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向社會走向自的征文
A老師上語文實踐活動課——采訪。采訪主題是:人們對素質教育的看法。采訪者和采訪對象均由學生討論后推薦出一名。課堂采訪開始,采訪者與被采訪者一問一答,講臺下掌聲陣陣。學生的采訪無疑是成功的,精彩的,這得益于老師精心的課堂設計——采訪主題選擇的是學生關注的熱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當然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語文訓練語文活動一當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就必然煥發(fā)出光彩,顯示出青春的活力。活動課進入尾聲。采訪者還是學生,采訪對象卻變?yōu)槁犝n老師。“剛才有同學認為,素質教育只是口號,三五年內(nèi)不可能真正實施。老師同意這種說法嗎?”“能對今天的課堂采訪實踐談談看法?”授課老師出妙招,讓游離在活動之外的聽課老師參與到活動中。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豐富了活動的內(nèi)容,而且聽課老師對素質教育的看法對課堂采訪的評價恰巧是對活動的總結。換個老師換個形式來總結活動給學生的印象會更深,更易于引起學生的思考。善于利用公開課難得的課堂氛圍和條件(嚴肅認真的氣氛與眾多的聽課老師)不正說明A老師開始具有了新課程所倡導的開發(fā)課程資源運用課程資源的意識。然而,在開發(fā)運用課程資源時能否步子邁得更大些?走上街頭走向社區(qū)是否更能激起學生活動的熱情興趣,是否在不可控制的環(huán)境中采訪更富于挑戰(zhàn)性,更益于鍛煉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于是我決定組織一次“社會采訪”。
首先在課堂上進行采訪演習。因國慶大假剛完,我們就以國慶生活為采訪內(nèi)容,并分小組在組內(nèi)互相采訪。當時學生興趣高昂,教室里到處奔忙著小記者的身影。最后推薦幾位同學談采訪感受說采訪中應注意的問題。也許是同學之間太熟悉,也許是同學之間本身就急于交流國慶生活情況,學生活動踴躍,課堂氣氛熱烈,采訪被大多數(shù)學生視為容易之事。
接著要求學生為社會采訪擬定采訪計劃。從安全和時間考慮采訪范圍就在AB街,采訪對象可為行人、家長、攤主。采訪內(nèi)容小組同學商量確定。必須有較詳?shù)牟稍L提綱(采訪目的、采訪內(nèi)容及設計的提問)。交上來的采訪計劃有詳有略,內(nèi)容大多涉及學生生活,如學生的學習負擔,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天府廣場的擴建,市民對AB中學學生的印象,然而提問的角度單一,問題缺少層次。采訪計劃發(fā)下后要求再修改時學生的熱情驟減,普遍認為到時候隨機應變肯定能順利采訪,不必準備太細致太充分。我想苦口婆心的勸說只能讓學生心煩,非讓學生閉門苦想效率也不高,事實勝于雄辯,生活本身最有說服力,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己去體驗吧。
學生們終于興高采烈地走向街頭,但只十來分鐘就有小組反饋信息:路人不愿意接受采訪,或者不愿深談。我走上街頭觀察學生采訪情況:有一組發(fā)現(xiàn)可采訪者,小B一手端著飲料,突然蹦到路人面前開始采訪,對方忙搖頭離去。還有一組你推我,我推你不敢大大方方上前交談。只有一組圍著一位大爺,老大爺正侃侃而談,一女同學拿出筆記本認真地記錄。課堂上采訪人人都是行家能手,走上街頭卻畏畏縮縮,口吃言鈍。這是為什么呢?
回校途中我也順便采訪了一位接受過學生采訪的老人。老人贊賞學生的主動熱情,又客觀地指出學生提出的問題常不知如何回答,或者不需回答。也許這就是采訪大多不順利的一個原因吧。
沒想到社會采訪會很不順利,采訪的目的大多沒有達到,這次采訪應該說是失敗了。但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學生經(jīng)歷了社會采訪,體驗了個中滋味,這就是收獲吧。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竟有57人感到有收獲,其中30人有較大收獲,有學生甚至用一個詞“爽”來描述這種收獲。收獲之一是必須想方設法讓人接受采訪;收獲之二是采訪準備需充分,包括要了解與采訪的題目相關的內(nèi)容甚至細節(jié)。也有3人認為沒有收獲。
街頭采訪屢屢被拒與課堂采訪熱鬧精彩的強烈反差令我深思:難道僅僅是象那位老人所說學生不會提問不善提問?那為什么同樣的學生課堂采訪時一問一答那么熱烈?思來想去,發(fā)現(xiàn)形成強烈反差的原因是街頭采訪更貼近真實的生活,而課堂采訪虛擬成分重表演性較強。課堂采訪時,采訪者與接受采訪者都盡力地展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己,而且他們長期共處一室,知識結構個人經(jīng)歷相近,溝通交流本無障礙,何況還有嚴肅認真熱情友好的課堂氛圍。課堂采訪當然能順利進行,贏得陣陣掌聲。街頭采訪時,學生選擇的采訪對象知識結構、個人經(jīng)歷多與學生有較大距離,而且他們中大多在為生存奔波著忙碌著,對采訪本無心理準備,加之學生采訪時缺乏膽量缺少技巧,常冒然前去詢問,這樣采訪受挫的機率就更高了。如此說來,社會采訪的難度系數(shù)更高,更具挑戰(zhàn)性,社會采訪必須靠你的誠懇,你的智慧、你的口才去征服采訪對象。
真實的生活最鍛煉人!采訪一跨出教室,就與生活貼得更近,采訪一跨出教室,學生的各項能力就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挑戰(zhàn)。但一次社會采訪的作用畢竟有限而應多搞幾次,形成系列,膽量是練出來的,能力更是在無數(shù)次實踐中形成的。我應該組織學生總結第一次街頭采訪的經(jīng)驗教訓,趁熱打鐵,擠時間再搞一次社會采訪。如果以專題研究的形式深入下去采訪調(diào)查,有明確的研究任務,有獲取研究成果的期待,學生的熱情一定會更高,收獲會更多。然而,這只有今后去再去實踐了。反思我組織的這次采訪實踐活動,最大的遺憾竟然是淺嘗轍止,錯失良機。
【走向社會走向自的征文】相關文章:
走向社會的文章11-23
走向綠色走向低碳高中作文12-02
走向成熟的文章11-23
走向成功的文章11-23
走向遠方經(jīng)典美文12-01
走向遠方作文精選11-24
走向成功的秘訣12-09
走向遠方作文10-28
(經(jīng)典)走向遠方作文11-09
走向遠方作文(經(jīng)典)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