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設備大修工作總結報告
一、生產技術改造和設備大修工作完成情況
(一)生產技術改造完成情況
1.項目、投資完成情況
20xx年,公司資產共完成生產技術改造項目 126 項,投資 102591 萬元,完成年計劃項目的100 %,投資的100 %;
完成跨區電網(國家電網公司總部資產)生產技術改造項目 20 項,投資 3231.5 萬元,完成年計劃項目的 100 %,投資的 100 %。
2.改造規模情況
20xx年,公司資產生產技術改造中,改造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含電纜) 167.6 公里、變壓器 235 萬千伏安、斷路器(含GIS間隔) 190 臺、塔基 692 基、四小器(含互感器、避雷器等) 496 臺;完成改造10(20)千伏及以下線路(含電纜) 0公里、配電變壓器 0 萬千伏安、斷路器(含開關柜、柱上開關、環網柜等斷路器設備) 173 臺。
跨區電網生產技術改造中,改造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含電纜) 0 公里、變壓器 0 萬千伏安、斷路器(含GIS間隔) 4 臺、塔基 31 基、四小器(含互感器、避雷器等) 16 臺。
3.改造用途分布情況
20xx年,公司資產用于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的技改項目 54 項,投資 34669 萬元,占公司資產投資的 33.8 %;用于提高電網輸送能力的技改項目 7 項,投資 1700 萬元,占公司資產投資的 1.6 %;用于提高設備可靠性的技改項目 59 項,投資 44222 萬元,占公司資產投資的 43.1 %;用于提高電網經濟運行水平的技改項目 0 項,投資 萬元,占公司資產投資的 0 %;用于其他技改項目 6 項,投資 22000 萬元,占公司資產投資的 21.4 %。 跨區電網用于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水平的技改項目18項,投資 2397 萬元,占跨區電網總投資的 74 %;用于提高電網輸送能力的技改項目 0 項,投資 0 萬元,占總全年投資的 0 %;用于提高設備可靠性的技改項目 1 項,投資 706 萬元,占跨區電網投資的 22 %;用于提高電網經濟運行水平的技改項目 0 項,投資 0 萬元,占跨區電網投資的 0 %;用于其他技改項目 1 項,投資 128.5 萬元,占跨區電網投資的 4 %。
4.改造專業分布情況
20xx年,公司資產電網一次設備改造項目 96 項,投資 48371 萬元,占項目的 76 %,投資的 47 %;二次系統改造(包括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調度、通信、自動化)項目 28 項,投資 46220 萬元,占項目的 22 %,投資的 45 %;發電設備改造項目 0 項,投資 0 萬元,占項目的 0 %,投資的 0 %;零購項目 2 項,投資 8000 萬元,占項目的 1.5 %,投資的 7.8 %;其他改造項目 0 項,投資 0 萬元,占項目的 0 %,投資的 0 %。 跨區電網一次設備改造項目 15 項,投資 2162 萬元,占項目的 75 %,投資的 67 %;二次系統改造(包括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調度、通信、自動化)項目 4 項,投資 941 萬元,占項目的 20 %,投資的 29 %;零購項目 1 項,投資 128.5 萬元,占項目的 5 %,投資的 4 %;其他改造項目 0 項,投資 0 萬元,占項目的 0 %,投資的 0 %。
5.改造主要成果情況
(1)電網系統改造方面
打開了 0 個500/220千伏電磁環網;消除接入220千伏及以上電網出力受阻電廠 0 座;完成各電壓等級電網輸送能力工程 7 項,提高電網輸送能力 68.5 萬千瓦,其中500(330)千伏電網工程 0 項,提高電網輸送能力 萬千瓦,220千伏電網工程 0 項,提高電網輸送能力 0 萬千瓦,110千伏及以下電網工程 7 項,提高電網輸送能力 68.5 萬千瓦。
(2)電網一次設備改造方面
