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1
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歡聚一堂,舉行清華大學20xx屆本科生畢業典禮。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和各位老師,向你們致以最衷心和最熱烈的祝賀!
清華,承載了大家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時光。四年來,你們每天騎著自行車穿行在清華園。清晨到圖書館前排隊占座,黃昏去紫荊操場揮汗如雨;在課堂上傾聽思考,在寢室里夜話人生。你們是最后一屆記得十食堂的同學,是清華路、學堂路、紫荊路命名后第一屆畢業的同學,也是讓當年的“校內網”、現在的“人人網”風靡起來的第一屆同學。
四年時光,我也與你們共同經歷了很多:還記得你們在紫荊樓前,為汶川災區群眾獻血的長龍;也記得在主樓前,你們為玉樹人民祈福的身影;還記得國慶六十周年慶典上,你們在天安門前整齊通過的方陣;更記得北京奧運期間,你們在水立方志愿服務的笑容
前年冬天,我參加同學們舉辦的“與校長面對面”活動時,有同學問我:怎么看待來到清華的每一個學生我說,我把你們每一位都看作一塊“璞玉”,希望你們在清華獲得充分的滋養和磨煉,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在過去的四年中,學校也正在通過各種方式,來為大家創造這樣的環境和空間。比如吸引更多國際一流學者到清華任教,如施一公教授等;比如改革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如清華學堂計劃的設立和經管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再如加大力度推進國際交流,在你們中間,超過20%的同學擁有了到海外學習訪問的經歷。當然,我們還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夠,比如清華總體上對課業的`要求比較嚴格,學分績的壓力比較大,給大家自主學習的空間不足,對同學的個性發展和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支持不夠,一些教育改革的舉措也未能惠及每一位同學,等等。
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謝大家,感謝你們對母校的包容與熱愛,感謝你們伴隨清華一起成長。相信在這里留下的所有幸;蚩酀、進步或彷徨、成功或遺憾,都會化為屬于你們每個人的終身難忘的清華記憶!
今天的畢業典禮以后,你們中有不少人還會繼續留在清華園,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但也有很多人將要離開這里,到國內外新的地方去學習、工作、生活。無論走到哪里,“清華”已經成為你們身上最深的烙印。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到“行勝于言”的校風;從“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會通理念,到“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的實踐精神;從“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品格,到“從我做起,從現
在做起”和“我愿以身許國”的強烈社會責任意識,再到“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體育傳統這些都是你們的精神財富,也是母校對你們的殷切囑托。多少年后,老師教給你們的許多知識也許已經過時或者已被遺忘,但我相信,清華的精神將融化在你們中大多數人的血液里,體現在你們的行動上。
此時此刻,如果讓我送給同學們一段臨別贈言,我想站在今天這個時代,再來闡釋一下我們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何謂自強不息我校老校友、著名歷史學家何炳棣先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1965年,林家翹先生應邀到芝加哥大學訪問時,曾對他說:“要緊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萬不要作第二等的題目!”這就是老清華人的抱負——做事就要做到一等!今天的中國正在崛起,未來的幾十年,中國將在世界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作為這個時代的清華人,我們沒有理由不樹立這樣的雄心和抱負。我衷心地鼓勵各位同學,不要隨波逐流、小富即安;更不要朝秦暮楚、輕言放棄,而要堅持理想、追求卓越,做出第一等的事業!
何謂厚德載物清華的建立與國恥相連,救亡圖強、愛國奉獻從來就是清華人心中最重的傳統和責任。大禮堂西側聞一多先生塑像旁邊,刻著他的一句名言:“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我相信清華的同學都有這樣的熱忱,我更期望大家能夠把自己的熱忱化為一生都堅定和堅持的行動,為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而努力,不因社會的磨礪褪色,不因個人的坎坷動搖。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我衷心希望各位同學在未來的道路上,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無論處于何種情況,要“做第一等的事業”,“做中國的脊梁”!
