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面質量分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都要用到試卷,試卷是課程考核統計分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試卷的信度、效度、區分度、難度四個方面。還在為找參考試卷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面質量分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面質量分析 1
一、 命題質量分析
這一份期末考卷,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能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針,注重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課改理念的滲透,考卷突出了檢查學生一個學期所掌握的知識和所具有的語文能力,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考查。對今后的教學具有較強的指導性。試卷總體難度不大,符合對全體同學的考查。
二、學生考試情況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我校參加考試的學生中最高分為89分,最低分為 0 分。
試卷共包括三個部分:一、積累運用;二、閱讀(古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三、作文 。我們采取抽樣的方法,對這次試卷的答題情況作了分析,以便準確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第一部分為語言積累及運用,主要考查了古詩文名句默寫、字詞音形義、成語的運用、病句、名著的知識、綜合性學習等幾個方面,很有針對性地考查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從學生的答題情況看,總體來說還算理想,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較牢固。失分較多的集中在2、3小題和第6題得第3小題。第3小題雖然病句類型較為常見,但仍有不少學生選錯。
第二大部分為綜合閱讀,古詩的閱讀理解,共兩小題5分,兩題均為主觀題,學生對詩歌情感的回答都較淺顯不全面,失分較多。現代文閱讀,涵蓋了散文閱讀的重要考點,雖然設題不難,但學生總體失分率非常高,主要是審題不清、答題要點不全面。文言文得分率較高。
第三大部分是作文題,學生只要能寫出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就可。但不少學生沒能寫出這一思想認識過程,也有學生缺少深刻的表現,不懂得在細節中體現人物情感。
三、教學生存在問題及對策
通過本次檢測,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從中也暴露出不少學生語文學習方面仍存在較大問題,如最簡單的古詩文默寫,學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寫詩文原句,得滿分的同學很少,其原因不是學生不會背,而是眼高手低。而此類題的評判標準又恰恰非常嚴格,錯一個字就算錯。還有學生審題意識及其領悟力不夠。再如作文題雖然比較簡單,但作文分數普遍不高。作文歷來是語文成績優異與否的最大制約因素,它也是語文的老大難,整個八年級學生的作文確能算是佳作的寥寥無幾,讓人心理真不是滋味。今后的語文教學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知識的積累,強調語言的運用
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字詞積累、詩文積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識積累等,這是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歷來是初中語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學中創設生動的運用語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言,聯系生活實際運用語言,只有讓語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去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并不是你告訴學生了,他們就會掌握。
2、課內外結合,做好閱讀訓練
“語文課標”提出,閱讀要“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會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 “精讀、略讀、瀏覽”的閱讀方法,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實踐。平時教學要關注學生在閱讀表達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創新意識。用好教材訓練學生寫讀書筆記,如佳句點評、讀后感、內容簡介、故事縮寫、人物簡評之類的短文,進行不同表達方式的訓練,進行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訓練,在自由閱讀中擴大視野,增長見識,在讀寫互促中提高能力。
3、要扎實抓好寫作基本功訓練。
