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對策
【摘要】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國內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堪憂。同時,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只有對國內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和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展開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借鑒國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經驗,才能構建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關鍵詞】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模式
國內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現狀的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的分析。基于部分學者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展開的調查研究,筆者總結出國內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呈現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心理健康狀態良好占主導。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形勢較好,大部分學生心理發展積極向上。朱水龍采用UPI對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者占80%。①天津市5所高職院校2007級新生的調查顯示,天津市高職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者占75.88%。②筆者于2009年在上海10所高職院校所作的SCL-90的統計結果顯示,在強迫癥狀、敵對因子上,超過國內常模均值的大學生人數相對較多(約占8%~9.7%),焦慮、偏執、人際敏感和抑郁因子上,超過國內常模均值的大學生人數次之(在7%~8%之間)。在各因子及總均分上,超過國內常模均值一個或兩個標準差的大學生所占比例都很小。可見,上海高校大學生的總體心理健康水平較好。
第二,心理健康問題令人堪憂。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占據相當比重,現狀堪憂。衛根泉等采用SCL-90以蘭州教育學院高職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大學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占25.05%。③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心理健康問卷調查顯示,只有8.06%的學生感覺良好,認為“一般”和“較差”分別為76.88%、15.06%,14%和82%的學生“經常有”或“偶爾有”心理壓力。④在筆者對上海高職院校的問卷調查中發現,5.0%的大學生曾經或現在有很嚴重的心理困惑,14.4%的大學生曾經或現在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惑,62.5%的大學生曾經或現在有輕微的心理困惑,18.1%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困惑。可見,81.9%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著嚴重或者輕微的心理困惑,剩余的18.1%的大學生雖然自認為沒有心理困惑,但也不能排除他們中的部分人存在心理問題的可能性。
第三,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內部差異。筆者通過對國內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著內部差異,主要表現為:農村生源學生水平低于城市;畢業班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比例最大,高于新生,新生則高于二年級;性別間無顯著差異,女生水平略低于男生。在對上海男女大學生在SCL-90上的總均分進行統計檢驗結果顯示,P=0.301>0.05,男女大學生在該量表上的得分無顯著差異。對各因子的差異檢驗結果發現,男女大學生在偏執因子上的P值為0.008**<0.01,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男生得分極其顯著高于女生;在抑郁因子上的P值為0.041*<0.05,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在其它各因子上均未出現顯著差異。
第四,存在幾種常見的心理問題。自卑心理較為普遍;很多來自農村的高職生更是感到低人一等;懶散心理,厭學情緒嚴重,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空虛、抑郁與焦慮,學業壓力減輕讓人產生無所事事的空虛感,隨之而來的是對人際關系、未來就業的恐懼所導致的抑郁和焦慮心理。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討論。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狀況一方面受社會因素的影響。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低,學生極易產生認知偏差。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硬件和軟件設施較差,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現象嚴重存在。這些因素綜合導致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的現實。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我國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重視力度不夠,水平不足,尚未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和體系。
以江西省高職院校為例,該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多數高等職業院校一定程度上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整體水平落后,高職院校心理教育各項工作的落實率分別為23%、18%;發展不平衡,院校間差異大,其中有9%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得好,41%的開展得很差;人員、設施和經費投入少,做法傳統,只有27%的學校有專職人員,物質不齊全的學校占77%,同時也未利用網絡和學生社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科研。⑤同時,廣東省73%的高職院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當作選修課,開課率為13.11%,僅有15%的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師,可設講座率不到3.2%。⑥
筆者調研發現,上海總體狀況良好,有62%的學校對學生進行過心理普查,有71%的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和心理講座,有80%的學校建立心理咨詢機構網站。但校與校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平衡。主要體現在硬件設施上,如領導的重視程度、資金的到位、設備及人員的配備等,部分高職院校設施、設備比較齊全,而民辦高校情況不容樂觀。其次上海高職院校服務的覆蓋面不廣,主要是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沒有覆蓋到全校的師生。就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校與校之間的聯系較少,缺乏統一的管理。
總體而言,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狀況較差,如何系統有效地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幾點思考
依據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教育現狀,在此,筆者借鑒發達國家一些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自己對于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幾點建議:
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機構。國外高職院校都設有獨立的心理健康服務、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并下屬于學生生活健康指導中心。為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國內高職院校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必不可少。同時,這一機構的職能范圍較廣,主要有: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并建立學生檔案,做到早發現、早干預;積極開展心理課程、講座之類的教育活動;成立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等學生社團并組織活動;建立心理學知識和輔導網站;開展個別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咨詢活動;組織心理輔導人員的培訓工作,開展學術研究和對外交流活動,提高心理輔導隊伍的整體水平。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首先,應明確課程的性質和定位。根據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的規定,可明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給予學生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優化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水平。而根據當今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問題,可將具體的課程目標定位于通過對學生學校適應、自我意識、學習、人際交往、生涯規劃輔導,增進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和整體素質。
其次,應突出課程的活動性。美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講授身心健康知識,又開展各類游戲活動和技能培訓。筆者亦倡導這種活動型的課程和教學模式。這種課程模式以班級為主體展開活動性課程,注重實踐,讓學生參與其中,不僅在活動開展中傳遞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還可以自我探索、體驗、感悟和成長。課程活動形式有情境式、討論式、游戲式、講授式和調查測試式等,將教師講授、學生討論、角色扮演、課內游戲等融為一體。與此同時,課程評價也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最后,豐富和開發課程資源。教材的編寫應緊密結合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突出心理問題解決策略的探討;將文本資源、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相結合,積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平臺;鼓勵學生建構和拓展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引導家長、教師和其他社會人士加入課程資源開發中。
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美國高校尤其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筆者認為,要構建適合國情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應做到以下幾點: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資格認定制度,加強人員培訓,促進師資隊伍向職業化、專業化發展;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職教師相配合,心理專家與心理輔導員相結合,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加強各院校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教師間相互借鑒和學習。
總之,我國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相當比例高職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并表現出內部差異和不同的問題。同時,我國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總體較差,亟待提升。筆者認為可通過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機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等途徑加以實踐和探索,從而增強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和能力。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對策】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05-10
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建設現狀及對策05-11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論文04-12
高職院校學生非專業素養教育論文05-11
山東的高職院校排名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