同學們,你們是清華在百年華誕前送別的最后一屆本科生!拔魃缴n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清華過去百年的輝煌,是由你們的學長擔當起來的,而清華新百年的光榮,則寄托在你們新一代清華人的肩上。我衷心希望你們不負清華的培育,也衷心地祝愿你們每一位都健康、幸福、成功!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原標題:不流俗不盲從,不負此生(新語)
今天,你們畢業了。我祈求你們離校后,都能過著不負此生的生活。
首先,我希望你們能儉樸地生活?鞓放c金錢和物質并無必然關系。溫馨的家、簡單的衣著、健康的飲食,就是樂之所在。漫無止境地追求奢華,遠不如儉樸生活能帶來幸福和快樂。
其次,我希望你們能高尚地生活。務必莊敬自強,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勢之人,也不可做損及他人之事。
其三,我希望你們能謙卑地生活。要有服務他人的謙卑胸懷,時刻不忘為社會、國家以至全人類出力。
我相信,一所大學的價值,不能用畢業生的工資來判斷,而應以它的學生在畢業后對社會、對人類的影響為依歸。
今天,你們畢業了,我送你們錢穆老師的一番話:你們一個人怎么樣做人,怎么樣做學問,怎么做事業,我認為應該有一個共同的基本條件,就是我們一定先要認識我們的時代。我們生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就應該在今天的時代中來做人、做學問、做事業。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這是一個個人主義抬頭的時代。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不應只顧自己的利益,不要過于自以為是,而要學會多聽別人意見,考慮各方看法,協力實現夢想。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是非難辨的時代。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來那么簡單,是非黑白往往需要仔細分析,深入了解。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獨立思考。
這是一個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時代。金錢、地位、權力,為世人追逐,道德和價值觀的培育,卻漸漸被人遺忘。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但愿你們不要讓利益掩蓋良心,我們所追求的,理應是較名與利更能持久的東西。
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虛懷若谷,以遠大眼光,包容態度,帶領我們的時代。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恪守道德,做好本分,不要為了個人利益,埋沒良知。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認識時代,引領潮流,不流俗、不盲從,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各位畢業同學,當我誦念你們的名字時,我默禱你們都能不負此生。
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2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今天一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3517名同學順利完成本科學業,即將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作為校長,我和你們一樣感到無比興奮,在此向你們和你們的家人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你們是清華大學跨入新百年后入學的第一批學生,也是我擔任校長以來送走的第一屆本科畢業生。在我心中,你們注定是特殊的一屆。
這些天,我總能看見你們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拍照留影,你們也一定在回憶這四年難忘的時光。你們或許會想起,“中華小吃進清華”帶來的各種美味和你們排隊等待時的熱切心情。我也知道,你們愛吃的清芬園包子已經不在了,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今年年底清芬園將重新開業,我相信,開業的同時,包子也會回來。我知道,你們特別喜歡文科圖書館的優雅環境,你們的占座熱情也讓圖書館不得不推出了座位預約系統。我也知道,堅持“陽光長跑”不容易,也有同學向我抱怨,參加陽光長跑就是為了刷卡。我想說的是,無論是過去的“刷卡”還是現在的“刷臉”都不是目的,我們真正的目標是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每一屆學生都有特殊的校園經歷,在你們的回憶中一定有這樣的一幕——你們在新清華學堂觀看話劇《馬蘭花開》時,很多人都落淚了,你們都被“兩彈元勛”鄧稼先學長以身許國的精神所感動,并真切地感受到了責任的含義和份量。
在你們入學的20xx年,清華推出“自強計劃”,在全國高校中第一個單獨面向貧困地區招收德才兼備的高中畢業生,這是清華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教育公平的一次主動選擇。這些同學勤奮學習,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強不息的深刻含義。四年過去了,他們全部順利畢業,并全部選擇在國內外繼續深造,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表示祝賀!
在你們中間,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清華在全國高校中最先招收的首批飛行學員。今年4月14日,他們首次單獨駕機擁抱藍天,成功率超過93%,創空軍歷史新高。今天,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的畢業典禮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這里,我還想告訴大家與飛行有關的另一位校友——1920年考入清華土木系的沈崇誨學長。畢業后,他投筆從戎,成為一名戰斗機飛行員。1937年8月18日淞滬會戰中,在戰機突發故障后,他毅然駕機撞向日軍旗艦,壯烈捐軀,用26歲的年輕生命踐行了抗日救亡的崇高使命。
每一代清華人都必須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我們都知道,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源自梁啟超先生1920年在清華以“君子”為題的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到,“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子,行將焉屬”,“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表率。”一年之后的1921年,距今正好xx年,42位清華畢業生懷揣夢想,從清華園出發,赴美留學。他們中間走出了多位我國相關學科的一代宗師,包括地質學家袁復禮學長、教育學家廖世承學長。他們在艱難的時代,堅守科教救國使命,為中國的學術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天,我們正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時代,一個孕育無限希望的時代。作為清華在新百年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你們注定要承載起特殊的使命,這種使命與清華的`發展有關,更與時代有關。
