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精選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一起來參考事跡材料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教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教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1
一臉嚴慈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顆純厚的愛心,一腔奉獻的熱血…….這就是肇源縣福興鄉中學教師xxx的真實寫照。xxx,男,漢族,中學一級教師,19xx年1月出生,19xx年8月成為福興鄉長興小學的一名教師,由于工作業績突出于19xx年,被調入福興鄉中學并任教至今。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勤懇踏實愛崗敬業,孜孜不倦努力鉆研,任勞任怨無私無悔。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把愛心灑在學生柔嫩的心田,把團結融在教師隊伍的行列,把奉獻留在學校的每個角落,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教師以及福興鄉廣大群眾的一致認可。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模范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三十幾載的春華秋實,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揮灑著辛勤的汗水;描繪著無悔的年華;詮釋著奉獻的精神。現將該同志的先進事跡情況介紹如下:
一、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剛剛畢業時,xxx與其他同齡人一樣,懷揣著美好的夢想。然而當他剛踏上長興村小學那片土地時,卻有些震驚:斑駁陳舊的校舍,塵土飛揚的小道,簡陋狹小的辦公室,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學生......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他有點茫然失措了。他提著簡單的行李來到學校為他安排的宿舍,看到一房雜物以及幾厘米厚的灰塵,他真正感覺到了條件的艱苦。可當他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講臺,面對著那些祈求的目光,和那一聲聲稚嫩的童音時,他發現,自己找到了多年夢想的起點,心底燃燒著一團烈火。從此以后,他總是一個人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向寂寥的宿舍;于深夜人靜時在孤燈下批改作業,認真備課。
當時的福興鄉是一個純農業鄉,經濟比較落后,教師的收入極其低下。就這樣他既要踏實教學還要承受生活的壓力,條件艱苦不足以讓他退卻,倒是那些鄙視的目光讓他內心驚動。為了這群孩子,更是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他痛下決心----投身杏壇,以教為樂。
二、關愛學生,無私奉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鄧老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銘,他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年三班學生李春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生性好動的他總愛在課堂上給老師們添麻煩,不是這節課和同桌講小話,就是那堂課要做小動作,一句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辦公室里常常會看到他的影子。自從開展“交心”活動以來,鄧老師多次找他談話,并針對他的具體情況,采取了耐心說服從寬處理的原則,每天的課堂上,哪怕他只有一點小小的進步,就及時表揚他,有一點轉變就適時鼓勵他。在鄧老師寬嚴有加,細心澆灌下,李春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看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希望,他變了。如今,這位曾令許多老師頭痛的孩子在今年以582分的成績,考入了東北石油學院。
對學生嚴而有度,用愛與學生交流,用真誠與學生相處,他經常對學生們說:“咱們在課堂上是師生,下課后是朋友,如果你們遇到什么疑難問題隨時歡迎大家來咨詢。”學生們認為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老師,所以下課后她的身邊圍滿了學生,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他總是熱情而又耐心解答,因此學生們都說:“鄧老師既是一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是關系融洽的好朋友。”在他的教育下,學生們都養成愛學習,愛勞動,尊敬師長,興趣廣泛的好習慣。是的,在學生們心中,鄧老師是他們的良師、是益友,用他們的話說:“老師,老師,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有的`學生還為她寫了一首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三、勤于學習,刻苦鉆研。
鄧老師深知“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為了不斷地追求這門無止境的藝術,他邁出了不息的步伐。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刻苦鉆研課堂教學藝術,廣泛地閱讀教育教學雜志、教學專著。為了求得鮮活的教學經驗,不僅拜同校的教師為師,還積極爭取外出學習的機會。如今又把學習轉移到了網上,凡是有課堂實錄或視頻在線的網站,他乎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載下來聽,有時一天還聽兩節,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不放過。正是憑著這樣一種勤奮好學的精神,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形成了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特點——生動活潑、重點突出、注重積累、培養遷移。教學中她堅決摒棄那種“教師一言堂,學生瞪眼望”的一潭死水般的課堂氣氛,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積極營造有利于互相探討,自主學習的氛圍,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加強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們反映,在鄧老師的課堂上,學生聽課再也不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而是成了一種主動參與的享受。
鄧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把愛心全部給了學生的人,一個把自己都交給了工作的人,一個把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的人。有人曾問他“你這樣累嗎?”鄧老師笑著道:“誰會不累?但如果我的‘累’,能換來學生的發自心底的微笑,能澆開學生智慧的花朵,能扶學生走上光輝的大道,我愿意再累一點!我愿意累上一輩子!”
