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故事作文(共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家風故事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
每個人都有家,每個家都有故事,每個故事都值得自豪。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風俗,叫圍爐夜話。就是在冬夜,一家人圍著火爐喝茶,談天說地。別人喝茶都用小茶壺,而我們家卻用一把大得可以裝下一個大籃球的大茶壺喝茶。這個銅壺長達一尺,周身上下烏黑透亮。說到這個大銅壺,有一個故事。
我的曾祖母年輕之時,正是抗日戰爭最激烈的時刻,她不僅自己要逃難,還要護著我們家的好幾個爺爺奶奶輩長輩。即使是在如此危險的境地里,曾祖母卻始終堅持著做一件事——拾取敵人打向我們的子彈的殼。
對此,鄉親們都十分不解。好心的來勸:“這敵人的`子彈是不祥之物吖!它沾著我們的鮮血,你撿它做什么呀?”每逢此時,曾祖母皆是一笑而過,然后默默的彎下腰,繼續拾撿那一顆顆沾著鮮血、漫過硝煙的子彈殼……
終于,抗戰結束了,我們中國的春天來了。
曾祖母拿出滿滿一罐子子彈殼,請來銅匠,讓銅匠把子彈殼打成兩把銅壺。看著子彈殼慢慢變軟,融化,曾祖母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召集了全家所有人,鄭重其事地說道:“看,我們要讓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東西,在烈火中重塑成我們的幸福生活!”
如今時隔多年,曾祖母已經去世了,而兩把銅壺還剩一把,安放在我們的家鄉——以曾祖母的名字命名的家鄉——蒲園。
這就是我的家,我的家人,他們心中充滿陽光,和我一樣。他們即使是在困難的時候也未曾放下心中的火把,為了自己的理想奮斗,矢志不變!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2
家風,是每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庭文化和行為準則,是一個家庭的寶貴財富。我覺得我家的家風就是做人一定要善良。從我懂事起,爸爸媽媽就常跟我說: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因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別人的愛,首先要學會愛別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定是一個溫暖的人,樂于助人的人一定是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而這樣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于是,善良的'種子在我心里生根發芽。
還記得那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天,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外面玩,路上下起了雨,雨點像一支支小箭一樣打在傘上,發出“咚咚”的響聲,刺骨的寒風猶如千萬根針扎在我們已經凍得紅彤彤的臉頰上。路過一家甜甜圈店時,“好冷啊,我們去甜甜圈店里吃點東西暖和一下吧。”不知是誰說了一句,于是,我們都跑進了店里。
甜甜圈店里真暖和,還飄著濃濃的香味,我們幾個拿出了錢,每人買了一個甜甜圈。吃完后,我們都覺得那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了,要是能再吃一個就好了,我們每人拿出身上剩下的錢,都是一塊的硬幣,湊在一起還能再買兩個甜甜圈。正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店門外的地上坐了一個老奶奶。她看上去似乎很久沒有吃過東西了。
“這個老奶奶真可憐,都餓成這樣了。”一個同學說道。“是啊,她要再不吃東西,肯定會餓壞的。”另一個同學激動地說。這時,我看了看手上錢,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叫到:“不如我們把這些錢都給老奶奶讓她去買點吃的吧!”大家都同意了,于是,我們一起推開店里的大門,跑向老奶奶的身邊,每人把自己手上的錢放到了老奶奶的手里。
現在回想起那個瞬間,我依然能感受到當時的開心和自豪。這也許就是爸爸媽媽常說的“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吧。是啊,當你是一個善良的、愿意幫助別人的人,你給他人溫暖的同時也會溫暖自己。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3
家風就像是一個家族的靈魂,它不是掛在嘴邊的嘮叨,也不是貼在墻上的名言警句,它是幾十年如一日,幾代人共同遵守的一個準則,已成為一種習慣的“動作,”而不需要任何外來的強制形成的一種風氣。善,則益終生,惡,則恨終生。
事實上,一個人可以沒有顯赫的背景,也可以沒有祖上的萬貫家財,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溯其源,一定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如影隨形的伴隨著他,熏陶著他。作為我的父母、長輩對于養成好的家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在無形之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時常看到有潑婦罵街這一現象,更有甚者,竟把家里的孩子叫過來助威,一塊罵,甚者大打出手。現在想想風氣是多么的惡劣,也影響了這一家的名聲,這壞名聲便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愿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子孫后代延續的更長,走的'更遠。
一個家族的風氣對這個家族的成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就說[華興資本]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包凡,出生于銀行世家,小時候,包凡就受過金融啟蒙,他祖父曾是浙江銀行高管,給他講過很多銀行家的故事,那些銀行大亨的傳奇深深的感
染了他。那個年代做銀行的高管要么是擁有雄厚的背景,要么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包凡的祖父恰恰屬于后者,祖父的經歷深深的感召著包凡,如果沒有兒時的“積蓄”,包凡又怎么能從摩根士丹利到瑞士信貸再到創建 [華興資本] 呢……
父親一直說:“勤乃發家之本,儉為致富良方”。當看到我們浪費糧食時,就拿《朱子家訓》中:“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小時候自然是不理解這么博大精深的古文。在我家里吃多少就盛多少飯,不準浪費,要吃干凈碗里的每一粒米。父親就是這么做的,哪怕一粒花生米掉在地上,也會撿起來搓掉皮放進嘴里。更談不上浪費了,我們家每天都是“光盤”哦!
