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重建為話題的作文
那一夜持續的暴雨,連身在夢中的我們都如此清晰。大雨爆發了山洪,泥沙俱下,涌進了小區外的一條河流里。這是一條不能被當作風景的河流,兩岸的河堤顯得有點寬,包裹著枯水期低矮的一條小渠。小渠外,河堤內,就是一片沖積地,土層長期的堆積而又略高于水位。沖積地有肥沃的土壤,有豐沛的水源,儼然一片優越的處女地。這樣的現狀正是原始農業的雛形,那些蘊育中華文明的沖積平原,都是這樣慢慢演變過來的。這里的小區是從礦業開采的沉陷區搬遷過來的,由于工人的身份,他們甚至比農民更珍惜土地,因此這樣的沖積地已經完全被開墾出來種菜了,雖然他們對于時節和技術的掌握遠遠不如專業的農人。而這一場大雨,無疑已經把他們最初的努力毀于一旦。
清晨,水還沒有退到沖積地以下,就有不少人已經出現在了河道里,大多是想在災難面前,搶救出一部分可以被當作收獲的成果。在這一片災難面前,他們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們是否會在下一年放棄這樣的種植,畢竟這不可知的災難會不可遏制的再次襲來。這讓我聯想到,那些還在戰火中的人們,他們在面對瓦礫的時候,是否也和他們的心情有類似之處。他們會憤怒,甚至咒罵,但這一切并沒有用,他們也知道這沒有用。
多年前,我家也是依靠土地為生的,每一次發大水,多山的地形總會帶來不盡的山洪,也制造過類似的悲劇,但我們知道埋怨并沒有用。大自然的不可抗拒之力,已經造就了老一代農人堅忍的品格,這時候咒罵是沒有用的,也許會在年祭的時候說上兩句好話,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但說了很多年,作用也時有時無。而一旦遭遇,則只能埋起頭來,重建。
沖積地上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此時放眼望去,已是狼藉一片。沖倒的玉米已經伸不起腰來,冬季收獲的豆類已經沒有了希望,更要命的是河水帶來了更多的圓滑石塊。重建,幾乎從零做起,更令人憂心的是,我們還有沒有信心愿意去重建,畢竟他們并不以此為生為業。在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中,我們往往只能臣服,并去了解它發生的規律。我們不可能讓自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發展,而如果真的可以這樣做到了,那也許才是最徹底的災難——我們會因此懶惰下去。
對于重建,更像是經歷一次分娩之痛,如果我們能扛得災難帶來的痛,那么這就是一次重生。類似于大多數人生必經的痛苦,在歲月的路上悄然蟄伏著。我們毫無辦法可言,只能默默的承受,永遠逃避不了。無數次痛苦的疊加,讓我們感到了生活的無常和生命的悲劇,但這反而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歷練和機遇。只要我們還沒有放棄希望,只要我們還沒有因噎廢食,那么我們已然懂得了這樣的災難其實也是一種饋贈,只是這樣的饋贈是以痛的形式來給予的。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痛苦,往往要比在順利中的節節攀升來得雋永,來得實在。承擔和認識,讓生活凝練成一支交響曲,每一次的低落都會迎來下一次的鏗鏘,最后才化作一抹平靜,圓滿我們的生活。
重建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奈和臣服,也可能是一種打破格局。美國建國的時間并不長,卻在短短數百年間建造了一個令人稱贊的經濟文化上的繁榮,正是因為它沒有過多思想的束縛,有一個嶄新的格局。沒有人愿意把自己良好的條件毀掉,我們從心里來說是比較期盼平靜而穩妥的生活。但正是這樣的思想格局,讓我們不敢創新,不敢犧牲。中國文化綿延千年的保守與中庸,正是對舊格局的一種維護,雖然我們也有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名言。原因在于,人都怕痛,人也怕窮,于是都一個勁兒的想要獲得安穩而優裕的生活。維持著世俗的思想,保持著經年不變的傳統,直到災難降臨。而災難真正降臨的那一刻,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不是埋怨的時候,反而應該給我們更多的啟示,更多的成長。所以,那些以愛之名,為孩子提供好出路,為家人獲得好生活的想法,已經有些陳舊而狹隘了。我們應該把自己放逐出去,不一味的相信經驗,不隨意聽信權威,去蹚蹚渾水,去試試深淺,才知道我們隔真正的生活還有多遠。
當和平的生活被擊得粉碎,失去拼湊的可能,我們實在難以對造物主說一句感謝。而當重建的新生活帶給我們嶄新視角的時候,我們很可能會回過頭來感激,感激災難毀了陳舊,也毀了懦弱,它不僅讓我們堅強,更讓我們睿智。上帝每一次帶走我們所珍愛的東西,不是為了讓我們臣服,更多的是讓我們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此時還在河道中奔走的人們,我實難譏諷,更不應同情,我更希望的是,他們都掩住悲傷,只要這樣的土還在,只要這樣的水還在,那么希望就還在。重建既是一種為零的重生,也是一種為整的重構,我更渴望看到那些并不熟稔土地的工人臉上綻放出不比專業農人差的生活之花。
【以重建為話題的作文】相關文章:
話題作文演練話題:財富12-09
讓話題作文12-01
話題的作文12-28
話題作文07-20
以迷為話題的作文 - 小學話題作文01-25
以習慣為話題作文 - 初中話題作文01-28
以明天為話題的作文 以明天為話題的作文02-26
話題作文演練話題:我談金錢12-09
蜘蛛話題作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