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愚公移山的語文下學期知識點總結
《愚公移山》
1、作者:列子,名御,戰國時鄭國人,著有《列子》2篇,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早已散失現在流傳的本子是東晉張湛輯注的,書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2、課文的寓意:這篇課文名為愚公移山,其實并不一定是要提倡挖山,而是意在告訴人們:要取得事業的成功,就必須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奮斗努力。
3、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結果:
①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遷也
②目的: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③方法: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④信心: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⑤結果: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4、愚心移山的艱巨性
愚公移山的任務異常艱巨,這一點在文中多處表現,歸納起來具體表現為四點: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B、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本文從山之高大,從愚公的年事已高,從移山的工具簡陋,從搬運土石的路途遙遠這幾個方面,充分反映出移山的任務的艱巨。正是因為移山任務如此之艱巨,才更能襯托出愚公那高尚的思想。宏偉的抱負,超人的智慧,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從而更加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決心和勇氣。
5、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義
愚公和智叟的對話是全文的核心,這里二人針鋒相對,對比鮮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殘年余力,不能毀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他的智其實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他認為人的力量無窮,只要世代堅持移山,終能為人所平。他的愚,其實是勇于奉獻,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將兩個人物顛倒過來,不僅對比鮮明,而且有深刻的諷刺意義。
6、對其妻獻疑一句理解
文中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語氣關切、擔心且非常委婉,這里提出移山的困難,目的不是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視移山的困難,并且設法克服困難,從而以另一個側面僅襯出愚公意志的堅決。她的問話語氣與智叟那充滿譏笑和責難的語氣截然不同,這一點應加以體會。
7、字詞的理解與辨析
⑴讀準下列加點字:
太行hng王屋二山 冀j州之南 懲山北之塞s 荷h擔
京城氏之霜shāng妻 始齔chn 子子孫孫無窮匱ku也
一厝cu朔東 高萬仞rn 箕畚jīběn 魁父fǔ之丘 雍yōng南
⑵辨析下列形近字
萬仞 冀州 遂 墾 孀妻 智叟 窮匱
堅韌 小心翼翼 逐 懇 寒霜 臾 潰退
⑶理解文中疑難字詞的含義
方七百里:見方。古代稱面積用語,譯為方圓。
面山而居:向著,這里用作動詞。
年旦九十:將。
懲山北之塞:苦于。
聚室而謀曰:家,這里指全家人。
指通豫南:直。 始齔:換牙。 無窮匱:盡,不足。
固不可徹:通,達。 寒暑易節:季節。
箕畚運于:泛指盛土石的工具。這里指用箕畚。
畢力平險:險阻。這里作名詞指險峻的大山。
山之一毛:草木。 隴斷:即壟斷,山岡高地。
⑷辨析之字在句子中的用法:
之字原有三種常見用法:
A、相當于:的
B、相當于:他(她,它)
C、起舒緩語氣,調整音節作用
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以君之力
A、相當于的{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跳往助之
B、相當于他(她、它)(笑而止之曰 聞之 告之于帝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C、起舒緩語氣 (甚矣,汝之不惠 調整音節的作用 雖我之死 譯時不譯 汝心之固)
⑸辨析而字在句中的用法
而在句中作連詞,通常有兩種含義:
A、表順承,不譯
B、表轉折,譯為但,但是
文中表順承的有{聚室而謀曰 何苦而不平
表轉折的有:而山不加增
⑹辨析同一個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義
其妻獻疑:他的,這里指愚公的 雜然相許:贊同
懼其不已:化,指愚公 高可二黍許:光景,上下
年旦九十:將 無隴斷焉:語氣詞,相當于了
且焉置土石:況且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⑺通假字:
在古漢語中用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有時形體也相似)的字來代替另一個字使用。這種現象叫古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用惠代慧,惠是通假字,而慧則叫本字。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通返,回來。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沒有。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扁鵲望桓候而還走:還通旋,回轉掉轉。
湯熨之所及也:湯同燙,用熱水焐。
火齊之所及也:齊通劑,藥劑。
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這里指座位上的人。
⑻翻譯下列句子
1、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譯:我要和你們盡全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岸,好嗎?
2、如太行、王屋何?
譯:如何,是把怎么樣的意思。譯為: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
3、且焉置土石?
譯為:況且把挖下來的泥土、石頭放到哪里呢?
4、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
5、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寒來暑往,季節變換,才往返一趟。
6、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孫孫是無窮盡的啊,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移山的語文下學期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九年級語文下學期知識點總結05-06
九年級下學期語文知識點總結的內容05-06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04-14
高考語文知識點總結05-11
高考語文知識點的總結范文05-11
小升初考試語文知識點總結05-04
語文下學期總結02-08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15篇04-16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15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