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
本學期學生團工作從3月開始到6月已經全部結束。從一區的角度而言,本學期主要以“帶新”為主,其工作其實是以二區工作為中心的,但二區新學生的成長并不如預想中的那樣迅速,而一區學生的工作則因為包括課業繁忙在內的諸多原因而未能達到預期。
三個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
1.一區學生完成稿件數少
除校友采訪(1959級校友回校)、人物采訪(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優秀共產黨員)等稿件外,一區學生幾乎沒有完成其他稿件,也就是說他們的工作很少涉及學生活動新聞、周末談等關注普通學生生活的層面,對新聞網和副刊的支持也不足,完全無視開學初制定的“每人每月3篇稿件”的要求。
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課業繁忙和對學生生活失去新鮮感。根據學校的課程安排,一區的學生大多課業繁重,以電氣學院電氣工程系的課程為例,每天基本都是3大節課,還有大量的實驗。而且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學生對課外復習、課外實踐的需求和對保研、考研、就業的壓力都在增加,加之一區學生對自己學習要求都很高,所以忽視團工作也可以理解。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活動的投入越來越少,學生活動,尤其是社團活動在一區難有作為和發展,有特色的學生活動非常少,新聞素材的減少也給學生發揮才能制造了困難。
所以在看到一區學生完成稿件數少的事實同時,也應注意到其客觀的原因,而且大部分一區學生在部需要的情況下還是盡力分擔了一部分報道任務,比如電工電子大賽、創新、微軟小學者等稿件。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弱化交稿指標,而改用指定活動,即不強調“每人每月3篇稿件”這樣量化的指標,而改用由部指定一區學生報道任務,同時還可以引入末位淘汰機制,例如對每學期交稿質量最差或數量最少的學生勸退。這樣一區學生不用自己尋找新聞素材,而由部統一管理報道任務,一方面均衡了一區學生的出稿數量,另一方面也督促不積極的一區學生努力提高自身新聞素質。本學期的一區學生工作,實質上已經實行了該方法,但不夠全面徹底。
2.一區學生例會出勤率低
考慮到2006級一區學生一共6人,故開學初將原本每周一次的例會改為每兩周一次,但出勤率依然很低,但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一區學生在缺席前都會先請假,并說明理由。
這說明例會制度確實存在不足,即例會的內容設置有些空洞,例會紀律也經常得不到保證。所以希望以后的例會能有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議程,包括評報、稿件分析等,并強調例會紀律,包括專心記筆記等。
其中評報機制在2006年有,但之后因為公寓收不到報紙等原因而停止,希望以后可以恢復。每周周末點評上上周出版的,如果公寓無法收到報紙,一區學生可以有大約一周時間來部索取報紙,不影響評報。評報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看報紙、學習新聞寫作、交流稿件,另一方面也是對報紙的一種反饋,了解大學生想看怎樣的報紙,對校報的長遠發展也有一定作用。而會議紀律問題則主要因為會議地點設在部,電腦面前,有人上網,有人改稿,造成了不專心聽例會的現象。希望可以出臺例會紀律條例,用規章制度說話,維持會議紀律。
3.一區學生采寫能力層次不齊
大部分一區學生對某些稿件的寫作不熟悉、交稿質量不高是不爭的事實,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即缺乏鍛煉、沒有有效利用例會。有些學生交稿少
【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高校大學生記者團工作總結11-29
大學生記者團述職報告12-08
大學生記者團的工作心得04-02
大學生記者團個人工作總結范文03-27
大學生記者團上半年工作總結01-24
大學生記者團個人工作總結(精選9篇)12-06
大學生記者團委述職報告范文12-08
大學生記者團寒假的實習總結03-30
大學生記者團編輯部上半學期工作總結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