記得小時候,母親常說,不管干什么一定要守信,這是基本的禮貌,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母親總是要提前幾分鐘到達,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母親,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4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這是毛澤東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名句。我的家風便是—以書為侶,以書為友。
家風
“嚓啦!”是書翻頁的聲音。我的媽媽正坐在沙發上閱讀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這是我家的家風。我的媽媽從小就愛看書,在上學時,我媽媽就經常省吃儉用,攢錢買書,至今,媽媽房間的柜子上還有整整一排的書,都是她以前上學時,攢錢買下來的。媽媽不僅看自己買來的書,而且時常來找我借書;媽媽覺得要博覽群書才會有豐富的知識,每次她看書的時候,也會鼓動我和她一起看。我曾經問過媽媽:“為什么您這么愛看書?”而媽媽的回答是:“那都是因為你的外婆啊!”
媽媽告訴了我很多故事,到那時我才發現我家的家風因為我的外婆而傳承。當年,外婆也很愛讀書。當外婆下地種田時,總是在筐里放一本書,中間停下來休息的時候,便拿出書來閱讀,那時候經濟狀況不好,書也破舊,外婆讀得有些費勁,但仍然在堅持。書上的字并沒有很清晰,有點字糊了,有點字少了……可這一切都沒有阻止外婆閱讀。我媽媽和小姨出生之后,外婆并沒有停止閱讀,而是教導媽媽和小姨也要認真閱讀、愛上閱讀。而這種堅持,最后成了我們的家風。
家訓
我家不止媽媽和外婆愛讀書,還有我的爺爺也是如此。我的爺爺給我留下了許多書,唐詩、宋詞、名人典故……很多的書隨處一翻,你就會發現書中都有他的'筆記,有的稀疏,有的密麻……
因為這樣的家風,我也愛上了看書,以書為侶,以書為友。我有自己的一個大書柜,有六層,每層都放滿了我的藏書:古典名著、世界佳作、文學周刊……每天從里面拿出一本來閱讀,就像一個朋友,與他說話、談心;從這些朋友那里,我看到中國的上下五千年興衰弱盛,看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信仰,他們給了我不一樣的世界。
以書為侶,以書為友,這便是我的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5
我的外婆家是有名的勤勞之家,村里人一提起我外公外婆,就直夸他們是對勤勞的夫妻。
前幾年,村里流行上了打麻將、跳廣場舞等。整天打得、跳得不亦說乎,甚至吃飯睡覺都不得不拖得很晚。可外公雖然也收到過許多朋友、鄰居的邀請,但是每次都一一拒絕了回去。外公有著一塊很大的田地,因此每日便把心血放在這塊田地上。春天種稻谷、花生;夏天種玉米、番薯;秋天種蘿卜、青菜;冬天種大豆、芋艿。田地也總少不了勃勃生機:春天一片脆生生的嫩綠;夏天如草原般幽綠;秋天碧綠中帶著點點黃斑;冬天又是一番青黃。這些都少不了外公外婆的一片苦心。
記得有一次,外公生了場大病,大病過后一星期左右,全家十口人再次去外婆家聚餐。那一天烈日炎炎,吃完飯后,大家正聊的熱火朝天,這時,外公從房間里走出來,只見他頭上戴著一頂草帽,一手拎籃子,一手拿著裝滿種子的.小筐,肩上扛一把大鏟,出門了。起先,我們并沒有注意,而后才突然發覺,就急急忙忙奔向田地。不遠處,外公一人在太陽的曝曬下十分明顯,一會兒彎腰鋤地,一會兒蹲下播種,臉上大汗淋漓。媽媽立即趕上去扶住外公,勸到:“哎呀,你身體才好,天又這么熱,還是回家休息吧,地就讓它荒著唄。”外公望著還沒種完的一大片土地,搖搖頭說:“不行,土地不能荒廢,趁著我還有力氣,種點兒什么,將來才會有收獲,不能白白浪費這么好的土地資源啊!”大家望著外公那黑黝黝的面龐,都被他的勤勞、固執感動了,都紛紛下地幫外公干起來。連我也搶著幫外公播種呢!外公看著勤勞的我們,呵呵地笑了起來。事后,外公教育全家人:“要勤勞持家,不能好吃懶做,多一份辛勤,就多一分收獲。人的一生,總要勤勞、勤懇一點才好。”
