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代表的國旗下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站在國旗下給大家講述我所見證的師大附中發展歷程。我是xx年7月3日到附中參加工作的,在附中已經工作了41個年頭,我見證了附中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而附中人在發展歷程中所積淀下來的附中精神也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并鞭策著我把它傳承下去。今天,可能很多同學會問,什么是附中精神?我認為附中人有:以自己是附中人而自豪的精神;有今天我以為附中為榮,明天我為附中爭光的精神;有努力奮斗、團結協作的精神;有尊師重教、刻苦學習的精神;有愛崗敬業、為教育獻身的精神;有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等等。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我用我所經歷的70年代為開端,為大家講述在那個年代所沉淀下來并在今天不斷傳承的附中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和感恩母校的精神。
一:艱苦奮斗的精神
上個世紀的70年代,動亂中的中國在探索自己的道路上曲折前行。在全國 “學工、學農、學軍” 大的政治背景下,我們附中也開展了系列相關的運動。為響應國家的學工號召,每一個附中學子在學習期間要到學校工廠進行勞動實踐。我們原來的校辦工廠就在現在的圖書館前面,目前正準備興建新的學生宿舍樓和教工樓的地方。在校辦工廠開辦初期,由于資金緊張,勞動車間內連個電風扇都沒有。在炎熱的夏天,很多的同學在做工時滿頭大汗,衣服被汗水濕透;在寒冷的冬天,當用雙手去觸摸到那些冰一樣的鋼鐵時,那種滋味是現在的同學們所體會不到。但那時候的附中人,上至老師,下至普通學生,從沒人喊過苦,喊過累。也正是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們附中的校辦工廠在那個年代每年的產值達到10萬元!
同樣,也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也為了讓同學們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艱苦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學校在良豐農場即今天的雁山區廣西師大對面建立了師大附中農場,一場聲勢浩大的學農運動在附中展開。從附中到良豐,每個到農場去學農的同學們都是步行去的,要走半天的路。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大家都沒有喊苦喊累。我經常為自己從那個年代度過而自豪,因為它鍛煉了我堅強的意志,培養了我艱苦奮斗的精神;當然也鑄就了我們強有力的體魄。那時候,背著行李進行10公里的拉練是家常便飯。10公里的拉練很苦很累,但在很苦很累中我們的體質卻在不斷提高。我們現在條件好了,但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放棄體育鍛煉,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農的時候是非常辛苦的,同學們要放牛、除草、犁田、插秧。一開始的時候,農場沒有井,喝水只能到池塘去挑水,挑回的水還不能直接喝,還要等水中的雜質沉淀后才能喝。雖然條件很艱苦,但大家都不會去抱怨。因為抱怨是沒有任何的作用的,抱怨改變不了現實。要想改變現實只能靠自己的堅強意志和雙手。
為了改善農場的勞動條件,全體師生輪流到農場進行義務勞動,挖井、修路、架線、安燈。艱苦奮斗的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學工學農上,還體現在附中的老師們的敬崗愛業上。我記得我第一年工作的時候每月的工資只有18塊錢,大多數老師的工資也就是幾十塊錢。但老師們都為學校的發展而默默奉獻著,因為在附中人的心中艱苦奮斗的精神是代代相傳,永不熄滅的。
今天我們的條件好了,但我們應該有更高的目標,我們要辦“全國知名、西部一流”的名校,需要每個同學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當同學們抱怨作業多時,當同學們抱怨學習難時,當大家還在抱怨學校一時還解決不了的條件時,想想附中前輩人,我們就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了。無論社會怎么發展,時代怎么變遷,請所有的老師同學們牢記:我們是附中人,我們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在今天繼承并發揚光大。
二:勤儉節約的精神
xx年我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附中的辦學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每個教室里只有4盞白熾燈。當時的同學們非常的節約用電,只有人多的時候才舍得開4盞燈。因為大家都經歷過艱苦的生活,都知道幸福的日子來之不易。勤儉節約成為大家的共識,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節約使用粉筆,節約使用紙張,節約使用鉛筆……,總之能節省的一定要節省,不浪費父母的一分錢,不浪費學校的一分錢。但在今天,作為過來人,有很多的場景讓我們痛心。有時候有的班級只有幾個人在教室,二三十盞燈卻全亮著;有時候放學后人去樓空的時候,教室的燈、空調卻開著;有時候有的同學洗完手,水龍頭卻不關;有時候在課間有同學拿教學用的粉筆砸來投去;有時候,放學后教室里的投影儀還開著,無人問津。同學們,我們現在的條件是好了很多,但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們附中人勤儉節約的好傳統。勤儉不僅僅是一種美德,還是一種財富。因為勤儉節約下來的錢,積少成多,我們可以把它用在我們該用的地方,用在我們改善辦學條件上來,愿大家能夠將附中這一精神發揚光大。
附中精神之三:感恩母校的精神
作為一名老教師,當走在街上,碰到那些已經是中年人的昔日的學生向我打招呼時,我倍感欣慰。因為他們感恩老師,感恩母校。每到春節,那些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學生們經常邀請老師們參加他們的同學會,談起在母校的日子,他們各個津津有味。同學相聚,分外開心,酒足飯飽后,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基本都是回母校看看。同學們,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呢?這是一種感恩母校的精神。在母校讀書的時候,為母校爭光;離開母校走向工作崗位時候,時刻關注母校,牽掛母校,為母校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今天,我們更需要繼承和發揚這種感恩精神。這種感恩精神應該體現在同學們積極進取為母校爭光上,這種精神體現在日常中的尊敬師長上。
今年我已經61歲了,本已到了退休的年齡。但在學校發展的關鍵時刻和師資緊張的現實情況下,我愿意接受學校的返聘。因為,我愛附中;因為,我見證了41年附中人走過的艱難時刻和所創造的光輝歷程。希望在附中發展的任何一個時期,她所折射出的附中精神都能代代相傳。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愿大家能繼續繼承和發揚附中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和感恩母校的優良傳統精神。愿大家愛附中,愿大家齊心協力創造附中更加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
【教師代表的國旗下講話】相關文章:
國慶節國的旗下講話03-30
國旗下學生代表的講話04-30
優秀同學代表在國旗下的講話03-20
尊重學生待生如友教師代表國旗下講話12-09
蓄勢讓我們揚帆起航國的旗下講話05-01
新學期學生代表國旗下的講話12-09
新學期學生代表國旗下講話12-09
6月國旗下學生代表的講話03-19
學生代表植樹節國旗下講話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