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旗下講話-讓我們擁有健康心理
同學們:
今年8月30日的《楊子晚報》上登載著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武漢市漢陽區王家灣小區一名13歲的小女孩小英,因痛恨媽媽偏愛弟弟,用自己積攢的4元錢從集貿市場買來4小包鼠藥,把媽媽、弟弟毒死了。小英對母親的仇恨采取了最極端的方法來宣泄。可以這樣說,小英的心理不健康。
什么叫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在生活上、心理上與社會環境和諧協調的狀態。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確面對挫折和逆境,能較平穩地渡過社會和家庭的變故以及災難的打擊。心理健康在學生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思想品德的發展;有利于智力開發;有利于身體健康。那么,如何才能擁有健康心理呢?
一、做情緒的主宰
良好的情緒是健康心理的信號燈。善于忍讓克制是一種美德。我們要善于克服盲目的行為和克制消極情緒,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情緒。駕馭情緒的方法有:①意識控制法。以自己的意識控制、清潔消除不良情緒。如發覺自己要發怒時,心里默默告誡自己不要發怒;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提醒自己“別著急,總會有辦法”。②渲泄法。心中有不愉快的事情,可以找父母、老師、同學談談心,也可能寫日記,把心中的積郁傾吐出來,就會感到舒暢。③轉移法。避開引起不良情緒的情境,把注意力盡量從不良刺激上轉移開,并想想愉快的事情。如和父母鬧別扭,可以到親戚家去小住幾天,同時可以回憶一下和父母一起度過產美好時光,以調節自己不良的情緒。
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的表現,對于保持良好的情緒、維護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人要交往,就存在一個社會適應問題。要做到社會適應,就必須做到:
1.認識自我。認識自我,可以針對性地對自己的個性和性格作些調整。如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善交際的人,可以有意識地多參加有益的群體活動,盡量去“合群”,以開闊自己的胸襟,不致于把自己的思維走向死胡同,而產生“不正常的行為”。
2.學會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指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處境思考問題,體驗別人的情感。這樣能較快地擺脫以自我為中心,把自我的概念擴展到他人身上去產生理解之心,以提高自己的心理應對和承受能力。在交往中,理解和尊重對方是維護人際關系的基本出發點。如小英的悲劇在于她和媽媽意見不合時,沒有學會換位思考,減輕對媽媽的仇恨,再通過其他途徑(可尋求學校老師的幫助)來解決問題,避免悲劇的發生。
3.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人生有如大海,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和逆境。每一個同學都要學會順應這種自然規律。遇到挫折要想到希望;春風得意時要想到可能還有逆境。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彌補因失敗而喪失的自尊和自信。例如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金得主楊振寧博士,早期從事實驗物理研究,但能力不如別人,難以有所成就,于是毅然改攻理論物理,終于做出了重大貢獻。總之,只有正確認識和珍惜自己存在的價值,才會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保持以及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同學們,讓我們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積極、樂觀地面對客觀現實,用開闊的胸襟,去直面美好的未來。
【國旗下講話-讓我們擁有健康心理】相關文章:
讓我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國旗下講話04-25
國旗下講話-讓我們共同擁有健康08-06
蓄勢讓我們揚帆起航國的旗下講話05-01
讓我們擁有堅定的信念中學第六周國旗下講話05-01
國旗下講話-擁有快樂07-23
讓我們當愛的使者國旗下講話04-29
讓我們做得更好國旗下的講話04-29
國旗下講話-讓我們從春天出發07-15
國旗下講話-珍惜自己擁有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