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中秋的月餅

時間:2016-09-21 16:03:40 原創文學 我要投稿

中秋的月餅

中秋的月餅1

每到中秋,妻子都要去縣里最好的糕點店里購買月餅和其他的甜點,一部分自己留下吃,一部分帶回老家,作為禮物孝敬長輩。

中秋的月餅

現在的月餅種類繁多,本地的價格不菲,外來的味道各異,餅餡之繁多也令人瞠目。不管硬的軟的甜的咸的,帶回家,奶奶都喜歡得不得了。

我卻不像小時候那樣愛吃。不是月餅不好,——那俏模樣那足料都令人饞涎欲滴,可是,我實在是吃不到那時月餅的滋味。

那時候的月餅還有什么特殊的味嗎?

小時候過中秋,正是農忙時節,掰玉米,刨花生,割柴草,小學生也會放秋假,幫家里做事。所以,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忙得不亦累乎。這個時候,唯一的期盼,就是某個瀕近中秋的黃昏,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從外面匆匆趕回來,手里提著一個用油繩十字型系著的用油紙包裹著的月餅包,上面蓋著一張我最喜歡收藏的紅色印著婀娜嫦娥的油紙,袋里裝著八個小小的月餅。每一年都是這樣包裝的一包月餅,卻足以滿足我小孩子的愿望。

在錢比金子還難掙的年代,在辛苦勞作仍掙扎在貧苦線上的歲月,像中秋節這樣的節日,像月餅這樣的食物,已不單單是我們小孩子夢寐以求的愿望。而且,嵌著花生仁和彩色糖條的稍微有些堅硬的月餅的確有濃郁的味道,令人渴望,甚至用一生懷念。 ( )

中秋夜,母親會比平時多炒一個菜,菜里放上一點肉丁;父親會親自用鮮辣椒和辣疙瘩咸菜加上點香菜調拌好,喝一點散酒。而且,父親從不在這樣的節日里訓斥我的貪玩。吃完飯,我們開始吃月餅。

父親只吃一個,母親最多也只吃一個,其余的都留給我。

小時候,我不知道,以為像他們所說的,他們倆不愛吃月餅,所以我也吃上一個,然后央求母親把那剩下的五個月餅寶貝一樣藏好。以后的日子,實在忍不住了,央求母親拿出一個月餅,掰開一半,慢慢地咀嚼,感受著唇齒之間的香甜。母親總會吃掉我不喜歡吃的渣滓,藉由此,我也養成了用手捧著月餅吃的姿勢,以防止那些渣滓掉落在地上。

現在,我吃月餅的時候,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姿勢。我從不覺得不夠雅觀,或者卑微。這是歲月的標記,貫穿在人一生的歲月里,不可輕易拋棄。

后來,我知道那是父母偏愛我,不舍得吃月餅。我總在吃月餅的時候把那八個月餅分配一 下,雖然最終我還是會多吃,可是,他們兩個可以多吃一個,我心里就安慰了許多。

有的時候,爺爺奶奶會在我家過中秋。雖然飯桌上只有幾樣家常菜,卻并不妨礙濃濃的節日味道。我總是給他們斟酒,聽著他們拉家常話,看著他們難得舒展的眉宇,微笑的臉龐,捕捉著他們望向我的慈愛溫柔的目光。

后來,爺爺和父親先后得病離開了我們,家一下子像倒了頂梁柱,我又在外成家工作,家里頓時冷清了許多。可是這些年,我們還是要回老家過中秋的。奶奶已經八十多歲了,雖然爺爺和父親故去,原來的九口之家現在也是十多口人的四世同堂之家了。沒有什么比一家人團聚更令人快樂的事了。

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鄰居鄉親當日烹煮的羊肉,喝點酒,盡量多地擺上各色菜肴,和熱騰騰的水餃。月餅有厚的,有扁的,有硬的,有軟的,這個掰開嘗嘗,那個分著品品,幾乎吃不上一個完整的月餅,卻也是樂樂呵呵地。

