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經典[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1
記得上次回老家,我發現奶奶家養了好多小雞,它們黃燦燦、毛茸茸,像一只只小絨球,可愛極了。有一次,我在觀察它們的時候,竟然發現它們愛吃小石子。
那天,我無聊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一只雞大叫起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發現有一只小雞正在吃小石子,連忙叫起來:“奶奶,雞吃小石子了,快來呀!”奶奶飛奔出來,以為出了什么事。我又回頭看了看可愛的小雞,呀!不少小雞都在吃小石子。我馬上大喊:“快來呀!奶奶,它們都在吃小石子,會死的`。”我緊張地看著奶奶,可奶奶笑了,她摸著我的頭,不慌不忙地告訴我:“雞都會吃小石子的,它們不會死。為什么吃我就不知道了。”說完奶奶轉身干自己的活去了。而我聽了奶奶的話更加糊涂了,雞天天要吃小石子嗎?雞為什么要吃小石子呢?雞不吃小石子可以嗎?我連忙向爸爸請教,可是爸爸也不知道。
想起來了。我可以去問問不會說話的老師。我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我翻開《十萬個為什么》,終于知道,原來雞沒有牙齒,不能咀嚼食物,雞把小石子吃下去,存儲到身體里的一個“小口袋”里面,石子和食物混合在一起,慢慢地把食物磨碎,食物磨碎后進入腸就容易消化吸收了。所以,小雞要經常吃些小石子。我找到了答案,連忙把答案告訴了爸爸,爸爸夸我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聽了爸爸的表揚,我心里美滋滋的,樂開了花。
生活處處皆學問。我們只有勤于觀察,用心思考,才能成為生活的有心人。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2
寒假里,我家里的水管凍起來了,并且,凍起來的地方還鼓起來了,一加熱,原來鼓起來地方又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我感到十分奇怪,就問媽媽怎么一回事兒?結果媽媽也不知道。
我就想做實驗來看一下,可是該怎么做呢?我陷入了沉思,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我拿了一個礦泉水瓶子,里面裝了半瓶水,并用釘子在水面的正上方做上記號。
兩天過去了,我發現,冰的平面比原來的水平面高出了大約三厘米,這是為什么呢?我打開了四年級下冊的科學書,想一探究竟。找了一會兒便發現了水在4度以下體積越來越大,結了冰的水分子是最大的,而四度以上的水是越來越小的,沸騰中的水分子是最小的,四度的'水分子是正常的大小,所以說水的分界點是四度。
我在家里學的東西竟然在課堂上用到了。有一天,我們上科學課,科學老師問了一句“水,在結冰后會不會漲大?”我迫不及待的舉起了手,老師把我叫起來,我就把寒假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在課堂上了。
處處留心皆學問不僅讓我課上令同學刮目相看,而且在生活中也是這樣。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姐姐在一篇文章中寫到“一串紅在春天里怒放著”。我突然想到,我們院里,我見過幾株一串紅,可全是秋天開的,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姐姐,我姐姐笑著說:“謝謝你了,我把一串紅和映山紅給混淆了。”
從此我就知道“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重要性,現在我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了!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3
無意間,我在媽媽的微信看到做蓮花卷的美食小視頻,面食師傅像一個魔術師,讓不同的蓮花卷在她手中出現,看得我心里直癢癢,心想:何不自己也來試一次?
我擼起袖子,先拿出一些面粉倒入盆中,一邊往盆里倒入適量的水一邊不停地攪拌面粉,不一會兒,就和成一團面團,然后我把盆里的面團倒在面板上,用手把面團搓來搓去。
媽媽幫我準備好刀、筷子、油、刷子等用具。我學著老師的樣子,先拿起兩塊揉好的面團,用搟面杖搟成薄薄的面片,輕輕地刷上一層花生油,疊成三角形,然后切兩刀,擺起來,中間用兩根筷子壓一下,把兩邊一擠,成型了。可是,我一看:嘿,人家做得精致又漂亮,而我做得又丑又爛,像一堆“爛泥”,可能是因為我刷油刷太多了,面餅太軟了吧?可我并不灰心,再重新做了一遍。OK!蓮花卷做成。憑著經驗。我又開始做第二種形狀的,準備一塊搟好的'面片,刷油,卷起來,切開,立起來,中間壓扁,反過來,捏一下,兩朵美麗的玫瑰花就做好了。
沒想到一塊小小的面團竟能做出如此奇妙的東西來。蓮花卷蒸熟了,吃著自己做的花樣食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4
生活處處皆學問,發現它們與否,只在于你是否細心觀察。
雨停后,一只蜘蛛順著被雨打濕的墻角開始結網,它一次次地爬上去,又一次次地滑落。我暗自發笑:這只蜘蛛真笨,它不知道從旁邊繞過去,也不懂得知難而退。第二天,我走出屋子,無意間往蜘蛛爬過的角落一瞥,一張嶄新的網已經出現,那只蜘蛛正悠然地坐在上面呢!
