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級半學期總結與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半學期總結反思
在半個學期的教學活動中,自己意識到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過程,但學生的活動占主導地位,因此特別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踐證明效果良好。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半學期總結反思,歡迎參考!
半期考試結束了,半學期以來,可能由于自己的原因,在教學中發現學生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學生學習習慣普遍較差,開學之初就強調做好課前三分鐘,上數學課必須將課本、作業本、筆記本、草稿紙等放在桌上,整理錯題集,反復強調后,能真正堅持的學生為數甚少。
二.多次強調不能使用計算器(教材要求可使用的除外),出于目前高考不能攜帶計算器考慮,高考對數學考察的數學能力之一就是基本運算能力。同時為了學生提升自己的運算能力,避免出現離開計算器思維就受阻的現象。用心良苦,學生不領情。
三.基礎知識普遍不扎實,運算能力弱,過度依賴計算器,對數字不敏感。基本技能較弱,比如通分,去絕對值,去根號,提取公因式,配方,常用公式的記憶方面等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
四.依賴性過強,獨立思考能力較弱,不喜歡自己動手,上課不喜歡做筆記,聽講也不是很認真,經常開小差,總認為聽懂就行了,不去歸納總結方法,加之課后沒有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做作業時問題很多,抄襲現象比較嚴重。遇到相對較為復雜的題目,一般都在觀望,不會主動去思考,不會去嘗試,總想讓老師代勞,給出最終結果。其實很多數學題是需要邊做邊思考,很多是在做題過程中不經意間才會才思泉涌。
五.抄襲作業現象比較突出。苦口婆心,但是收效甚微。
當然學生有其諸多可愛之處,我是本著提高為目的,上面羅列的都是他們的不足之處。作為教師,我覺得針對現狀,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結合學生實際,認真備課,講解例題習題一定要透徹,宜慢不宜快;多鼓勵學生,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語言最好能風趣幽默;多結合實際讓他們明白數學是有用的,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枯燥的;給學生解疑時,態度一定要和藹,因為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心理上對老師有一定的陰影;要多從方法、習慣和學習行為上加以指導,個人認為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最重要的;做題宜精不宜濫;對抄襲作業的現象,應該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杜絕,否則學風的建設就是一句空話。
半期后準備做好以下工作:
一、 讀好課本,學會研究
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課本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因此,同學們應從高一開始,增強自己從課本入手進行研究的意識。可以把每條定理、每道例題都當作習題,認真地重證、重解,并適當加些批注,特別是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講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并做好書面的解題后的反思,總結出解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以便推廣和靈活運用,教學反思《半期數學教學反思》。另外,學生要盡可能獨立解題,因為求解過程,也是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同時更是一個研究過程。
二、記好筆記,注重課堂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好的聽課習慣是很重要的。當然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如果只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因此應適當地有目的性的記好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思路和方法,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有選擇性的記筆記有利于自己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其次,要提高數學能力,當然是通過課堂來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活的,老師教學的對象也是活的,都在隨著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注重能力教學的時候,教材是反映不出來的。數學能力是隨著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形成一個概念,掌握一條法則,會做一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教學,理解所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后知識的聯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 再次,如果數學課沒有一定的速度,那是一種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最后,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著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信息,這些問題是很有價值的。對于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癥遺留下來,甚至沉淀下來,有價值的問題要及時抓住,遺留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三、做好作業,講究規范
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很有必要.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必須獨立完成。同時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松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主動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征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做好反思,把握規律
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有不斷地提高。“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更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堅持“兩先兩后一小結”(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寫好每個單元的總結)的學習習慣。
五、練好悟性,提升能力 學習要注重反思,練好悟性。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忙于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反思中才能培養和提高。數學內容的巨變和學習方法的落后,在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如山,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最好的悟性。
總之,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進一步學好數學,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努力把數學學好。
半學期總結反思篇二
本學期擔任高一(5,6,7,8)四個班的化學教學工作,其中(8)班是重點班,其它三個班是平行班,有兩種不同的程度,因此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自己除了精心準備每一節課,半學期下來也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現結合以往的一些經驗及教訓,反思如下:
一.立足課堂,提高質量:
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立足課堂,提高質量,仍然是重中之重。
抓基礎知識,就是要狠抓化學課本知識,力求每章每節過關。由于四個班學生之間智力及學習習慣相差很大,因此對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差甚大,我力求具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盡量降低落后面。那種為了后面有時間復習而拼命趕進度的做法,我是不采取的,實踐證明效果也是好的。
抓基本技能,就是抓化學用語規范使用及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平時的實驗操作中,要讓學生了解每一步實驗操作所涉及的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多給學生實驗機會,體驗通過實驗獲得知識的'成功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教學與復習中,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問題思路”,因此在半個學期的教學中,都非常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養成學科思維的基本方式”。
三.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化學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考察。而且這類試題的考察力度還將逐年加強,這就要求在教學中不能單純灌輸課本知識,減少機械操練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盡可能的多閱讀科技知識,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社會,培養興趣,提高學習化學的主.
四.深化課堂教學意識,鉆研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中有許多新的觀點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樹立“教師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一切的學生”的思想意識,在新的教學理念中貫徹新的課程標準。
五.強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意識”
在半個學期的教學活動中,自己意識到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過程,但學生的活動占主導地位,因此特別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六.加強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在考試中的比重越來越重,因此,半個學期來,格外重視實驗的教學,使學生在實驗中學到探究知識的樂趣。這樣做可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如何提高考試成績,則有待加強.
注重培優:在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加大對學有余力的優等生的培養,給他們更多的課外時間,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給有特長的學生創造適合其個性的氛圍,鼓勵他們冒尖,像(8)班的沈棟,宋波,(7)班的葉斌等幾名學生.
七.從實際出發,總結經驗,反思失敗:
民在教學中我認為“因材施教”是永遠其精髓,那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首先要踏踏實實抓好每一階段的知識漏洞,才能在最后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本學期的期中考試成績來看,由于在最后的復習時,沒有對一個實驗儀器裝置反復加強練習,而且該題分值較大,有10分,導致這幾個班與1-4班有5-6分的分數差值,1-4班該題平均7.5分,5-8班該題平均只有3.8分,因為自己的工作做的不細致,導致學生成績有較大差異,心中甚是不安.
最后我認為要取得好成績,還應該作到“三愛”,既愛學生,愛工作,愛同事,這樣才能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環境;“,三心”既專心,信心,恒心。只要我們用心去教,用心去感悟生命中的工作,我們的努力將會為我們開辟一個新的艷陽天。
【半學期總結反思】相關文章:
半學期總結02-25
半學期的總結05-03
九年級半學期總結與反思05-03
半學期總結作文04-28
在技校半學期的總結04-19
半學期班務總結05-09
學習半學期總結01-19
小學半學期的總結作文04-21
半學期總結15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