、無私奉獻的各種志愿者、熱心公益事業的慈善家、堅守在艱苦邊防哨所的戰士等等。以他們的事跡為素材寫記敘文,或以他們的事跡為論據寫議論文,表達得好,會很打動人。
第三, 重視環境保護 如美麗中國與生態環境、城市改造與科學規劃,還有對當地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等等。如果敘述得清楚,分析得深透,有可能產生震撼力。
二、“取材鮮活”怎么落實到不同文體?
1、 如果寫記敘文
應盡可能選有動情點的人或事。比如寫在大城市就讀的農民工子弟,寫亟需關愛的農村留守兒童、不避寒暑長期在室外勞作的工人,最好能寫自己或自己家庭中某件有別于他人的一段經歷,如果能突出一兩個生動的細節則更好。
2、 如果寫議論文
必須注意論據材料的鮮活:(1)舉別人很少舉過甚至沒有舉過的事例,如救災英雄、科技精英、仁術醫生、公安干警、愛心人士、體育新星、中華達人、微博紅人等等。(2)引用別人很少引用甚至沒有引過的古詩文或中外名言警句。(3)擺出報刊上披露的有說服力的數據。這一條極少有人重視,擺得好,會很引人注目。要做到這一條,平時要注意搜集、積累。
要想“取材鮮活”,必須掌握以下原則:(1)多選有細節的小故事,少選浮泛的大事件;(2)多選貼近現實的,少選古代歷史的`;(3)多選有獨特個性的,少選大家都熟悉的;(4)多選正面積極的,少選反面消極的。
想燒出美味佳肴,食材的選擇很重要。寫文章也一樣,選取鮮活的材料,就為文章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做到這四點,你的作文得分不會低:
喻旭初說,高考作文要想得個好成績,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①
審題準確。不管是材料作文還是命題作文,無論寫哪種文體,首先要審題準確。記敘的內容要體現題意,議論一定要有明確的中心論點。這是關鍵,如果不切題意,即使語言再美,也決不可能得高分。
②
內容實在。記敘,要有人物、故事,并伴之以一些生動的細節;議論,要在分析上下功夫,或舉實例,或引名言,或作對比,重在充分闡述,把理說清,并盡可能聯系實際。切忌講些人盡皆知的大道理,更不能空話、套話連篇。
、
結構清晰。記敘要體現故事的完整性,注意過渡、照應。議論要條理分明,結構完整,或用總分式,或用并列式,或用遞進式,讓人一目了然,決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
④
語言順暢。對大多數同學來說,不求有文采,但求很通順。每句話的意思要清楚,不能有歧義;句與句之間要連貫自然,不能跳躍。不要文言白話夾雜,不要生造詞語,少用令人費解的長句。
切實做到這四條,你的得分就不會低。如果在做到以上四條的基礎上能恰當展示個性,注入青春氣息,那你的文章就令人刮目相看了。
喻旭初實戰指導“破題”
今年高考作文會考什么題型?喻旭初預測,今年最大可能是新材料作文,但也不排除命題作文的可能。內容可能涉及人生、社會、文化。他專門根據兩種題型命制了幾道作文題,并教大家如何“破題”。
一、 材料作文
1、 閱讀下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某人在他的地里掘出了一座絕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他把它賣給了一位藝術珍品收藏家。收藏家高價買下了這尊雕像。那人拿著錢邊走邊想,自言自語道:“這筆錢能使人生活得多么美好!石雕是死的,怎么會有人出這么多錢買它呢?”此時,收藏家正在欣賞著雕像,也自言自語道:“多么美麗!多么栩栩如生!為何竟有人寧愿不要它,而要既無生命又無詩意的錢呢?”
