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芒種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芒種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每年的芒種節,都是農事最繁忙的季節,即所謂“芒種忙,亂打場”。這個時節,正是新麥登場,石磙在麥場上被老牛拉著“吱扭吱扭”滾動,軋著小麥的時候。生命中經歷的幾十個芒種節,在記憶中多漸漸淡去,留下的只是很少幾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那個芒種節,雖然至今已經60年了,我卻記憶深刻。那年,麥子已經收獲,黃豆也已經種下。恰逢端午節,而家里除了新收的麥子,并沒有其它什么好吃的。那天上午,十幾歲的哥哥帶著六七歲的我下到湖里捉魚。哥哥什么也沒帶,我也只挎了一只小籃子準備裝魚。我問哥哥怎么捉?哥哥沒說什么。來到湖邊,哥哥脫掉鞋子,卷起褲腿,下到水并不太深的湖里,我在岸上看。轉眼工夫,哥哥竟然摸到一條大黑魚。現在想來,那條黑魚也足有兩斤重。也只有一個小時多,哥哥摸到三條大黑魚!哥哥告訴我,黑魚一般都臥在水底的淤泥里不動,好捉。
那個端午節,我家美美地吃了一頓魚湯泡饃。那魚湯真鮮!那件事,也是腦海中我與比我大8歲的哥哥在一起的最美好的記憶。在之后的生活中,我與哥哥各走各路,沒再有什么交集,也就沒什么話題可說。這是題外話。
在此之前的另一個芒種節,反正與吃黑魚的芒種節靠得比較近,我為家人惹了一個大紕漏——我的腳割破了。
那應該是國家實行互助組之前,土地還是自有。那天,老家的叔叔們也來了,大家一起割麥子。吃過午飯,父親把上午用過的幾把鐮刀又磨了一遍,放在門后以便下午用,就去午休了。放在門后,大概就是怕小孩子亂動。他們哪里知道,我偏偏動了那剛剛磨好的鋒利的鐮刀。我竟然把其中的一把鐮刀拿過來,把右腳放在刀口上!頓時,腳被割破,鮮血涌出!我惹大禍了!我一聲慘叫,驚動了父母親,他們一起都來了。父親把我抱起來,母親用高粱面朝我的腳傷處敷,流血止住了。現在回憶,當年也只是四五歲年齡。奇怪的是,父母親并沒有罵我打我或者訓斥我。隨著漸漸長大,記憶更清晰,也始終沒有父母打我的記憶。我意識到,我的父母親是多么疼愛我!我的右腳被割破的傷疤至今還在,它與父母親的疼愛留在心中一樣清晰。
大饑荒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已經是一個即將上中學的少年,正是長身體的年齡,卻吃不飽飯。但只要學校放假,我就像大人一樣下地干農活,為家庭掙工分。那年的6月初,我到區中學參加升初中考試,兩天后的下午回到家,田野里正是一派午收的繁忙景象。說不清是主動還是被動,第二天一早,我就下到地里,加入到大人們割麥子的行列。好在那年我考取了現在的縣第一中學,并把戶口遷到了學校,高中畢業后參軍入伍,從此離開了農村,再沒有經歷過像農村勞動力一樣割麥子的生活。
大約有20年時間,與芒種節年年都是“無緣對面不相識”了。真正又過芒種節,是最近二十幾年。
這些年,我數次與妻一起去農村親戚家,幫助收麥子。說是收麥子,其實就是做些協助的活兒,比如往車里裝麥子,撿落下的麥穗,攤攤場,自然,也會彎下腰割一會兒麥子。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實行,現如今的農民真的徹底從土地里解放了,他們不用再彎著腰一把一把割麥子了,自然更不需要我這個幫忙的人那樣勞動了。盡管如此,芒種時節只要來到農村,還是能夠感受到濃濃的農忙味兒,像“起五更睡半夜”,“潑麥摪黃豆,一天一夜扛榔頭”等等,都涌滿胸懷。
參加全省午收開機現場會,是我最近幾年過的最“隆重”的一個芒種節。那天,在我省小麥主產區的我市,又在麥田一望無際的南照鎮。下了車,立即被滿眼的金黃所感染。現場會就設在地頭,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早已擺開陣勢,只等一聲令下。果然,簡短的開機儀式結束,與會的最高首長高喊一聲:“開機!”各臺收割機立即馬達轟鳴,駛進麥海。一壟壟麥子被機器吃進,轉瞬吐出麥稈,麥粒則裝進機器的袋子里。這是我這個已進入老年的過來人見到的最壯觀的麥收場面。
回望剛剛使用過的午收開機現場會會場,突然,那會標令我感慨起來:記得十年前參加過一次市里舉辦的全市午收現場會,那會標上寫的是“開鐮”,現在會標上則是“開機”。一字之差,濃縮了多大的時代變遷啊!今天的農民再也不用那么“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了。今后的芒種節會更有新意的。
【小學生芒種的作文】相關文章:
芒種諺語05-09
芒種的句子07-30
描寫芒種的詩句05-06
關于芒種的文案05-20
芒種節氣句子03-31
今日芒種文案06-14
芒種的祝福短信11-09
關于芒種的句子07-20
芒種的民間常用諺語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