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故事(通用15篇)
文明禮儀故事1
一、學生文明禮儀常識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5分鐘前要作好課前準備,書籍、文具等擺放在課桌前角上。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先喊報告,得到教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上課要專心聽講,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課堂上應獨立完成作業,不隨便離位走動,不吃東西。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2、尊師禮儀:見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向老師問聲好(老師好);放學時,向老師說聲再見;與老師交談應面對老師,神情專注,認真聽老師講話,離開時有禮貌地向老師道別(謝謝老師或再見)。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喊報告,經老師允許后方可進入。在老師辦公室講話聲音要適度,不要影響到其他老師辦公;離開老師辦公室的時候,也應先向老師詢問:“我可以走了嗎?”經老師同意后,方可離開,關門要輕;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3、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同學問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會使用文明語言(××同學,請幫幫忙),會問候(××同學好,××同學早),會招手,會微笑,會鼓掌,會道歉(對不起,請原諒),會右行禮讓,互相幫助,不說臟話,不打架,不取給同學起外號。在有求于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應及時歸還,并要致謝。不小心碰到別人后,要及時主動承認錯誤,說話語氣要友好;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
4、會議禮儀:集合時要分班整隊入場,動作要快、靜、齊,并按指定位置入坐(站),
坐(站)姿要合要求,不講話,不走動,不吃東西,不搞小動作,不起哄,不給會場留下一星半點的雜物,離開會場時有秩序,遵守會場紀律。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
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
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5、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墻壁和課桌椅上亂涂、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發現違紀學生,要禮貌地勸說、教育,及時給予制止。如“請您不要隨地亂扔紙屑。
請您拾起來,放進垃圾箱內。”
6、 升旗禮儀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禮。
(3)認真聽國旗下講話。
(4)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
二、文明禮儀小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后,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后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后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
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
后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范。
感恩小故事
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在她們貧窮的家里,媽媽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后給她帶一塊小小的年糕,是她最大的快樂。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 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當她看見媽媽的時候,媽媽手里拿一塊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經永遠的離 開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么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于是擦干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 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
當流著淚聽完這個故事,又反反復復的聽著這首歌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這樣的父母,在默默的為兒 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這樣的兒女,能夠感恩于親人這樣一顆愛心!而做為一個人,生活給予我們的又不僅僅是來自于親人的愛,那我們是否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一刻起,我們便擁有了太多!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給了我們歡樂和親情!老師給了我們知識和關愛!朋友給了我們友誼和信任!
當我們感受一縷晨風,聽見一聲鳥鳴,觸摸一滴露珠,那是來自于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愉悅!當我們迎來新一 輪朝陽,目送夕陽西下,那是時光豐富了我們的生命!甚至,當我們承受了一次風雨,走過了一段泥濘,那是生活給了我們戰勝的勇氣
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對!學會了感恩,我們便擁有了快樂,擁有了幸福,也擁有了力量!我們才不會在生活中輕言放棄,才會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三、學海泛舟
學生學習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考的時候考不出指的是學習者在自認為學會的情況下,遇到自認為會做的題目,要么做不出來,要么做出來不能得滿分。
具體有以下兩種表現:
一是自以為會了,其實沒有真會。
二是真的會了,但浮躁嚴重,得不了分。
(1)題目拿來就做,沒看清條件就做
學生很多時候看到題目,沒有仔細審題,而是急于動手,所以經常出現題目看不清,條件沒有看全就開始做題。這種情況做對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題目做錯了,才恍然大悟:有個條件沒看清楚!
做題目的時候,先寫出明確的已知,求證或求解,然后再做題目,是一種比較好的解題習慣。
失敗的人都會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會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 但下一次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其實下一次就是從現在開始。
人生就是現在,從前只是記憶,將來只是想象,唯有現在才是真實的`,把現在抓住就抓住了人生。
一位作家曾經說過:如果有那么一天,時空倒轉,讓我們從80歲活到一歲,那么,世界上一半人將成為哲學家,世界上一定會多出幾百個百萬富翁。 大衛葛雷森說:我相信,現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沒有把握的;現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無法享受的;而現在未能明智地度過的生命是難以過得明智的;因為過去的已去,而無人得知未來。
要停在當下,不要急著往前走。
如果每一個現在在辛勤地工作、學習,生活狀況將是一種持續的增長狀態;如果每一個現在都在碌碌無為、低效率的工作狀態、或者無進展、得不到進展的工作狀態,實際上是白白消耗了生命。
教學過程也是如此,每次老師在強調趕進度的時候,我總是反問一句:學生都沒有學會,你想趕到哪兒去?
