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珍惜課堂,充分展示師德的魅力師德征文
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師德就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人梯,給一個又一個的攀登者以無窮的幫助;師德是彩虹,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恪守師德,就是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青年教師必先強己,必先律己,用淵博的知識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恪守師德,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播者,更要做智慧的啟迪者,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響者,道德的示范者。
教師師德的風采更多地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以往的課堂沒有多少師生互動,沒有平等的交流對話,怎能體現(xiàn)出教師的愛,人文的關懷?新課程改革的時代浪潮呼喚自己盡快成為能師和人師。我認為:歷史教師必須自主地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把教材鉆得深、鉆得透,深入淺出,一語破的、一語啟智,于平凡中見新奇,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見人之所未見,其課如同一首詩、一幅畫,學生在享受這片風景,神游于“創(chuàng)新的自由空間”;要積極探索靈活、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營造“輕松活潑、幽默風趣、親切活躍、潤物細無聲”的人文的課堂氣氛,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理念,達到生活般自然渾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師應擺正自己的身份,真心實意地成為學生的朋友。課堂應該是一首“流動”的詩,是一部“活”的人生學。學生在課堂上真正要得到的東西是發(fā)現(xiàn)自我、健全個性、尋求適合于自己通向未來的道路。
我們是做呆板、訓斥和盛氣凌人的教師?我們還是做地位平等、態(tài)度平和、甚至可以機智地相互調侃的朋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這不就是學習做人的示范和演習嗎?這種師生關系的平等與和諧,可能會對學生的一生的基本生活態(tài)度起著決定性的培養(yǎng)作用。
其次,教師應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輕輕松松地享受課堂。我們在上課之前,自言自語地問問自己:我是去“給”學生上課,還是去和學生一起“享受”課堂呢?如果是前者,我們每天可能要上三四節(jié)課,難免會拖著沉沉的身軀緩緩地走進教室,滿臉疲憊,對學生的不良表現(xiàn)早已沒有了耐心,這時的課堂氣氛會怎樣呢?這時的我們恐怕不是在“營造”課堂氣氛,而是在“凝固”課堂氣氛。
“我是去享受課堂!”這是我在去年參加“海淀區(qū)教師課堂風采大賽”時領悟到的。預賽的那堂課結束時我心情愉悅,有一種“這節(jié)課怎么會這么快結束?”的驚訝。回想那節(jié)課,由于課前的精心準備,設計了大量的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尤其在討論“短暫的秦朝給我們什么啟示?”這一問題時,學生開心地闡釋自己的觀點,互相辯論形成共識,不但圓滿完成了教學目標,更讓我了解到學生眼中、心中的歷史,使我內心深處起了波瀾:“以往我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空間”?沉思之后,我向自己喊出:“我是去享受課堂的!”,這時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備課時完全是別樣的心態(tài)和思路去設計,在上課時更是愉快地去聆聽,和學生一起討論,一起爭辯,一起分享著彼此的智慧,自己完全是學生中的一分子。
最后,教師應追求能師和人師的境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智慧火花至少在吃透教學內容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兩個方面閃現(xiàn)出來,講起課來就會縱談古今,隨手拾來,旁征博引,妙趣橫生,使學生如同進入一個遼闊、純凈,芬芳的知識王國,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陶醉,從而收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案例:
我在講解初一歷史北師大版的《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一課時,設計了兩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剛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把本課的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和德育目標很好地融為一體,學生在過程中自主地參與,無聲無息地接受了德育的內容,也把歷史教師的師德魅力充分展示出來。
環(huán)節(jié)一:課堂導入新穎別致,緊貼學生感興趣的實事生活。
師:提出敏感問題: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各項得主一一揭曉,再一次激起了國人的痛楚:中國內地至今無諾貝爾獎得主的原因?
