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團隊赴北京中國紅十字總會的培訓總結
在湖北省紅十字會的鼎力支持下,由我們10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青年學生所組成的衛生救護志愿服務團隊于20xx年5月12日至5月18日赴北京中國紅十字總會培訓中心參加了為期一周的《救護》知識與技能的培訓。這一周的培訓對于每一位核心成員來說,無疑是一次寶貴的學習和鍛煉機會,同時對這支新組建的團隊來說也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次小飛躍。因為,大家通過專業的培訓,熟悉了理論、掌握了技能、錘煉了意志、修煉了人格。而就在這一周,發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也讓每一位中華兒女刻骨銘心、倍加關愛、倍加團結、倍加堅強與勇敢。對于我們這些剛剛參加完培訓的青年志愿者來說,肩上的擔子顯得更加沉重了,今后的服務工作顯得更加必要了,因為剛剛經歷的災難讓我們時刻警醒,正在進行的救援讓我們意識到大眾自救與互救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的團隊目標是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和家人的守護神。
一、救護首先需要更新理念
培訓的第一次課就是救護新概念,課堂的內容除了向我們學員講授了一些抽象的理論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向在座的每一個人強調了救護理念的核心問題,即救護不只是專業救護人員與醫療人員的事情,也是新時代每一位普通大眾必備的知識與技能。從政府層面上講,這關系到國家民族凝聚力,關系到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問題,同時也是當今中國“以人為本”思想的重要體現。而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親歷事故現場的第一目擊者,很可能就是你、我或他中的一員,是否具備正確的急救知識,則是能否做好“第一目擊者”,從而挽救生命,減少病殘的重要保障。在人類對大自然不斷征服改造的過程中,雖然我們已進入前所未有的高度物質發達的時代,但自然界頻發的災難,如火災、地震、風暴、洪水每年都帶走無數鮮活的生命,人類的生命力仍然顯得異常脆弱。因此,我們每一位公民,應當有一種憂患意識,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在意外傷害事故面前應該有一種自救與他救的條件反射。在專業的救護人員到來之前,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因為我們的確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次生災害。只有當我們樹立了這樣的理念,更多的大眾才會參與進來,救護的知識與技能也就能更廣泛的傳播下去。
二、技能是救護的重要手段
在中國紅十字總會的培訓課中,除了理論課的學習,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救護技能操作的學習,理論課與操作課所占時間一樣,說明操作與理論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畢竟現場的救護是要通過具體的技能體現出來,理論是對操作的的正確指導,而操作技能則是體現正確救護的重要手段。培訓中心的老師確實是身傳力教,相當認真負責,操作的每一個動作要領、每一次小組的練習都非常嚴格。如心肺復蘇的力度和時間的把握、雙手手形動作、包扎與固定的準確度與美觀性等等。除此之外,老師希望我們不僅要自己做得正確,還要能體現出師資的水平,能把自己所學通俗淺顯、正確地教會普通大眾。在現場危機時刻,救護的迅速、準確、科學至關重要。因為,現場第一目擊者所做的事是,正確迅速的施救,能在專業的醫療救護人員到來之前真正減少各種可能出現的損失。我想,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對于救護的理論爛熟于心,而且對于救護的技能操作還要輕車熟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理論需要時時學,技能必須常常練,唯有這樣,我們才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在災難面前保持冷靜、客觀的審時度勢,做好現場第一目擊者,挽救生命、減少病殘。
三、在救護的學習實踐中錘煉堅韌意志