月餅在此時的味道反而像一種安慰,一份心靈的默契,調劑著我們血濃于水的親切與和諧。無論身在何處,無論身上背負了多少風塵,卻不會涂改那泥土與陽光滋養和烙印的顏色。

月餅的味道是歲月的味道,月餅的味道也是鄉愁的味道,無論何時何地,總不會忘懷。

20xx年9月21日

中秋的月餅2

  關于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是怎么樣的,史籍中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民間傳說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位經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形成了。

  另一種傳說是中秋節吃月餅始于元代。當時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使得廣大人民不堪忍受紛紛揭竿而起。朝廷肯定不會讓自己的江山如此簡單的就被推翻,于是開展大規模的搜查活動,各地起義軍間傳遞消息就十分的困難。后來劉伯溫想了個主意,命人在餅子里塞入“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再派人分頭送到各地起義軍中。八月十五那天,各地義軍同時響應,開始了全國范圍內的農民起義。

  后來朱元璋得了天下,便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八月十五,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在東北地區,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隱約的記得兒時聽父輩們在一起講的故事說:元朝初,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于八月十五夜統一時間殺掉“達子”(即監視的兵)……此故事應該與上面的說法同出一轍吧。

  不論月餅源于何代,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愿。

中秋的月餅3

  月中清露點朝夜。玉盤似的圓月在云中穿行,朦朦朧朧的月光灑向大地。月圓之夜,團圓之節,美麗的滿月為中秋點綴。我很喜歡中秋節,喜歡中秋那一天獨特而迷人的光輝。

  中秋節是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具有美好象征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中秋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想念家人,期盼團聚。月亮傳遞著思念,因思念而想著團圓。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古代時候的人們稱之為仲秋。后來中秋節又多了許多名字:秋夕、月夕、月節、八月節、八月半。

  關于中秋,有一個《玉兔搗藥》的神話故事。相傳嫦娥被迫登上月亮后,一直住在月宮,一只修行千年、心的善良的白兔不忍看到嫦娥這樣悲痛寂寞,便到了月宮變為月兔陪伴著她,因為嫦娥被罰在月亮上搗不死藥,玉兔來到后,就替嫦娥接下了這個懲罰。人們望月,是想念嫦娥和這只善良的玉兔。

  中秋節只要一提起皮薄餡美的月餅,蓮蓉餡的、蛋黃餡的、火腿餡的、豆沙餡的等等,我就饞得流口水。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古代的時候,月餅稱為胡餅。據說唐朝的時候,唐太宗和楊貴妃在皎潔的月光下一起賞月吃胡餅,突然想到了月亮與胡餅,就改名為現在的月餅。而且民間還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意。

  雖然說元宵節猜燈謎,但是中秋節也喜歡猜燈謎,而且更加有意思。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這樣的特色活動。每逢農歷八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大家喜歡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我曾經去玩過一次,真開心,不過燈謎也真的好難哦!

  我喜歡中秋節,喜歡花好月圓的這一天。

中秋的月餅4

  說起月餅,想必大家一定十分的熟悉?每到中秋節時,大家不免都要吃上一口吧?每年的中秋節,都會有新品月餅。在各個商店里,都可以看見柜臺上擺著許許多多的月餅。中秋節,是月餅最為暢銷的時候。吃過月餅的同學一定會發現,大多數的月餅盒都印有詩句。我家的月餅盒上就印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可以說,月餅的款式有許多,月餅盒的樣子也有很多。就拿我家的月餅盒說吧。它的外形極像一只風箏。它有著一個方方正正的肥肥胖胖的身體,下半身拖著四條長長的尾巴。上邊兩條,下邊也有兩條。它似乎正準備起飛。它的身體應該是用又厚又硬的紙皮下去做的。外包裝上鑲嵌著伴月兩個金色的精美字體。有一只花蝴蝶正在這兩個字旁歇息著。盒子上還印有一只廈門市市鳥白鷺。它正展開雙翅,準備向空中飛去。看到這一幅美麗的畫面,我就禁不住想著它真的與它的同伴一同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著。盒面上也鑲嵌著一朵康奶馨,旁邊也有一只色彩斑斕的蝴蝶正圍繞著花兒飛。它撲扇著翅膀,正在采集著香噴噴的花蜜。