[提示] (1)角度1: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價值評判標準。(2)角度2:人的需求有不同層次,一種是物質需求,如出售雕像的人;一種是精神需求,如收藏家。在物質需求基本滿足的前提下,精神需求顯得更為重要,它能豐富人的心靈世界,使人變得純粹而高雅。(3)可以記一個有精神追求的人的故事,寫成記敘文,寫出他(她)在精神追求中享受到的愉悅,展示他(她)高雅的修養;也可以記一個唯錢是求的人的故事,突出他(她)的短視帶來的淺陋。(4)可以就材料中的兩種人進行對比,論述物質與精神的關系,寫成議論文,要注意論述的辯證。
2、閱讀下面的文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1)人,應有恥辱感,沒有恥辱感就不可能有自尊心。
。2)古人云:知恥近乎勇。
[提示] (1)兩句話的精神是一致的,都強調人要有羞恥之心。沒有羞恥心,就沒有起碼的道德,就會喪失人格,就會胡作非為;具有羞恥心,就有自尊心,就有責任感。這兩種人在社會上都有,該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是一目了然的。(2)可根據以上理解,說個故事,或發表議論。
3、閱讀下面這段文字,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一位心理學家說:“執著的人,堅持的是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固執的人,堅持的則是自己的情緒和做事的方法!
[提示] (1)兩個人同時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樹上,從此,一個人開始守株待兔,另一個人則采用挖陷阱等各種辦法捉兔子。前者叫固執,后者叫執著。同一個人的同一種行為,在不同時段也有固執與執著之分。如福特,曾力排眾議,堅持生產一種人人都買得起的質優價廉的車,雖多次失敗,但不改初衷,他用汽車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這時的他是執著。十多年后,汽車已在美國普及,原先的汽車已無法滿足人們的品位了,親人們勸他轉型升級,但遭拒絕,結果公司效益越來越差,這時的他叫固執。(2)堅持目標,還是被情緒左右,分清執著與固執,有助于作出正確的選擇;谟谶@樣的理解,講故事、發議論均可。
二、 命題作文
心中最美的風景
[提示] (1)因為有“心中”二字,所以這里的“最美的風景”并不是自然界的風景,而是主觀認為的“風景”,完全出于自己的內心感受。(2)題中“最美的風景”,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拿人來說,可以是行善的人、育人的行、性格堅強的人、事業有成的人、嚴于律己的人、艱苦樸素的人等等;拿事來說,可以是義務勞動、深厚友誼、家庭親情、文明行為、欣賞文藝等等。(3)寫記敘文,無論寫人或事,都要突出“最美”的細節,寫議論文,至少要說兩層:一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是什么,二是為什么說它是最美的風景。
高考作文指導2
那年我高一,正是自以為是到不可一世的年紀,當我知道一個叫做話題作文的東西取代了傳統的命題/半命題作文的時候,我以為施展自己才華的時候到了。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我寫的第一篇話題作文題目叫做風景,我用了40分鐘不到的時間在里面塑造了一個格格不入的另類形象,作文的題目叫做《狂人日記》。這篇作文很幸運地落到了我們高中最好的語文老師手里,她給了我50分;在當時的我看來,這簡直是莫大的鼓勵。于是下一篇話題作文我依然照此處理,這回我用了1600字的篇幅以小說的形式探討了一下人性惡的問題,寫法頗像《狂人日記二》。結果我發現自己這回真的犯二了,試卷上的分數清清楚楚:38,勉強及格。從那天開始,我意識到:作文好像不能這么寫。
不能否認,命題/半命題作文改為話題作文,從發揮考生自主性的角度來說的確是個進步;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空間再寬松,自由度再大,也是屬于應試范疇的寬松和自由,應試作文不是用來培養文人或小說家的。不是說完全不能寫,而是寫的話會冒相當的風險,在影響自己未來人生走向的節點上,我相信任何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都不會輕易地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所以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四平八穩的一類文。滿分作文需要一些運氣,但我們至少能夠保證自己的文章可以毫無懸念地歸入一檔。其實,一檔和滿分之間差不了幾分,對于語文考試來說,這幾分的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那么下面的問題其實就變得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知道一篇一類的話題作文是由哪些元素構成的;而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或許比問題本身還要簡單:換位思考,拿自己當閱卷老師。
