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鄉會上講話
篇一:在同鄉會上的講話
在同鄉會上的講話
親愛的老鄉們,大家晚上好!
在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以退伍軍人為主體的河北籍同鄉,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相聚日。雖然我們都在哈市工作,可平時也很難相見,利用這個機會大家見見面、敘敘舊,要的就是這種濃濃的鄉音和鄉情。因此盡管我們在許多地方準備的還不夠充分,但我想只要我們能夠聚在一起,就是一種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回顧同鄉會成立以來的往事,可以說,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我們把它變成了老鄉之間的鄉情平臺、人脈平臺、信息平臺和發展平臺,在互相理解、支持和幫助中,使大家的心更近了、情更濃了,隊伍也在循序漸進中不斷壯大,這是一種資源,更是一種力量!因此,借這個機會,我代表同鄉會對各位不辭辛苦的前來參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同鄉會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別是對秘書長及工作人員的精心組織無私奉獻表示崇高的敬意!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它說的是修行也是緣分。而我們在千里之外能匯于龍江,其修行、其緣分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我希望這次聚會,大家能夠深刻的理解三句話:
第一,同鄉會就是一個圈,這個圈將永遠為親情與真誠的體現而開放。大家知道,世界由無數個圈組成,有政治圈、經濟圈等等,而我們所確立的圈就是老鄉圈、親戚圈。在這個圈里,每一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應該是親人、是兄弟,體現的都應該是親情、是真誠,展示的都應該是團結、是力量!過去我們用這樣的宗旨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現在乃至到將來,我們也必須站在這樣的視角來看待和參與同鄉會活動,只有這樣,在親情的紐帶下我們同鄉會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因此,我希望大家在這個圈子里要做到有事沒事常走動、大事小事常聯系、喜事憂事常溝通,用每個人的真誠架起鄉情之源、友誼之橋;用每個人的付出豐富連心之旅、赤子之情;用我們集體的智慧踏出奮斗之道、幸福之路!
第二,同鄉會就是一張網,這張網將永遠為攙扶與幫助的目的而張開。大家清楚,是無數種關系建起了一張張網,而一張張網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和內涵。我們同鄉會這張網的功能與內涵應該也必須是:以團結和諧為前提、以親情互動為背景、以互相幫助為紐帶、以資源共享為動力、以謀求發展為追求、以增光添彩為目的,只有這樣,我們進了這張網才能有親切感、責任感和幸福感!因此,我希望大家對同鄉會要倍加珍惜、精心呵護,要牢固樹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思想,把戰友一樣的并肩、把兄弟一樣的攜手,融入到同鄉會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用大家的互相關心、關注和關
愛編織成一個真實耐用、絢麗多彩的團結網、互助網!
第三,同鄉會就是一沃土,這沃土將永遠為根植于其中的鄉情而服務。我們生長于河北,扎根于龍江,河北是故土,龍江是黑土,故土與黑土的混合就是沃土,同鄉會就是制造這塊沃土的基地,它集燕趙大地的淳厚與黑土地的底蘊優勢于一體,將為我們遠離故鄉的河北人在龍江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有益的營養和強力的支撐。因此,我希望我們同鄉會的組織者、服務者,要強化服務意識和集體意識,用熱心為兄弟排憂解難、用誠心為兄弟牽線搭橋、用愛心為兄弟助力加油,使我們同鄉會不負老鄉的重托和信任,在工作和生活中發揮好服務作用。同時,也希望我們大家積極地支持同鄉會的工作,關心同鄉會的發展,主動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我們同鄉會的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同為河北人,共飲家鄉水”,是濃濃的家鄉之音把我們召到了一起;“足遠千里覓鄉親,心近咫尺敘舊情”,是難忘的軍旅之情把我們聚在了一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滿園春”,是共同的祝愿之心讓我們走到了一起,這是一個天賜的良機、這是一個難得的緣分,敞開心扉吧、舉杯痛飲吧,讓我們的心更近、情更濃、酒更香,路更好!
最后,我提議,大家斟滿酒,為了今天的快樂,更為了明天的美好共同干杯!
