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年教師外出學習心得
5月14日—5月17日,我有幸參加了本次青年教師外出學習活動,四天的學習日程安排緊湊,內容也非常豐富,既有專家講座,名師課堂,還有多種形式的教學研討、班主任論壇。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十分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四天的學習之中我在努力地汲取各種營養。學習雖然結束了,但反思還在繼續,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提高教學水平,只有在反思中才能讓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真正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接下來我從以下一些方面談一下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一、xx附中物理組簡介
物理學科是xx附中的強勢和特色學科,組內擁有特級教師1人,省級名師培養人選2人,市級名師4名,高級教師15人,物理特級教師陳報南老師在物理學科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領會學習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在他的帶領下,物理學科的各位老師也積極探索著如何在物理課堂中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樂、快、好地學習。
二、xx附中物理課堂教學特色
xx附中的物理課堂教學致力于尋求一種“思維引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思維引導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試圖通過成功的思維引導來體現“教”字的優化,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領悟精髓,掌握思維方法,培養全面素質,達到會學物理的高目標。思維引導課堂教學設計必須遵循化學法為教法,化學習過程為教學過程,改講堂為學堂,變主演為導演的設計指導思想。在根本上落實“以學生為主體”,完成“讓學生會學物理”的高目標任務。真正達到變知識為能力、全面提高素質的目的。在聽課過程,我深切感受到xx附中的課堂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切實把設問技巧在課堂教學中用活用好
如何成功引導學生愛物理、會物理,教師能否掌握高效的設問技巧,至關重要。xx附中的老師們就總結出兩類設問:一類從課堂教學整體結構上所起作用來劃分——有引導性設問、承接性設問、檢查性設問、釋疑性設問、應用性設問和發展性設問六類;另一類就設問的藝術角度來劃分——有激欲式設問、導向式設問、判斷式設問、引導式設問、遞進式設問、題變式設問、逆向式設問、聯系式設問、探究式設問及開放式設問十類。
為使教學真正達到雙向互助、活躍思維的目的,xx附中的老師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啟發、引導、點撥學生思維時的恰時性、方向性和靈活性。努力做到“啟在關鍵處,發在疑難時,引在上升點,導在要害處,點得時間恰當,撥得分寸合理。”
2.切實傳播科學家的科學精神、態度和方法
就中學物理教學的特點而言,我們許多教師忽視科學探究的方法的教育,輕視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識、能力與智慧。xx附中的老師們認為,若把科學家的思維與探索活動有機地融入到教學中,能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思維方式和探究方法,領略到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真誠與可敬,追求科學真諦的求實精神,對待實驗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發展的艱難與必然。
他們認為,在教學中,他們在以下六方面入手讓學生從中獲取“高價值營養”:①不斷地深入思維與探究是推動科學不斷發展的源泉;②思辯是科學理論不斷完善的必由之路;③科學的結論依賴于科學的思維與科學的方法;④求實求是的科學態度是科學健康發展的保證;⑤假設與設想是科學新知不斷發現的動力;⑥新的理論與實驗成就都是建立在眾多巨人肩膀上的輝煌成果。為此,物理教研組收集了不少相關材料以用于教學,使學生切實感受體驗到什么是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也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質。
3.切實把物理思想方法傳播給學生
物理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實驗、分析、研究、歸納、總結的優秀物理思想方法,這些思想方法不僅對物理學的研究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其他學科的發展乃至對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xx附中的老師們提出:要把物理思想方法融入到教學的每一環節中去。從教學的引入、展開、深入、發展到結論的全過程,從問題、思考、探索、釋疑到新疑、深思、探研、明了的解決問題過程,從教師演示實驗的高效益到學生實驗的高成功率,從師生互動的共振度到生生的互動高質量等等,都成為物理思想方法與設問藝術相結合的研究方向,一系列的成果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競賽成績名列前茅。
4.教師大容量的課堂,學生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
課堂教學體現層次性,讓學生聽懂,讓學生吃的飽的同時,更要有能力的提升。教師應重視課堂,追求課堂的營養。師大附中的學生課下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很多,試卷、練習冊,這些從來不會去占用課上的時間,都需要課下完成,一句話概括就是:功夫在課下,功夫在課外,課內是用來收獲的。而課上讓學生更多提出問題,老師需要做的就是點撥,是答疑,是指點、是歸納、是總結,是對知識點的擴充。簡單的知識不必面面俱到,基礎性的知識無需再去占用課上的時間,而課上需要的是知識能力的提升,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使學生在課堂上收獲更多。這就是更高層次的學生,更高層次的教學。而我們平時的教學是否也可以分開層次,不去一刀切呢,我們是否也去努力培養一下學生的自覺學習意識,自覺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終身受益,而好的習慣的養成又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還需要注重平時的點滴。
5.老師對教材的處理精當而又有針對性。
對教材的處理緊緊圍繞《課程標準》與《考試大綱》的要求。努力做到教有所用,學有所獲,這也是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重的,從聽課及與師大附中老師的交談中我感受到,對教材的處理,對教材的挖掘,對知識點的講解,對方法的傳授,都是今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要做一個研究者,要充當設計師的角色。教師的每一次備課都是對課程的二次開發,一堂課不一定面面俱到,不必所有涉及到的內容都逐一去講,而應從某一個角度切入,緊緊圍繞高考,把這一個方面的內容講透徹,并且做到知識的外延,不是僅就教材而講教材,教材只是個例子,在教學中時時刻刻都要樹立一種高考意識。把高考的理念和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滲透在每一節課之中。讓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在學什么,學這些是為什么,該怎樣去學習。
師大附中的四天的學習讓我感慨頗多,感謝領導能給我這次學習機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為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智慧型教師、創新型教師而奮斗!
【青年教師外出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外出學習心得12-05
外出學習心得01-19
外出培訓的學習心得12-02
外出培訓學習心得02-02
語文外出聽課學習心得11-30
外出學習心得15篇02-04
外出學習心得(15篇)02-04
語文外出聽課學習心得06-21
音樂外出學習心得參考12-08
小班化外出學習心得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