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研計算機統考個人總結范文
本來打算再過陣子寫的,但是前兩天寫到去年的T總結,感覺忘了許多,怕也幫不上什么忙,而且現在什么都講個時間效應,特別是我們學計算機的,講究與時俱進吧,所以為避免惡性循環,還是決定趁自己還記得復習流程,趕緊寫下來。以前就覺得計算機版提問題的多,寫總結的少,所以決定貢獻出來一些經歷,報答下去年自己在這里所獲取的,積攢點RP......
水平有限,分數也不高,所以就不報分了,大家借鑒著隨便看看。
按照復習的先后順序來說吧!~
數學:
經過10的這次考試,我認為再一次驗證了那句老話——注重基礎,因為今年考了道拉格朗日定理的證明想必大家也聽說過。說實話,即使再給我一個月時間復習,我也不會去復習那一塊的......這也說明以我為反面代表的一批考生復習的都不太踏實,忽略了定理證明的重要性,而實際上這些都是數學系的同學平時練習的基礎,鍛練的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綜上,我建議大家還是以書本(同濟版)為基礎+李永樂的復習全書,也不是說陳文燈的復習指南不好,事實上我用的就是復習指南,但是老實說,里面解題的技巧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言那么花哨無用,我覺得這些技巧還是蠻實用的,或者該說當你基礎十分扎實以后,這些也就不能再稱為技巧了,而是一種本能的解題方法,當然我是做不到這種高度的,所以分數也不高。正是因為做完今年的數一總體感覺就是很簡單,但是都不會......才總結出希望大家能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穩一點,落實基礎。
前期基本上就以這兩類書為主,高數課本可以過一遍,找些典型例題練下手,復習全書因為題量比較大,所以可能用的時間要長點。等到了十月初就可以開始做真題了(還是推薦李永樂的,排版比較好~),因為復習全書里采用了一些真題,所以做真題或許會覺得比較容易,特別是98年前的,都還算相對簡單,這時候不能掉以輕心,等做到近幾年的才是真實情況,我記得好像09年的數學略簡單了些,其他年份的難度系數都還正常,兩天一套真題吧,做完一遍后大概也十一月份了,這個時侯可以做李永樂版真題里的分類練習,類型歸納的很好,伴隨著不要停的還有復習全書,盡量挑自己覺得薄弱的地方做,比如就我而言,就是級數和曲面積分部分。只要發現真題上有哪類題自己做不出來,就回歸全書上找類似的題型做一遍,因為我覺得數學畢竟還是熟能生巧的過程。
到了十一月份,如果基礎好的就可以嘗試下《經典400題》,還是李永樂的(聲明下,我不是書托......),難度比真題要大,但是確實很經典,同時也確實很受打擊,我是沒一套能及格的,無論是選擇還是填空都可以當成后面的大題來做,如果這樣子模考在3小時內可以達到110+,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暫時把重點放到復習專業課了。到了十二月下旬,也就是考前一個月的樣子,不管你400題有沒有做完,都可以放下了,然后回歸真題,再認真做一遍,因為畢竟這才是歷年來出題的思路。在我看來,高數始終是重點,線代也不能放,因為線代這門很容易忘,只要一個多星期不碰,做題的感覺就差了好多,至于概率應該算是比較簡單的,這次考試也一樣,難度還是在高數上。
我考試的數學用書就是如上,沒用什么其他的,一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如果用雜了就會淪為本本看本本不精而已,感覺考研書和G的真題分類版書其實挺像的,就是可以一遍遍地做,而且越做感覺越好,所以大家要利用好每一本書。我用的所有書基本上都是舊書,因為年年的真題新版和舊版差別不大,而且經典的書經過這么多年的改版也是大同小異,像是復習指南和全書我用的是07的,真題是06的(近幾年的真題可以在網上下或是找同學借借),400題是09的......。不是說新版怎么不好,只是我覺得既然差不多,還是舊版更經濟些,但是也不排除一些極端人士的個人喜好,像是我有個同學喜歡買新版,因為她挺享受把書做完一邊那皺巴巴的樣子,覺得特有成就感......可惜我不是,我不喜歡在書上畫,享受的與她正好相反,喜歡保持原狀的那種成就感,不過也挺變態的......