要從最基本的規范語言寫起,通過練筆或單項訓練,訓練學生能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準確、生動、得體的語言記敘所見所聞,表達所思所感。要從最基本的文體訓練做起,特別要重視記敘文的寫作訓練,學會選材、安排詳略,學會場面描寫、細節描寫。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引導學生時時關注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指導學生挖掘、提煉生活中的“動情點”,化為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鮮活感受和真切體驗。
四、命題建議
總之,本次期末考試八年級語文命題是非常成功的,不少材料較新,測試內容遵循新課標關于語文課程性質的定位和基本理念,在一份語文試卷中力圖體現“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會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的精神,收到了較好的成效。這份命題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面質量分析 2
一、對試題總體認識
本次考試語文卷,從形式上看,它符合學生學習實際。試卷結構主要分為“基礎積累與綜合運用”、“閱讀理解”和“作文”三大塊。試題以八年級語文上冊一二五單元為載體,立足基礎、適當增加難度、增大容量、體現出靈活性、綜合性。側重考查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能力,經過必要字、詞、句、段理解和體會,去理解、去感受、去運用。這次語文學科試卷成績基本上反映出八年級語文教學現實狀況。
二、對各板塊分析
第一板塊:知識積累與綜合運用
1、詩文默寫題。得分情況層次分明:認真同學滿分,反之則失分嚴重。學生主要錯誤在于寫錯別字,如“蕩胸生曾云”中“曾”,有些學生竟寫成了“層”。命題者對教材不熟悉,第7小題命題不縝密,竟給出錯誤答案,導致很高錯誤率。
2、根據語段考查音形義及詞語運用題。正確率比較高,部分學生對“窮困潦倒”“潦”讀音把握不準導致錯誤。
3、名著閱讀題。大部分學生對《朝花夕拾》不熟悉,三四兩空失分較多。
4、綜合性學習題。本題是2009年安徽中考試題,對于八年級學生難度較大,尤其是第2題,有學生更本無從下手。
第二板塊:閱讀理解
第一篇閱讀理解:《京滬高鐵開通》這則新聞,選材較好,使語文聯系了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命題者想考查學生對新聞相關知識掌握及篩選信息能力,可是命題不夠明確,不僅給學生答題帶來不便,更給閱卷老師添加了不少麻煩,致使本答題失去了區分度。
第二篇閱讀理解:本大題是陜西省中考試題,命題導向好,難度適中,語文基礎和閱讀能力稍好同學都能得高分。
第三篇閱讀理解:文言文閱讀選是《桃花源記》,導向性強,因為該課文既是本冊書重點文言文之一,也是中考考綱規定16篇文言文之一。部分學生死記硬背、掌握不牢,本題錯誤主要集中在“尋病終”“尋”上。總體上說,本題得分率是很高。
第三板塊:作文
命題作文“我想對你說”,是一個考了多少學生題目,非常“傳統”。命題者本來意圖是讓每個學生有話可說,可又附加一段材料,殊不知限制了學生思維閘門,絕大部分學生選材一樣,沒有區分度,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寫作水平。書寫好得高分,書寫差一落千丈!
三、建議與策略
1、要重視基礎知識積累。
本次考試中,部分學生字詞、默寫等失分仍然較多,說明學生未認真、系統地去掌握。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繼續重視積累,在平時教學中,要有計劃地采用分散與集中辦法,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并要讓學生養成良好學校習慣。要鼓勵學生多讀、多背、多記、多積累。另外,北區學生書寫差是個老大難,建議學校多開展書法比賽活動。
2、培養閱讀能力,要立足于課堂。
要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精讀課教學,老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指導學習方法;略讀課教學,老師要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課中掌握方法自主學習。要培養學生基本閱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能力,二是體會重視詞句含義能力,三是體會文章表達方法,四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問題能力。
3、加強答題技巧指導,拓展課堂、拓寬眼界、拓深思維。培養學生緊扣文本、篩選信息、理解內容能力。
4、作文教學應高度重視,要在立意、基本謀篇布局和文從字順上即“通順”上下功夫,而從這次考試作文來看,學生在立意創新和謀篇布局方面有較大問題。八年級學生,重點還是寫好規范記敘文,要學會基本描寫方法和敘述方法。今后作文訓練,一定要做到“序列化”,訓練應扎實、有序,不能可有可無,我們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到作文訓練重要性,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面質量分析 3
一、試卷結構
本卷共有四大題,共計22小題,其中積累與運用共6小題28分,現代文閱讀共9小題28分,古詩文閱讀共6小題14分,作文50分。試卷滿分 120 分。其中第3、16、17、18、19、20、21題考查了古詩文知識,分值22分 ,第1、2、5、6題考查了基礎知識,分值16分 ,為名著閱讀,共4分。第四題第7至15題考查現代文知識,分值占28分。
二、命題特點