這----就是xxx,一位三十幾年如一日的老教師。他用愛心與奉獻詮釋了教師的神圣,用堅守與承諾澆灌了滿園桃李。
最新教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2
陳xx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師專畢業后,主動要求到偏僻的黎、苗居地瓊中縣紅島中學任教,把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的教育事業。為了黎、苗同胞的孩子不失學,曾老師的足跡踏遍了這里的每一個黎村苗寨有一次當他聽說一名苗族學生輟學回家準備成親時立即連夜走了三十幾里山路趕到苗寨,勸說家長,讓孩子回校上學。
陳xx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師職責,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忘我工作。
教師是文明的締造和傳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燃燒自己,照亮他人,默默無聞,生活清貧,無怨無悔。尊重教師是對教師職業的回報,下面就我校部分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做一匯報,已表敬意!
陳xx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師專畢業后,主動要求到偏僻的黎、苗居地瓊中縣紅島中學任教,把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的教育事業。為了黎、苗同胞的孩子不失學,曾老師的足跡踏遍了這里的每一個黎村苗寨有一次當他聽說一名苗族學生輟學回家準備成親時立即連夜走了三十幾里山路趕到苗寨,勸說家長,讓孩子回校上學。
陳xx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師職責,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教育、教學成效顯著,是位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陳**老師每天到校上晚自習,其中有六天都是義務奉獻,嚴寒酷暑,從不間斷,成為學生心中一盞指路明燈,陳老師自擔任班主任以來,一直默默地將班主任津貼用做班費,其愛生如子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位學生和同事。
重教助學是高尚無私的行為,以天下為己任者,從不考慮個人得失。錢敏老師帶高三時,錢敏老師的兒子是小學六年級學生,為保證七點以前到校,她不得不讓孩子自己步行上學,并將本可以升入更好學校的孩子直升入人民中學,以確保工作的方便,其奉獻精神實在可佳。
教師不但承擔傳播知識的重任,還需要培育新人。我校初中三位年級組長王和老師,彭建秀老師,高如紅老師,都將要退休,但仍老當益壯,誨人不倦,且無私培養新教師,似采玉者破石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掖后是一種崇高的社會責任,是以新人超過自己為最大成功,這樣的老師值得歌頌。
木有所養,則根本固而枝葉茂,棟梁之材成。新一屆高三年級全體老師在組長吳章老師帶領下,全天侯全方位地管理好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前進入狀態,以最后沖刺階段的努力對待暑期補課,使全校師生看到這屆新的希望,為我校再創燦爛輝煌。
最新教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3
本人***,20xx年7月參加工作,中學教育一線教師,一直擔任初中英語課程,現從事教育工作5年。在從事教育工作中,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我忠于職守,腳踏實地,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愛崗敬業,追求上進,努力鉆研,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和新的教育理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在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民主,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在教育教學各項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轉入博愛縣英才學校后,我踴躍加入我們學校的課改教研活動中。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虛心地向富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同時自己也認真鉆研,精益求精,因而在業務上迅速成長起來。由于自身的能力和知識有限,我深刻感知到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我積極努力參加各種培訓,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函授本科學習,給自己充電,終于在20xx年冬完成本科課程,順利畢業。在此期間,我隨同學校的領導一起參觀學習了一些名校的教育方針和理念,深刻的理解了中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趨勢。在20xx年4月時,我們參觀了焦作市的許衡中學,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學習氛圍,不止是學生熱愛讀書和學習,就連這里的每一位教師也都在每天讀書和學習,他們要豐富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教與學成為一種互動的關系。每一個人都應該是活到老,學到老,不分老少,這使我頗受感悟,回來以后,每天我也抽空來讀書學習,豐富自己的閱歷與知識,從而更好的去教書育人。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授課形式,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教師和學生成為合作的伙伴,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20xx年下半期剛開學,縣教研組主任聽了我一節隨堂課,并給予了肯定和贊揚,同時也提出了課改中我需要改進的建議。緊接著10月份又來聽了我一節隨堂課,得到了領導的一致認可。從此,我深入學習學校的課題研究工作,并且大量翻閱有關敏勤教授的“整體建構思想與和諧教學”的文章,同時不斷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實踐著每一節課,深刻反思自己,怎樣才能上好新課改的英語課。
在20xx年,為了深入的研究新課改教學模式,為了更好的反思自我,我們學校還組織了一次課堂實錄,而我在多媒體教室所講的一節初二英語課,給學校的領導、老師以及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使更多的師生認識了我,同時也認識到課改的好處,自學研究的成果。
我知道自己還太年輕,在教學這條路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我更努力的去學習,去逐步的完善自我。所以,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將繼續秉持“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信條,將自己的一生奉獻于我所鐘愛的教育事業。
【最新教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精選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