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思維論讀書心得范文
通過學習,在教學中我們最大限度的給學生提供積極思維的條件,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設法運用多種激發策略,調整學生情緒,點燃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此外,聯想為思維從橫向進行發散提供了一條途徑,在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方法對數學問題展開想象,廣泛聯想,縱橫溝通,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一、科學進行口算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每節課都要進行“課前口算練習”,要求學生不動筆,靈活運用各種公式、定律及法則進行口算,做到既快又準。在口算的過程中,學生要對各種法則、定律、公式進行選擇并使用,這樣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等思維品質便在學生口算的過程中得到了培養與鍛煉。
二、“靈活練習”,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
啟迪思維,培養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結構是數學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充分挖掘練習題的功能,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做到靈活練習,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創新。
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在鞏固練習時,教師先讓學生寫出10個百分號(%),要求一個比一個寫得好看,學生們照著老師的板書或參照書上的樣子認真寫起來。學生書寫的過程中,教師突然叫停,讓學生數一數自己完成的個數。接著教師提問:你能告訴老師完成了幾個嗎?學生紛紛舉手。教師話鋒一轉:“同學們,直接說出你寫了幾個百分號,那是很容易的。你能用今天剛學的百分數知識來說一句話,告訴老師你完成的情況嗎?”學生頓覺有趣,積極思維后,學生回答出多種不同的說法:“我完成了任務的40%。”“我已經寫好的個數占要寫個數的30%。”“我還剩任務的60%沒完成。”“我再寫任務的10%,就完成一半了。”“我完成的比剛才那位同學的多25%”等等。每一位學生都根據自己寫的百分號的個數,想出一道含有百分數的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又問:“你是怎么想到這個百分數呢?”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如一位學生回答說:“我寫了4個,占任務(10個)的4/10,也就是40/100,用百分數表示是40%,所以我完成了任務的40%。”教師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
學生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參與學習,既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等思維品質,又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
人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遇到問題才能主動去學習。在教學中,我們為學生提供材料,置學生于問題情境中,使其處于很想弄懂但又無法弄懂、有所知但并非完全明白的心里狀態,從而產生認知沖突,使思維進入積極狀態。
例如:在學完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后,教師指著窗外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說:“同學們,如果我要知道這棵大樹的高度,請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問題一出,同學們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有的說:“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有的說:“不行,這棵樹那么高,怎么量?”有的說:“爬到樹上量。”,有的說:“你能爬到樹梢上去嗎?”有的說:“要是把樹放倒就好量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但都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就在大家積極思索而又不知如何解決的時候,教師說:“同學們,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能不能解決呢?”同學們一聽,個個露出興奮的表情,學習興趣再次被激發,思維的火花再次被點燃。
最后終于用比例知識創造性的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等思維品質得到了鍛煉與培養。
四、激發求知欲望,引發積極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
隨著年齡的增加,有意注意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如果能很好的利用有意注意,并能使其保持較長的時間,就能提高學生積極思維的參與度。因此,我們課堂上努力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引發積極思維。
例如在教學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教師讓學生分別在投影片上畫一角后,讓學生思考:怎樣比較所畫的角的大小,大部分學生采用了度量的方法,當教師問學生誰有更簡便的方法時,學生積極思考,踴躍上臺演示,當學生提出用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時,既提高了興趣,又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等思維品質。
五、加強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
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復雜,這是人們認識的一般規律。小學生的思維帶有鮮明的具體性、形象性。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高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也往往需要具體形象作支柱。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多種感官,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抽象和概括,促進了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例如,在教學圓錐體體積時,教師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用準備好的實驗材料:圓錐、圓柱和沙子來探討圓錐與圓柱的體積關系。在教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邊操作、邊思考、邊討論,興趣甚濃,馬上得出了結論,用圓錐裝滿沙子往圓柱里倒,三次正好裝滿,這說明了圓錐體的體積正好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時,教師又出示了另一組圓柱、圓錐,讓同學們看老師的操作。結果老師操作的結果是:用圓錐裝滿沙子向圓柱里裝,裝了四次裝滿。這時學生都瞪大了眼睛,迷惑不解,有的同學開始發言,說老師裝的不標準,結果老師找一學生當眾演示,還是原來的結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學生又開始重新觀察、操作、思考、討論,最后終于發現,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等底等高。
教師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中探索知識發生、形成的過程。學生在“動”中“思”,在“思”中“動”,動思互為補充,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使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等思維品質得到促進與提高。
六、引導聯想,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
聯想是由一種事物聯系到另一種事物的創造性思維過程,它是創造的翅膀。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感官時空的限制,擴大感知領域,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發現解決數學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豐富學生的認知,發展他們的思維
類比思維是從要解決的問題聯想到與它類似的、熟悉的問題,用熟悉的問題的解法來思考解答待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教學中,教師運用這種方法來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數學思維與解決數學問題,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學應用題:“王老師為學校買體育用品,他所帶的錢正好可買12個籃球或18個足球。如果王老師買了8個籃球,剩下的錢全部買足球,還可以買幾個足球?”按一般思路求解,既不知價錢,又不知總錢數,學生感到困難,甚至難以下手。(讀書心得 www.xindetihui.net)教師可啟發學生類比聯想到工程問題,把總錢數理解為總工作量,把“帶的錢可買12個籃球或18個足球”理解為“甲、乙兩人完成總工作量各需12天和18天”。那么,就得到一道工程問題:“一項工程,甲做需12天,乙做需18天。現在甲先做8天后,再由乙接著做,還需多少天能完成?”由此得到原題的解答方法:(1-1/12×8)÷1/18=6(個)。
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優化了解題過程,提高解題能力,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多向聯想的興趣,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等思維品質也得到了培養。
【數學思維論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讀后感范文11-30
備戰高考數學的思維方式12-09
高考數學解題思維能力12-08
高考數學創新題型思維方法12-08
分析高考數學創新題型的思維12-09
《論美》讀書心得11-30
《論人生論逆境》讀后感11-22
《傷寒論》讀書學習心得12-02
實踐論讀書心得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