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路管理愛崗敬業先進集體紀實
“海闊天作岸,山高人為峰”。在寧夏公路管理局吳忠分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前進的道路,永無止境;他們攀登的高峰,永無絕頂,他們平凡得卓越,純粹得偉大;他們付出就快樂,奉獻就幸福。他們用愛崗敬業,奮發進取,無私奉獻,爭創一流,推動著公路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被譽為“寧夏高速清障救援第一人”的沈濤,他曾獲得“建國60周年感動交通人物”等多項榮譽。他的事跡我們已熟記于心,他并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真誠付出。他的正能量,從傷者、傷者家屬傳遞到社會。從沈濤身上,人們感知到的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對交通運輸事業無限的忠誠與熱愛。
潘丹丹,一名普通的收費員,她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嚴格要求自己,勤奮踏實,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被授予自治區“先進工作者”、“寧夏好人”、“寧夏最美青工”等榮譽稱號。面對榮譽和贊揚,潘丹丹總是說,“我的榮譽是組織給的,可工作是大家做的,榮譽應歸功于大家”。多么樸實的話語,多么真摯的情懷!
今天,我再帶您認識一位把青春和汗水奉獻給公路事業的老“養路人”。
魏潤記,現年57歲,中共黨員,1976年參加工作,現任吳忠公路分局鹽池高速養護中心主任。在這里,魏潤記一干就是38年。 57歲的魏潤記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憨厚、樸實。常年堅守在公路養護一線的他皮膚黝黑,眼角爬滿皺紋。他話不多,并不善于言辭,然而一提到公路養護工作,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公路人愛公路么,除了路還能說啥”,他嘿嘿笑著,歷數著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言語中流露著如長者對待孩子般的細膩與親切。
20xx年春天,魏潤記和職工在省道304線搞綠化,他與職工一起守在工地,同吃同住同勞動,有天突然刮起大風,緊靠沙漠的鹽池黃沙漫天,幾十米開外都看不見人。有職工提議說,要不先等一等,等風停了再干吧。魏潤記二話不說,扛起樹苗就往外走,眾人一看,也趕緊跟了上去。等綠化結束回到中心時,他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土人”。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公路養護工作已經不僅僅是個力氣活,更需要文化、技術和經驗。作為中心主任,魏潤記體會更深。新設備沒有到位時,他自己琢磨搞起了“發明”,別看他文化程度不高,可鉆研起來的那個認真勁兒,一點都不遜于大學生。他曾把平板機的刮板卸下安到裝載機上,夏天用來鏟路上的油包,冬天用來鏟雪。僅這一項技術改進,每天就能節約30多人的勞動力呢……
舍小家顧大家,工作忙的時候,魏潤記和老婆孩子半個多月甚至一個月都難得見上一面,家里家外所有的事情便落到了老伴兒一個人的身上。繁重的家務壓垮了老伴兒,而他只能報以愧疚之情。
他時常疏忽了對家人的關愛,卻把無限的愛給予了職工。作為基層單位“一把手”,他始終把職工的冷暖掛在心上,為他們排憂解難。烈日炎炎的酷暑,他給各站送去綠豆湯為職工解暑;在站房院內種花、種樹美化環境,努力改善職工的生活工作環境;百忙中他抽出時間去看望生病的職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關愛……
30余載春華秋實,辛勤的汗水必將換回豐收的碩果。憑借著“披兩肩霜花,攬一懷星斗”的苦干精神,魏潤記榮獲了一項又一項殊榮。局級、廳級榮譽不勝枚舉,20xx年5月,他又榮獲了“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在吳忠公路分局這片熱土上,像沈濤、潘丹丹、魏潤記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全區“知識型職工標兵”劉全、全區十佳公路衛士”范根柱、“優秀共產黨員”莊嚴、“優秀黨務工作者”李娟、“先進工作者”馬少軍、“先進生產者”劉柱等等、等等……他們就像一顆顆閃光的“鋪路石”,閃耀在回族之鄉的這片大地上。面對榮譽,他們從來沒有驕傲過,更沒有松懈過,他們始終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孜孜不倦地發揚著能吃苦、能戰斗的精神,堅持奮戰在公路第一線。
其實,像這樣的“鋪路石”又何止他們,在我們交通運輸系統還有很多很多,你,也許就是下一顆……
【公路管理愛崗敬業先進集體紀實】相關文章:
公路運輸與管理專業的介紹12-09
路上紀實作文600字01-02
減法成功術紀實故事12-09
公路管理署愛崗敬業演講稿12-08
公路管理段季度工作總結12-09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方案12-09
企業文化管理愛崗敬業標語12-03
成功就是踏平腳下的荊棘紀實故事12-09
社會實踐報告范文:實習紀實12-09
公路路政管理季度安全生產工作總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