  它唯一特別的地方就在打開的時候了。如果你不仔細觀察,你還真不知道要怎么打開。要用手指的指甲掐住凹進去的地方,往上一提就打開了。打開后,你會發現,它里面的裝飾很像古代的九宮圖,它一共有九個格子。這九個格子分別擺放著不一樣口味的月餅,有大有小。小的就差不多一個拳頭那么大,大的就是一個半拳頭。這些月餅都是采用透明的內包裝。看起來似乎十分的好吃。我迫不及待的撕開月餅包裝,吃了一口,第一個念頭就是好吃,我禁不住把整個月餅都吃了下去。這個月餅是蛋黃味的。它的外面軟軟的,很像是一個水餃。咬一口,就發現它里邊有三層。第一層和最后一層都是閑蛋黃,唯獨有中間一層是月餅本身的味道。月餅的上面刻著兩個字,蛋黃。內包裝上印著一排小小的字:內陷采用天然蟹肉,如有蟹殼,請小心食用。它是這樣警惕著我們。

  不過幾天,月餅就被我們一掃而光。正當媽媽要丟掉月餅盒時,我攔住了媽媽,回到家后,我把月餅盒稍加修改,做成了鏡框,把我的肖像小心翼翼的放進里邊。

  月餅真的很好吃,但你們是否想過月餅盒可以在回收利用?動動你們的腦筋,一定會想出金點子的!

中秋的月餅5

  中秋的月餅,總是黃澄澄的,泛著誘人的光澤,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述說著“任君采擷”一般!月餅入口,總是香甜四溢,就連舌尖也打著卷兒······然而月餅下肚之后給我的感覺卻總是澀澀的,酸酸的,苦苦的······

  小時候,父母居處兩地上班,我理所當然的跟著母親住集體宿舍。母親的工資是最低的標準——每月300元!從來都不曾感受到中秋節的氣息,那種中秋將至的期待與喜悅在我同年的章節里是一片空白!只有當母親拿回單位里發的幾只月餅的時候,我才忽然警醒:啊,已經是中秋了!記憶中的母親是不吃甜食的,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便已經形成了。也許當習慣養成的時候,一切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了!于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那些鳳梨啊,哈密瓜啊什么的白果味的月餅在母親那里是不討喜的。窩在母親懷中,幻想著月亮里嫦娥那曼妙的身姿,咀嚼著月餅,心里卻澀澀的。因為我知道,如果有錢,母親可以去買那種包裹著蛋黃的月餅,掰開,可以看見明黃鮮嫩的油往下淌的那種月餅······

  終于父母選擇了創業,而我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中變化。現在總能提前感受到中秋的氣息了,中秋前幾天,批發商總會送來幾盒月餅。大紅的包裝,象征著喜慶的火紅,不同的,是各色的包裝:印著月亮嫦娥的鐵紅盒子,表面鏤空的紙板包裝,嵌著鎦金大字的紙袋······帶著誘惑的色澤,卻在父母面前一度失了色!中秋,父母更忙了,工人不得不放假,父母卻因此要辛苦趕工,連晚飯都顧不上。而這時,月餅才擁有了它的價值,父母總是匆匆撕開包裝,兩三口就和著白開水吞下月餅,又返回去繼續趕工。獨自吞著月餅,我不禁在懷疑,父母究竟有沒有把我剛剛那句“最中間的是蛋黃月餅”放在心上······濃香的月餅,就像打開了酸的閘門,酸酸的,是內心僅剩的感覺······

  現在,父母的一切終于都已經步入了正軌,學校也開始為中秋放假,喜悅著,期待著······然而,這一切終究是徒勞!每個中秋,父母都像是飛速旋轉而不得停歇的陀螺,被一根無形的繩鞭驅趕著······趙錢孫李,凡是往來比較多的客戶,父母都會上門一一送上月餅。記憶中的這一天,父母的電話總是忙音,而腦海中剩下的,則是那飛速旋轉的四個車輪······亙古不變的,是我獨自嘗著月餅,倚在陽臺上,望著月宮,依舊幻想著,在心中問候著嫦娥:在華麗的月宮中,你是否也會羨慕凡間如我手中的這只月餅呢?其實每年的中秋,我都是清楚的那根驅趕父母的無形的鞭是什么。淺的層次上來說,就是使我的每個中秋都能舒心地吃上月餅吧,不用像小時候那樣······可是嫦娥,你知道么,其實我吃的很不心安呢!凡間的月餅,并不那么美味呵,尤其是今年,吃到嘴中,夾雜著淚水的味道,苦苦的······