同學們,履行使命首先要擁有夢想,夢想將指引你們人生的方向。能打動人心的夢想必須是遠大的夢想,只有遠大的夢想才能激勵我們為之長期奮斗。清華人素有深厚的家國情懷,清華人的夢想要超越小我,追求大我。1960年入學的工物系學長朱鳳蓉將軍,長期在我國西北核試驗基地工作,她曾說,“我們是從清華畢業的極普通的學生,僅僅因為我們投身到了一個偉大的事業中,僅僅因為我們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才體現了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
做引領者是時代賦予你們的使命。引領是一種境界,境界越高,格局越大!安晃犯≡普谕,只緣身在最高層”。只有站在高處,才有不同于別人的視野,才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遠方。引領也是一種擔當,需要十足的勇氣,有敢為天下先的氣魄,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敢于邁出第一步。做引領者,要承擔比常人更大的壓力,要冒更大的風險。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的是,只有引領者才能領略到非同一般的人生風景。
時代同樣呼喚你們做執著的創新者。創新是當今時代最重要的特征,創新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希望大家永葆好奇心,對新生事物始終抱有熱情;學會用新的視角觀察事物,用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創新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執著的追求,在“行勝于言”校風熏陶中成長起來的你們,一定會成為執著的、有行動力的創新者。
今天,在你們當中還有一位特別的同學,他是來自法學院的尕朋。尕朋是當年青海玉樹的抗震小英雄,畢業后他將回到玉樹,用學到的知識服務家鄉建設,把在清華得到的愛和善傳遞出去。我衷心希望大家和尕朋同學一樣,不僅擁有夢想,而且能用行動來履行使命。
同學們,今天是一個讓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
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3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冬日清華園里最喜慶的日子。我們在這里舉行儀式,慶祝1291名同學圓滿完成學業。首先,我要向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各位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向精心指導你們的老師、向堅定支持你們的親友致以誠摯的感謝!
同學們,你們即將告別校園,從這里不僅帶走知識、友誼、夢想,更將帶走融入血液、浸透骨髓、將同你們相伴一生的清華文化和清華精神。今天,我想重點講講清華的校風“行勝于言”。清華是培養君子的地方,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恥其言而過其行”,行勝于言是每一名清華人的內在品質。我們的學長聞一多先生說過:“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是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清華人之所以受到尊重,就是因為行勝于言。同學們,實干興邦,空談誤國。國家和社會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腳踏實地、勤奮實干的人。希望你們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做什么,都能終身做到行勝于言。為此,我想談三點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行源于思
當今世界正在進行大變革大調整,當代中國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轉型時期。你們在未來要有所作為,不僅要懂得如何做,更要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韓愈曾說:“行成于思毀于隨。”我在這里強調行源于思,就是希望大家認識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獨立人格、獨立思考比追名逐利更重要,具有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比人云亦云更重要,用大智慧把握人生航向比用小聰明尋找捷徑更重要。前不久,我參加研究生特獎的分享交流會,聽一位同學講到物理學家盧瑟福的故事。說有一天深夜,盧瑟福看到一個學生還在做實驗,便好奇地問:“你上午在干什么?”學生回答:“做實驗!薄跋挛缒?”“做實驗。”盧瑟福又問:“那晚上呢?”“也在做實驗。”盧瑟福聽后很生氣地說:“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實驗,那什么時間用于思考呢?”同學們,我也不愿意看到你們在人生道路上像上緊的發條,每天只是忙忙碌碌,而是希望你們能不時地停下來看一看、想一想、問一問。就像高山流水,時而激流勇進,時而靜水流深,用思考之后的行動成就絢麗的人生。
二、行惠于言
前段時間,我讀到一本書,叫做《教育大未來》,是曾經負責哈佛大學教育改革的托尼·瓦格納撰寫的。他在書中提到,未來世界創新型人才需要具備7個關鍵力,“有效的口頭與書面溝通能力”是其中之一。因為只有加強溝通交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面對越來越大的挑戰。最近學校正在召開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會,很多校友給我寫信,談到自己對母校人才培養的建議,他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是,清華學生積極主動與人溝通的意愿不足。20xx年,朱镕基學長也曾談到清華學生不善言表的問題,當時他語重心長地說:“行勝于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這里強調的言,不是自我吹噓、夸夸其談、言過其實、只說不做,而是要言之有據、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同學們,我想強調的是,溝通是表明你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溝通是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體現,溝通也是影響他人、改變社會的'重要方式。人類處在信息化加速發展的時代,主動溝通,善于表達,將使你們得到更多的理解,獲得更大的支持,營造更佳的社會環境,從而更好地發揮才干、成就事業。
