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圍爐夜話》讀書心得范文
寒夜圍爐,是一種溫馨;顧篝思悟,是一種境界。咸豐甲寅年間,須髯飄飄的王永彬未曾想到,當年自己與家人于歲晚休閑中圍爐夜話的所得所錄,沒有僅止于為“家人消永夜耳”,而是惠人無數,廣為傳頌,被后世奉為修身養性的寶典,繼續播撒哲思的種子。
《圍爐夜話》是清代王永彬所著的格言集,與《菜根譚》、《小窗幽記》齊名,并稱為中國人“處世三大奇書”。書中共有格言221則,短小精悍,分別從修身、讀書、教子、忠孝、勤儉等方面闡釋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旨和人生價值的內涵。可能正如書中所言:多記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書中富有哲理的佳句妙言,著實值得參悟,以悟促讀,意味深長中令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這本書形式上以格言取勝,短小精辟。而它真正吸引我的,不只是那些“安身立命”的話題,還包括作者在闡述這些話題時顯現出的神閑氣靜的境界、務實求是的胸懷以及博學豁達的智慧。
先說境界。一本薄薄的格言集子,從簡短的《序》開始便自有一份平凡境界,安靜空間。“寒夜家人圍爐,在盡享天倫之樂同時,一家人或圍爐夜話,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這是此書的《序》,言簡意賅,親切自然,不但令人感受到一份樸實的融融之樂,還透露出作者的那份神閑氣靜的境界。書中的格言警句亦是如此。“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遠,云飛而不礙空”,告訴人們內心澄凈就自然明澈,品行高潔就能自然脫俗,遠離俗世。作者也非常贊同北宋理學家程頤教人以心靜,因為“靜者心不妄動,靜能延年”。作者認為,人不能持靜,則“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也就是說性格不平和,就會浮躁,無論做學問還是干事業,都不可能上進而有所成。其實,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心態不好。好的心態也像空氣一樣,只有內心安靜,才能“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云,悟其卷舒;觀山岳,悟其靈奇,觀滄海悟其浩瀚,俯仰可見其境界。”
其二是胸懷。除了書中那些勸導做人要有“宰相肚里好撐船”、“得饒人處且饒人”、“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的氣量胸懷之外,也說“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功夫”,指出為人要有浩然正氣,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的襟懷。古時候,立言、立德、立功作為人生崇高理想,被稱為“三不朽”,也是儒家子弟的人生奮斗目標。作為一個傳統文人,作者勸導人們立言處事要公正:“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福禍;士君子立言,貴平正,尤貴精詳”;“見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謀公事”,意為人在處理事情時,要有公正心,不要考慮是否給自己帶來福還是禍,著書立說則更要以公平正直為準繩,十分值得當代為官做事的人思考。而且,作者的思想中還有一種批判意識,比如他對當時世道人心之險、道德日益淪喪有著深刻批判:“風俗日趨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他還批判權勢,意識到“忠有愚忠,孝有愚孝”,這在以忠孝為大的封建社會十分難能可貴。
其三是智慧。書中經典之語俯拾即是,在立身處世、修身養性、理想境界等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無不體現出作者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和人生智慧的超然卓越。他這樣解“仁”字:仁字從人,義字從我,告誡追求仁義的人不必舍近求遠,只需從身旁做起講仁講義的人。而且,作者善用比喻,娓娓道來,深入淺出講出世間道理。比如,他以蓮花朝開而暮合,明示富貴之人需知曉約束身心;以草春榮而冬枯,激勵窮困陌路之人要振奮有志。他還用“墻上蘆葦草,風吹兩邊倒”形象說法,說出做人的道理,告誡人們要有自己的個性、立場和原則,而不能隨聲附和、人云亦云。這位古代文人的智慧還在于擁有一顆淡泊的心,時常保持一份淡然心態,應對俗世種種。他說“和為祥氣,驕為衰氣”,“淡中交耐久,靜里壽綿長”,并告訴晚輩他自己最喜歡明代思想家吳與弼的《草廬日錄》中的那句:淡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后功,讓人感受到他的淡泊的智慧,平和似徐徐春風。
世易時移,時代更迭,歷經歲月淘洗而經久不衰反愈加煥發出神采的,均是前哲先賢的大智慧。“好光陰,莫錯過”!雖然時代的背景已無“爐”可圍,但只要你內心深處的那份安靜還在,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足以安放你的一小塊時間和求索的心靈。
【《圍爐夜話》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文具夜話的童話作文04-09
青杠包夜話12-09
除夕夜話題作文12-16
寧靜的夏夜話題作文12-09
平安夜話蘋果的散文12-05
平安夜話蘋果優美散文12-02
除夕夜話題作文100字04-19
文具夜話小學生童話作文12-02
讀書日讀書的心得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