我們在外公、外婆勤勞作風的影響下,也愛上了勞動。每到休息日,我們就會去外公家幫他們下地干活,摘花生啦,挖番薯啦,拔蘿卜啦。前幾天,我還和外公他們一齊學種芋艿呢!在勞動中,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沒有學到的知識,我知道了各種蔬菜莊稼的名字,還知道了它們的播種的時間,如何播種等等,真是收獲滿滿啊!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6
歲月悠悠,似水光陰在指間輕輕劃過,耳濡目染,家風已深入我心。那善良孝順的品質、踏實勤勞的作風、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將永久珍藏,讓良好的家風在愛的年華里蕩漾、蔓延,愿這可貴的情懷永遠伴隨著我的成長。
——題記
我的家風·孝順
上小學那會的一個暑假,爸爸媽媽訂好了機票要帶我外出旅游。準備出發的前一天,傳來了壞消息,在鄉下做新房子的外公不小心把手摔斷了,幸好傷勢不是太嚴重,只是打了石膏但日常生活很不方便。為了照顧外公,爸爸媽媽取消了旅游的計劃,我心里很是失落和不滿。外公養傷的那段日子里,爸爸媽媽毫無怨言,小到端茶送水,大到洗腳喂飯,他們每件事都做得盡心盡力,倒是外公總說:“沒事沒事,你們去忙吧!”媽媽常說:“父母養育我們長大,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一定要多多陪伴、孝順父母。”我為自己因不能去旅游而不滿的心情感到愧疚,于是就守在外公身邊,希望能夠幫助到他,可似乎爸媽把該做的事都做完了。正當我抓耳撓腮的時候,外公說了一句:“哎喲,我這肩膀怎么這么酸呀……”逮著這個機會,我立刻上前去幫外公捏肩膀,平時沒少幫媽媽捏肩,這我可是很有經驗的,外公開心地直夸我棒。
我的家風·奉獻
“花朵總是在春花秋月的過往里開得更加艷麗,因為人們記住了它為自己開花的時刻。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并不是只會索取,而是要像花兒一樣學會綻放,把最美的容顏留給世人來欣賞。”這是媽媽對我說過的話,在我很小的時候,“奉獻”一詞便印入了我的腦海。
2008年5月12日,媽媽回家告訴我了我一件可怕的事—四川省的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聽到“地震”這個詞,我驚了一下,那是只在書本上見過的詞語,沒想到真的發生在我們國家。還沒來得及思考,電視新聞上關于這場地震的消息便鋪天蓋地地席卷而來。雖然當時的我還不能理解死亡人數和損失金額那些龐大數據的含義,但畫面上樓房坍塌的的慘狀,難民營里一雙雙絕望的眼睛告訴我這場地震的可怕,也讓我明白災區人民需要幫助。聽見爸爸媽媽討論捐款事情的'同時,我也悄悄跑進自己的房間,找出留著買糖吃的存錢罐跑到爸媽面前,他們還一臉疑惑地望著我,“才不是給你們的,這些是我要捐給災區小朋友買餅干的!”我緊緊地抱著僅有幾塊硬幣的存錢罐,“一定要幫我寄過去!”看到爸媽重重地點頭,我才放心地把存錢罐交給他們。
做一件益事并不難,難的是堅持;堅持一會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當今社會有多少人還能不忘初心,牢記并傳承自己良好的家風呢?我不會丟失這些優秀、可貴的品質,我要把這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們享受家風帶來的幸福與快樂!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7
