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保障房審計工作心得范文
歲末年初,筆者作為審計組組長有幸代表省廳對某市開展保障房項目審計,時間過去了幾個月,但其中走訪、調查、核實農村危改項目的一副副畫面時常浮現腦海,難以忘懷。
村支書帶審計組走進剛改造不久的平房,一個孤獨年邁的老人睡在房間,沒有房門,用一幅布簾遮擋風寒,當時正值初冬,地上擺放著碗筷等生活用品。為何這般景象,村支書介紹:老人的孩子是精神病患者,老人也體弱多病,眼前的房子除政府危改補貼外,村委會從其他渠道給予了資助。審計組稱之為“透風房”。
接連幾天,審計組根據審計署要求,從該市分管危房改造的城建部門提供的2015年農村危房改造目標任務一千多戶資料中篩選了25戶,進行實地調查核實,涉及6個鎮,13個村。幸運的是像老人那樣的情況只是個例,多數改造后的“危改房”有二層,寬敞明亮,廚房、衛生間、客廳、房間等功能齊全,有的面積150平方米左右,造價約12萬元,有的面積200平方米左右,造價約20萬元。審計組稱之為“小洋樓”。
“透風房”、“小洋樓”,同為危改項目,為何差別之大。按照國家政策,如果確定為危改戶,每戶補貼0.75萬元,特困戶每戶再補0.45萬元,按當地消費水平做磚混結構的平房每平方米成本價約750元,那么做一間60平方米的房子造價為4.5萬元,如能拿到1.2萬元國家補貼,自己要籌集3.3萬元,作為一個特困家庭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但對于一戶能拿出20萬元將自己的房子改造成“小樣樓”的家庭而言,0.75萬元的補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審計中還發現危改項目中存在危改房無嚴格的鑒定手續,導致目標任務的確定脫離實際,上報的危改計劃未按時完成;重復申請危舊房改造指標,如同一戶在一年內或跨年重復申報補助;為滿足檔案信息錄入工作完成危改任務,錄入與實事不符的錯誤信息,應付上級檢查;建成后的危改房普遍存在面積超標,文件規定每戶60平方米,為了不違背危改文件精神,在制作電子檔案時存在移花接木、張冠李戴的現象;危改資金的發放未按照“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和一般戶”,“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采取“區別對待,分類補助”差別化分配辦法,存在平均主義,真正的“特困戶”因無力建房無法享受危改補貼,沒有完全達到應有的扶貧效果等。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除管理部門執行政策不嚴,管理不夠外,筆者認為危改政策的缺陷十分明顯。如每戶60平方米,作為農戶來說面積偏小,不切合實際,容易造成違規;每戶補0.75萬元,即使對特困戶增加一倍為0.45萬元,特困戶仍無力改造。一個縣級市一年的改造任務為1300戶,合計補貼資金1千多萬元,是否真有那么多屬于“危改”的房屋,值得思考。
為此,本人建議要切實達到危改目的,讓每位農戶有房住,且住得安全,首先確定改造計劃時要深入農戶,摸清情況,嚴格鑒定,制定危改計劃;其次對需要危改的農戶,如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改造,財政可加大資金投入,避免撒胡椒面,做到精準扶貧,把好事辦好。
【保障房審計工作心得】相關文章:
關于保障房申請書范文12-12
銀行審計工作心得11-07
審計工作心得體會08-19
銀行審計工作心得體會08-26
審計工作者參加培訓心得03-31
大學生審計工作實習心得12-01
審計工作個人心得體會05-16
做好審計工作的心得體會范文03-30
做好審計工作為經濟服務的心得感想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