謝謝大家。
篇二:老鄉會發言稿
大家好,我是xxx
首先對各位老鄉能夠在百忙之中按時參加今天的聯誼活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俗話說的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在這花好月圓的日子我們相聚圓中圓。我們在這里歡聚一堂,共敘友情,加深各位老鄉相互了解和溝通.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因為同一方水土養育了我們,所以在座的我們有緣成了老鄉。同為商河老鄉,我們的心貼得很近,彼此之間都成了互相信任、互相依靠、互相幫助的朋友。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莫過于親情、友情、鄉情。老鄉這種關系不是建立在世俗的基礎上,更不是建立在金錢和權利之上,而是建立在親情、友情、鄉情之上。 所以,老鄉這種關系,非常純潔、高尚、珍貴,而且這種關系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歲月越久,越牢固,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交往更加緊密、更加廣泛,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于社會之外。作為老鄉,我們平時應該相互多關心、多支持、多聯系、多溝通,特別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老鄉們要及時伸出溫暖的手拉一把,把我們的“商河老鄉會”建設成一個團結互助的戰斗集體。
我想在座的各位多數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在身邊,雖然我們都在德州工作,但見面很難,想利用這次同鄉會的機會,見見面,敘敘舊,老鄉感情就不一樣了。盡管我們條件有限,也很簡單,但即使清茶一杯,也能帶來濃濃的鄉情鄉音。所以希望大家積極參與。希望各位老鄉除了這種聚會之外,平時要多聯系、多走動、多關照,遇有老鄉婚喪嫁娶之事,及時轉告,積極參與。當老鄉遇到困難時,請大家多多支持、多多幫助。
最后請大家一起舉起酒杯祝愿在座的各位合家安康、工作順利、事業興旺、財源廣進!今晚大家一定吃好、喝好、玩好!干杯!
篇三:在同鄉會聯誼會上的講話稿
在同鄉會聯誼會上的講話稿
各位老鄉:
大家好!,首先感謝各位老鄉能夠在百忙中能夠按時參加今天的聚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今天,我們能夠在這里歡聚一堂,共敘友情,加深各位老鄉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正是“春意盎然相逢日,鄉情友誼正濃時”。帶著濃濃的鄉音,我們歡聚一堂,暢敘鄉情,其情切切,其樂融融。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奇源。因為xx的水土養育了我們,我們成了同鄉,老鄉,因為是老鄉,我們的心貼的更近,彼此之間我們成了互相信任,互相依靠,互相幫助的朋友。人世間最好的的莫過于親情,友情,鄉情,老鄉這種關系不是建立在世俗的基礎上的,更不是建立在金錢和權利上的,,所以,老鄉這種關系非常的純潔,高尚,珍貴,而且這種關系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歲月越久越牢固綿長。以地緣為紐帶而形成的老鄉關系,都是人世間的至善,至美,至純。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更間廣泛,任何人都不能孤立于社會之外。作為老鄉,我們平時多關心,多支持,多聯系,多溝通,特別是遇到困難失意的時候,我及時伸出溫暖的手拉一把,把我們“xx同鄉會”建成一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團結互助的集體,同時,真誠的希望各位老鄉,不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志存高遠,發憤圖強,努力工作,為家鄉添彩,為老鄉爭光。
水是家鄉美,月是故鄉明,游子千里夢,依依桑梓情。xx培養了我們,對xx,我們在坐的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那里有我們的故土,有養育我們的爹娘,希望大家都來關心xx同鄉會,盡量加入同鄉會,雖然我們人們都在青島工作,但見面也不是經常的,更有的老鄉幾年沒見了。所以,我們要利用同鄉會的機會,見見面,敘敘舊。盡管我們的條件還有限,也很簡單,但即使一杯清茶,也能帶來濃濃的鄉音鄉情,所以大家要積極參與,可利用手機,電話,電子郵箱,qq等交流平臺,加強溝通聯系,傳遞鄉音鄉情。在今后的日子里,衷心希望多聯系,多交流。事業成功了,我們共同慶賀,子女中舉婚嫁了,打
篇四:老鄉會發言稿
各位在座的各位師兄師姐,各位老鄉,來自----的老鄉們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們貴州老鄉歡聚一堂,共同舉行隆重的老鄉歡聚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的廣金貴州人對來自-----的各位老鄉表示最熱烈的歡迎,也熱烈歡迎各位師兄師姐和同級的老鄉今天能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這個老鄉聚會!其次,請在座的大家給我一個做自我介紹的機會,我叫嚴順達,來自畢節地區納雍縣。現在是我們學校勞經系人力資源管理3班的一名學生。在座的很多師兄師姐都肯定不認識我吧,其實這也很正常,之前大家的聚會因為我們勞經系的幾個人沒有聯系上大家,所以很遺憾錢幾次都基本上沒有參加老鄉會,好在最后聯系上大家,這才能有幸離家這么遠還能見到這么多老鄉!