生活中有陽光、有歡樂,也有陰雨、有失落。生活不總是筆直的、順暢的,當我偶爾遇到一丁點“小山丘”、“小荊棘”時,我會期待家的港灣,給予我溫暖的正能量,讓我抵抗風雨,更加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我慶幸,我擁有一個民主平等、氛圍輕松的快樂家庭。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基因、傳統風尚,是指引家庭成員為人處事、行為舉止的方向。父母經常告訴我,要做腳踏實地、誠實守信的人,要做待人和善、知恩感恩的人。這些,早已被視為我家的家風,家人都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因為我們知道,一個人在家孝順父母,言有信、行必果,必然家風正、行為端,走上工作崗位也往往會盡職盡責,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這樣的基礎上,給我格外深刻印象的家風還有我把它類比為南北朝文學家、教育家顏之推的“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獨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關于勉學的家風和我家秉承的其他家風有所不同,它并沒有被父母經常耳提面命式的懇切叮囑,但它卻如無處不在的一縷春風、常伴我心的一股暖流,在父母的行為中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在我家扮演的角色是孩子、是朋友,更是小老師。這樣說,是因為父母并沒有因為工作繁忙而放松自己的學識追求,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方面有著孜孜不倦的進取之心。而我,和他們一同挑燈夜讀、共同進步。有時候,我還為他們充當了小老師,備受尊重和信任。
有一次,我和媽媽去省圖書館。媽媽是為了寫論文查資料,我是為了我喜歡的《可怕的科學》系列叢書還沒看完。我先去了少兒部借到我的寶貝書,然后和媽媽一起去了三樓社科文獻部,因為成人閱覽室比較安靜,不怕有熊孩子吵鬧。媽媽開始在書架中穿行,我開始看我的寶貝書。過了很長時間,媽媽如獲至寶似地跑到我旁邊說:“寶貝,不好意思打擾了。幫我一個忙,我查到一個重要資料的索引,但剛好這幾本書被別人借走了,你幫我記一下書名,我到亞馬遜上去買。”我看著媽媽滿手抱著一堆期刊和書,正好我手頭就有紙和筆,就馬上答應了。然后媽媽口述,我來寫。當我一筆一畫地寫到“喪失繼承權”的“喪”字時,媽媽突然說:“哎,你寫錯了唉,不是應該一豎鉤到底嗎?”她這一問把我問蒙了,我沒錯啊!我認認真真地從筆順到結構又跟她寫了一遍。媽媽滿臉疑惑,直到回到家查字典。她很誠懇地向我道歉:“孩子,你真是媽媽的一字之師啊!我現在沒有經常手寫文字、老是用電腦,造成了提筆忘字還記成錯別字,真應該好好像你學習,回歸手寫并且認真寫字。”說完,她認真地把正確的字工工整整寫了三遍。我呵呵傻笑地撓撓頭,原來認真練字還可以當媽媽的小老師呢!
還有一次,我和父母一起在家里玩百科知識搶答游戲。“提問!”“回答!”“珊瑚礁是怎樣形成的?”“這個簡單,是由死去的珊瑚蟲演變成的`!”“正確!”“提問!”“回答!”“巨噬細胞是益菌還是有害菌?”“哈哈,這個我會,是益菌!”“又答對了!”我看著他們洋洋得意的樣子,心里想,難道難不倒他們嗎?再來一個容易掉以輕心的,讓他們嘗嘗我的厲害。“提問!”“回答!”“蜘蛛是昆蟲嗎?”“當然是啊!”“呵呵,你們答錯了!蜘蛛不是昆蟲!”“不會吧?蜘蛛不是昆蟲?”“蜘蛛俠電影里也有答案啊!帕克說了,他不許別人叫他小蟲蟲!”父母臉上一臉黑線,又囧又疑惑。這個時候,爸爸反應比較快,他馬上翻出家里的一本《經典動物百科——微型生物》,迅速找到了正確答案:蜘蛛——節肢動物門——蜘蛛綱——蜘蛛目腹部不分節有心肺兼有氣管……他們輸得口服心服,連連稱我自然科學小老師。“看來,我們的自然科學知識需要惡補啊。向老師,請你以后多多指教哦!”爸媽一改剛才的窘態,謙虛的對我說。其實我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和改進,遠遠還不敢自稱老師呢。我也要保持虛懷若谷、不驕不躁的心態,這樣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大家有大家的風范,形成影響后人的處事行為準則。例如“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司馬光;“勤、孝、儉、仁、恒、謙,學風至上、耕讀傳家、謹嚴有度、孝悌興家、戒驕去奢、勤儉”——曾國藩。在現代普通平凡的小家,也同樣應該親近、感知、踐行前人傳下的精神財富和教育規范。特別是在信息社會,不論科技如何進步、知識如何更新,人類社會的一些基本行為規范仍遵循著古老的法則,比如道德、倫理、經驗、品行等。漠視家風、家風缺位,就會造成做人沒有底線、失去方向。當社會習慣把窮與富當成衡量一個家庭水平的普遍標尺時,我們應該意識到,良好的家風和教養才是這個家庭真正的財富。窮養富養不如教養。營造良好家風,家庭才會真富有。
