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蟋蟀的故事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我與蟋蟀的故事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與蟋蟀的故事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與蟋蟀的故事作文1
每當我置身無邊的田野,聽著那來自天籟的清脆的蟋蟀的名叫,欣賞那寬厚的音域和金屬般的音色,我總會想起那只蟋蟀……
記憶中,它通體黝黑,身長寸許,渾圓的頭部,修長的觸角,粗壯的大腿,俊健極了。
它是我費了大半天的勁兒,展開了“拉網式”排查才抓到的。記的當時可能是酣夢猶眠,也許是不耐驚嚇,抑或是臨危不亂,它一動不動伏在草葉下,面對突入其來的“圍剿”,顯得十分漠然。我視若珍寶地將它小心翼翼地捧回了家。
我十分珍惜這只蟋蟀,專門從儲藏室拿出一個紙板箱,墊了些松軟的`泥土。根據蟋蟀的飲食習性,我精心地挑了些白菜葉、草根擺在箱內,便于覓食。
但這一切似乎都沒有用。自從搬入我家后,它就不怎么吃東西了。天天去檢視草根和菜葉,沒有一樣被動過,曾經美妙的叫聲一天天衰弱了下去。我輕輕點它,它卻一動不動,懶懶地伏在箱底,只有重重猛敲,才使它慵懶地動下觸角,隨機又像一尊木雕了。還沒到冬天,它為何這般無力呢?
媽媽一語中的:“也許想家了吧!梁園雖好,畢竟不是久留之地!”
漸漸入冬了,我擔心寒冷的冬天里它無家可歸,依然固執地將它圈養在家中。
在一個初冬的早晨,我探視它時,它仰面朝天,已經死了,我追悔莫及。
突然想起了老師曾經說的,自由之于生命,正如水土之于花草,一旦失去,便會慢慢衰敗。雖然我給了它“錦衣玉食”,但也剝奪了它的自由。生命失去了自由,還有何意義所在?
世間一切的美,只可遠觀近望,不可隨意地親近愛撫,更不可肆意掠奪占有。生活中,有一種致命的傷害,正是源于深沉卻自私的愛。真正愛,就應該松開那雙握緊的手。
從此,我沒有圈養過任何小動物。
我與蟋蟀的故事作文2
每年夏天時,我家都會泛濫蟋蟀。
也不知道從哪里爬上來的,每晚總是響著它們洪亮的叫聲——“格里——依——依”的叫聲,這種緩慢而柔和的叫聲還微微發顫,讓人很舒服。
于是乎,我決定去逮上一只蟋蟀研究研究。
在夜晚,蟋蟀又開始叫了,我便循著聲音去找它。可每次都到了蟋蟀旁邊,它卻又在遠處叫了起來。捉了十幾次都是這樣,我就有些灰心。上網一查才知道,它在我靠近它的時候就改用腹部發聲,就造成了它離我很遠的錯覺。于是我改變策略,只用它離我很遠的時候發的聲音找它。發現它了!我悄悄蹲下去,手迅速一探,一握,蟋蟀到手了!
仔細看看,它的兩片翅膀都是由一片寬大的半透明干膜構成的,這兩片干膜都薄如一片洋蔥片,叫時能整個兒地震顫。翅膀形狀就像圓的`一端,上端略小。圓的這一端按一條脈絡折成直角,再從翅膀突起的邊沿側面往下,在蟋蟀休息時就包住它的身體。
右面的翅
膀則覆蓋在左翅上。右翅膀內側靠翅根處有五條翅脈,兩條沖上,兩條往下,而第五條幾乎成橫向,略微泛紅,應該是發聲的基本部件,也就是琴弓,這從其上橫向的細鋸齒一看便知。翅膀的其他地方還有幾條不太粗的翅脈,公用在于繃緊薄膜,但不是摩擦器的組成部件。
左翅膀的結構與右翅膀相同,但區別在于琴弓和長出的翅脈位于上部表面。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左右兩把琴弓呈斜向交叉。
聲音的強弱、響亮、沉悶變化,使人產生距離上的錯覺,這是蟋蟀這個腹語者的高超藝術手段,而這種錯覺產生的原因是很容易發現的。叫聲響亮時,翅膀是完全豎起來的;叫聲沉悶時,翅膀就有些下垂。當翅膀處于下垂狀態時,其外側邊緣不同程度的壓在蟋蟀柔軟的側部,從而隨之減少了振動部分的面積,聲音也就隨之變小,從而達到誘騙天敵的目的。
大自然中每個生物都是平等的,沒有貴賤之分,蟋蟀也不例外,它有自己的智慧。
【我與蟋蟀的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我與蟋蟀的故事作文05-11
蟋蟀的故事作文06-01
螞蟻和蟋蟀故事01-09
小蟋蟀怕黑的睡前故事04-18
蟋蟀和小草睡前故事04-04
我是一只可愛的小蟋蟀童話故事05-01
蟋蟀蟬與公雞的寓言故事03-29
少女和蟋蟀人兒童故事05-11
兒童睡前故事:小蟋蟀換房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