拿到題目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不要急著做題,而是要先把題目看清楚再做。
這個題目考什么知識點?
給出的直接條件是不是能夠解出題目? 有什么隱含條件?
還需要什么條件才能解出問題? ……
(2)做完題就上交,沒檢查好就上交。
很多同學總是急匆匆地把題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讓他檢查,他就根本檢查不下去,有些很明顯的問題,本來應該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但他盯著看半天都看不到問題。 清華附中有一個初三的女生名叫馬小月,在中考前一模考試以后來到我們基地咨詢,她很自信地說,她這次的數學成績雖然只有六十幾分,但她實際上是八十幾分的水平。原因是因為有一道十五分的題目,她在稿紙上本來做對了,只是在往試卷上謄寫的時候抄錯了! 當時她的父母也深深地點頭,表示事實確實如此。 我問馬小月:你覺得很委屈是么? 她點點頭!
我說:那為什么沒有檢查出來? 她低下了頭。
我又問她:你以前出現過這種情況么? 她點頭說:出現過。 那為什么沒有徹底改掉? 打掉浮躁! ……
后來在我們的指導下,她一模進入全校前200名,二模進入前150名,最后中考的時候, 她又低下了頭。
考不好,活該!你不是八十幾分的水平,你就是六十幾分的水平!因為你現在出現這樣的錯誤,中考的時候還會出現! 這時候她的父母開始點頭了。
我繼續說:因為你認為這種情況只是偶爾的,下回就不會出現了,所以,你就不會認真對待,不會下定決心,也不會每次做題時做到一次性把題目做到滿分,不會每次做完考題后認真檢查,直到不出錯誤。如果不是每次這么做,到考試的時候就不能一定保證會做的題目得滿分。所以,我們認為:學習不理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浮躁。
不檢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學生做完題目后,耐心已經達到極點,最想的事情就是趕緊交上去萬事大吉。
這種浮躁心態是學習的大敵,如果不徹底解決,學習永遠不會好。
有個朋友的女兒,是20中初三的學生,名字叫顧小梅,有一次,我拿一個題目問她是不是會做,她說會做了,但讓她做的時候,她做不出來。在老師給她講了題目后,讓她把這個題目徹底搞懂,練到熟練的程度。
她的父親就問:你們叫三倍快速學習法,怎么沒有看出快來? 我回答:
一次性把一個題目徹底掌握,就是最快的方法。 3.改的時候改不了 具體表現為:
(3)發現題目錯了,以為粗心不改正
人大附中有位初三年級的女生名叫孫一芮,她本來就是班里比較出色的學生,尤其是數理化成績,有的已經接近滿分。但由于人大附中競爭非常激烈,她的排名只能在200名以后。因為人大附中幾乎是北京中考錄取分數最高的中學,她要想穩穩地升入人大附中的高中部,要考到200名以內,甚至最好是考到150名以內才比較有把握。但她和她的父母覺得靠她自己的努力沒有把握達到這個目標。
她剛來到我們基地咨詢時,說了這么一句話: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級錯誤’,我的成績還要高。
我當時就回了她一句:你這次有多少分是因為‘低級錯誤’丟的? 她說:數理化三門大約就有十幾分!
上次考試有沒有犯‘低級錯誤’?我進一步追問。 有!她很誠實。
再上一次呢?我步步緊逼。
有……她開始有些不好意思了,好像一直有……
從小就是犯‘低級錯誤’長大的對么?呵呵!我開了句玩笑。 對對對!呵呵……她倒也直率。
只要你認為是‘低級錯誤’,你就永遠改不了,就永遠不能重視這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題目會做,但怎么都不能把會做的題目得滿分! 對對對!您快跟我說一下怎么改掉這個毛病吧!
她的成績在全海淀區排名第83名。
有以上浮躁的習慣,學生的成績一定不會理想。
文明禮儀故事2
從前有一只小老鼠,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對別人非常不禮貌。一次他去上學,一只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兇巴巴地說:“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說著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得滾出去非常遠。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里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于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只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么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說著,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到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么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嘗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著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想一想,你有過小老鼠這樣的舉動或心理嗎?