我們不難從這次汶川大地震的施救工作中發現,絕大多數的施救工作相當困難,而且持續時間很長,救援人員除了實施身體的救助,還進行了心理上的救護。這就不僅要求現場的救護人員具有良好的體魄,還應該具有堅韌的意志。因為救護工作體現的不僅僅是體力活動和身體上的救護,更重要的還有人文關懷與心靈的救護。倘若救護員本身沒有堅韌的意志,就很難從精神上給處于災害中的患者以支持,而我們的辛苦救助很可能會因此變得蒼白無力甚至是徒勞。記得培訓的第一天,老師就對我們這些學員提出希望:一定要用心地學習,用心地操作。我們覺得,這“用心”二字正是心靈意志錘煉的過程,也是對我們學員的最高要求了。應該說,這也是需要我們更新的救護理念的核心內容。畢竟我們現在沒有親臨災害現場,也可能無法感受現場的殘酷與危機,但我們平時的每一次學習和練習、每一次救護實踐并不只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應該把它當作是一次次實戰演習,都應該“用心”地去完成。而且,我們還要意識到,當我們作為師資去為普通大眾普及救護知識與技能時,也不僅僅只是去傳授書本內容,如何讓他們的精神意志得到錘煉也是極其重要。實際上,在自身的學習與練習中,在知識的傳授普及中,只要“用心”了,我們的身心一定會在實踐中得到鍛煉與提高。
四、在救護行為中秉承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我們此次參加總會的培訓,是代表湖北省紅十字會,是以湖北省紅十字會衛生救護志愿服務團隊的身份接受培訓的。因此,我們每個隊員都代表了神圣的紅十字形象。紅十字會作為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一直堅持以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為宗旨,秉承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依靠其良好的社會公信度和健全的組織網絡體系,開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人道救助服務工作,在備災救災、群眾性的衛生救護培訓、開展社區服務、宣傳和推動無償獻血、參與艾滋病預防和對艾滋病患者的關愛、建設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傳播人道法等領域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們在培訓學習、救護實踐的同時,還應該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現在參與的正是紅十字基于愛心的公益事業。在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的同時,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進一步致力于喚醒和激發民眾的愛心,提高全體公民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意識。應該說,我們今后所從事的救護知識普及的活動是屬于紅十字事業的一部分,是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體現了紅十字所倡導的人道博愛的奉獻精神,這對于發展紅十字事業、增進社會的公正與和諧、乃至促進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必將具有積極的作用。
五、救護在家庭與社會間播撒愛心
實際上,紅十字總會培訓課的結業并不意味著我們就真正成了一個合格的救護員,即便是我們獲得了師資身份,我們的學習也并沒有因此而終止。相反,我們應該以此作為今后工作的起點,不斷學習,在社區、學校、街道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不斷地開展救護知識的普及,努力讓自己和廣大的百姓成為一個合格的救護員,在災難來臨后,真正成為自己和家人的守護神。正像上面提到的,救護知識的普及不僅僅是知識傳承的過程,更是一項播撒愛心的崇高事業。救護不僅僅是紅十字會救護團隊的事情,更是關乎每一個家庭、社會成員切身利益的事情。我們覺得,只有團隊成員與社會百姓的共同努力,救護的理念才會在家庭與社會間播撒愛心。
作為醫學院校的青年學生,在我們入學時手握拳頭宣誓的那刻,就喊出了救死扶傷的醫學生誓言。同時,作為湖北省衛生救護志愿服務團隊的一員,我們理所應當、義不容辭地為急救科學知識的普及貢獻一份力量。這不僅是紅十字的神圣的職責與使命,更是具有愛心與公益心的中國青年所應具備的民族情感。雖然團隊今后的工作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漫長艱巨而富有挑戰,我們的學習工作可能會因此比較緊張,但我想,心中那份永不磨滅的熱情與愛心則會是支撐我們一直堅持下去,努力做好志愿者工作的精神支柱。我們的心將會因這個團隊深深地烙上救護理念的印記,我們也會把紅十字的圣火點亮整個華夏大地,而社會也將因此變得更加和諧與溫暖。
【團隊赴北京中國紅十字總會的培訓總結】相關文章:
赴新加坡學習培訓總結01-01
團隊管理培訓總結12-07
大學專業教師赴港培訓總結12-09
領導干部赴北歐國家培訓考察總結11-21
教師團隊培訓總結12-07
勵志的培訓團隊口號12-06
化學團隊研修動態的培訓工作總結12-09
團隊執行力培訓總結匯報12-07
企業培訓團隊勵志文章11-23
銷售團隊新員工培訓計劃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