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初中作文
篇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什么是憂?什么是樂?大多數人都認為憂是傷、是不悅、是消極、是悲觀;而樂則是自信、是樂觀,是對生活的美好憧憬與希望。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適當的憂患意識,這里憂,是指生活中的活力。
在生活中,人人都會感受到成功與勝利,也會達到人生的高潮,但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著一種憂患意識,才會處在高位,而不會隨即就掉下來,但是一些人、一些明星、一些作家在獲得大大小小的獎項、獲得了名譽時,在一炮走紅之際,便立即陷入了人生的低潮,是由于他們沒有一種憂患意識,沒有在到達頂峰之際努力的登上另一個高峰。
憂患意識是自身進步的無限活力的源泉,只有當感到壓力之時,努力做好才會不斷地進步。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維新告訴了我們當受到挫折,感到危機時才會不斷想出辦法,才會使明天更美好。
一味的安于現狀停滯不前,會使自己落入失敗的深淵,會使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從繁榮強盛一步步走向衰敗。
當年的中國,是何其強盛的國家,但由于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政府的自大自高、不思進取,認為本國是地大物博、天府之土,別國怎能與之相比,不存在著憂患意識,其結果是引導著中華民族一個繁榮的民族一步步走向衰敗。
在憂患意識著同時,還要制定切實的計劃去改變,否則憂患意識只能一步步變成自卑,反而加速了自己的失敗。日本當年因為發覺了本國的經濟與別國相差甚遠才會向英、美、法國學習,才會變得如此強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只有存在著憂患的意識,才會讓國家一步步變得更加強盛。
篇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是努力奮斗充實度過一生,抑或是在田間優哉游哉,過神仙般休閑的日子,雖然無名無利,卻衣食無憂自由自在。這兩者間的選擇,怕是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只有前者才是人生的出路,而后者,不過是桃花源一般夢境的存在。
還記得自打幼兒園開始懂事起,我就有個休閑的愿望——退休。這似乎將要成為我的人生目標。一直到現在,我相信我的內心還是始終堅持著,所有的奮斗都是為了將來的退休生活,否則就得在年老后收破爛去了。有些扯遠了,不過這至少可以說明,我從小就深深地向往著“安樂”。
然而父親堅持地認為我總有一天會“死于安樂”。對于這一點我深表贊同。
對于選擇憂患與安樂,我覺得答案已有些顯而易見了。記得在一本書的封面上看到過:“你以為的時光靜好,不過是在虛度光陰罷了。”這也不難引起我的共鳴,畢竟小時候總想著要退休,可能僅僅是因為小時候太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了。要真是退休了,那真的是虛度了一生。
不過雖然這樣說,但至少對于我來說,既然已經處在了這樣的“憂患”中,就得好好得“生存”下去。畢竟這幾乎是沒有可以選擇的余地了。當然,這句話這么說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由于我的那顆可憐的自尊心,本來沒有什么樂趣的學習,倒也稍稍給了我一個努力的理由。很簡單的例子,我相信把我扔到西方式的輕松課堂中,我照樣同他們一樣松松散散。要我想到說要多花些時間學點知識,還是免了吧。從普高考入重點大學的事也一定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除非是在“憂患”中,我才能緊張起來,為了不被瞧不起什么的好好努力。一嘗到甜頭,便又馬上選擇了“安樂”——松散下去了。
或許,真如這句古話說的這樣,像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種亂世出英雄。保持緊張的狀態才是最該有的生活節奏,至少在退休前是該這樣。能夠堅定地選擇在憂患中摸爬滾打,才是到人間走這一遭的真正樂趣所在吧?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初中作文】相關文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文06-11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高中作文12-09
[優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文01-24
中考文言文復習:有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試題12-09
生于憂患的日子04-04
初中的感覺真好初中作文12-09
初中的作文10-27
初中作文07-26
初中的作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