本套試題本著“突出能力,注重基礎,創新為魂”的命題原則。突出了語文學科是基礎的學科,工具性學科,在堅持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知識、方法和語文思想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試題的創新,試卷層次分明、難易有度,突出試題的探索性和開放性,整套試卷充分體現課改精神。
1、試題考查內容依據《課標》,體現基礎性。
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方法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基礎,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必備條件,試題在這一點上立意明確,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全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題覆蓋面廣,起點低且難易安排有序,層次合理,有助于考生較好地發揮思維水平。這樣,考生直接運用所學過的語文知識和方法進行“似曾相識”的解答即可,既可堅定考生考好語文的信心,又對今后面對中考的數學課堂教學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2、突出了對語文思想方法的考查。
語文思想方法是語文的精髓,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試題著重考查了基礎和對現代文的理解等。例如第7至15題,突出了對語文素養的考查,考生需要不斷地積累,是不難做出正確解答的。
3、試題背景具有現實性,突出對學生語文應用意識,創新思維的考查。學習語文的最高境界就在于運用語文知識和思想去解決實際問題。如第5題、第6題等,其背景來源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
三、學生答題基本情況分析
(一)整體情況:
本次考試我鄉共有259人參考,最高分112分,最低分59分,總平均分為89.72分,特優人數2人,特優率為0.7%.優秀人數83人,優秀率32%,及格人數是243人,及格率是93.8%
(二)學生卷面分析題
第7、8、9、10、14、15題出現的錯誤率較高,這一部分是現代文知識的運用,說明學生理解能力較差;古詩文閱讀出現問題也較大,第18、19、20題錯誤較多,這些題對書本知識的考查,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并不夠牢固,導致很多同學出錯;第4、5、6題考查了名著和材料知識并緊密聯系實際生活,部分學生對本題的閱讀理解不夠,導致分析問題不夠全面,做出來的同學很少。從整體來看,學生失分的原因是理解能力較低;粗心大意或者學習習慣不好;審題不夠細致;語言運用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比較薄弱。
(三)總體失分原因
1、部分學生語文基礎沒有掌握。
2、大部分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與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3、大部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較差,失分多。
4、部分考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錯誤失分較多。
5、部分考生答題不規范,需要注意的細節沒有把握好。
6、部分考生沒有答題技巧和方法,時間上把握不好,后面的題很多沒有來的及做。
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基本技能不過關,這主要反映在基礎知識上。
2、審題不清,讀題不細。比較突出的'表現在填空題第10題和第14題。
3、沒有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比較典型的第8、15題。書寫過程有些混亂。
4、語言能力薄弱。閱讀能力需進一步提高,基本語文思想需加強。 如試卷的第5、6、9題,很大程度上考察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教學改進措施
1、加強新課標的學習,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知識的獲得過程。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進而達到舉一反三、 靈活應用的水平。
2、教學中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讓學生適當關注生活中的語文問題,接觸一些開放性問題,改變語文教學過于 追求 “最優化”的狀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情感發展空間,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應加強學生的日常習慣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注重培養學生審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4、堅持“先學后教”的小組教學模式,課堂上必須精講、少講甚至不講,徹底改變以前的“滿堂灌”。
5、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加強對優等生的培優工作,對學困生的基礎知識的鞏固。
6、在答題技巧上要讓學生逐漸訓練成“敬畏之心,一氣呵成”的答題習慣。