從貴州揣著夢想走出來,大家都知道遠赴他鄉求學的滋味。遠離家鄉,沒有家人的關心,少了朋友的牽掛,所有的一切從離開家時我們都要獨自去面對。但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我們都不可能一個人就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所以好在我們有老鄉會,我想我們大家都應該有這種感觸吧,當我們一不小心聽到熟悉的鄉音時我們會是多么的激動,當我們好不容易聯系到一位老鄉是又會是多么的歡喜。“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最能詮釋的吧! 在家靠兄弟,出門靠朋友".是的,我們都遠離家鄉,所以我們就應該團結每一個老鄉,讓沒一個老鄉都不會因為自己遠離家鄉而失落,想想這也是我們大家的緣分,貴州那么多人,全國那么多大學,但是我們卻在廣州這個城市以一種叫老鄉的方式聚會,我們大家之前都來自于不同的地方,在之前我們也許都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說素未謀面,但是現在,現在我們有緣相聚,有緣成為朋友,我不得不說這事老天對我的恩賜。畢竟滴水離不開海洋,個人離不開集體。同樣,鄉情不可缺少,尤其是對我們這些熱切希望學會怎樣學習和工作的人來說,這種情誼就更為重要.
好吧,現在,就讓我們以老鄉的名義,以朋友的名義,高高興興地在這次聚會中相互認識,成為朋友。在以后彼此間經常聯系,互相幫助,讓所有在廣金求學的貴州人都不孤單,讓所有在廣州求學的貴州人都能以有一幫貴州老鄉而自豪!謝謝大家!
此致
敬禮!
篇五:同鄉會發言詞
同鄉會發言詞
各位領導,各位同鄉、同學們:
時值辭舊迎新之際,我以30年前永和中學老校長的身份,參加了家鄉黨委、政府在哈市、大慶市舉行的同鄉會和新春團拜會,心情十分激動。在我花甲之年,喜看到分別多年的諸位學子的茁長成長,又一次聞到了桃李的芳香。喜看諸位學子在一個單位的厚積薄發,說明我們的家鄉是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永和同鄉會”使我們在離別中相聚,在思念中相見,在盼望中相逢,這對于加深各位老鄉相互之間的了解和溝通.共同出力獻策,把生我養我們的“永和鄉”建設得更加和諧融洽、繁榮富庶,必將是一個有力的促進!
在此,我以原永和中學老校長的身份,對各位老鄉、各位在永和中學讀過書的同學們,能夠在百忙之中按時參加今天的聯誼活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因為扎音河和通肯河的水土養育了我們,所以在座的有緣成了老鄉。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莫過于親情、友情、鄉情。老鄉這種關系不是建立在世俗的基礎上,更不是建立在金錢和權利之上,而是建立在親情、友情、鄉情之上。
所以,這種老鄉關系,非常純潔、高尚、珍貴。而且這種關系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歲月越久,越牢固綿長,可以說歷久彌深。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的親屬關系,以地緣為紐帶形成的老鄉關系,都是人世間的至善、至美和至純。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家鄉也在變化,相形見絀,發展的腳步慢些。父老鄉親不盡滿意,他們都感到,我們鄉有眾多在外的學子,掌管一方的工作,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家鄉的建設上,不應落在后邊。
家鄉父老的這種期盼,是因為他們曾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在你們啟蒙讀書的滄桑歲月中,在你們冥冥蒙學、力酷求知、豐富自我之時,他們默默地為你們做著不為人知的貢獻。家長們望子成龍,家鄉的父老為能考出一個學子都奔走相告。在當時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建學校、提辦學經費,負荷再重,他們都認可,毫無怨言。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我鄉的教師約300人,其中180人是民辦教師,是靠家鄉父老出錢供養的。鄉黨委、政府,在當時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本著再虧不能虧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指導思想,為了永和孩子的將來,舍得投資,將70%的提留款用于教育,盡力為當時入學的孩子們,創造舒適的學習環境、配備最強的老師。而我們的父老鄉親,沒有因為教育投資拿錢有一點怨言。曾一度,市里搞磚豬圈、黑木耳項目,鄉村出了一些錢,老百姓編了“兩不該花、兩該花”的順口溜:黑木耳、大豬圈;永和中學、敬老院。認為前兩項不該花錢,后兩項花錢理所當然。他們認為錢投到教育有盼頭,投到敬老院鰥寡孤獨的老人生活有勁頭。
由于黨委的重視,端正了辦學方向,將原來提出的一機、二豬、三學校的工作理念變成全鄉首先實現校舍磚瓦化,改善了中小學的辦學條件。使永和鄉成為全省改善辦學條件現場會的參觀現場、被省市譽為改善辦學條件先進鄉的光榮稱號。面對當時教育戰線極左思潮,永和中學依然堅持當時的“一張課表統全局、一個教師獨角戲,一個教室小天地”的所謂修正主義的教育路線,在教書育人上,堅持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廣博高雅的人文精神,為人師表的重德精
【同鄉會上講話】相關文章:
市政協副主席兔年新春同鄉聯誼會上講話12-04
在同鄉聯誼會上的講話稿范文04-16
同鄉聯誼會上的講話稿(精選3篇)12-08
培訓會上的講話12-04
學生集會上的講話12-05
在公司舞會上的講話12-06
生日宴會上的講話03-26
學校教導會上的講話04-18
家長會上的講話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