說起來我還真做過類似于閱卷老師的事情--我想各位應該知道,北京高考作文的閱卷老師全是中學的在職老師,像我這樣的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最多只能參與判個閱讀啥的,因此我只能做一些類似的事情--一年前我從北大中文系學工部接了個活,要我從200多位保送生的感悟文章里面選出20萬字集結成書;那個時候我恍然大悟,原來高三我用來激勵自己的那本《圓夢在北大》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誕生的。我完成這個任務的時間是2個半小時左右,算上寫序寫跋也不到三個小時。各位不妨計算一下每篇文章所得到的時間,這個時間和高考作文閱卷的時間大體相仿;剛巧那年我的導師擔任北京高考作文閱卷組的組長,我們就這個問題彼此有過溝通。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我在選擇文章的時候只關注這樣幾個東西:字數(這是最基本的)、能不能看到一位作者的形象(就是文章里面有沒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我)、這位作者的文字素養怎么樣(這一項看文章的前兩句就能有所判斷)、以及這位作者的平時積累如何(從文章里能不能看出這位作者讀過多少書)。如果用公式來說的話,文字素養代表了這位作者的基本水平,而平時積累則以若干亮點的方式存在,一篇作文的最終檔次,就是亮點數乘以文字素養的水準分。與此同時,能夠展現出作者自身修養積累的文章,本身就能夠給閱卷老師呈現出一個飽學多才的我的形象,飽學多才總不至于連800字都湊不夠吧?綜上,對于一篇高考作文來說,文字水平是基礎,而展現積累的亮點數目則是重中之重。
對于應試作文的分析到這里似乎依然令人絕望,因為我好像只不過是把學校老師講的東西改頭換面又重說了一遍,講來講去不過還是老套的要多讀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如果這就是應試作文的真諦,那么我第一個回頭是岸,關門大吉。事實上,應付考場作文,我們最多只需要四本書,這四本書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讀完,何況我們共有三年的`充裕光陰。第一本是《世說新語》,這本志人鼻祖對我們來說有這么幾個好處:篇幅簡短,即便時間零碎也不要緊,日積月累,一定讀得完;文言文,順便培養古漢語語感;最重要的是,魏晉時代是思想最自由最解放的時候,《世說新語》作為當時名士的八卦集,我們在里面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換句話說就是什么人都有。什么人都有的好處呢?無論考試作文的話題是什么,我們總可以從這本書里找到材料,然后把它處理成亮點.既然什么人都有,那么關于這本書趣味性的問題,應該就不用多廢話了吧。第二本是《史記》,既是史學經典,又是文學名著,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既可以拿來對付作文,又可以順便熟悉文言文閱讀套路,畢竟《史記》是紀傳體史書的老祖宗,所有從史書中抽取人物事跡片段的文言文閱讀都跑不出《史記》的手掌心,更別說今年北京高考的文言文閱讀就是直接從《史記》命題的。第三本是《大學》,四書之首,儒家經典,朗朗上口,而且絕對政治正確,如果說我們在作文里不光要體現自己的文學積累,更進一步的話還要體現自己的人格修養,那么引幾句《大學》就再合適不過了。最后一本是諸子百家中的任意一部,作用是以先秦時代最多姿多彩的思想充實自己的文章,讓它不但不空泛,而且有深度。當然,這四本是最基本的,考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趣味加以補充。
我們在分析一篇現代文閱讀的時候,基本上都要提到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而閱讀的命題也正是在這兩個維度上加以展開的。作文亦如是,前面說了內容,現在開始談形式。內容是實打實的,形式則負責虛,虛實相生是一種境界,只要運用得當就無懈可擊。所謂形式是指對作文的總體構思,也就是我們如何在動筆之前先為作文搭建一個大的框架。首先我提倡各位寫題記,題記不光是小點綴,它更重要的作用是用比較優美抒情的文字向閱卷老師展現文章中心,從一開始就告訴閱卷老師一個至關重要的信息:我沒跑題。下一步是把文章分成三段,三段文字之間的關系可以并列,也可以層層深入。中心是月,三段是星,眾星拱月總比一條道跑到黑的寫法來得簡便輕松,同時也可以讓文章表現得更為全面。三段文字之間要有實質的聯系,這個聯系最好是與中心有關的一句話的不同變體,從題記往下一唱三嘆,我們的文章就擁有了堅韌的脊梁。同時三個小標題把文章分成三段的結構方式,對于閱卷老師而言也非常貼心。聯想一下我們自己的閱讀感受就會知道,800字的文章從頭到尾看下去,密密麻麻,好像在啃一塊堅硬的壓縮餅干,顯然這是件讓任何人都會感到頭大的事情,干嘛不幫助閱卷老師把它切成幾個小段,方便人家各個擊破呢?最后,在前文堅實鋪墊的基礎上,結尾略微升華一下,一篇應試作文就會很完滿了;這里要注意,升華不是刻意拔高,那種一個啊加五個嘆號像打了雞血一樣的結尾,只能讓閱卷老師起一身雞皮疙瘩;毫無疑問,這種感覺并不美妙。
