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心尖上的端午作文
心尖上的端午作文一
又是粽葉飄香時,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
“節分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當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系上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與父母一同去踏青。 對于北方的人們來說,端午節是個踏青的好時機,這時果園中,草地上,路邊,田野中處處生機勃勃,滿眼的綠,漫山遍野的綠,為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來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習俗,而人們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樂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園,綠色出現在眼簾,依稀可以看到一兩抹紅色,走進才發現是嬌紅欲滴的櫻桃,小巧玲瓏的掛在枝杈間煞是可愛。將它們摘下洗凈后,一股腦的放在嘴里,甜意用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著,我們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中的果味濃香穿梭在唇齒間,黏黏軟軟的口感令人陶醉。這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個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偉大詩人。
屈原投汨羅江后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避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而古來就有“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的詩句,這也印證了端午節的悠久歷史。原來,端午很淳濃。
據資料說,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術、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制成的。而每到此時,孩子們都會帶著自己喜愛的香包和小伙伴們一起展示,玩耍,淡淡的香氣在風中蕩漾,令人沉醉其中,原來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的無限愛。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牽著親人的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的滋味,凝神品味節日的氣息。
心尖上的端午作文二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于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閑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
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么痕跡。大伙很傷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里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后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心尖上的端午作文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為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為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為國捐軀。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劃著小船,去打撈他的尸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于是,百姓們為了不讓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尸身,就用粽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說,河中有只兇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作浪,為禍百姓。于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于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為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劃龍舟,包粽子,綁彩繩的傳說了。
吃粽子是我國端午節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以前,粽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在根據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還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總之,粽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著誘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腳的,不過,也有三只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獨特的習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會在上面系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出極為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可以驅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聽后一定覺得很有趣吧!
心尖上的端午作文四
端午的腳步悄然走近。早晨,一踏進廚房,一種箬葉特有的清香撲鼻而來,讓人不由想起糯米那黏軟綿長的口感。我的饞蟲立刻被勾起來了。
“媽媽,你是不是包粽子了?”
“我哪會啊!這是你外婆裹好了,給我們寄過來的。”
外婆做的粽子,我最愛吃了。此時豈能再多加等待?我立馬從鍋中撈出一個個頭最大的粽子寶寶,三下兩下剝去粽葉就吃起來。動作雖急,卻不舍得囫圇吞棗。先對著它輕輕吹了兩口氣,又小心翼翼咬下一個角,開始心滿意足地品嘗起來。
粽子對我來說,有種特殊的意義。三年前那個端午,外婆一大清早就在廚房忙碌起來,我看在一遍遍地清洗著如芭蕉扇一般大的葉子,一臉不解,開口問道:“外婆,這是什么啊?”外婆樂呵呵地告訴我:“那就是包粽子的葉子。”一聽這話,睡眼朦朧的我登時清醒了,拉著外婆的衣角懇求道:“我也要包粽子!”外婆笑著答應了。只見她熟練地將葉子卷成漏斗形,裝進米,再放各種餡,最后用繩子一裹,胖鼓鼓的粽子就成型了,整套動作行云流水。我躍躍欲試,卻發現根本沒有看上去那么容易。
“怎么這么難!”我感到十分氣憤,嘟起嘴到一旁生起悶氣來。外婆把我摟到懷里安慰道:“寧寧,沒事的,第一次包就是這樣的。”最后,在外婆的手把手教導下,我包出了人生中第一個鮮肉粽。此后,外婆成了我心中最厲害的人。
這份獨特的記憶讓我的心突然變得柔軟,回味嘴里粽子的余香,眼眶不禁有些發熱。好想念啊!遠在家鄉的外婆,你還好嗎?我多想再和你一起過端午!
每一年,我都買好了彩繩,可外婆又要到何時,才能來幫我編手鏈呢?
還記得那個寧靜的午后,慈祥的外婆坐在陽臺上,幾根彩線在手中飛快穿梭,來來回回。陽光照在她的身上,他瞇著眼,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消受莫大的歡愉。而小小的我趴在她的腿上,聚精會神地看著,眼里滿是渴望。半小時過去,她打上了最后一個結,大功告成。我迫不及待地將手伸過去,吵著要戴上。那串五彩手鏈在白嫩的小手上熠熠生輝,也裝飾了我們的笑。光陰如梭,曾經合適的手鏈漸漸嫌小,卻成了我最珍貴收藏。
記憶穿過歲月而來,時光在一年年的粽香中輪回,時光從一根根細線中穿過,時光從一個個端午中走過……一切都沒變,只是外婆不在身邊。我唯有靜默獨坐,回憶端午那些事兒。
【我心尖上的端午作文】相關文章:
七年級作文:心尖上的故事04-20
舌尖上的端午作文四篇04-19
心間上的端午的作文四篇04-19
我上初一了作文04-03
我的舌尖上的故事作文05-25
郵票上的端午節優秀作文500字04-14
我與端午的故事的作文04-19
我和端午的作文04-19
我愛端午作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