  閉上雙眼,空氣仍然氤氳在水汽中。今年的中秋又要到了,真希望,父母可以駐足停留,品味一下香甜的月餅啊!而我,則更期待著今年月餅的滋味······

中秋的月餅6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有很多風俗呢?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吃月餅了。可是大家知道月餅是怎么做的嗎?下面就讓我和寶雞日報社的小記者們帶大家一起去體驗一下吧。

  主持人細細地給我們講解了做月餅的過程,幾位穿著漢服的阿姨又給我們演示了一遍,不到三分鐘就做好了一塊大月餅。看著她們做那么快,我心想:“做一個月餅有什么難的?不就是把餡包進皮里,把包好的月餅放進模子里一烤,不就好了嗎?”但事實卻沒有我想象的那樣簡單,我拿出面團,想把它先揉圓,揉了半天,它們怎么都粘不到一起,碎成的小塊四分五裂,我想是不是里面的空氣太多了呢?于是我便使勁揉,終于揉好了一個圓球。壓平后開始包餡兒了,可是餡兒放進去后,怎么都包不住,不是這兒冒出來就是那兒溢出來,不論我怎么使勁,它就是“不聽話”,弄得我手上沾滿了餡,急得直冒汗。正當我不知所措時,一邊的輔導員老師看見了,告訴我說:“你的皮太厚了,要少放點餡兒。”原來是這樣,我只好把餡先拿出來,再把皮壓薄,把餡兒放進去,咦!剛剛好!餡被包好后,很容易就揉成了一個圓球。然后,我把月餅放進模子里使勁一壓,哇!月餅上面出現了一個“鼎”形圖案,特別清晰。我用同樣的方法又做好了一個圓形的小月餅。我把它們放進烤箱,半小時后,月餅烤好了。看著自己親手做的月餅比買的月餅還漂亮,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把自己做的月餅分給了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品嘗,大家都說這月餅比買來的月餅都要好吃呢!聽著大家的贊美,我卻在想:小小的.月餅,吃起來很香,但做起來很難。這讓我懂得了只有努力付出,才能有美好的收獲!

中秋的月餅7

  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系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里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制作月餅,用于自食和贈于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比如,山西省介休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制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少年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

  名目繁多,不一而足。關于月餅的制作技術,在明代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一些月餅的餅面上,已出現“月中蟾兔”之類的裝飾圖案。其設計之精良,構圖之美妙,花紋之靈細,使人獲得藝術享受,既充分體現了月餅制作者的匠心獨運,也反映了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中秋的月餅8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秋節,月滿人團圓。

  我和爸爸媽媽吃月餅的時候,我突然感覺我特別的幸福。我拿出了我喜歡的口味,啊!月餅的外包裝,可真好看!我發現,月餅的形狀各式各樣有,圓的、花的……等等。我還聞了聞,月餅的香氣,哦!好香啊!清清爽爽的。我忍不住了身體彎腰,嘴巴張來,嘗了一口,哈!好甜!甜甜蜜蜜真爽口。這幾天,我的心情一直很好!我喜歡中秋節。

  中秋節放假三天,我安排得滿滿的。第一天,到姥姥家,去吃團圓飯,還開起了歡樂的小型聯歡會,我和姐姐都表演了節目,我們很開心!第二天,我們一起去了奶奶家吃烤肉,人好多啊!爺爺奶奶很高興,大家一起烤肉、賞月,等等。大家可高興了!晚上一點才回家。第三天,也過得很有意義,我們去看了電影叫“急速蝸牛”又上了興趣班,中秋節真高興!這是快樂的中秋節。

  但是,月亮在哪呢?哦!烏云擋住了,雖然沒有了月亮,然而,中秋節還是很快樂!

  

中秋的月餅9

  大家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月餅!別看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月餅,我的年齡可是你的好幾百倍呢!可別小看我,自古以來我可就是吉祥、團圓的象征。就連我的名字也是大美女楊貴妃給取的呢。怎么樣?來頭不小吧!說實話,我也記不清我到底有多少歲了,是幾百歲還是幾千歲呢?呵呵,我也老糊涂了,不過直到現在我仍然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能幾百年乃到幾千年久勝不衰,可不容易呢!

