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歷史人物故事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講歷史人物故事作文通用(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講歷史人物故事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講歷史人物故事作文1
惠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大政治家,他曾經為魏國制定過法律。他的威望在當時各國之間還是很強的,當時魏王總是派他出使各國,他也走遍了各國,思想上也吸取了很多不同的建議。但是他主張的和齊國、楚國聯合,但是魏王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他就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楚國。在回到楚國之后,惠施也是十分好吸取思想上面的知識。
惠施繼承的'鄧析的“明辨之學”,他的觀點是自己的,叫做“合同異”。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東西,可以算的上是對立和統一的。這些面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因為在任何事情上,都會有著對立的一面,而惠施的眼光就從對立的一面跳到了一樣的一面。這是對立又統一的世界,許多的對立面中總會有著相同的地方。他的這些看法在中國古代的邏輯界中都有著很大的影響。而且他的看法跳脫出了事物都是有不變性的看法,用發展和長遠的眼光看這個世界。
惠施的“歷物十事”就有著這些東西的看法和思想,事物有著相同的點也有著不同的點。他敏捷的思維也為后世人留下了一些物質上的寶藏,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尋相同的點,以及事物的大小也是有小同和大同之分的。這些看法都是惠施領悟到的,他既否定了不變的思想,同時也支持了在不變中找尋變化的思想。
講歷史人物故事作文2
孔融(公元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為當時著孔融小時候家里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么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里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贊他。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并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講歷史人物故事作文3
提起荀彧,大家并不陌生。荀彧,字文若,他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首席謀臣,杰出的戰略家。
荀彧年少時便很有才名,被稱為“王佐之才”。輔佐曹操之時,他的很多戰略和戰術,得到了曹操的贊賞。如“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攜天子以令諸侯”。他治國如蕭何,謀略如張良。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
他忠心輔佐曹操,在他心里,曹操是漢丞相,輔佐曹操便是為大漢盡忠。然而,曹操在群臣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有群臣進諫賜曹操為王,加九錫以彰功德,冕十旒,乘金車,駕六馬,出入用天子鑾儀。此時荀彧便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說,高祖皇帝在創大漢時便定下律法,異性不可稱王。
然而,袞袞諸公,碌碌漢臣,卻都堅持要獻帝進曹操為王。此時,他心灰意冷地離開朝堂。昔日他忠心輔佐曹操承天道,伸大義,以為曹操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他現在明白了一切。
兩人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分道揚鑣。曹操對荀彧失去了信心,可以說,荀彧在曹操心里沒有利用價值了。
荀彧錯把自己的`一生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從曹操一無所有開始輔佐,曹操對他推心置腹,他對曹操竭忠盡智。可曹操畢竟是君,他畢竟是臣。他從希望走向失望再到徹底的絕望,他心中的悲哀又有誰知道呢?一代名臣從此便落幕了!
講歷史人物故事作文4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講歷史人物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講歷史人物故事作文02-27
歷史人物的故事06-12
奶奶講的故事作文04-03
講人物的故事作文11-27
歷史人物故事作文01-14
關于歷史人物的故事09-30
歷史人物故事03-01
講人物故事的作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