禮儀教育分步走
第一步:氛圍
對孩子進行文明禮儀教育,首先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例如在孩子的教室或者臥室等地方貼上關于文明禮儀的繪畫或者海報,平常播放一些古典高雅的音樂,多為孩子講一些關于德育教育的故事等。
第二步:榜樣
在幼兒園里,老師對孩子說話時一定要多注意使用文明用語,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例如吃飯的時候不喧鬧,坐下來的時候不要蹺二郎腿等,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
第三步:繪本
一本簡單的繪本擁有豐富的色彩、有趣的形象、簡單的故事,讓孩子對它充滿好奇。所以,利用繪本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因為繪本中的小公主或者小英雄是孩子的偶像。
第四步:游戲
做游戲是每個孩子最喜歡的事情,而且做游戲是團體活動,需要孩子去磨合,更能讓孩子從中學到待人處事的道理。比如丟手絹或者二人三足的游戲,不僅好玩,而且非常考驗孩子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文明禮儀故事3
文明禮儀是我們每個小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無論校內、校外,家里陳家樂都能時時、事事做到文明。
在校內,他是一只“啄木鳥”,只要看見哪個角落有垃圾,無論有多臟,他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手來,把它扔進垃圾桶。同時他也是老師的小助手,是同學們的好朋友。每當同學有問題或有困難時,他都盡力、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有同學身體不舒服時,他會陪他們去找老師;有同學忘帶學具,他也會無私地將自己多帶的學習用具借給他們。對老師他一向是個有禮貌的學生,見到老師他會主動問好。
在校外,他依然能做到文明。有一次,他到廣場玩,他吃完棒冰后還剩下來一根棒,但是周圍平坦的場地上一時找不到垃圾桶的影子。他就拿出餐巾紙,把棒包在里面,裝進口袋。他不會像有些人那樣隨手丟在花壇里或地面上,也不會隨手扔在石椅子上“棄之不管”,等一直走到有垃圾桶的地方,他才將那根棒從口袋里取出來,扔進去。
這就是文明,文明就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作為新世紀的兒童,他很愿變成一朵“文明”的蒲公英,把“文明禮儀”的種子撒播到我們生活的周圍,讓我們的學校更加文明。
校園文明小故事六
楊倬銘同學是三(1)班的一名學生,他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平常他主動保護學校環境衛生,他認為學校應該是個美麗、干凈的學校。
有一次,他在課間活動時,發現一些小同學在小花園里轉來轉去,有的摘小樹的葉子,有的`摘花壇的小鮮花,有的在捉小蜜蜂,還有的撲捉美麗的小蝴蝶。他想: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愛護小動物,保護有益的昆蟲。他一想到這里,就馬上跑過去,認真地對那些小同學說:“這些小樹苗是有生命,我們不能摘它們的葉子來玩,小樹苗會疼的呀!小蜜蜂、小蝴蝶在傳授花粉,我們不能撲捉它們。”
在他的帶領下,全班同學都以他為榜樣,個個都自覺愛護環境衛生,保護小樹苗,保護小動物,爭做校園的環境文明小衛士。
文明禮儀故事4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傻,一個叫二傻,它們長得挺胖,可是都不愛動腦筋,還總是喜歡吵吵嚷嚷。
有一天,天氣真好,哥兒倆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兒。它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塊干面包,撿起來聞聞,嘿,噴噴香。可是只有一塊干面包,兩只小狗熊怎么吃呢?大傻怕二傻多吃一點,二傻也怕大傻多吃一點,這可不好辦呀!大傻說:"咱們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二傻說:"對,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哥兒倆正鬧著呢,狐貍阿姨來了,她看見干面包,眼珠骨碌碌一轉,說:"噢,你們是怕分得不公平吧,讓大嬸來幫你們分。"哥兒倆說:"好,好,咱們讓狐貍阿姨來分吧。
狐貍阿姨接過干面包,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是它沒有這樣做,它把干面包分成兩塊,哥兒倆一看,連忙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狐貍阿姨說:"你們別著急,瞧,這一塊大一點吧,我咬它一口。"狐貍阿姨張開大嘴巴,啊嗚咬了一口,哥兒倆一看,又叫起來了:"不行,不行,這塊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變成小的了。"狐貍阿姨說:"你們急什么呀,那塊大了我再咬它一口吧。"狐貍阿姨張開大嘴巴又啊嗚咬了一口,哥兒倆一看,急得叫起來:"那塊大的被你咬一口,又變成小的了。"