  我可是每年中秋節人們的必吃之物,為了把我變得更漂亮,人們不斷地在我身上刻印花紋;為了把我變得更苗條,人們想盡各種辦法把我壓縮再壓縮;為了把我變得更華貴,包裝一層接一層,簡直就成了工藝品了!而且他們為了把我變得更好吃,不斷地往我肚子里填充好東西,什么豆沙、蓮蓉、哈蜜瓜、水蜜桃……可他們也不想想,今天這個世道又有幾個人真正地品嘗我,他們只會把我從這家拿到那家,那家再把我拎到這家。咳,知己難逢啊!

  更有甚者,竟然往我的肚子里放金子,那叫一個鉆心疼啊,害我好幾天消化不良,就為了個官職就把我送到了領導家里,可誰知那領導連看都沒看就又送出去了。哈哈,真活該啊,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讓你害我肚子疼。還不只這樣,有的廠家為了賺錢,一直往我肚子里灌“壞水”,什么色素、香精、防腐劑全往里面兌,可外面的包裝卻一層比一層精美。真成“人面獸心”了,這不是存心壞我月餅的名聲嗎?

  人類啊人類,你們究竟什么時候還我清白,讓我再回到那個“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的時代呢?

中秋的月餅10

  馬上又逢中秋了,人們又在爭先恐后地搶購著月餅,這說明中秋與月餅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關于中秋節品嘗月餅,眾說紛紜,傳說很多。

  如果從史書的角度看。我國的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在古代,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就有祭拜月神的習俗,月餅就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瓜果等祭品,其中月餅必不可少。《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說明到了唐代,中秋節已成為固定的節日了。而歡慶“中秋節”這個節日,宋朝是最為鼎盛的時期。每逢中秋,人們往往要賞月,吃月餅,及開展其他一系列活動。而中秋吃月餅,最先見于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的詩句。但以“月餅”正式命名,則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中秋賞月與嘗餅聯系在一起,始見于南宋的《武林舊事》。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中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而古代月餅工藝如何?清朝袁枚的《隨園食單》中,有明確記載——“劉方伯月餅: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加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花邊月餅:明府家制花邊月餅,不在山東劉方伯之下。余常以轎迎其女廚來園制造,看用飛面拌生豬油團,百搦才用棗肉嵌入為餡,裁如碗大,以手搦其四邊菱花樣。用火盆兩個,上下覆而炙之。棗不去皮,取其鮮也。油不先熬,取其生也。含之上口而化,甘而不膩,松而不滯,其功夫全在搦中,愈多愈妙。”

  如果從民間傳說看。相傳,元代末年,朱元璋反元,怕機事不密,謀士劉伯溫就想了一個辦法,借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機,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元兵”的紙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就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殺元兵。起義勝利后,家家吃餅相慶。從此,中秋節吃月餅就形成慣例了。另傳,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余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來,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很高興,就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與民同樂,并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給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不得不吃了。

  圍繞中秋吃月餅,還有一些故事。有年中秋,乾隆皇帝與紀曉嵐相約一起嘗餅賞月,紀曉嵐因事耽誤沒有準時趕到,乾隆心里不是很舒服,就趁紀曉嵐還沒有來,將一個月餅咬了一口后,把剩余的部分放在桌上,用一個大腕蓋住。這時,紀曉嵐來了,乾隆就問他碗下蓋的是什么,要是他猜不出就罰酒三杯。紀曉嵐略一沉思,脫口說道:“半是彎弓半是月,獨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食物也。”乾隆皇帝聽后,龍顏大開,怨氣全消了。這說明在清朝,中秋吃月餅,不光是民間,皇宮也不例外了。

【中秋的月餅】相關文章:

1.中秋大月餅的文章

2.中秋話月餅作文

3.中秋節的月餅趣事

4.中秋節吃月餅

5.中秋節吃月餅的原因及選月餅的方法

6.中秋手抄報:中秋吃月餅的傳說

7.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

8.中秋節描寫月餅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