我自小接受的價值觀熏陶就是以“家風家規”為表現形態的“家庭價值觀”。“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在這樣的家風熏陶下,學海無涯、好學不倦,成為我致力秉承的學習態度。我在給父母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同時獲得了大智慧。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8
家風,簡單地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說起我的家風,那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了------勤儉節約。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為維艱。這句話到了我們家,可成了家里的口頭禪。以下就是我們家的“勤儉節約排行榜”
第一名:爸爸
說到最節約,最勤儉的“冠軍”人士,非爸爸莫屬了。這怎么回事兒呢,身為工程師的爸爸,怎么可能是“冠軍”呢,是不是哪里搞錯了?不,并沒有搞錯,正是如此,記得上周,爸爸去買菜,買了什么呢?洋蔥,雞蛋,黃瓜之類普普通通的蔬菜。誰知,爸爸卻為了節約一點小錢,買了些“偽劣產品”洋蔥:爛洋蔥;雞蛋:臭雞蛋;黃瓜:苦黃瓜……結果呢,可想而知,遭到了我們嚴厲的批評,所謂的“冠軍”僅此而已?不,你錯了,大錯特錯,都說是冠軍了,當然還有更厲害的啦!時光仿佛又回到了那年秋天,我感冒了,剛開始大家都沒有再意,可后來,我傳給了弟弟;弟弟傳給了媽媽;媽媽又傳給了爸爸。就這樣,我們全家都得了感冒,感冒怎么辦?當然是買藥哩,說買就買,爸爸又出場了,找了一家又一家的店,買了一瓶又一瓶價格低廉的藥。完事兒修工,回了家,我們一同服用了藥水,那味道,又酸又咸,感覺怪怪的。晚上,我只感覺肚子脹脹的,過了一會兒,那不爭氣的肚子徹底“泄了氣”,不行了,上WC。我急匆匆的跑到了廁所,可原本寂靜的廁所,如今卻變得“人頭攢動”。弟弟,媽媽,爸爸都在,而我們則不由分說地將這一“惡行”算在了爸爸頭上。
第二名:奶奶
依稀記得那年夏天,驕陽似火,世界仿佛都在慢慢融化,連知了都在樹上叫著,好像在說“好熱呀,實在是太熱了!”家家戶戶都打著空調,享受著這“天倫之樂”。而我們家呢,卻什么也不開,這一切的一切,都得追溯到奶奶的“嘮叨”:“開什么空調呀,有那么熱嗎,不要學別人,他們不懂節約!要省,省,再省。”說著,便把我們拉到了一棵大樹下,“還是吹自然風舒服些!”我們幾個到還熬得住,可卻難為了弟弟,瞧,只見弟弟的臉立馬成了“猴子的屁股”。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他揮汗如雨,沒過一會兒,弟弟就忍不住了,嗷嗷大哭起來……哎,這就是我的奶奶。
第三名:媽媽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興許是受了奶奶和爸爸的'“熏陶”,或是天生的緣故,媽媽也“變”了,就說昨天吧,凌晨五點多,只聽外面乒呤乓啷,聲音一陣一陣的。沒過多久,便把正在睡夢中的我給驚醒了,我“憤怒”地“沖”出門外。只聽“撲通”一聲,我摔了一跤。怎么回事兒呢,都怪我那個勤儉的媽媽,在拖地呢,瞧,拖布掉了,就用抹布代替。今天這兒不是沒水嗎,哪來的水呢?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用的居然是井水!哎呦,我的老娘啊,你可真節約啊,連拖布都“買不起”啦,我真是太佩服你了!