7、注重強調學生的答題規范程度,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減少不必要的失分。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面質量分析 4
一、基本情況
本試卷共四大塊模式,即積累和運用、閱讀理解、作文。共23小題,卷面分值為120分,試題以新課標思想為指導,努力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力求指導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從考查內容上看,語文學習中應掌握重要知識點在試卷中都有體現,且體現得較為靈活,以檢測學生對語言知識積累、理解、運用能力為主。重點關注了語文教學改革潮流和新課改對語文教學基本要求,注重了語文學科思想性、生活性,讓課本與生活以及學生人文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從總體上看,本次考試試卷既有助于推動我市語文課改發展步伐,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也有助于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語文素養,更多關注生活、關注社會,試卷導向性較好。
二、對試題評價
1、注重基礎能力和運用能力考察。在積累與運用版塊中,有了漢字積累,相關文學知識積累量有所增加,范圍涉及古詩詞、景物描寫、文學名著范圍比以往更大,目在于促使學生擴展閱讀量,增加視野。同時注重積累知識、語言文字能力運用考察。
2、著眼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訓練。包含對敘事,說明,文言文文本理解。
3、考察學生語文素養積淀。考察學生主觀判斷能力,并要求學生對一些相關現象發表自己主觀意見,靈活性、思維性較強。如仿寫,擬宣傳標語,綜合性能力考察。必須是學生日常廣讀博覽,有所積淀,方能游刃有余。
4、開放性選題作文設計,以人在社會中生存空間里不可缺少情感體驗為突破口,設計大師成材經歷,要求學生對名家成長歷程熟悉,給學生較廣闊取材導向。同時又能結合學生實際,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有話可說,且對寫作基礎好學生也是一種挑戰,想要寫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是在于鍛煉學生寫作能力,也能給學生思想上教育和啟迪。實現了作文與做人和諧統一。
三、答題情況分析
1、“積累與運用”主要存在問題首先在于部分學生對古詩書寫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考查對古詩文名篇背誦與默寫,考查詩句都屬于耳熟能詳名句,而且默寫這一板塊是老師們平時教學中反復強調,考生答題也存在問題:學生易寫錯別字,上下句搭配錯誤,詩句理解錯誤等,導致全題不得分。另一個問題就是審題不認真,答非所問。三是閱讀面窄,對一些文學常識不了解。
2、文言文閱讀部分,背誦,默寫,答題質量較高,然而理解分析題答題質量較差,只有少數學生能充分表述要點,語言準確、順暢而得滿分,多數答案,要么因不完整,要么因語言表述有問題而失分。翻譯得分也不理想,重要實詞翻譯不到位。
現代文閱讀部分,失分比較多,尤其是課外現代文閱讀題,失分多。主要表現在對文本理解不全面,不透徹。在主觀性表述中較為突出,基本能發表自己看法。
3、作文部分,這次作文是材料作文,從學生答題情況看,出現問題不少:
①學生沒有養成良好審題習慣,很多學生都不能把握題意。
②敘寫比較平淡,沒有寫出初中學生真實真揣摩,體會,感悟。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在積累方面吸收與內化,逐步形成能力。課外部分主要考查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對句子理解雖然做答了,但答案不貼切;有學生根本不答。反映出教師對學生閱讀習慣培養欠功夫。閱讀部分學生在分析、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顯地反映出學生缺乏舉一反三閱讀能力和良好閱讀習慣。
習作部分主要考查學生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從自己經歷過生活中選材,自擬題目,寫起來有話可說,也能寫出真情實感。但是有學生還沒有養成修改文章習慣,在分段、錯別字、標點符號等問題上而被分也不少。與《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有待加強和提高。
縱觀語文試卷,我感到: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訓練,已成為廣大教師共識,但教師沒有站在系統性教學高度來審視。在閱讀教學中就文解文,教師重“教”不重“導”,學生所學知識不整合,缺乏促進繼續學習能力。在以后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一定要變學生“接受式學習”為“吸收式學習”,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面質量分析】相關文章:
語文期末試題卷面分析和反思03-09
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總結04-02
八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總結05-23
期末考試語文質量分析總結05-28
八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考試質量分析03-10
期末考試質量分析總結06-16
期末考試語文質量分析總結14篇[必備]05-29
語文下冊期中考試試卷質量分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