三、行成于篤
傅斯年先生1920年寫過一篇文章,我雖然并不完全贊同他所作的比擬,但還是想在這里引述文中的故事。故事說,他有一天見到一位北京警犬學校的人,就問那個人,“你們訓練的狗,單是外國種呢或是也有中國狗?”那個人回答,“單是外國種的狗。中國狗也很聰明,他的嗅覺有時竟比外國狗還要靈敏,不過太不專心了。教他去探一件事,他每每在半路上,碰著母狗,或者一群狗打架,或者爭食物的時候,把他的使命丟開了。所以教不成材。”1984級的徐航校友有一次回學校時講到,自己的成功方程是“成功=能力×努力×運氣”,再把這個結果用時間進行積分。意思是人生是一個時間積分的過程,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剛才,孫曉明校友也與大家分享了他的經歷和感悟。這些認識和感悟啟示我們,堅守自己的價值判斷和人生選擇比跟風趕潮流更重要,堅持坐冷板凳比什么熱做什么、什么快做什么更重要,長期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比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去做更重要。
同學們,“行勝于言”來自于1920級校友贈送母校的日晷。在日晷的背面還刻著相對應的拉丁成語“FACTANONVERBA”。我經常帶客人去看日晷,告訴他們行勝于言是清華的校風。但經常有人告訴我,這句拉丁文的意思不僅僅是行勝于言,有人講是“行動,而不是言辭”,也有人說是“事實勝于雄辯”,還有人認為是“觀其行而非聽其言”,甚至有人講是“行動不等于言辭”。正是對拉丁文含義的不同理解,促使我去思考行、言、思之間的關系。今天,我也建議同學們離校之前再到大禮堂前看看日晷,帶著自己對“行勝于言”,對行、言、思的辯證思考去迎接你們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4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今天注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3400多名同學順利完成本科學業,即將踏上新的人生之路。作為校長,我和大家一樣無比激動,在此,向你們和你們的家人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過去四年,清華見證了你們的風采。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中,清華男籃首次打入決賽并奪得冠軍,隊長就是你們當中的康鴻超同學。今年6月,清華法學院代表隊作為東亞地區冠軍,參加了“WTO模擬法庭”全球總決賽,其中就有剛剛發言的蔡澤洲同學。去年,以計算機系20xx級同學為主力的清華超算團隊,包攬了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冠軍。有40多位在座同學參演了話劇《馬蘭花開》,其中有一位更是全部47場演出一場不落,他就是熱能系的陳志昊同學。20xx年,你們當中的'不少人加入了APEC志愿者行列,用優異的表現把清華人的風貌展示在世界面前。你們激揚的青春已經永遠印刻在清華園的記憶中。
過去四年,你們也見證了清華新百年的發展。亞洲青年交流中心、李兆基科技大樓、圖書館北館、藝術博物館等相繼落成,師生的學習、生活和科研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叭宋那迦A”講壇的啟動、水木書榜的發布、深度閱讀計劃的實施,營造了更加濃厚的校園人文氛圍。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和全球創新學院的創立,以及蘇世民學者項目的啟動,標志著清華國際合作辦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新百年邁出的嶄新步伐,昭示著清華更加廣闊的前景、更加美好的未來。同學們,也許你們還沒有注意到,校園里最近增加了一批長椅。這些長椅是由校友們捐贈的,校友們希望為學弟學妹們創造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老圖書館前還有一把特別的長椅,是由20xx年獲得“好讀書”獎的94位同學捐贈的。楊絳先生用她和錢鐘書先生的稿酬設立了“好讀書”獎。她曾說,“我在許多學校上過學,但最愛的是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里,最愛清華圖書館!迸c清華同齡的她,在120x年的人生旅程中,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始終不改初心,始終保持內心的平靜,超然物外,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愛的事,從容地追求自己讀書與寫作的理想。她的生活簡樸至極,但她的精神無比充實。楊先生的豁達睿智與純真優雅,心靈的豐富與生命力的強大,還有她不老的美麗容顏,讓無數人羨慕和佩服。如果你們問我清華校友誰最美?在我心目中,楊絳先生就是“最美清華校友”!
確實,楊絳先生的美好人生源于她內心篤定的追求。在你們當中,也有一位內心堅定的同學,他就是來自云南玉溪的矣曉沅。曉沅6歲時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10歲后就再也無法站立,但他從未放棄求知好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的初心。四年來,曉沅一次次帶給我們驚喜,他不僅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更在20xx年獲得了特等獎學金,這是清華學生的最高榮譽。他還組隊赴云南邊境考察中國遠征軍遺址,參加“清鋒明辯”辯論賽并獲得最佳辯手稱號。曉沅如愿度過了四年精彩的大學生活,他始終洋溢的笑容感染了許多人。輪椅上的曉沅,就是清華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天曉沅也來到了畢業典禮現場,讓我們用掌聲祝福他擁有更加精彩的未來!
【清華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相關文章:
大學校長畢業典禮上的講話12-01
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12-04
中南大學校長畢業典禮上的講話11-27
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12-09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12-02
清華大學校長致畢業生的勵志演講搞12-09
大學校長在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12-05
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11-27
大學校長在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范文12-05
大學校長在夏季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