不妨讓我們結合北京今年高考《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來具體看一下上述方法的適用性與可操作性。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考生們都沒有翅膀,有翅膀的是天使,所以隱形二字在題目里邊其實就是一處必要的廢話。接下來,翅膀代表的當然是昂揚向上,不能向下撲騰,對于應試作文所要呈現的內容主旨來說這其實也是一個基本的要求;再聯系到任何一篇好的應試作文都必須能讓閱卷老師看到一個我,也就是說,這次的高考題其實是最有利于考試發揮的,因為除了一些最起碼的要求以外,它基本上沒有什么別的限制。剩下的就是看考生如何選取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悟的東西作為主題了,也就是這雙隱形的翅膀對于考生自己來說意味著什么。結合前面我推薦的幾本書,如果說書籍或閱讀是一雙隱形的翅膀的話,那么剩下的東西怎么寫各位應該已經心中有數,只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這雙翅膀與我的關系即可。事實上,新浪網教育頻道掛出的今年北京優秀高考作文的第一篇,就是以這樣的方式成文的。
篇幅所限,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展開,但這篇小文至少應該已經清楚地提示出了對付應試作文的大致方向。設計框架,填充亮點,從形式到內容我們已經都有涉及。一言以蔽之,應試作文其實就是一道根據題目要求自問自答的填空題。把800字作文的觀念從我們的腦海中清除干凈,所有干擾因素就會伴隨著這個觀念一并消失。面對那張方格紙,我們只需要知道如何填空就可以了,破除應試作文的心理障礙或心理陰影,首先要從這一步開始。
高考作文指導3
(一)并列描寫式:把幾個事例并列成段,用形象的語言進行簡筆描述。
結構模式:片斷一:或歷史故事,或現實故事
片斷二:或中國故事,或外國故事鏡頭式描述,各有代表性,有內在聯系
片斷三:眼前他人故事,或自己故事
結尾回首線索,深化議論,感悟升華
心弦上的焰火(3號文之一,并列式描寫性散文)
輕輕掃拂著覆蓋在心房上的薄薄塵埃,幽幽地打開心的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藍的焰火猶如精靈般躍動,映照著整個剔透無瑕的世界。而正是這靈動的焰火,閃爍著多少激蕩的靈魂,成為我永生的不可磨
滅的紀念。
舟搖搖以輕?,風飄飄而吹衣。一片晨曦霧靄中他醒悟著以往之不諫,猶知來者之可追。樊籠里的榮華富貴豈能讓自由飛翔的小鳥甘心折斷雙翼,戴上金銀打造的枷鎖?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遠離世俗喧囂,醉倒在南山里的悠悠菊香,與飛鳥相與還,臨清流而賦詩,獨守高潔也很寫意——紀念靖節先生,讓我懂得了在浮躁紛擾中獨守心中一方樂園和凈土……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談笑風生,而真正帶給赤壁完美壯烈的是蘇軾。官場上的險惡風波并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貧并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伴著涓涓細泉,聆聽習習古風,故園神游中,蒼銀白發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一尊還酹江月,多么豪邁的舉杯,淡逝了多少哀傷及生活磨難——紀念蘇軾,讓我懂得了在困難逆境中應保持有奮勇向前的心……
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如此凌云壯志卻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臨安,英雄難以再傾力保家衛國。縱然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惆悵哀痛令人心酸,也敵不過朝野中奸佞小人的蜚言流語,最終只能背負著“莫須有”的罪名飲恨長辭。但那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豪言壯語激情四射,永遠震蕩人們的心靈,回響在大地河山之間——紀念岳飛,讓我懂得了何謂“精忠報國”的鐵骨錚錚,澎湃著我愛國的血液……