英語:
其實在這一塊沒啥好說的,因為投入比較少,自認為自己基礎還不錯......所以算是說些教訓吧,那就是不管你曾經英語怎么樣,考研英語都不能放松,因為畢竟是選拔性考試,許多東西跟四六級都不一樣,所以覺得不能類比。我在前期基本上沒怎么弄,但可以說下我一個同學的復習流程,如果覺得單詞有問題的可以背下單詞,好像說是星火的還不錯,做下模擬題,石春楨的220篇可能比較合適,文章難度稍大,但是選項設計很簡單,所以最好關注文章本身,然后就是王若平的長難句不錯,好像是考試蟲系列的。
到了后期還是以真題為主,我就只做了真題,因為據說真題要做五遍以上才好,我好像是做到第三遍時就到極限了,因為許多選項都記得了......再有就是要分析試題,不過到現在我也沒太明白究竟怎么分析,大家可以看看網上的方法,我用的應該是最常見的,就是做一遍,對答案,看看為什么錯了,再看下文章,有什么長難句分析下,我用的真題是新東方的,因為比較簡潔(+09版的可以打半價......經濟~),收集的是近十年的真題。許多人用的是張劍的黃皮書,講解比較詳細,而且收集的好像是近二十年的真題。還是看個人的基礎,如果基礎稍差的建議還是用張劍的,畢竟據說D版的蠻便宜,而且分析也很到位。
到了考前一個星期曾經做了一套張劍版的模擬題,然后受了番打擊后還是決定回歸真題,因為無論是哪一門,真題的參考價值畢竟是最大的。
政治:
對于政治我是基本上破罐子破摔了,政治素養不高......建議盡量晚點開始,省得浪費時間,當然對于某些牛人,或是渴望在政治上拉分的人除外。我認為從11月份開始都不晚,開始時就用任汝芬的序列一,不需要去找以前的政治書,那些用途不大,還是直接看對口的比較好,然后配套可以做下陳先奎的2000題中的選擇題,還是比較經典的,不建議做序列二,因為沒有解析還是滿不方便的。我每次做政治時都滿sick的,因為選擇題太多了,但是不做又不行,找不到感覺......復習完第一遍后就可以看看近三年的政治真題,看下趨勢和題型,因為政治這門課時事性很強,真題的參考性就沒其他幾門那么大了。至于后面的大題可以到了臨考前報個沖刺點題班,雖然不太可能押對原題,但是有些段子還是可以套用的,我去年報的是導航,因為據說張俊芳挺牛(+學校抽獎中的,可以半價......),但是可惜偶在政治上實在是沒什么慧根,所以對我作用不大,雖然沒押對什么題,但是考完后居然收到短信,說什么恭喜又中了多少多少分......汗!~這就是培訓機構......但也理解,人家畢竟得靠這個吃飯的......到了考前一兩個星期再買本序列四就可以了(核心考案據說很經典,但是我看內容太多了,雖然好但是可能不太適合自己)。序列四上的大題都要仔細看,畢竟是任老的看家法寶,想來是費了一番功夫的,如果有時間建議還是抽時間練下大題的答題手感,我在考場上還是自己第一次實實在在地做政治大題,多少還是有點不適應,所以最好事先就演練遍比較好!~據說11年政治要有點改革,大家最好關注下。
專業課:
因為今年是第一年統考,其實做起來難度也還好,但是分數不高,可能判卷比較嚴吧,專業課大概我是從十月份開始的,首先復習的就是計算機組成原理,因為沒有學過......。汗!~其實我也對學校沒開這么重要的一門專業課蠻無語的,但是好在這次考試涉及的還不是很難,所以勉強還能應付,我用的是白中英的第三版,感覺里面的每句話都很重要,事實上組成原理確實很瑣碎,都是知識點的綜合,很難串聯起來(或許也是因為我沒學到家吧......),輔導書用的是李春葆系列的黃皮書,覺得編寫的還是很不錯的。如果時間比較多的同學可以用唐碩飛的組成和配套的習題,我的一個同學用的就是這兩本書,我看過覺得內容很好,題型也多,據說過去許多學校考組成的考研題都是參考這本書的,但是因為花在組成上的時間不能太多,所以沒有采用,覺得還是看白的書效率高些。
數據結構普遍用的都是嚴蔚敏的書,應該沒有什么異議,相當經典,好像說還有視頻講座配套(應該是電驢的資源),不過因為時間有限再加上不習慣在電腦上弄學習,所以就沒有down。但是考完后普遍大家都挺推薦的,所以應該還不錯,可以調節下看書的無聊,這次編程題考的稍微偏簡單了點,因為畢竟沒有出最麻煩的二叉樹那一章的程序題算是手下留情了,但是11年是不是還會這樣就不好說了。我用的輔導書也是李春葆那系列的,感覺A級更實用一點,當然B級對程序題比較有用,風靡在網上2000題相當經典,好像后來紙質版改名叫數據結構考研習題集了,大概有1800題,紅色封面,淘寶當當上應該都有賣的,但是這題量確實有點大,如果想拿高分的,就還是做下吧,特別是前面的選擇題,據說是相當不錯的。
操作系統選用的是湯子瀛的教材,畢竟比較經典,而且講的也很清楚,不過因為上課用的不是這本書,所以后期基本上只把它用來當答疑來用了,今年OS的題目不是很難,但是很靈活,許多題型都挺新的。我反正一直覺得專業課部分是弱項,所以十一、二月份基本都花在專業課上。配套參考書是在圖書館里借的,是本考研專用的,收錄的是各大高校采錄的OS試題,挺不錯的,雖然版本有點老,但是因為是真題,所以我一直用到考試,題量比較少,前后看了兩遍,挺受教的。
計算機網絡大家都推薦謝希仁西電版的,但是因為太多了,所以跟OS一樣被我當成了答疑書,在這門上基本沒有用什么專項輔導書,而且復習時幾乎已經離考試只剩一個月了,因為一來這部分分值較少,二來基本上是考記憶的,所以就放到考前應該效果好點,這部分的知識點較組成還要瑣碎,但是重點還是很分明的,因為畢竟分值就那么多,所以考試時基本上是考重點,像是IP地址、子網掩碼、組建路由之類,個人覺得的確不需要費太多時間,但是這次考試感覺考了不少實際應用題,這也說明趨勢告訴我們要勤動手,不能死讀書,考的還是比較活,大家可以翻下看有沒有回憶貼,第一次統考題目參考價值還是蠻大的。
綜合性的復習書我用的主要還是復旦出版的藍皮書,和幾個同學共用的(在此謝謝他們了~),這本書非常不錯,但是因為可能是趕印的,所以錯誤也不少,大家如果想用這本書可以到王道搜下勘誤貼,后來有個同學買了本據說是教育部出的大綱解析,我也拿來看了下,感覺題目少了點,而且多少有點偏,但是總體還是很嚴謹的。相信今年會有更多統考類的書,復旦的那個版本應該也會有第二版吧,反正去年那時侯能買到的統考書實在有限,而且許多投機分子亂出書想賺錢,質量方面實在夠可怕的,大家最好利用網絡或論壇來識別,這個時候就要跟風吧!大家都推薦的就買~“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復試:
2.26出的分數,4.15才復試,而且由于初試考過OS,所以復試筆試就只考DB了。足足等了近兩個月......汗~所以等真正弄完復試也不覺得怎么如釋重負......
