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活化作文課題研究方案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活化作文課題研究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xx年2月開始,我校在中心校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小學作文教學研究》的課題研究。在研究中,我們立足農村學校實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進行扎實有效的作文教學研究,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之路。課題研究方案如下:
一、研究背景:
小學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倍受爭議,小學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實感,脫離現實生活的不真事實,使作文教學陷入了困惑和危機中。原本豐富多彩、生動自然、情趣十足的生活,在學生腦海中竟很難留下印象,原本使人愉悅情感、吟詠成趣的寫作活動,竟成了令學生搜腸刮肚、望而生畏的苦差事。尤其在農村,小學生由于見識少,知識面窄,作起文來更是閉門造車,內容空洞,情感缺乏,不會從身邊選材,學生作文成了無源之水。
我校地處農村,教師的應試思想較為嚴重,作文在考試時由于閱卷教師往往在分數上人為的縮小差距,導致教師在作文教學上產生了惰性,平時不甚重視作文教學,久而久之,有的語文教師作文教學處于應付狀態,簡單機械的讓學生仿寫或背作文,竟不知如何教學生作文了。
學生作文是一項集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等于一體的復雜的腦力勞動,寫作過程往往是學生心理和情感的體驗過程,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為生活而寫,作文便成了人際交往和生命感受的過程,培養學生習作是語文教師的重點工作,我們覺得確實應該進行扎實有效的作文教學研究,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之路,進行小學生活
化作文的訓練,試圖從“生活化”的角度來優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生活的靈性,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因而我校教研組的語文教師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從農村生活的實際情況出發,嘗試著邁上了“生活化”作文教學改革之路。
二、研究的依據
新課標要求依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小學生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這就是說在作文教學中,既要進行用字、譴詞、造句、謀篇的綜合訓練,又要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記憶、思維等的能力。
三、研究組織
為了保障課題研究順利開展,學校首先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具體分工如下:
領導小組
組長:王紅梅,負責課題的主持規劃。
副組長張娟,負責課題的組織管理(負責課題組的組織、落實、檢查、指導)。
成員:全校語文老師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驟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
通過觀察、提問、檢測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寫日記、勤練筆等做好監督引導工作。
(2)行動研究法
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通過多讀、多寫、多練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在教學中加大作文教學的力度,勤抓落實,促進學生作文水平提高。
(3)經驗總結法
以新課標的理念為理論指導,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通過反思教學過程,發現閃光點,對閃光點進行歸類,提煉出經驗,以利于更深入、科學的繼續實驗、研究,最終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統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過程:研究過程分三階段:
1、準備啟動階段:(20xx年2月)
工作目標:為課題的啟動作充分的準備工作。
主要工作:成立課題組,進行課題論證,召開課題論證會;
2、初步研究階段(20xx年3月)
工作目標:組織學習,培養實驗工作的有關人員;廣泛吸取意見,進一步完善課題實驗方案。
主要工作:以聽評課為研討形式,組織作文教學活動,通過“聽說評議思”的方式,來初步完成。
3、深化研究階段:(20xx年4月)
工作目標:全面實施課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學習和吸收先進的作文教學理念,努力在實踐中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完成實驗方案所規定的實驗內容,達成課題研究目標。
主要工作:以理論為鑒,教師探索在實踐中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并進行交流,初定模式。
4、結題總結階段(20xx年5月)
工作目標:全面形成課題成果,達成實驗研究目標,課題結題鑒定。主要工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檢測報告,全面實施。
六、對實驗老師的要求:總體要求是:
①實驗老師不斷地自我學習、實踐、反思;
②實驗成員之間經常性地交流和探討;
③課題專題課觀摩:課題組成員每人每學期開一節作文觀摩課,擬挑選年輕有為較適應課改精神的老師上較大范圍的作文公開課;
④不斷地積極探索、踴躍撰寫有關農村小學作文的論文,課題組領導積極向教科局推薦發表、入選匯編。
大家必須明確的是:
①實驗的過程應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實驗老師要虛心學習,善于擠時間,認真閱讀報刊、雜志中有關理論文章,積極從網絡上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②實驗的過程應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實驗老師要勇于實踐,努力探索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新途徑,從每一節課做起,并注意積累實驗的原始資料。
③實驗的過程應是一個交流的過程。實驗老師要經常和課題組其他老師交流實驗過程中的得與失,互相啟發,共同進步。
④實驗的過程應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實驗老師要及時反思自己的實踐,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實踐。
⑤實驗的過程應是一個更新教育觀念的過程。實驗老師要轉變觀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老師和學生的素質都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七、研究的預期效果教師取得的成果:
1.論文研究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以論文的形式推薦教學論文登報。
2.結題報告撰寫3000-5000字左右
3.資料匯編。學生取得的成果:
1.學生的寫作水平有大幅度、大面積提高。
2.爭取一部分同學能有習作在正規報紙、刊物上發表。
八、成果呈現形式
1、按高標準要求作成果展示;
2、向教育報刊積極推薦發表我課題組老師有關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專題論文;
3、在不同階段不斷地以各種形式展示學生的習作,并對優秀作文發獎鼓勵。
【小學生活化作文課題研究方案】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方案11-20
如何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呢05-11
如何做好課題研究方案設計04-22
活化石高中作文05-11
《激活個性,活化人物》作文指導課教案05-02
小學生個人課題研究計劃范文05-04
《活化石》教學方案設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