狐貍阿姨就這樣這塊咬一口,那塊咬一口,干面包只剩下小手指頭那么一點兒了。它把一丁點大的干面包分給大傻和二傻,說:"現在兩塊干面包都一樣大小了,吃吧,吃得飽飽的。"大傻和二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小朋友說說看,這兩只狗熊正因為不愛動腦筋,被別人給了占便宜。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多動腦筋,還有要相親相愛,學會禮讓。
文明禮儀故事5
行傭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后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文明禮儀故事6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文明禮儀故事7
學校開展爭做“文明禮儀之星”的活動,就是要求大家遵守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文明禮儀好習慣。也許有的同學會說:那還不簡單,禮儀人人都知道,也能做到。是的,我想在場的每一位同學都知道,垃圾不能亂扔,飯菜不能浪費,草地不能亂踩,要將文明禮儀變成自覺地行為習慣。
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著稱,我縣故鄰曲阜孔子的儒家思想又有“禮儀之邦”聞名于全世界。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更是閃耀著我們古老的.文明禮儀的光輝。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后,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臟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巴巴,連臉也沒洗干凈”……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
我們大家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
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回顧我們少數同學的行為,文明意識淡薄,在走廊上追跑、瘋打、大呼小叫。上課鈴聲響后,依然還有同學在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另外,每天的課間操,有的同學精神懶散、動作有氣無力,邊做邊說。在日常衛生保持和維護中,有的同學為圖一時方便,將紙屑、垃圾隨處亂扔,即使看見了,也不愿彎彎腰,主動撿起,這些表現都是與我們倡導的文明禮儀相違背的。
爭做“文明禮儀之星”,就要做到人人講文明,處處有禮儀,感受文明禮儀帶給我們的快樂,讓文明禮儀伴隨我們快樂成長。為此,我們倡議大家,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師生見面先微笑,敬個禮來問聲好;公共場合莫喧嘩,言談舉止重文雅;君子動口不動手,有話坐下好好啦;你有困難我來幫,師生互愛如一家。我建議大家共同努力,為營造一個安靜、優雅、和諧的校園環境,將文明禮儀進行到底。努力吧!同學們。
文明禮儀故事8
小紅和媽媽去參加老同學聚會。用餐時,大人們舉杯換盞盡情地聊著,小紅伸著筷子,看哪盤菜好吃就一個勁兒地挑著吃,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有人開了個玩笑說:“這小丫頭真精啊!”媽媽聽了簡直無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飯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緊著小紅吃。
像三鮮蝦仁這道菜,小紅就專挑蝦仁吃,姥姥還幫著她挑,直到把盤子里的.蝦仁挑得一個不剩,留下一堆黃瓜片,她才住手。現在雖說到了外邊,可習慣已經成自然了,這丟臉的吃相一時那里改得過來。
文明禮儀故事9
春天來了,小花朵綻開了美麗的笑臉,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動物王國家家戶戶都在裝修新房:小燕子從田野里銜來了新鮮的泥土,在屋檐下造著新房;小青蛙找了個向陽的土坡,忙著挖洞呢。
小鼴鼠也在忙著買地板和瓷磚,他要把房子裝潢裝潢。先把舊的地板挖掉,再把新的地板裝好,然后放上一些美麗的鮮花,裝上嶄新的窗簾,他的新房子修得可漂亮啦!他想,我應該把最要好的朋友請來,一塊兒慶祝慶祝。于是,他向鸚鵡、小山羊、小松鼠和小白兔發出了請帖:“明天早上,請你們到我家里來參觀我的新房子吧,我在家里等著你們!”
到了第二天,小鼴鼠在家里耐心地等待著。不知為什么,只有小白兔按時來到了鼴鼠家,這使小鼴鼠非常失望。他伸著腦袋向屋外張望,希望有更多的客人到他家來做客,卻把站在他家里的小白兔給忘記掉了,也沒有叫他請坐,也沒有叫他喝茶。
小鼴鼠自言自語地說:“唉——沒想到,該來的.沒有來!”