(有心人應該也知道報的哪所學校了,“心知肚明”就夠了,不必多說......如果不知道的人復試部分也不用看了,可能幫不上什么忙的說。)
時間安排上是4.15上午報名,下午筆試(DB+英語聽力),4.16上午體檢,下午面試。
DB的題目不偏,基本上考的都是重點,像是SQL語言、關系代數、常見的概念,只要認真復習了應該都不成問題,題型大概有選擇、判斷、簡答、分析。要特別注意的還是DB應用這塊,像是最后一題就考了介紹下自己曾用過的DBMS,并說下經驗,分值還挺大。至于聽力其實挺讓人無語的,特別是聽到news部分都不知道說的是哪國語言了,但好在出題的部分都說得比較清楚,但是因為速度太快,只能分清楚哪里是出題點,但卻實在聽不清答案。說起監考,是兩個老師監考150+人,場面夠壯觀的......關于刷人問題,初試過的有150+人,工學錄了110+人,這次又擴招了30個工程碩士(據說是自籌生,學費貴點),就是說考研總共錄了130+人,再加上保研強軍什么的,大概有共計190+個。初試成績占0.6,復試成績0.4,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專業課筆試和專業面試,希望大家不要忽視這兩塊,看壇子上還是有不少高分被刷或是變為工程碩士被錄的。專業面試時,150+個人被分成了大概6、7組,基本上是按報名時的方向分的,每組面試考官有4個,都很nice,每個組基本上都有位老師是院長級別的......口語部分是自我介紹,表現還好(但覺得老師似乎并不是很看重英語,因為我噼里啪啦說了幾分鐘后被喊cut......),然后接下來開始專業面試,面試老師顯然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如果本科階段做過些項目或是編寫過哪些大程序自然最好不過,如果沒有做過最好也實話實說,因為老師一般會問些相關問題做以測試,畢竟這些考官們都是博學人士,所以就算沒有做過,誠實回答老師也不會難為你,事先或許老師會問你在哪方面比較擅長,然后后面提問的重點自然也就是你擅長的領域,老師的問題其實不難,基本上都很基礎,提問也比較隨意,氣氛很輕松,就像聊天一樣,本來進去的時候還是蠻緊張的,但是之后看到老師們都很和氣,倒也放松下來。每個人大概11~15min,其中英語三分鐘,剩下的時間都是專業問題,總體還是很公平的,希望大家放心。
復試完后其實當天成績就已經出來了,第二天就會通過電話通知沒有上的同學,避免大家因為等成績而錯過調劑,如果是工程碩士也會打電話通知,如果沒被通知的基本上就被錄用為工學了,這就是所謂的Nonewsisgoodnews。復試后的初錄名單大約在復試后一星期左右就可以出來了,然后就是聯系導師,進行雙向選擇。
基本上這些就是考研的全部流程了,也是我所知道的所有,因為曾經在這里得到過不少幫助,所以希望這點小總結能夠幫到以后的研友們~
還是要老套下,雖然他們或許看不見......感謝我同寢的哇哈哈和同班的小高同學在我逃課時幫我開多媒體、班上的同胞幫我打掩護,感謝同寢的丫丫和優優忍受我晚上開夜車,感謝猛女和妖孽幫我燒水,感謝芬芳和一起考研的兄弟姐妹的口頭“切磋”,感謝猛牛和老干媽的精神鼓勵,感謝不會飛的翼給偶吃的零食,感謝一位網上認識的研一學長的資料和研二櫻桃子學姐的信息。
以后的路其實還很長很辛苦,所以這應該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所以也沒什么特別高興的,但是心中仍然充滿感恩,因為身邊的人都很好很真,在此過程中受到大家的恩惠不會忘記,包括網上素未謀面的研友們。
最后,祝大家夢想成真!~
【考研計算機統考個人總結】相關文章:
考研非統考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介紹03-25
計算機考研經驗總結03-26
考研之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統考復習技巧分享12-09
三個多月的電子科大信號與系統考研經驗12-09
2017考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考研院校12-09
2017考研:計算機考研大綱與解析匯總12-09
考研計算機的復習解答12-09
計算機專業考研經驗12-09
2018考研計算機復習點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