沒有鋪滿玫瑰花的紅地毯,也沒有震耳欲聾的掌聲,歷史悄悄地落下帷幕,而我卻用清純的心靈去裝載這群君子的幽雅淡香,澎湃激情,去深深紀念他們,讓他們永遠似火鳳凰一般不斷涅?重生,如荊棘鳥般在尖刺刺破心臟時唱出世上最美妙的歌,讓他們的價值追求在熊熊烈火中燃放,也點亮我的生命,化為我生命中那扣人的心弦……
心弦上的焰火,我永生守侯……(05廣東,話題:紀念)
生命的絕唱(3號文之二,并列式描寫性散文)
當三閭大夫抱著石頭與江水相擁,當西楚霸王自刎時的鮮血染紅了整片夕陽,當普羅米修斯裸著身體被巨鷹啄食,當拉奧孔扭曲著身體仍想保衛自己的兒子,歷史的悲風中發出陣陣悲鳴,但他們生命的結尾卻那么響亮有力,數千年來仍叩擊著人們的心靈,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絕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書本的封面上。上面金黃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綻放,毫不吝惜地潑灑出一片金色的陽光與希望。那書的名字卻令我赫然:《死亡日記》。生如夏花般絢爛;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機勃勃,讓希望的枝葉依舊永不妥協、無拘無束地生長嗎?又怎么不可以呢,陸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懂得生命的結尾并不總是蓑草疏離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葉般寂靜美麗。即使華美的葉片逐漸凋零,你依舊可以用飛翔的方式跳出屬于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絕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銀幕上。一個美國戰士即將被納粹處決,可他臉上的笑容依舊如冬日的陽光般能夠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豎起兩個手指,做出“V”的姿勢向人群示意希望與陽光仍在。劊子手殘忍地將他的手指砍下來,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個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極了飛翔的翅膀,承載著無盡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結尾也可以如此動人:不出聲響卻令人震撼!
我的目光停留在歷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鶴汀鳧渚。歷史的風獵獵作響,我聽到一句響亮的聲音:“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一個老人的聲音又從遠處隱隱約約地飄忽而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絕唱應當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羅蒂的'男高音般使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
因為,生命的結尾,并不意味著結束與終止。如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所言:“一個目標的實現是下一個目標的起點!蹦敲矗粋豹尾的結束應當伴隨著一個鳳頭的出現,不,應該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絕唱叩人心扉,多少人會跟著發出驚雷般的怒喊,可就在這一片吶喊聲中,我看到無數人正在成長,無數的夢想不再遙不可望,一條巨龍正冉冉升起,振翅欲飛,它背后的一個民族,正在加速。
(二)并列議論式:圍繞中心排列幾個議論段落,一段一個小分論點。
結構模式:開頭:或故事,或引用,或開門見山交代總論點
分論點一:
分論點二:每段一個相同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論點(分論據)。
分論點三:
結尾:從“為什么”的角度深化論點。
留給明天(4號文之一,論點并列式議論文)
我要把清澈的溪流留給明天,我要把湛藍的天空留給明天!我要把我這最純美的心靈留給明天!
——題記
冰心說:“愛在左,同情在右;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撒種,一路花開,嗅著鮮花的芬芳,人生便不覺孤單!弊x后,我哭了,我讀出了關愛——一種能喚醒人心底某種東西的強烈力量。她陽光灑滿大地,如細雨滋潤萬物,我們又有什么權利拒絕播撒關愛呢?于是,我在本子上寫下——我把自私拋在今天,我把關愛留給明天!