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后用一句話來概括。
師:同學們各抒己見,各有各的精彩,我們來看看曾經(jīng)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先生對此問題的看法:
“不容忍另類和異端學者的教育制度和社會氛圍不可能產生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在此,我們不想去猜測中國何時能得到諾貝爾獎,那么,這句話在我國歷史上是否有佐證呢?一個從根本制度上最大限度容忍自由與獨立思考、鼓勵創(chuàng)新精神和向各種假設提出挑戰(zhàn)的社會環(huán)境,是否就能出現(xiàn)思想文化的繁榮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隧道,看看在我國歷史上是否有一段時期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景象?(幾個學生立即說到春秋戰(zhàn)國)。
對,的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你了解那個時代嗎?請閉眼一分鐘,想象一下當時的情形,誰能說說腦海中出現(xiàn)了
樣的畫面?
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后用一句話來概括。
師:同學們心中的“百家爭鳴”的情形與當時的情形是否相符呢?(展示幻燈片:關于“百家爭鳴”時代特征的四字成語:)自己來對照一下吧(生齊聲朗讀)。
諸子百家,應運而生。百花競放,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異彩紛呈。
暢所欲言,眾說紛紜。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著書立說,各顯其能。
通過這樣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一是充分讓學生發(fā)表言論,培養(yǎng)敢于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探索的勇氣和性格,二是很自然的把學生引入到課堂之中,形成敢于表達思想,尊重別人意見的個人素質,鼓勵自己努力學習,積累知識,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在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時代中大展宏圖的精神,比較好地完成了導入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二:課題解讀畫龍點睛,板書恰到好處。備課時我認為課題中“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在意義上有重復之感,仔細琢磨后覺得是不是將題目改為“變革的時代和活躍的思想”更好呢?這樣的改動,應該是既強調了時代變革與思想活躍的因果和互動關系,因為春秋戰(zhàn)國時代諸子百家思想活躍局面的出現(xiàn)是以變革的時代為背景的,反過來百家爭鳴也促進和加劇了時代的變革;又能與第8課“鐵器牛耕引發(fā)社會變革”相互照應,使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更加緊密。
可是,這樣的改動如何讓學生接受,并且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領會其中德育內容呢?講授之前我在黑板的中間位置用紅色粉筆板書:
善于---;
敢于---;
勇于---。
。ㄔ诃h(huán)節(jié)一的基礎上繼續(xù))
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呢?提示:春秋戰(zhàn)國的時代特征?(背景):
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后用一句話來概括。
師:歸納(第8課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
經(jīng)濟:生產力發(fā)展---牛耕和鐵器的作用;
政治: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度的確立為思想文化的活躍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諸子百家、百家爭鳴).
師:為什么封建制度的確立過程會出現(xiàn)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
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后用一句話來概括,綜合結論:新興的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為了稱霸,競相改革,紛紛招攬人才。各派文人四處游說、講學,對社會的不同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彼此又互相爭論、批判、吸收,為思想的活躍提供了廣闊的天空,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師:同學們概括得很好,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大變革的時代,為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間。(板書:“變革的時代和思想的活躍”,)大家注意老師寫的課題是不是與書中的課題不一樣?(得到學生認同后,解釋這樣改動的原因),老師在備課中“善于思考,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同時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填寫:思考,質疑,創(chuàng)新),得出相對來說更好的課題,同學們也開動腦筋,我們也進行“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看是否還有更好的說法?”
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每一種說法我都給予表揚,從學生開心的笑容中我已然知道這節(jié)課的德育目標基本上已經(jīng)實現(xiàn)。通過這個案例,我覺得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可以很好地使德育教育內容在不知不覺中被學生所接受,這也正是能師和人師的境界所在。
古語曰:”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比藥,作為我追求的最高境界,不僅教書,以高度嫻熟的教學技巧和機智,靈活自如、出神人化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
更為重要的是育人,人師能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熏陶感染學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個性陶冶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靈魂鑄造學生的靈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
【珍惜課堂,充分展示師德的魅力師德征文】相關文章:
關于師德征文06-17
師德師風征文11-26
師德新說征文11-21
師德師風征文優(yōu)秀11-12
教師師德征文06-15
師德教育主題征文范文06-17
小學師德師風征文范文04-06
心系中國夢師德的征文12-09
用愛寫好師德的征文12-09
魅力足球征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