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中國式父母
兒子發燒了。當他姑姑打電話的時候,正坐著公交車、徜徉在林間小道、享受愜意春風的我們,再也無暇顧及眼前的美景了。
掛了電話,輕嘆了一口氣。丈夫問我孩子現在在哪里。我說離我們下公交車不遠。他只說了一句,快到的時候提前打電話給他姑姑。我說好。
雖然嘴里不說,也沒有埋怨,但能明顯感覺到,彼此心里的慌張。以往,從老家回城里的路上,丈夫總喜歡上了車就瞇一會兒,或者拿出手機隨意翻看新聞。這會兒,他只是頭往窗外望著,還不時抬頭看看司機,巴望著車能再開快點。而我則是一門心思地回憶,努力地回憶呆在老家的這兩天的每時每刻,到底哪里讓兒子受涼了,吃涼了,受驚了。總也想不起來,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兒子今天中午就表現出情緒不高、心情不好、身體不舒服了。然后就是狠狠地自責,覺得我這做母親的真不稱職,為什么沒有早發現孩子發熱了,還毅然決然地同意他跟著姑姑先回城里。
其實,見到兒子的時候,一切都坦然了。事情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壞,兒子是因為在老家里吃得太多沒有消化開,積食了。醫生說,這種情況太常見了,不必擔心,過兩天就好了。可看到兒子蔫兒蔫兒的樣子,又覺得醫生一定是在安慰我們,孩子都發燒了怎么還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呢?醫生看出我的不屑,笑著說了一句:“事情都是你們大人想壞了。”
是嗎?好像也是那么回事。曾幾何時,身為人父人母,我們都忘了還有個“我”。滿腦子都是“孩子孩子”,眼里見不得孩子淘氣,可一時半會兒看不見就難受得像抬頭看不見鐘表,不知道這一天到晚過得是幾時幾刻。難道我們真老了嗎?像歌詞里唱得那樣,“時間都去哪兒啦,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我問丈夫:“我們老了嗎?”丈夫一臉同情地告訴我,“老了,真老了,你看你都長白頭發了。”天呢,我什么時候開始長白頭發的?當丈夫真的從我頭上很輕松的找到并拔下那根隱藏并不深的白發時,我哭了。丈夫說,“傻啊你?這有什么好哭的?我們不老孩子什么時候能長大呢?”雖然道理是這樣,可是這不爭的事實證據就那么明晃晃地擺在我眼前,讓我怎能不相信歲月催人老呢?
兒子聽到我的哭聲,慌忙趕了過來,問也不問就跟我一起哭。原來他以為是爸爸欺負了媽媽,我告訴他,是媽媽害怕自己老了,不是爸爸欺負了媽媽。這才止住了哭。兒子一把抱住了我的頭,安慰我說,“媽媽不老,媽媽很漂亮。”這一句讓我破涕為笑。
這天晚上,我做了很多很多的夢。關于我老了。等我老了,牙也掉了,說話漏風,還能唱歌嗎?等我老了,滿臉褶子,該怎么笑呢?等我老了,眼也花了,字兒都看不清了,該怎么寫我摯愛的文字呢?正滿臉疑惑、愁眉不展呢,突然聽見我有人叫我。原來是身邊的兒子要尿尿了。原來是夢。我趕緊習慣性地打開臺燈,照照鏡子,噢,我依然還算年輕呢!牙齒都在、褶子寥寥、眼睛明亮、身材保持得也算完好。哈哈,年輕真好。“兒子,你要尿尿嗎?好,老媽我背你去廁所!”
其實人老了又能怎么樣呢?看著媽媽、婆婆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身體硬朗、兒孫繞膝、家庭和美,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嗎?終老一生,別無所求,惟愿兒孫幸福。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中國式幸福。我是這么詮釋的。
【身為中國式父母】相關文章:
3.以轉身為題作文
4.以轉身為題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