更新改造不滿足安全運行要求的變壓器 235 萬千伏安,其中鋁線圈變壓器改造 4 萬千伏安,薄絕緣變壓器改造 4 萬千伏安,抗短路能力不足的變壓器改造 227 萬千伏安;缺陷頻發的高能耗變壓器改造 0 萬千伏安。
更新改造不滿足運行要求的斷路器 121臺,更換遮斷能力不足的斷路器 28臺。 更新改造不滿足運行要求的輸電線路 167.6 公里,其中更換耐熱導線 0 公里。
輸電線路防雷改造 12 條, 48 公里,投資 267 萬元;輸電線路防舞動治理改造 0 條, 0 公里,投資 0 萬元;輸電線路防風偏改造 0 條, 0 公里,投資 0 萬元;輸電線路差異化改造 3 條, 11 公里,投資 758 萬元。
(3)電網二次裝備改造方面
更新改造微機保護 442 套,公司保護微機化率 100 %;更新改造安全自動裝置 101 套;更新改造通信裝置套;更新改造自動化裝置 41 套;更新改造光纜 183 公里。
(4)電網智能化改造方面
完成電網智能化改造技改項目 2 項,投資 4298 萬元,其中:完成 2 座變電站智能化改造,投資 4298 萬元;完成調控一體化改造 0 項,投資 0 萬元。
(5)生產裝備購置方面
完成生產車輛購置 142 輛,投資 6895 萬元,其中帶電作業車 9 輛、應急電源車 2 輛、高空作業車 1 輛、其他生產車輛 130 輛;
完成儀器儀表購置 102 套,投資 2480 萬元,其中帶電檢測儀器 18 套、試驗儀器 22 套,其他儀器儀表 62 套;
完成工器具購置 54 套,投資 1267 萬元,其中帶電作業工器具 18 套,安全工器具 20 套、其他生產工器具16 套。
(6)跨區電網技術改造主要成果
更新改造跨區電網不滿足運行要求的變壓器 75 萬千伏安、不滿足運行要求的斷路器 2 臺。輸電線路防雷改造 0 條, 0 公里,投資 0 萬元;跨區電網輸電線路防舞動治理改造 0 條, 0 公里,投資 0 萬元;輸電線路防風偏改造 0 條, 0 公里,投資 0 萬元;輸電線路差異化改造 0 條, 0 公里,投資 0 萬元。
更新改造跨區電網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 17 套、自動化裝置 0 套、通信裝置 2 套、光纜 0 公里。
完成生產車輛購置 0 輛,投資 0 萬元;儀器儀表購置 13 套,投資 128.5 萬元;工器具購置 0 套,投資 0 萬元。
6.技術改造主要設備退役情況
(1)主要設備退運情況
生產技術改造退運110(66)千伏及以上變壓器 2 臺,容量 151.5 兆伏安,其中因電網發展增容退運 1 臺,容量 31.5 兆伏安;因電網發展提高技術參數退運 0 臺,容量 0 兆伏安;因存在嚴重缺陷退運 1 臺,容量 120 兆伏安;因事故損壞退運 0 臺,容量 0 兆伏安;其他原因退運 0 臺,容量 0 兆伏安。退運變壓器已異地使用 0 臺,容量 0 兆伏安;留作備用 0 臺,容量 0 兆伏安;退役臺,容量 0 兆伏安。
生產技術改造退運110(66)千伏及以上斷路器 48 臺,其中因電網發展需提高技術參數退運 4 臺;因存在嚴重缺陷退運 44 臺;因事故損壞退運 0 臺;其他原因退運 0 臺。退運斷路器已異地使用 32 臺;留作備用 8 臺;退役 8 臺。
生產技術改造退運110(66)千伏及以上隔離開關 67 臺,其中因電網發展需提高技術參數退運 11臺;因存在嚴重缺陷退運 56 臺;因事故損壞退運 0 臺;其他原因退運 0 臺。退運隔離開關已異地使用 42 臺;留作備用 6 臺;退役 19 臺。
注:統計范圍為生產技術改造相關設備。退運設備特指發生退出運行位置動作的設備;留作備用設備包括作為生產備用及已計劃在其他地點使用但尚未安裝的設備;退役設備特指退役報廢設備。
(2)主要設備退役情況
生產技術改造退役110(66)千伏及以上變壓器 2 臺,容量 151.5 兆伏安,平均運行壽命 25 年。其中:因存在嚴重缺陷退役 1 臺,容量 120 兆伏安,平均運行壽命 24年;因事故損壞退役 0 臺,容量 0 兆伏安,平均運行壽命 0 年;其他原因退役 1 臺,容量 31.5 兆伏安,平均運行壽命 26 年。
生產技術改造退役110(66)千伏及以上斷路器 8 臺,平均運行壽命 25.5 年。其中:因存在嚴重缺陷退役 8 臺,平均運行壽命 25.5 年;因事故損壞退役 0 臺,平均運行壽命 0 年;其他原因退役 0 臺,平均運行壽命 0年。