翻開書,看到了羅斯福,這位美國的鋼鐵總統。由于意外,他中年下肢癱瘓,但他卻憑著驚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來,拄著拐杖重新叱咤風云于美國政壇……從中,我讀到了他那份堅毅與剛強,理解了史鐵生與地壇那不解的情愫,悟出了邰麗華那除了舞姿之外的永恒美麗。于是,我在本子上寫下——我把脆弱拋在今天,我把剛強留給明天!(分論點一)
閉上眼,想到了曼德拉,想到了他邀請對他進行百般折磨的監獄看守人員參加他的就職儀式的驚人之舉。在就職儀式上,他說:“我要感謝這些看守,在獄中的這段時間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日子,它讓我學到很多,尤其是寬容。”我很欽佩曼德拉,這位黑人運動的領袖,欣賞他的執著與剛強,更欣賞他的樂觀與寬容。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需要寬容呢?你一腳踩扁了裝滿鮮花的花籃,而花卻留給了你滿腳的芬芳,這就是寬容,于是,我在本子上寫下——我把狹隘拋在今天,我把寬容留給明天。(分論點二)
思緒紛飛,我又想到了尾山洪。這位執著的日本老人,十幾年如一日,為了真理而戰,為了正義而戰!他搜集日軍侵華的證據,狹隘的民族情感沒有泯滅他的良知,困難也沒有使他退卻,他為的只是一生無愧于人的良知,無愧于正義!于是,我在本子上寫下——我把錯誤拋在今天,我把真理留給明天!(分論點三)
今天,我拋棄了自私、脆弱、狹隘……,留給明天的是關愛、剛強、寬容……而實現今天到明天的擺渡,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一份執著。我堅信:我擁有這份信念和執著!
高考作文指導4
高考考綱中明確指出,高考作文要降低審題難度,不在審題上設置障礙。但放開是有限的放開,對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審題時,若不能整體把握而斷章取義,就可能偏離材料甚至跑題。
縱觀全國各省市進三年高考作文,20xx年17道作文中,9道是材料作文;20xx年16道中材料作文16道。20x年x18道作文題中有17道為材料作文。由此趨勢可見,材料作文已經成為高考作文的首選作文命題類型。而在材料類型中敘事類材料出現率則最高。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多年教學中的一點可操作性強,效果明顯的敘事類材料作文審題方法。
一、 敘事類材料作文材料類型
根據材料中的涉及的人物、對象、事件等關鍵要素,將其分為三類。第一類,單一人物、對象對單一事件;第二類多個人物、對象對單一事件;第三類,多則材料,多個人物、多個對象對多個事件。
二、 立意方法詳解
。ㄒ唬、第一類,單一人物、對象對單一事件。這類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個人(或一類人),一個對象(事或物),只講述一個故事。故事有起因、經過和結局。這類故事或來源于現實生活,時政新聞,或來源于寓言故事。出題者的目的就是讓考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從這個故事中得出比較深刻的認識。具體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事件;第二步,抓關鍵句;第三步,由過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以20xx年高考江蘇卷作文材料為例來示范審題過程。
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后不久,發現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些美麗的精靈。但數日后再去,卻發現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遠遠地退到了山洞的深處。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環境也許更適宜吧,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題目自擬;④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⑤不少于800字。
認真閱讀材料后,
第一步,概括事件:探險人員在山洞中點燃蠟燭,發現大量大蝴蝶,雖然屛住呼吸,放慢腳步,但數日后再去則發現蝴蝶已退到山洞深處。
第二步:抓關鍵句: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環境也許更適宜吧,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第三步,由過溯因。大蝴蝶為何會退到山洞的深處?雖然探險者出于對蝴蝶的愛護而離開但蝴蝶還是對人類不信任。
第四步,探究深意。從以上三步,故事,關鍵,因果都已經漸漸清晰,是要反映人與環境的問題,人與自然的問題。所以可以立意為:對自然應有人文大愛,關愛自然哪怕是微小的蝴蝶,給他們生存空間;保護小生靈,保護生態資源;倡導正確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如果不從這么四步出發,有些同學可能就會抓住“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些美麗的精靈!眮砹⒁鉃槿祟惗藐P愛動物;蛘咦プ 靶⌒〉南灎T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绷⒁鉃榧毠澯绊懘缶,細節決定成敗等。這些立意都是沒有抓住整個事件的關鍵核心。