我家的家風:勤儉節約、省吃儉用、艱苦樸素。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為維艱。”將成為我的座右銘,伴我左右!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9
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獨特的家風,我們的家風是“勤儉節約”,媽媽常常對我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爸爸和媽媽都是勤儉節約的人。除夕夜,我們在飯店吃團圓飯時,會多出不少飯菜,他們就會把剩菜剩飯打包帶回家,第二天繼續吃;我們平時穿不上的衣服也都會送給有需要的人,讓它們再次被利用起來;平時用水用電,他們也經常教育我要隨手開關,不要浪費水電資源。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也要努力做到。平時,我會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盛飯、端菜、倒水、倒垃圾等;穿戴方面我也從不追求時尚的品牌,不會和同學們盲目攀比;過年時得到的'壓歲錢都是交給媽媽存起來,從不亂花錢……
這就是我們的家風,我為我們的家風而感到自豪!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0
家風是每個家庭道德的標準,也是每個家庭的教育的主旋律,更是我應該時刻明記的。好的家風承擔著祖祖輩輩們對后代的期望和鞭策。大家應該都知曉“狼來了”的故事:前兩次放羊的小孩為捉弄大家尋開心,而欺騙山下的農夫,等第三次狼真的來的時候,山下的農夫再也不愿意去救他的羊。爸爸常用這個故事來告誡我:“做人要講誠信。”這就是我家的家規。
爸爸要求我講誠信,同樣我們全家人也是這么做的。一次,我們去銀行存錢。平日里我對數字特別感興趣,于是好奇地盯著柜臺上的點鈔機,前三次都顯示出的是“100”,最后一次卻只顯示了“84”。“1萬,2萬,3萬,4萬,您們共存4萬對嗎?”阿姨微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愣了一下,立馬轉身疑惑地問站在一旁的爸爸:“老公,你有沒有補齊到4萬?”“沒有啊,就只有38400元。”爸爸肯定地回答道。“不對,阿姨您再數數,我們存的是38400元,不是40000元。”我對阿姨說。“哦,難道是我數錯了嗎?”于是阿姨又重新數了一遍,“確實是38400元,瞧!您這兒子真細心啊,教育的多好啊。”媽媽微笑說:“沒事兒,本來我們存的就是38400元。”
離開銀行后,我便好奇地問爸爸:“如果阿姨給我們存的是40000元,那么結果會怎么樣?”“等銀行下班盤存清點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少了1600元,到那時阿姨就有可能要自己拿出這1600元。或者銀行會調當天所有的監控,這樣會給銀行增添很多很多的麻煩,阿姨因此有可能會受銀行的處罰。”爸爸向我解釋道。“我明白了,所以我們一定誠信!”“兒子你說地很對,做人要有誠信,不屬于我們的東西,無論是什么都不能要。”爸爸又微笑地對我說。今天我感到陽光特別的.明媚,天空特別的藍,鳥兒的叫聲也特別得悅耳。
每個人都喜歡與誠實、守信的人交往,這樣雙方都會感到安全、高興。請相信誠信對待他人,必會獲得他人傳遞你的誠信,久而久之就會有更多的人成為您朋友,并且一直信任你,支持你,選擇你。這是用錢都買不到的人格魅力!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故事。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1
很多人的家里都有家風,家風也是一種傳承、一種習慣。要說起我們家的家風,那主要就是:有孝心、講誠信等。
“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是他們告訴我怎樣孝敬長輩的。我們家有一個習慣,當然我確信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通常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要等人到齊了,奶奶、爸爸、媽媽都坐好,長輩先動筷子我和哥哥才能吃,好吃的不能獨吃,要先給長輩吃。記得有一次,盤子里還有不多的幾塊排骨,媽媽先給奶奶夾了一塊兒,又給爸爸夾了一塊兒,最后又給我和哥哥每人一塊兒。我問媽媽:“你怎么不吃呢! 你不是很喜歡吃排骨嗎?”媽媽笑著對我說:“因為我上有老下有小呀。”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動萬分,忙把碗里的那塊夾給媽媽,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媽媽上孝婆婆下疼子女的那份苦心!