生產技術改造退役110(66)千伏及以上隔離開關 19臺,平均運行壽命 24 年。其中:因存在嚴重缺陷退役 19臺,平均運行壽命 24 年;因事故損壞退役 0 臺,平均運行壽命 0 年;其他原因退役 0 臺,平均運行壽命 0年。
(二)生產設備大修工作完成情況
1.項目、投資完成情況
20xx年,公司資產共完成生產設備大修 1346 項, 166210 萬元,完成年計劃項目的 100 %,資金的 100 %。
跨區電網設備大修 19 項, 1287 萬元,完成年計劃項目的 100 %,資金的 100 %。
2.大修規模情況
20xx年,公司資產生產設備大修中,完成修理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含電纜) 3691 公里(輸電線路防舞動治理 1830 公里、防風偏治理1271 公里)、變壓器 810萬千伏安、斷路器(含GIS間隔) 224 臺、塔基 3188 基、四小器(含互感器、避雷器等) 1220 臺;完成修理10(20)千伏及以下線路(含電纜) 1907 公里、配電變壓器 390 萬千伏安、斷
路器(含開關柜、柱上開關、環網柜等斷路器設備) 1165 臺;完成修理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 177套、調度系統 38 套、通信設備 98 套、自動化裝置 85套、光纜 381 公里。
跨區電網生產設備大修中,完成修理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含電纜) 870 公里(輸電線路防舞動治理150 公里、防風偏治理0 公里)、變壓器 0 萬千伏安、斷路器(含GIS間隔) 40 臺、塔基 105基、四小器(含互感器、避雷器等) 102 臺;完成修理10(20)千伏及以下線路(含電纜) 0 公里、配電變壓器 0萬千伏安、斷路器(含開關柜、柱上開關、環網柜等斷路器設備) 0 臺;完成修理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 0 套、調度系統 0套、通信設備 0 套、自動化裝置 0 套、光纜 0 公里。
3.大修專業完成情況
20xx年,公司資產電網一次設備大修項目 1005 項,資金 131496萬元,占項目的 75 %,資金的 79 %;二次系統(包括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調度、通信、自動化)大修項目 170 項,資金 19603 萬元,占項目的 13 %,資金的 12%;發電設備大修項目 0 項,資金 0 萬元,占項目的 0 %,資金的 0%;其他改造項目 171 項,資金 15111 萬元,占項目的 13 %,資金的 9 %。
跨區電網一次設備大修項目 10 項,資金 883 萬元,占項目的 53 %,資金的 69 %;二次系統(包括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調度、通信、自動化)大修項目 6 項,資金 260 萬元,占項目的 32 %,資金的 20 %;其他改造項目 3 項,資金 144萬元,占項目的 15 %,資金的 11%。
二、主要完成工作
1.生產技術改造管理方面工作開展情況
(1)完成技改大修項目計劃的編制、審核及下達,并根據國網公司審查意見,對計劃進行了修改完善。
(2)完成技改“十二五”規劃編制。根據國網公司統一部署,組織開展進行了“十二五”技改規劃報告編制,對技改規劃項目進行評審,經各專業討論后上報國網公司。
(3)PMS系統正式運行,實現了工程項目的信息化管理。根據國網公司生產信息化建設工作統一安排,8月份完成了PMS技改大修模塊的開發工作,并將20xx年技改大修項目計劃錄入到系統中,“十二五”技改規劃項目、201x年技改大修項目計劃等都已通過PMS系統向國網公司進行數據報送,實現了技改大修的項目儲備、計劃審核、資金規模統計分析、月度報表等環節的信息化管理。
(4)開展了技改大修標準化管理體系編制工作。為加強標準化、精益化、規范化管理,結合我公司工程管理工作的實際,對工程管理制度進行了梳理后確定了15項技術改造管理標準和11項大修管理標準的制訂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標準化體系的初稿編制,正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將在20xx年的工程管理中將貫徹執行。