20xx年全國大綱卷,20xx年北京卷,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準確立意。
(二)、第二類多個人物、對象對單一事件;在一則材料中出現多類人物,他們的觀點、行為等不同。主體事件只有一個。具體做法為:第一步:找出有效對象。第二步,概括有效對象的行為。第三步,分析其行為所體現的內涵并分對象立意。
例:(20xx年全國1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焙⒆用鵀貘f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第一步,本材料涉及哪些對象?哪些是主要的?通讀材料發現有烏鴉、牧羊人、小孩、老鷹、小羊;分析后發現老鷹和小羊不是主要對象。
第二步,這些主要對象都有哪些行為(抓關鍵句)?①烏鴉:模仿老鷹抓小羊,結果被牧羊人抓住。②牧羊人:對烏鴉行為進行評價:它是一只忘記了自己叫什么的鳥。③孩子:說烏鴉也很可愛。
第三步,分析行為的內涵并分對象立意。①烏鴉;要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己;②牧羊人:不能盲目機械模仿、照搬;③孩子:敢于嘗試,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這類材料分析,只有通過分對象立意,才能準確把握,并確定出自己最佳立意角度。20xx年遼寧卷20xx年廣東卷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三)、多則材料多個故事對同一主題:材料中出現多則材料,粗略一看發現,材料之間沒有什么聯系,內容很龐雜。需要采用的方法是第一步,概括每則材料故事梗概,提別一提的是,很多考生總認為這個步驟是多余的,其實概括主要故事的過程就是把握核心人物和事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自然的把那些無關東西去掉,讓立意能切中而不偏頗。第二步,尋找異同,認真對比兩則材料,看看有什么異同點。第三步,由果溯因。
。20xx年重慶卷)材料一:香港大學的校工袁蘇妹沒有上過大學,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為學生做飯、掃地,深深地感動了學生,學生說“她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20xx年9月,香港大學授予她“榮譽院士”,稱她“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大學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學之寶”。
材料二:巫溪縣鄉村教師趙世術20年獨守講臺,13年殘體支撐,在大山深處點燃知識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間延展自己的愛心,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在春天發芽。他因“師魂燦爛”而被評為20xx年“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之一
第一步;概括故事梗概,第一則:校工袁蘇妹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為學生做飯,被譽為“榮譽院士”,第二則:鄉村教師趙世術,20年獨守講臺,被評為“感動重慶”人物之一。
第二步:尋找異同,認真對比材料發現兩則材料:1、人物都在學校,都對自己的工作數十年的堅守。2、都用有愛心的在做事,為自己的工作傾注了情感。3、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平凡的事情,最后都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第三步;由果溯因,袁蘇妹為什么會被評為“榮譽院士”?趙世術為什么會被評為“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之一?經過分析后會發現兩人的成功都與他們的共同品質有關。于是就可以立意為,1、為事業傾注感情,對事業情有獨鐘;2、平凡的事情認真做好也會成就偉大,(平凡與偉大)。20xx年湖南卷作文也可采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陸游在回答侄兒請教作詩問題時候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同樣想在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面要能有大的突破,除了掌握精妙的方法之外,也應功夫在“文”外:要多看新聞了解社會時態,多讀書,多思考問題。關注現實,涵養自,與時代同呼吸,跟民族共命運,讓自己的文思接地氣。
【高考作文指導】相關文章:
高考作文指導11-03
高考作文指導參考12-07
高考作文臨考指導12-07
高考作文高效指導12-07
上海高考作文指導12-07
新高考作文指導04-04
高考作文指導:語言04-20
高考作文寫作指導04-27
高考作文構思布局指導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