誠信自古至今都是人們交往過程中的道德準則。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爸爸給了我50元錢,讓我去買個西瓜。一聽說要有西瓜吃,我就很高興的向外跑去。
看到路邊的車上有滿滿的一大車西瓜,西瓜攤上聚集了許多買主。我也趕緊湊了過去,原來是一位老爺爺再賣西瓜。我挑了一個西瓜給老爺爺,老爺爺稱了下說:“17元。”我把爸爸給的五十元給他,然后老爺爺找了我83元,他多找了50元。這時,我看了看周圍的人,發現老爺爺根本沒發現多找了。頓時,我的心中竊喜:反正沒人注意我,我就直接回家吧!想著,我便偷偷地溜出人群,飛快地朝家中奔去。到了家里,我十分開心地把錢和西瓜都交給了老爸,并說了這件事。結果,老爸竟然板起了臉,把我給狠狠的訓了一頓,讓我把多找的50元錢還給老爺爺,并且向老爺爺道歉。
不知不覺,在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下,有孝心、講誠信已成為了我和哥哥的習慣,也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2
在我們中國流傳著許多注重教育和繼承良好傳統的故事。例如孔子“忠、孝、禮、義”的家風不僅教育了孔子的后人,更是成為了兩千多年所有中國人的基本行為準則。孟母的“擇鄰而居”和“子不學。斷機杼”的教育不僅是年幼的孟子,更是教育了數以萬計的.父母和孩子。
我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我時時刻刻感到優良的家風對我的影響,“做人要有愛心、良心和感恩之心”就是我在家里常聽到的一句話。
記得有一回,我和爸爸媽媽在街上散步,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在街邊行乞,我看了乞丐一眼,心想“這個乞丐四肢健全,年紀也不算很大,他明明可以自己去找工作養活自己的,就不給他錢了吧!”于是我便拉著爸爸媽媽,想要趕緊離開,可爸爸卻神情嚴肅地對我說:“不能這樣的,看見別人有困難就要盡力幫助,而不是視而不見,如果有一天你也需要別人的幫助,你是希望別人理都不理你,還是希望別人熱心幫助你呢?”說完,拿出5元錢讓我給了那個乞丐。
還有一回,我們回老家過年時,一個親戚無意間提起了舅公孩子考上大學,可是沒有足夠的錢交學費的事,媽媽知道后,悄悄地匯了一筆錢給外婆,還特意交待外婆把錢交給舅公,不要特意說是她給的,因為那些錢都是媽媽節省出來的,所以導致我們家當月伙食質量明顯下降,我很不解媽媽為什么要寄錢給我們并常往來的舅公呢?我帶著這個問題去找媽媽,我對媽媽提出問題后,媽媽笑著對我說:“因為我以前讀大學時,也沒有足夠的錢交學費,那時候舅公家也并不富裕,但他們出錢來幫助我,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現在他有困難,我也應該雪中送炭。”
我的爺爺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每天吃飯前都在禱告一會兒。有一次,我開玩笑地對爺爺說:“爺爺,為什么你吃飯都要這么啰嗦啊?”可爺爺卻非常嚴肅地告訴我:“這不是啰嗦,上帝給我們創造了一切,可我們對大自然只有索取,沒有回報,我們要感恩,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雖然我生活在一個平凡的家庭,我們的家風也很平凡,但我相信如果我堅持做到,平凡的家風會把我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3
試看天下之家皆為愛聚,無愛而散。家是一個情感的港灣,家是最能讓我們放縱的地方。時間在悄然流逝,我們也如小草一樣飛長。成長的旅途中,我們都曾經歷風風雨雨,但在我們身后總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我們,那就是家風、家訓。
有人說:“有一個好的家風,好的家訓,能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勤奮,善良,自立”便是我的家風家訓。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做人是做事的前提。”他們要我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要與人為善,為人正直。有一次,我和媽媽在路上走著,一塊錢從一個陌生人的衣兜中掉了出來。我像是視而不見地繼續走。可媽媽卻把我拽回來對我說:“我們的家訓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你怎么能對它視而不見呢?舉手之勞,定要相幫!”我在媽媽的督促下才撿起并遞給了那位未走遠的陌生人。此后,媽媽便抓住機會就給我講給予和幫助的.重要,并不斷地提醒我要牢記且要踐行它們。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句話闡明了奮發圖強和習慣的重要性。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才會讓學業更上一層樓;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慎獨,才會擁有高尚的品德。但是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沉淀才形成,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成長中就形成了習慣。這就啟示我們要以端正的態度來面對學習,以持之以恒的信念來養成良好習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立是一個成功人士所具備必要條件”“志不強者智不達”這些名言從小媽媽就在我旁邊不停地嘮叨,給我解釋這些話的意思,還時常說:“你得自立啊!”父母讓我要有憂患意識,讓我知道父母不會陪我一輩子。所以從小媽媽就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同時他們也讓我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一次在洗衣服的時候,因衣服太大而洗不動。我拽也拽不起來。無奈之下只能去“找媽媽”可她卻一反往日常態,要讓我自己洗。終于在經歷一段艱難的過程后洗出來了一件不干凈的衣服。從那以后,在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時,我都會盡量自己用有的工具來解決,而那些解決不了的再求助他人。
