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崗敬業的模范先進事跡
篇一:愛崗敬業模范先進事跡
**在農業戰線工作了30年,他堅持深入“三農”第一線調查研究,推廣實用農業技術,為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提升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勤奮工作、愛崗敬業、癡情三農
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是個“癡人”。無論外出開會還是下鄉,都帶著筆記本,遇到什么農情事情都匯集下來。遇上什么事情及時解決。一次下鄉經過**鎮南,發現路邊生長著外來生物黃頂菊,他趕緊讓司機停車下車查看,仔細觀察,確定是黃頂菊后,趕緊到鎮政府通報情況,趕緊組織人員鏟除,及時控制了有害物中的蔓延。他將自己的手機電話開通成農情電話,群眾有疑難問題電話解答,接受群眾電話咨詢XX余次,手機成了農技110。棉花生長期間,西木左村的干部群眾需要棉花管理新技術,群眾白天各忙各的,他決定夜晚給群眾培訓,雖然正值星期天,他還是及時滿足了群眾的需求。那天從晚8點一直講到10點半,聽講的群眾達300多人。XX年4月初,一場倒春寒襲擊了我市的大部分麥田,不少村的群眾打電話詢問受災原因和補救措施,經過現場觀察,確定了低溫是造成小麥干尖,黃苗的主要原因,他及時提出了補救措施,打印了上萬份技術資料,發放到廣大群眾手中,保證了小麥豐產豐收。2011年7月傍晚,一場冰雹襲擊了**鄉的幾個村莊,接到消息后,就和市鄉干部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受災村莊,查看受災現場,分析災情,現場對100多名群眾講解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災后管理措施,穩定了民心,送去了黨和政府的關懷。 幾年來,**每年下鄉時間達200天以上,室內培訓40多次,現場培訓30多次,直接培訓群眾8000多人次,足跡遍及400多村,被稱為**農情活地圖,兩次被評為**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XX年被評為**市專家服務明星,XX年被全國計生協會評為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志愿者,XX年評為**市科技撥尖人才。
二、開拓創新,積極探索農技推廣的新途徑
面對近幾年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斷減少,而農民群眾對農業科學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加的新形勢,**積極探索新的農業技術推廣新途徑,一是與種子經營部門共同進行技術培訓,通過田間調查,試驗示范,分析對比,確定適合我市種植
推廣的新品種,新措施。近年來,先后篩選出了小麥品種良星99,石麥12、14、15,觀35,師欒02-1,玉米品種有先玉335,中科11,浚單20,棉花品種希普1號,希曾802和雜交棉98-1等一批新品種,對提高我市農業產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積極開展科技攻關,為社會創造財富。在大馮營付家莊和太古莊高趙圈村,主持“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市小麥、玉米兩熟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的技術工作,推廣配方施肥,科學管理。其中生物防制玉米鉆心蟲,田間放赤眼蜂,節約了成本,減少了污染,減輕了危害。經**省專家組鑒定,高趙圈村3000畝小麥、玉米兩季畝產突破1000公斤,小麥最高單產610公斤,玉米最高單產700公斤。根據雨水多的狀況,提出提前預防玉米褐斑病,在褐斑病大發生的'年份,控制了病害發生。經專家委員會評審,該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
三、淡泊名利,恪守職業道德
三十年的工作實踐,使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廣大公認的“農業專家”,對廣大農民群眾的疑難問題他從不推辭,有求必答,而對一些許以豐厚報酬的農資銷售商的推銷請求,他卻從不應承。2011年在得朝村培訓后,為免受假農藥之苦,老百姓請他幫忙選購農藥,他爽快答應,在農資市場走了七八家,幫農民買到了稱心的農藥。
**累計推廣優質小麥、玉米245萬畝,直接增收17億多元,節支5418萬元,XX年推廣兩晚節水增產技術50多萬畝,直接增收5000多萬元,節支XX多萬元,同時與省內外12家科研單位有直接聯系,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基礎。
篇二:愛崗敬業先進事跡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本該頤享天年,他卻活躍在最基