從這只蜘蛛身上,我領悟到了: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
刺邊草,一種隨處可見的植物。它葉子的'顏色不是那種純正的綠色,而是有點墨綠色,葉子邊上還有軟刺,一不小心就會被扎疼,實在是不討人喜歡。然而,刺邊草卻能開出淺紫色的、毛茸茸的小花,玲瓏俊俏。原來,童年時的刺邊草就是一只丑小鴨,可長大了就變成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或許,它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有一天也能開出像其他植物一樣美麗的花朵!
從刺邊草身上,我領悟到了:不管多么平凡,只要有夢想,就有希望!
雪花,純潔無瑕。它從高空優雅地飄落,從天空到大地,就是它的一生。但它并不是毫無作用,它落在稻谷上,就像給稻谷蓋了一層雪被子,而且還能凍死害蟲。不僅如此,它還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大人們可以靜靜地看著雪景,小孩子呢?當然是滾雪球、打雪仗、堆雪人了!盡管雪花的一生是如此短暫,但我相信,它絕不會后悔!
從雪花的身上,我領悟到了:一個人的一生無論長短,只要發過光、散過熱,就有價值!
是的,領悟道理就是如此簡單,只要你細心觀察。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5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科學原理,有的并不一定是從試驗中來的,而是從生活中來的。
前幾日,我與爸爸一同去鄉下看望奶奶,在院子里晃悠了幾圈后,像被磁力吸引著似的走到雞圈旁。見那些小雞們饑腸轆轆,刨著土,十分可憐,便偷摸著去米缸抓了一把米,扔給它們,它們嘰嘰叫著,像是在感謝我似的,我十分高興。可是,小雞們雖然很餓,卻沒有立刻去啄米,而是接著在地上刨刨找找,像是在尋覓什么。我用一根竹竿扒了扒米粒,嘰嘰地叫了幾聲,引誘它們來吃。可它們置之不理,若無其事地接著刨地,有一只好像刨到了什么,啄了幾下,所有雞都轉動腦袋,扭著肥大的'身子去啄那個東西,好像是什么美味佳肴一般。有什么東西在雞眼里居然比米粒更重要?我疑惑地趕走那群瘋狂的雞,才發現它們爭著啄的東西竟是一塊石頭!什么情況?這群雞瘋了嗎?為什么要啄石頭?這破石頭竟然在它們眼里比米粒更重要?怎么可能?我疑惑地走出雞圈,然后回頭看了一眼,那群雞見我走了,又爭先恐后地擠了上去。我一邊走一邊想,莫不是奶奶常不喂雞,它們餓了只好吃石子,吃著吃著就習慣了?想來想去好像只有這個理由比較充分,可是又回頭一看,啄完石子的雞又跑到米旁,津津有味地吃著。
我跑到爸爸身邊,把這怪事告訴了他。他說,雞沒有牙齒,吞石子是為了用石子磨碎食物。我恍然大悟。
原來,生活處處皆學問,世界時時有文章。只要我們學會關注身邊的世界,世界總會呈現給我們別樣的驚喜!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6
我們家養了一只小烏龜,它只有手掌那樣大小,穿著堅硬的綠色的鎧甲,皮膚十分粗糙,上面全是綠色的鱗片,它的頭的兩側各有一塊橙色的斑點,兩個小眼睛滴溜溜地轉著,仿佛時時刻刻都在注意著四周有沒有危險,它堅硬的殼涼涼的,用手一摸,它就會縮到殼里。
人們都說烏龜是冷血動物,冬天是要冬眠的,可是我們家的烏龜冬天不但不冬眠還生龍活虎的在盆里爬來爬去,看上去非常興奮,而且它好像無時無刻不想著從盆里爬出來,闖闖外面的世界玩一玩,有一次我以為在冬天它是不會吃食的',我就拿一塊肉逗它玩,沒想到他一下子伸出頭來,把肉搶走了把我嚇了一大跳,這些情況和書上所說的情況截然不同,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這個疑惑一直困擾著我,于是我打開了我的好幫手電腦,尋找問題的答案,原來烏龜是變溫動物,當溫度低于15攝氏度時烏龜就要冬眠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烏龜是因為天氣太冷了才冬眠的,而生活在家里的烏龜因為冬天家里有暖氣很暖和,所以它在冬天一樣快快樂樂的生活著,玩耍著,當溫度達到25攝氏度時他就開始進食,我們家冬天的溫度達到了25攝氏度,正是烏龜進食的好溫度,所以它“搶”走了我手里的肉。
烏龜的生活習性真有趣!
