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議論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議論文,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生動形象。我們應該怎么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議論文 1
孟子曾言:“盡信書,不如無書。”前人之書,代表的是前人的觀點,其中不乏積極的一面,但倘若我們將其奉為教條,則必然會僵化我們的思想,扼殺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
不可否認,前人通過對大量事實的總結(jié),凝結(jié)成一部部積淀著智慧的書籍,但這些書籍卻如雙刃劍一般,需要后人慎重、理智地使用。
《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體現(xiàn)了“仁”、“禮”等道德準則,為歷朝歷代所推崇,放到今天,“中庸”、“和諧”等思想仍具有積極意義,其價值不言而喻。善讀《論語》之人,將《論語》作為自己提升道德修養(yǎng)的途徑,甚至產(chǎn)生“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不善讀《論語》者,只迷信于其中的綱常禮節(jié),乖乖進入封建統(tǒng)治者設下的圈套。可見,善于與不善于讀書,其實有著天差地別的效果,關(guān)鍵在于是否能依據(jù)實際靈活變通。
類似的還有《孫子兵法》這本書。古有趙括紙上談兵,最終于戰(zhàn)場落敗的慘痛教訓。今有商人運用《孫子兵法》中的'原理,馳騁于商海的美談,而美國西點軍校更將《孫子兵法》列為必讀教材用于提升軍人戰(zhàn)斗力。同為讀書,有的人囫圇吞棗,學了滿腹腐朽理論;有的人觀其大略,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試想飽讀兵書的趙括若能做到不囿于定論,誰能保證他不會打一個漂亮的勝仗呢?書并沒有罪過,關(guān)鍵是讀書的人如何去解讀書中的內(nèi)容,去應用所學的知識。
周國平曾說過:“追求心靈的寧靜,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同樣,對于讀書,要追求對作者思想的理解和感情,首先自己要有思想,如此方能與作者平等地交流,不會迷信于書。帕斯卡爾曾說過:“思想造就人的偉大。”確實,只有思想,方能記錄自己對人生的感情,在讀書時,只有思考,只有將作者的思想與自己的思想進行碰撞,方能產(chǎn)生火花,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到融會貫通,古為今用,他為己用。
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吸收古人書中的觀點,我們的大腦就會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如果蠶只食桑而不消化,蜂只采花而不加以醞釀,我們何來的絲和蜜?所以我們在讀書時,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對作者的觀點進行理解、消化,如此方能謂之善讀書者。
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議論文 2
華羅庚曾言:“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讀死了。”書,是前人智慧的結(jié)晶,固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如果人類沒有了書籍,就不會有今天的燦爛文明。我們?nèi)祟愂遣皇菓搶τ跁锏闹R全聽全信,奉為圭臬呢?其實不可,我們應當帶著質(zhì)疑的態(tài)度對待書籍。否則,我們終將作繭自縛。
思及此,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諄諄教誨便更具現(xiàn)實意義。真正懂得閱讀的人在品讀他人的智慧時,決不會拘泥于書本,而是敢于用批判質(zhì)疑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體驗。
這種批判質(zhì)疑精神是自我意識的體現(xiàn)。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思想自然具有百花齊放之勢。“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這種和諧的差異造就了美好。袁隆平先生在研究雜交水稻時,水稻專業(yè)權(quán)威書籍上寫道“在自花傳粉的情況下,水稻不可能雜交”,可他不迷信權(quán)威,而是通過實驗科學論證他的懷疑。倘若袁隆平只是一味地相信前人的言論,那么就不會有今天的雜交水稻。由此可見,“盡信”是停滯的信號,是束縛的力量。
同時,“不盡信”的合理性也在于真理的具體性和有條件性。書中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離開了特定的時代背景,智慧便有可能失去光彩,真理也就變成了謬誤。陸游曾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然而,想要真正做到“不盡信”,確是一門學問。在踐行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很容易陷入偏激的沼澤,落入圈套中。生活中有一類人,由于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無法分辨是非真假,便以此為借口抨擊讀書的合理性。漸漸地,他們與光明的道路背道而馳,甚至陷入混沌而不自知。
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閱讀的積累不厚實。“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落腳點并不是不讀書,反而是通過大量閱讀來養(yǎng)成質(zhì)疑的能力。帕斯卡爾曾說過:“思想造就人的偉大”。作為讀者,多讀、善讀,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思考,才會有爭鳴碰撞的火花,才可能和作者產(chǎn)生靈魂的共鳴。
此外,“信”的基礎是考證。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廣泛的社會調(diào)查進行考證;另一方面,通讀該方面的有關(guān)書籍也不失為一個經(jīng)濟有效的手段。
“書猶藥也,善讀者可以醫(yī)愚”,而“不盡信書”便是善讀的關(guān)鍵,拒絕做他人思想的傀儡。如果蠶只食桑而不消化,蜂只采花而不加以醞釀,我們何來的絲和蜜?唯有培養(yǎng)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用獨立的見解進行深度的思考閱讀,才能真正讀懂一本好書。
【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議論文】相關(guān)文章:
議論文作文11-02
議論文作文04-21
論孟子-議論文1500字 議論文范文06-23
成功的秘訣議論文04-08
成功的秘訣議論文04-08
關(guān)于責任的議論文04-01
關(guān)于勤奮的議論文04-01
把握現(xiàn)在的議論文04-01
關(guān)于勇敢的議論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