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培訓工作總結范文
為提高村級財會人員的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推進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進程,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消除因村級財務管理混亂等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安定因素,同時也為進一步指導和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我縣于4月12日至18日分2期舉辦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暨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培訓班,并取得了圓滿成功。現將培訓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培訓計劃完成情況
村級財務問題歷來是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也是農村工作的難點問題。為保障農村財會業務培訓工作的有序開展和順利進行,去年,我縣結合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剛頒布施行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不夠規范的現實狀況,制訂了農村財會人員20xx-20xx年三年業務培訓計劃。今年培訓的對象主要有:
1、業務還不夠熟練的村會計、村報賬員、村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
2、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會計;
3、各鄉鎮農村財會業務輔導員。
今年計劃培訓學員166人,實到161人(其中:鄉鎮財會業務輔導員10人、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人員36人、村級財會人員115人),計劃完成率為97%。
(二)培訓方式
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教程》為主,以《新編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教材》為藍本,編印《**農經》培訓專刊,采用投影方式進行互動教學。
(三)培訓內容
1、**縣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
2、**縣村集體經濟組織貨幣資金管理制度;
3、**縣村級財務管理責任追究辦法;
4、**縣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收支票據使用管理規定;
5、**縣村級集體財務“村賬鄉代理”操作指南;
6、會計分期與權責發生制;
7、會計憑證;
8、會計賬簿;
9、《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之會計科目對比;
10、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報表;
11、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四)上崗證辦理情況
培訓后,經考試合格,新辦理農村財會人員上崗證123本,通過年審38本。
二、主要成效
(一)通過培訓,強化了學員對財會制度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學員貫徹落實財會制度的自覺性和責任心,規范了會計核算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核算的方式方法,推進了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建設進程。
(二)通過考試,增強了學員的動手能力,鍛煉了學員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進行有效對接的結合能力和應用能力,進一步為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建設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通過辦班,拓展了農村最基層的財會人員與各級主管部門的溝通渠道,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和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錯誤的糾正和工作方法的改進,不斷夯實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基腳。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訓經費嚴重不足。由于農村財會輔導經費未列入各級財政預算或者預算不到位等原因,導致農村基層財會業務培訓工作舉步維艱,常常“節衣縮食”,一是培訓次數少;二是培訓時間短;三是培訓內容盡量縮減。加上參訓學員業務基礎差異大,文化素質與個體接受能力不一,造成培訓效果參差不齊,培訓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顯現。
(二)村級財會人員變換比較頻繁,究其原因:一是村(居)委會干部每三年一次的換屆選舉,原財會人員可能得到提撥重用,也可能因此變換崗位,還有可能落選,如此等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級財會人員崗位的不穩定性;二是少數村級財會人員的任用和變換存在主觀隨意性,不按程序辦事,破壞了農村財會隊伍的相對穩定。這種現象的存在,難以保障村級財會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長期穩定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和層次。
(三)鄉鎮農經機構與其他機構合并,職能混淆,人員緊缺且兼職過多,指導與監督難以到位。鄉鎮機構改革后,鄉鎮農經站已與鄉鎮其他農業事業機構一同合并為鄉鎮農業服務中心,一定程度上造成職能混淆,職責不明,隊伍不專一。同時,在鄉鎮農經站并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后,每個鄉鎮基本上只保留了2名以下農經工作人員,與當前農經工作職能極不匹配。相反,在鄉鎮農經工作人員極其緊缺的情況下,鄉鎮農經工作人員還全部兼職了鄉鎮其他各項工作,比如會計、出納、統計、紀檢、民政、醫保、婦聯、能源、計生工作組、駐村等,而且往往本末倒置,兼職工作成了專職工作,本職工作反變成了副業。
【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培訓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有機茶合作社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計劃范文04-11
農民培訓工作總結03-10
農民培訓工作總結03-11
專業合作社工作總結07-27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總結10-20
培訓農民科技半年工作總結04-26
鄉鎮農民培訓就業工作總結03-31
農民創業培訓總結02-14
農民創業培訓的總結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