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教師最需要的新理念》讀書心得
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真是受益匪淺。
教師是人類永恒的職業,但社會對教師條件的選擇并不永恒,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良好的素質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學校教育、繼續教育即終身教育才能獲得。新的教育觀念認為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國早在孔子時代就有終身教育思想意識。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導終身教育,他主張“活到老,干到老,學到老,用到老”。當今世界,科技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人才資源在增強國力方面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來越受人類重視。處于現代社會中的人,學習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終身學習觀點激勵人們從生到死堅持終身學習自己教育自己。我們教師在這個形勢下,更要不斷的學習再學習。
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師身上。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教育理念,想法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教育重心,教學方式。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是對于自己觀念上的一個更改呢!不過我想這就得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學習中不斷去關注新的教育動態,及時接觸新方法、新思想,讓自己能一直保持在教育隊伍較為前沿的位置,只有那樣才能不斷有機會更新自己的原有的想法和觀念,也讓我們都參與到學習的隊伍中,就象這樣的讀書活動挺好的,也是自己理念上的一個提升吧!歷史是發展的,教育是變化的,墨守成規、守株待兔、一成不變的教育和不思變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站在教育改革的潮頭,根據時代的特點和社會的發展調整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行為,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來迎接教育的變革,主動地去適應、參與教育實踐,用我們的熱情挖掘我們的智慧,追逐前沿的教學理念、教育技能、技巧。
過去,傳統教學強調教師的知識壟斷和經驗權威,強調單向式、灌注式智育,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機器,把分數當學生的根。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根深蒂固,與現代提倡的“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觀念矛盾對立,已成為教育發展的阻力。舊的教育模式輕視人的全面發展要素,忽略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的探究和批判精神,嚴重壓抑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發展,必須改革。
新世紀的教師必須師德高尚、知識淵博,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有終身學習和創新教育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不同年齡和知識梯度的新老教師,必須通過學習,才能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建立新的教育觀和師生觀。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傳播先進文化,弘揚學術精神,就造創新人才。教師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是一項永不間斷的工作:學習專業知識、學習育人方法、學習教學技術,從書本中學、從網絡中學、從他人身上學、從教學實踐中學……終身學習無疑是艱苦的,同時也是快樂的。因為學習使人自強、讓人發展、教人創新。教師要務實求真,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并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于教學實踐,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引導和啟發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懷疑和創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學過程既是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教育的過程。
因此,我們這些為師者只能讓自己的知識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做到與時俱進,才不會發出“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否則,原先的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自己的形象也會在學生心目中大打折扣。有了豐厚的文化知識儲備,才會有“厚積而薄發”。才會更多的去思考怎樣上好每堂課,怎樣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怎樣的教學點子才能讓學生學到并且掌握更多的知識,怎樣才是一個讓社會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滿意的教育者。
【《中國教師最需要的新理念》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中國教師最需要的新理念學習心得12-09
教師《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08-19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12-09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04-17
《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12-31
最經典的中國諺語12-09
教育新理念學習心得03-19
2018年《教育新理念》讀書心得12-09
教育新理念的讀書心得體會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