通過我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我發現了烏龜冬眠與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知道了一個小小的奧秘,我為自己的發現感到自豪。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7
清晨,我在墻角下發現了一張蜘蛛網,強烈的好奇心使我捉了一只小蟲放在了蜘蛛網上。我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時,從墻角的縫隙中爬出了一只蜘蛛。它在小蟲子的身上裹上一層白色的絲線,然后就返回了縫隙中。這使我很是疑惑:蜘蛛為什么回去了,它怎么不把蟲子吃掉呢?我又繼續觀察了起來,可等了好久,蜘蛛還是沒有出來。
第二天,我又去了那里,我發現蜘蛛已經把小蟲子吃掉了,蜘蛛網上只留下了一個軀殼。我很納悶:蜘蛛怎么不吃殼呢?為了找答案,我查資料,上網上搜索。果然找到了答案。原來,蜘蛛在捕捉到獵物后,先將獵物用絲纏繞起來,再吐出一種消化液注入到獵物體內,這種消化液可以溶解由蛋白質組成的內部組織,等到昆蟲奄奄一息時,就會變成了汁液。蜘蛛就可以大口大口的吮吸汁液了。因為蟲子的外殼不是由蛋白質構成的',所以蟲子的外殼被完整的保留在了蜘蛛網上。
這是一次很小的發現,卻使我知道了蜘蛛捕食的秘密。也使我明白了,處處留心皆學問。看似平靜的大自然中仍有許多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8
大自然中有許多秘密等著你去發現,只要你留心觀察就一定會有發現。
一天,我在看魚缸里的金魚的時,突然看見魚的胸鰭下的部位,拖著一根大概三厘米長的細線。是咖啡色的。我心里挺納悶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這是什么東西,怎么從來沒見過?還長在魚的身上,真新鮮。這條咖啡色的.細線立刻把我的好奇心給鉤住了。我發誓一定要弄清楚這件事。
我拿來了魚網把魚捉了出來,決定要把那根東西弄下來。為了衛生,我拿來了一把小剪刀,把細繩剪了下來。然后又把魚放回了魚缸。我看了看魚原來長那根細繩的地方,竟然出現了一個小洞。這又讓我摸不著頭腦了。我的腦子里閃出了一個想法?人既然要新陳代謝,那么動物也是一樣的。也許這就是魚排大便的地方吧。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我拿來了一張餐巾紙,撕成一小片。我把它卷成了一個小小圓柱體,再把魚捉出來,把卷成小圓柱體的餐巾紙塞進了那個小洞里,堵住了那根細繩的出路。書上說過如果生物不新陳代謝就會死亡。我塞住金魚身上的那個洞,如果過一段時間它還活著,這就說明那個洞不是用來排大便的。如果死了,這就說明我推測是真的。過了幾天,那條金魚果然死了。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猜測成為了事實。為了進一步證明我的猜測是對的。我又上網查了資料,上面寫的和我的猜測大同小異。我是正確的,太好了!