(5)督促項目實施進度,加強項目過程管理。為督促各單位建設進度,制定了項目的里程碑進度計劃和月度報表制度,及時掌握、督促項目實施進度。抽選了部分單位,對項目實施進度、項
目管理、資料歸檔、竣工驗收、結算審計、資金使用等環節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提高了項目單位規范管理的意識。
(6)完成20xx年、20xx年技改限上項目的可研審查工作。參加了國網公司組織的201x年12個、201x年17個技改限上項目的審查,并根據審查意見進行修改、完善。
(7)完成20xx年技改大修綜合計劃調整工作。根據國網公司安排,20xx年技改大修綜合計劃進行了調整,對原技改計劃的8個項目進行了資金調整、取消了15個項目計劃、新增加了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等11個項目,調增了20xx年技改項目資金24602萬元。
(8)完成跨區電網項目審查、計劃編制等工作。下發了20xx年跨區電網項目審查意見,向國網公司報送了跨區電網項目計劃建議,組織超高壓公司參加了國網公司對20xx年跨區電網項目的評審,按照國網經研院審查意見,對濰坊站500kV淄濰線高抗器更換項目進行了修改完善。
2.生產技術改造技術方面工作開展情況
(1)與電網建設規劃結合,縮短配電網供電半徑,提高負荷轉供能力、提高電網電壓無功控制能力;認真處理電網技術改造與基本建設等工作的關系,以基本建設促進電網快速發展,以技術改造促進電網完善與挖潛,做到統籌協調,共同推動電網發展。
(2)降低變電站短路電流水平,提高設備短路容量,改造不滿足電網動熱穩定要求的設備;逐步實現保護雙重化配置,對老舊運行不可靠的繼電保護、安全穩定自動裝置進行更換。加大電網分析力度,研究互聯電網穩定特性和交直流混合系統的相互影響,加強電網運行風險預警,重點抓好臨時方式、過渡方式、檢修方式和特殊方式的風險預控。
(3)加強輸電線路抗冰、防污、防雷、防風、防舞動等差異化改造,開展輸電線路抗冰、防污、防雷、防風、防舞動的科技攻關,研究自然災害對線路和變電站內設備造成的潛在影響。進一步加大電力設施保護力度,認真研究行之有效的電力設施防外力破壞的技術手段;加高改造跨越距離不足、易受車輛撞擊的線路桿塔;加大防盜技術的應用范圍,對重點設備進行加固,提高防護等級,提高電力設施防外力破壞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強對改造家族性或先天性缺陷較多、不滿足反措要求設備的改造力度,對老化嚴重、超過壽命周期的設備以徹底更換為主,在設備狀態評價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分步對接近使用壽命的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加快更新改造設計水平低、制造工藝落后、耐污等級低、故障率高、威脅電網安全運行的老舊設備,及時消除電網安全隱患。
(5)解決因輸電設備容量不足造成的電網“卡脖子”問題,對負荷增長迅速地區,提高負荷預測準確性,及時進行主變增容改造或從電網結構上考慮負荷轉供,確保電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6)加大電網節能減排投入,重點開展高損耗輸變電設備更新,推動S7及以下高損耗配電變壓器改造;加強對無功補償的配置,合理設計無功容量,提高功率因數。采用新型節能產品,減少架空線路鐵質金具渦流損耗,降低線損;合理規劃、優化線路通道,解決線路迂回供電問題,縮短供電半徑。
(7)嚴格把好設備入網關,禁止存在家族性或先天性缺陷輸變電設備入網運行,降低檢修成本、能耗成本、環保整治成本,減少后期改造的工程量,提高改造資金的利用效益,堅持對達不到壽命周期的設備不予提前更換的原則。
【設備大修工作總結報告】相關文章:
大修工作總結05-29
工作總結報告范文-工作總結報告04-02
實習工作的總結報告04-19
工作總結報告09-30
工作個人總結報告04-06
工作總結報告范文04-06
衛生工作個人總結報告01-31
實習工作總結報告05-05
鎮工作總結報告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