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勤儉有道國旗下的講話
勤儉是一種美德,勤儉是一種精神,做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更要將勤儉這一優良傳統鼎力傳承、發揚光大。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占據了我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位置。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我們的祖先用原始技術種植小麥和粟,肥沃的華北平原提供了足夠的營養,讓每一棵糧食都顆粒飽滿。到了收獲的季節,我們的祖先還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感謝土地對人類的恩賜,從那時起他們便意識到糧食的珍貴,并把勤儉奉為一種美德。祖宗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應當時刻銘記于心!
繼續回顧歷史“興于勤儉,亡于奢靡”這一至理名言在每一個角落上演著,隨聲附和的是“榮辱興衰”的變數。周幽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他疏遠朝政,夜夜燈紅酒綠、鶯歌燕舞,為搏美人一笑而留下了“烽火戲諸侯”的臭名。他甚至把一缸又一缸的酒倒入水池里,荒唐的在里面“沐浴”。不要以為這有多么可歌可泣,因為奢靡,貪圖一時之樂,他付出的是國敗人亡的代價。時間追溯到唐代初期,唐太宗所推崇的節儉主義讓唐朝開始走向繁榮昌盛。那個時候社會百廢待興,人民生活水平較為低下,而唐太宗身體力行,不穿華服,不修宮殿,讓唐朝迎來了百花爭奇的貞觀之治。由此觀之,帝王們的節儉與否,直接影響到了國家的興衰,而就個人而言,我們的勤儉與否,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將來。
想必同學們都聽到過李嘉誠的大名吧,有一次李嘉誠從酒店走出來,一枚硬幣從他的口袋里滾了出來,一名保安將這枚硬幣拾起遞回給他。出乎意料的是,在接過硬幣后,他居然遞給這名保安一百元的小費。這一行為讓人們陷入了沉思和不解,他為什么要做這一賠本買賣?李嘉誠給我們的回答是:“這一枚硬幣,如果我不去拾它,它就會憑空消失,而我給保安一百元,它便可以用以消費,我覺得錢可以拿來用,但不可以浪費。”微小的舉動,卻道出了李嘉誠鑄就輝煌的秘訣之一,節儉。如果沒有注重這一細枝末節,他也許會和周幽王一樣,人生以失敗告終。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思一行恒念物力維艱。同學們,自省自身一下,看一看學校,看一看我們自身,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就背負了浪費與奢靡的罪名。當我們在吃飯時,有沒有提醒自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呢:當我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時,有沒有想過“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呢:當有些同學在肆意揮霍錢財時,有沒有看過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同齡人呢?
同學們,勤儉是一種美德,勤儉是一種精神,讓我們一起用習慣去養成,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只有當勤儉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我們血液里的一種自覺,我們的勤儉之風才會遍徹校園!
【勤儉有道國旗下的講話】相關文章:
做有道德的人國旗下的講話03-22
成于勤儉敗于奢的國旗下講話04-30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國旗下講話08-13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國旗下講話04-21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國旗下講話04-23
國旗下講話-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01-20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國旗下講話04-21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國旗下的講話12-09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國旗下講話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