層一線,兢兢業業,一心為村民。他就是被烏蘇市頭臺鄉黨委返聘到沙東村任黨支部書記的'李克華。李克華,男,漢族,1945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初中學歷。在他的帶領下,頭臺鄉村民改變生產方式,持續穩定增收;他還把自己的6.2萬元借給村里搞水利設施建設,至今這筆錢還掛在村里賬上;近年來全村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村里年年有新變化,各種矛盾也化解了,再沒有出現過上訪的事情。黨支部從一個軟弱渙散,沒有凝聚力,工作開展困難,群眾上訪較為突出的組織,一躍成為目前頭臺鄉的典型村,模范村。2006年以來,村里每年都獲得頭臺鄉年度綜合考核第一名,黨支部多次被烏蘇市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基層黨建工作示范村隊”。 李克華獲得
“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他的事跡還被拍成專題片,在全國遠程教育衛星數字頻道展播。
篇三:愛崗敬業先進事跡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選擇師范教育這門專業時我就下定決心要以此為目標,做一個受孩子愛戴的好老師。十年前,我從教育學院畢業,躊躇滿志地從大學校門里走出來,滿懷信心地踏進了這滿是孩子們的天堂。
耕耘于三尺講臺,揮汗如雨。從參加工作至今,每年我都帶了三個班的英語課,兼任班主任工作,每周課時二十多節。由于學校住房緊張,我沒有向領導申請住公房,我住的地方離學校五六里地,無論刮風下雨,下雪,每天天不亮起床,匆匆趕往學校,學生自習結束后,頂著漫天星光回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長期的超負荷工作,讓我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但是我從不因為生病而耽誤孩子一節課,記得前年畢業班前我得了嚴重的腎結石,疼痛使我吐出來胃里所有東西,醫生讓我住院輸水,我總是吊針一拔馬上上課,學生看見我堅持著,他們哭了。妻子嗔怪道:“就不能歇會,學生離了你幾天沒事,不是還有其他老師嘛!”但是關鍵時候我更不能耽誤孩子呀。“你的學生是幸福的,兒子都沒有他們跟你在一塊的時間多。”是啊,面對妻子孩子,我只能歉然的笑,“現在是關鍵時候,等這屆畢業了,有時間一定多陪陪兒子。”去年,我的父親患上肺腫瘤,在阜陽二院做了肺切除手術,父親在重癥監護室里,那一刻我流淚了,是留在父親身邊還是回家上課,校長說楊老師你在醫院伺候你父親吧,你的課學校安排。我勉強同意了,可是過了一會,我想到了我那三個班的學生。第二天,我坐車回到了學校,進到教室,我收到了一生中最好的禮物,孩子們在課下每人用彩紙疊了一顆幸運星,裝了滿以玻璃瓶子,上面寫著祝“老爺爺好運”那一刻,我眼里噙滿了淚花。
為了讓學生更喜歡我的教學,課下我潛心專研教材,學習先進教學經驗,與學生談心溝通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我與他們一起探討,遨游知識的.海洋;課間我們一起談心,暢談理想。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關注他們的成長。生活上,我經常和留守兒童談心,他們經常說“楊老師,我們最喜歡聽你的課了,幽默生動。總讓我們在笑聲中學到知識。”我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于功利。“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我活著就是把幸福和知識傳愛別人。
假如有人問: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機會,讓你重新選擇,你會選擇什么職業?我一定會響亮地回答:教師——這個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為這是我今生今世無悔無怨的選擇!雖然我們很清貧,但是我們也是最富有的,因為,我們是春天播撒種子的人,我們心中有著秋收的期盼;我們也是清晨的一縷陽光,我們有著勇往無懼任何烏云也擋不住的;我們還是夜空中的啟明星,我們有著奔向光明的執著!我自豪,我是教師!我光榮,我是人民的教師!
【愛崗敬業的模范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愛崗敬業模范的先進事跡05-08
愛崗敬業模范先進事跡報告05-08
愛崗敬業模范事跡11-05
愛崗敬業模范事跡05-08
愛崗敬業模范員工評語05-07
愛崗敬業模范事跡材料11-04
愛崗敬業道德模范事跡材料11-10
愛崗敬業道德模范事跡材料05-07
愛崗敬業先進事跡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