“勤奮、善良、自立”這三個詞不僅是我的家風家訓,更是父母對我的期望。為了讓我繼承、發揚他,他們學會了陪伴,學會了帶頭。在生活中,父母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改變著我。他們在生活中即是父母,又是老師,還是榜樣。我要像他們學習,學習“勤、善、立”將他們發揚下去,讓家風家訓陪伴著我過春夏秋冬,讓家風家訓時刻提醒并激勵我:奮發圖強,積極向上!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4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如一朵花,馨香撲鼻;家風如一張畫,價值連城。一個良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的學校,它通過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心靈,是一種無言的教育。要說我們家的良好家風,便是讀書了。
媽媽說,別的媽媽懷孕胎教是聽音樂,而我在她肚子里的時候聽得最多的是語文課,因為媽媽是語文老師。等我出生后,媽媽不管我能不能聽懂,就拿著故事書給我念,據說我聽故事就不哭不鬧。上幼兒園的時候,別的孩子帶零食,而我帶圖畫書。別看我才9歲,但是我的命運和書緊緊連在了一起。
一年級開學不久,學校組織了“故事媽媽進校園”活動。我和媽媽的繪本故事《哪里來的眼淚魚》,經過激烈的角逐脫穎而出。在學校的大會議室,我們繪聲繪色的講述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那時候我雖然不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是我嘗到了“書中自有掌聲來”的滋味兒。
要說我家里邊誰是老大?那一定是書!你看我們家,汽車里,書桌旁,餐桌上,沙發邊兒,床周圍,甚至廁所里,全都是書的地盤。我的玩具隨意放在這些地方是要被媽媽吼的,而書呢,卻任性的在我家橫行霸道。媽媽很少看手機,總是在讀書,還經常神經兮兮地皺眉頭、笑、哭、發呆。于是我也總讀書,好嘛,我也變得神經兮兮的了,因為書里的故事太讓我著迷了。我和《不一樣的卡梅拉》中的小雞去看海、去旅行、去迎接挑戰,為《警犬拉拉》中拉拉的忠誠勇猛而感動,在《十歲那年》里了解了其他國度兒童的生活和成長過程,從《感恩故事》里懂得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中國地理百科》讓我足不出戶游中華……真是感謝媽媽把我領進書的世界,讓我盡情享受讀書的快樂。
爸爸媽媽每次出差,帶回來的禮物里一定有書,我們出去游玩包里必須帶書,每到一個城市第一站便是圖書館,媽媽不會拒絕的事情就是買我喜歡的書。學校每年的“跳蚤書市”是我家最喜歡的活動,別的孩子一寫作文就頭疼,而我卻輕松自如。可以說,9年來,是“書香伴我成長”。
家風如春雨般無聲,隨風潛入我心靈。感謝媽媽的言傳身教,感謝爸爸的大力支持,讓我遨游在閱讀的海洋,汲取無窮無盡的營養,我一定會努力的將我家的家風世世代代傳承發揚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5
大家的家中都會有家風,我來講一講我家的家風。
我家的家風是誠實守信,媽媽常常說:你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每次聽了媽媽的'話,我都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全然沒有放在心上。有一次,我跟好朋友約好下午四點在她家見。三點吃過飯后,我開始看書,從看書開始我就沒有看時間,故事里跌倒起伏的情節深深地吸引著我,竟然毫無感覺時間的匆匆。等我看完有趣的章節的時候,我一看時間,已經四點十分了,我趕緊跑過去,好朋友生氣地說:“你怎么這么晚才來?”我卻不以為然,認為朋友有些小題大做。回家后我把這件事講給了媽媽,誰知媽媽狠狠地批評了我,并意味深長地給我講了爸爸前年因為做生意失敗欠下外債但起早貪黑打工還債的故事,最后,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誠實守信是我們與人交往最寶貴的名片,不論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我默默地低下了頭。
至此以后,只要答應別人的事我一定努力做到。因為我不僅知道在世上誠實守信是最重要的,更是因為我深深地懂得:誠實守信這就是我
家的家風,我怎么能不把它傳承下去呢?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我的家風的故事作文11-29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04-28
【精選】我的家風故事作文08-14
[經典]我的家風故事作文09-16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經典)02-19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精選)05-20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04-25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12-07
(經典)我的家風故事作文06-10
我的家風故事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