小白兔不高興了,他想:原來,小鼴鼠認為我是不該來的呀!那我還是走吧!
小鼴鼠看見小白兔要走,可真的著急了:“小白兔,你別走,你也是我的好朋友啊!”可是小白兔已經生氣了,怎么留也留不住。
正在這時,小山羊,小鸚鵡和小松鼠也來到了小鼴鼠的家。小鼴鼠沒有攔住小由兔,心中十分懊惱,他攤開雙手說:“唉——沒想到,不該走的卻走了!”
小山羊、小松鼠和小松鼠都驚呆了,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原來我們都是該走的呀!三個小伙伴連個招呼都沒有打,悄悄地離開了小鼴鼠的家。
家中又只剩下小鼴鼠一個。桌上的飯菜都涼了,連動都沒有動,小鼴鼠好傷心呀!
小朋友,小鼴鼠一心一意想要請他的好朋友來他家做客,為什么到最后卻一個朋友也沒有請到呢?都是因為他不知道該怎么對客人說話才有禮貌呀!你可不要像他一樣哦!
文明禮儀故事10
故事是什么?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看看下面的文明禮儀哲理故事吧!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后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臥冰求鯉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了。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 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來他官至司空。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文明禮儀故事11
文明禮儀就在我們身邊,文明禮儀隨處可見,在馬路上,在教室里,在公交汽車上。文明禮儀往往是從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體現出來的。下面我為大家講講我身邊的一個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有一天,我們高興得上完體育課回教室,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談論著體育課上的趣事。樓梯上有一張廢紙,它躺在那里,沒人去動它,它不知被踩了多少次,變得十分臟,整潔的校園仿佛被這張廢紙給污染了,可沒有人愿意彎下腰,把它撿起來丟進垃圾桶,多么簡單的一件事啊!當然,我也看到了,剛想把它撿起來,可又轉念一想:“那么多人都看到了,可都沒有去撿,我何必多此一舉呢?而且被人踩了那么多次,一定有很多細菌,多臟啊!”于是我便不予理睬繼續向前走。
這時,我旁邊的一個女生看到了這張紙,停了下來,我很奇怪。隨后,她竟然彎下腰,小心翼翼地把廢紙撿了起來。“天哪,多么臟啊,難道她不怕臟嗎?”我這樣想著“她想干嘛啊?”只見那女生加快了步伐,走到了三樓樓梯旁的垃圾桶前將廢紙扔掉了,她拍了拍手,臉上露出了輕松的表情。我驚訝地看著她,問:“你為什么要把廢紙撿起來呢?那么多人都沒有撿,為什么你要撿,很不衛生的啊!”“呵呵,老師天天教導我們要養成文明禮儀的`好習慣,這樣做是理所應當的,而且是舉手之勞啊。”她微笑著對我解釋。聽到了這話我羞愧無比。
是啊,正如這位女同學所說,養成文明禮儀的好習慣,是人人都應該做到的,文明禮儀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文明禮儀故事12
在我的身邊有許多禮儀故事,但最令我難忘的是發生在我們太行小學的禮儀故事。
來到學校,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歡騰的景象。自從學校開展講文明、講禮貌的活動,學校的每個同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前,學校有一些同學說粗話,根本不把禮儀當做一回事,現在學校的每個同學都開始講文明、講禮貌了,來到學校聽到的不再是粗話和打架現象,而是文明禮貌現象,看!他們一見面,就熱情打招呼:“你好!早上好!”真有禮貌,老師來了,同學們連忙打招呼:“老師你好!”個個彬彬有禮。
有一次,剛喝了奶,老師看見地上有點臟,提醒同學們注意衛生,每位同學都開始動手打掃起來,不一會兒,教室就變得煥然一新,這都要感謝講衛生的每個同學,是他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塑造了更加文明的校園。
還有一次,下課鈴響了,我和同學們一起往教室外走去。同桌踩了我的腳,“哎呀,好疼啊”。我對他微微一笑,表示寬容。他急忙道歉說:“對不起。”我說:“沒關系。”然后,他小心翼翼,生怕再踩著別人的腳。
這就是文明,這就是禮儀。這樣的事還很多,如果世界上到處都流傳這種禮儀現象,每個人都加入這項活動。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美麗。