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觀察,就算一些不起眼的東西,也會有所發現的。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9
在大自然之中有許許多多,奇奇妙妙的事物,必須靠我們自己去留心、去發現,才能變成學問,因為人的生命非常有限,可是學問卻是永無止境,所以在我們還活著時,就要好好的去發現和留心。
在學校里,老師都會教導我們一些書本里面的知識和學問,例如:各種漢字的念法和寫法、各種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各種數學的公式、單位和名詞等等,不過在學校里,老師只會教我們一些基本的知識,真正的知識,就必須由我們自己去了解和發現。
在家庭中,許多的長輩和前輩都會教我們一些書里面所沒有的知識,例如:爺爺在以前留下來的'田地,每到了假日,我們大家都會到田里去,而爺爺就會教我們如何種田,我們常聽到爺爺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要揠苗助長或是坐享其成,而必須靠自己去努力才會有收獲。
在這個社會中,何處不是學問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學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是學問,不過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學問,有一些事我們不宜去學,有些書我們不宜去觀看,所以如何去挑選也是一門學問。
朋友,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當我們還活著時,就必須好好的學習。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10
星期三,爸爸帶我們去海滄東孚農家樂釣魚。我們挑選了幾根魚竿后就開始釣魚了。
我先把魚餌捏成一團,再把魚餌壓扁,然后把魚鉤插進魚餌里,捏緊魚餌。我拿著魚竿的尾部,把釣魚線拋出去后,耐心地等待著魚兒上鉤。我等啊等啊,突然,我感覺釣魚線的另一頭有一股力量扯著我,我想一定是魚餌在咬鉤了!我使勁一拉,把魚拉了上來。我非常開心——我釣到魚啦!我再次掛好魚餌,把釣魚線拋到水里。過了一會,浮標突然一沉,我立馬往上拉,可是爸爸握著我的手往下壓。我感到奇怪,問道:“爸爸,為什么不往上拉呢?”爸爸回答道:“因為它還在試探。”我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浮標。浮標第二次下沉的時候,爸爸小聲地喊:“快拉!快拉!”我迅速用力地往上拉,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沒有魚兒上鉤,魚鉤上的魚餌也沒了。
這時,爸爸給我做了示范。爸爸耐心、專注地等著,直到浮標完全沉了下去,爸爸才敏捷地往上拉。是一條大魚!我十分羨慕,問:“爸爸,為什么你這么快就能釣到大魚呢?”爸爸回答:“因為我了解魚的`習性,能夠準確快速地拉桿。多練習,多總結,你就能漸漸地摸著魚的習性,釣到更多的魚。”
哦!原來釣魚也是一門學問,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后來,我認真地總結經驗,逐漸地釣到了不少小魚,滿載而歸了。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11
俗話說得好: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中無處沒有知識,只要你細心觀察,善于發現,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今天早晨我就發現了一個學問:為什么調色盤在熱水里比在冷水里洗的容易呢?
昨晚,我和弟弟一起畫了一幅水粉畫,因為太累了,所以我就沒洗調色盤,放在一邊沒有管,心想:今天太累了,留到明天早上再洗吧。
第二天早晨,我一覺睡到自然醒,媽媽對我說:“孫穎,把昨天晚上你們畫畫的調色盤給洗了,用熱水洗,會更容易一些。”我“哦”了一聲,心想:一大早起來就要洗東西,真是不情愿。不過還是照著媽媽的意思做了。
我才想動手放冷水,可耳邊回響起了媽媽說的話:“要用熱水洗,會更容易一些。”這句話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為什么呢?難道是融化的快嗎?我想,還是用事實來證明吧。因為我堅信:觀察+實踐=成功。
我拿來兩個紙杯,分別倒進冷水和熱水。又找來兩小瓶墨汁,同時倒進兩個紙杯中。只見熱水杯里的墨汁迅速散開,水開始變黑,漸漸地全都變成了黑色;而冷水杯里的水卻大大不同:只是慢慢的散開一條條“黑絲帶”,等了好久,杯里的`水才稍稍變黑。
這是為什么呢?我興奮地跑到樓上,打開電腦,查找資料。通過資料上的解釋,我知道了:原來是水分子在搗蛋。冷水中,水分子的運動速度很慢;但在熱水中,水分子運動的速度是在冷水中的好幾倍呢!
通過這次實踐,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只要善于觀察,勇于實踐,就能發現更多的奧妙。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12
處處留心皆學問。”在我們生活中,只需留心觀察,就能從一些細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獲取知識。日積月累,這些知識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當你遇到問題時,你從自己的積累中找出相關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你知道飛機為什么能在夜間飛行嗎?是因為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解決了飛機不能夜行的問題。因此呀!處處留心皆學問!
我想,豬籠草是否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在夏天的時候,蚊蟲的叮咬使我們難受極了,而豬籠草可是有名的熱帶食蟲植物,任何蟲子見了它都會慌忙逃走,也許豬籠草能夠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豬籠草能夠“吃蟲”,是因為他有一個捕蟲囊,里面的粘液能夠吸引蟲子。那么我們是否也能夠發明一個捕蟲機器人,在她身上裝一個形似補充囊的器官,機器人不就能隨心所欲的抓對我們人類有害的`蟲子了嗎?
就像我們在睡覺的時候,盡管蚊子在我們耳邊嗡嗡直叫,但沒過一會兒,這一切都會煙消云散,因為捕蟲機器人的粘液吸引住了蚊子,使蚊子不由自主地飛進了機器人的體內,我們的耳邊再也不會響起蚊子的嗡嗡聲了,因為機器人能夠“定位”,就算蚊子不會自投羅網,機器人也能靜悄悄的把他抓住,隨后把它消化,凈化成新鮮的空氣,供我們呼吸……
大自然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讓我們發明創造了許多東西,就是我們處處留心得到的。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13
清晨,我在自家的墻角邊發現了一張蜘蛛網,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捉了一只小螞蚱,放在蜘蛛網上。
這時從墻縫里爬出一只蜘蛛,它在螞蚱身邊吐出一股白色的絲,把螞蚱纏了起來,便回洞了。我百思不解:蜘蛛為什么回洞了,怎么不吃掉螞蚱呢?我又繼續觀察起來,可是等了好久,蜘蛛就是不出來。
第二天,我驚奇的發現蜘蛛已經把小螞蚱吃了,網上只留下一只空殼。我極其奇怪,蜘蛛為什么不吃殼呢?為了找到答案,我翻閱了很多資料,終于在《十萬個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原來,蜘蛛捕到獵物后,先將獵物用絲纏繞起來,再吐出一種消化液,注入獵物體內,這種消化液可以溶解由蛋白質組成的`昆蟲的內部組織,帶昆蟲一命呼呼后,就會變成汁液。蜘蛛就可大口大口地吮吸了。因為昆蟲的外殼不是蛋白質組成的,所以螞蚱的外殼被完整地留在網上。
通過這次意外的發現我知道了蜘蛛吃食的奧秘。雖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發現,卻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留心處處皆學問,看似平凡的大自然,實際上有無窮的奧秘在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我為我小小的發現感到自豪。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14
生活就像一本大書,會在體驗中教我們許多道理。
我們玩了一個游戲——傳話。一個傳一個傳下去,只能說一次,而且聲音要小,最后一個人把最后答案公布出來。
游戲開始了,我們分為兩組,剛開始我以為很簡單,可實踐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
剛開始,大家都是笑容滿面,第一組的人聽到老師說完規則后,站成一列,第一個張時潔聽完老師的傳話后,轉過去扶著額頭沉思了幾秒,然后小聲地告訴了范霖鋅;范霖鋅轉過去面對著張致博,然后抓耳撓腮,微微一笑,湊到張致博耳邊把話傳了出去;張致博用手指捏了一下下巴,然后把話傳給了石國振軒,石國振軒收到消息后,向我們公布了他聽到的:“春天下雪了,然后什么什么,我也不知道了。”聽完這句話后,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笑聲,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呀!大家停下來后,問他到底聽到了什么,他又把那句話重復了一次,老師著急了,再三問道,你到底聽到了什么,石國振軒說:“張致博告訴我的就是:‘春天下雪了,然后什么什么,我也不知道了’”。我們聽完這句話,又問張致博,他說范霖鋅告訴他的就是這樣的,我們恍然大悟。
做完這個游戲后,我得到了許多道理:在與同伴合作時要團結;上課時要認真傾聽老師的一言一語;做任何事要掌握方法技巧;要勇敢邁出自己的地第一步,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上完這堂課,我收獲了一個人生道理,生活處處皆學問,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就會得到一個啟示。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15
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大自然會教會我們生存,有可能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卻蘊含著巨大的學問,這些學問又能給我們許多啟示。
有一次我去老家玩,看到鴨子在小溪里游泳,而雞卻在岸上跑,我突然就有一個疑問產生了:為什么鴨子能浮在水面上,而雞卻不能呢?他們的樣子非常相似,都是兩只翅膀,兩只腳,一個腦袋,除了腳上有點不一樣,我問爸爸媽媽他們,他們都說我,這算什么問題,這本應該就是這樣的,有什么好問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覺得這里面肯定有什么奧秘,于是去網上查了資料:原來鴨子尾部有可以分泌油脂的'腺體,鴨子常用頭和嘴巴來蹭這些油脂,下水后,油脂起到與水隔離的作用,而且鴨子飽滿的羽毛充滿空氣,這樣就浮起來了。肺連接有氣囊,加上腳上是蹼,就能游泳了。
許多科學家都會因為奇思妙想,最后做出了偉大的發明,例如:魯班上山砍柴,手被草劃破了,就發現這種草上帶有鉤子,可以把其它東西劃破,于是他就發明了鋸子。要是我被草給劃破了,肯定不會想到這些,而他們呢?在發現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之后,能夠深究其原因,然后努力鉆研,發現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且去不斷去探索,最終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羅丹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發現是需要用心靈和智慧去思考的,所以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多多觀察大自然中的點點滴滴,并且發現其中的奧妙,將來為社會做貢獻!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相關文章:
處處留心皆學問作文10-30
處處留心皆學問美文欣賞11-30
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感悟12-09
處處留心皆學問經典勵志故事11-27
生活處處有學問作文11-13
生活處處皆須度在生活感悟11-30
“做一個文明的人”征文:十堰處處皆美景12-09
學會留心作文12-16
【精選】留心作文四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