文明禮儀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種子,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弘揚我們的'禮儀傳統,樹立良好的形象。只要心里播下這粒種子,它就會在我們的精神里生根、開花、結果,那么我們的明天會更好!我希望每個同學都真正理解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讓我們把文明的種子撒遍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文明之花越開越盛,開遍家庭、校園和我們的社會。
文明禮儀故事13
小學生文明禮儀手抄報:讓座的故事——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沒有文明禮儀,是不能在社會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禮儀是人們在生活中養成的`一種習慣。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知識水平的外表;可對祖國來說,禮儀卻是生活習慣,品德的反映。
小學生文明禮儀手抄報:讓座的故事——小熊貓咪咪是家里的小霸王。有一天,黑熊嘟嘟來咪咪家里玩。嘟嘟很客氣地說:咪咪好,阿姨好,叔叔好!咪咪說:我不好。咪咪的媽媽,也就是方方說:我很好,謝謝你,小嘟嘟。咪咪的爸爸,也就是大大說:我也一樣。
小學生文明禮儀手抄報:讓座的故事——我看著這一切,隨口吐了口香糖,不以為然地說:為什么?我沒座位了!媽媽轉頭瞪了我一眼,我不敢吭聲了,但心里還不服氣。
文明禮儀故事14
生活就像一個裝滿蜜的罐子,要想使罐子里的蜜更加甜美,我們就得時時刻刻講文明,做一個禮儀小使者,也只有這樣,社會才能處有一天,我和外婆乘公共汽車去超市買東西。好不容易才等到一處開滿“鮮花”。
輛車,大家排著長隊上車,可下車人少,上車人多,我看看車上所剩但我無幾的座位,心里伍很焦急,恨不得拉著外婆的手跑進車中“搶”座位。又一想:今天的隊雖長,但沒人往里擠,如果我一旦往里擠,豈不是把一條文明整齊的隊伍給打亂了。想到這,我決定與外婆接次序遵守規則地上車。到了車上,幾乎沒有空位子了,正在這時,有一個大姐姐主動把座位留給了我們,我們很不好意思,但在她的再三催促下,我們只有坐到了椅子上。突然,我發現有一位行動不方便的'老奶奶拄著根拐杖,慢呑呑地走了上來,盡管排在她前面的人讓她先行,但她卻感激地說:“謝謝,不用,不用,你走,你走”。多好的人啊!過了一會兒,老人周圍開始有人讓座位給她,可她依然固執地說:“我站著不累,不礙事。”有人問她:“您去哪兒呀?”“噢,汽車站。”這么遠的地方,難道她要一直站著?老奶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下車后,我望著這輛普通的車,心想:車上不僅環境優美,乘客也很文明,他們不亂丟果皮紙屑,遵老愛幼,互相謙讓,講禮儀,多么文明的車隊。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文明,做一個講禮儀的人不難,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也不算難。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我做起,做一個講文明、講禮儀的人,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文明禮儀故事15
我的身邊有很多文明禮儀故事,一起來看看吧!以下就是我的第一次經歷。
第一次是這樣的,有天我和媽媽一起去游樂園玩,剛上車的時候就有一位老奶奶上來了,此時座位已經坐滿了,這時有一個少年走過去把老奶奶給扶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自己卻站了一路,這真值得我學習啊!我以后也要這樣做。
第二次是這樣的:有次我和媽媽一起逛街,路上有很多人,有的人吃了東西之后隨手就把包裝袋亂扔風一吹到處都是了,這樣很不好看。這時我看見有個老爺爺把這些垃圾袋撿起來之后放到了垃圾桶里,其實垃圾桶并不遠可是為什么人們非要扔在地上呢?這些都是舉手之勞的事,就是好的.習慣沒有養成所以才這樣的到處亂扔垃圾,有的人還隨地吐痰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為。
身邊的文明禮儀故事還有很多,我們一定要向這些好人好事學習,把自己變成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看到不文明的行為要及時制止,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麗,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和諧。
【文明禮儀故事】相關文章:
文明禮儀故事11-23
文明禮儀故事02-16
文明禮儀哲理故事03-19
文明禮儀小故事09-30
關于文明禮儀的故事10-30
文明禮儀的小故事學生12-02
文明禮儀小故事大全12-02
古人文明禮儀的故事03-13
文明禮儀小故事優秀11-14
古人文明禮儀的故事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