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彭長明事跡的學習體會心得
一人,一校,3個班,12名學生,就是這樣一所簡陋而生源稀少的鄉村學校,因為一套獨特的鄉村復試教學方法,在全縣多次統考中成績排名前列。創造這個好成績的就是該校校長彭長明。彭長明,2014年“全國優秀教師”,貴州省獨山縣麻萬鎮亮洞小學教師兼負責人,初中畢業后因為村長的一句話,這個曾經滿懷理想的年輕人放棄了走出大山的機會,留守在了鄉村小學,成為了一名代課老師,這一留便是32載。
是怎樣的情懷讓一個人甘愿放棄曾經的理想而堅守貧瘠的鄉村?甘愿付出所有精力和財力將一所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的小學改造成了一所達標的鄉村小學?又是怎樣的情懷讓他帶領村民拋灑汗水8年,打通了一條民生通道?是樸實和執著讓彭長明甘愿付出所有,撐起大山教育的“脊梁”,更是平凡和淡泊的人生態度,讓他面對“全國優秀教師”榮譽而發出“這個榮譽對我來說過高了,我所做的都是些平平常常的事!钡闹t遜之言。作為一名基層的鄉村教師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懷,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實屬難得。
彭長明堅守鄉村32載的精神值得世人稱贊。當初執起教鞭,只是源于村民的期盼與重托,而后一心堅守卻是彭長明發自內心的任勞任怨,他想為家鄉的教育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彭長明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了山里孩子的希望,因為他的根就在這里。為讓更多的孩子因為知識而改變命運,為讓他們走出大山,只有初中文化的彭長明在30歲的“高齡”以民辦教師的身份考上了獨山縣師范學校學習,更是憑借自己的毅力術業有專攻,鉆研出一套獨特而適合學生的復式教學方法,讓亮洞小學多次統考獲得全縣的前三名和麻萬鎮的第一名。秉著“對學生最有效的教育就是把自己該做的事認認真真做好”的理念,彭長明時刻關心著每一個學生,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一點一點感化他們,對留守學生他給予了父親般的溫暖和愛心,讓這些孩子的生活充滿陽光,在他殷殷教誨和鼓舞下,很多孩子走出了大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彭長明反哺鄉親,甘灑辛酸與汗水8年,重修簡陋的校舍,帶領村民打通了鄉村與外界相連的民生之道的精神值得世人稱贊。為了讓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彭長明來往于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多次,反映學校的現狀和困難,終于學校改造的經費有了著落,但是因為鄉村通往外界的道路崎嶇不平,于是彭長明親自帶領鄉親過陡巖、爬溝坎、涉深水、鉆荊棘將建校的所有材料依靠人挑馬馱,來回近二十多公里,終于改造好了小學。同時也源于他對鄉親的感恩,他毅然率先捐款,帶動鄉親們籌集資金、投工投勞,一起測量路線,一起掄錘開石,一起挑筐運土,一起搬石砌坎,歷時8年,一條在懸崖上的簡易盤山馬路,一座40多米的大石橋,終于修建好,這條簡易通道,讓村民們出山由原來的近3個小時縮短到1個多小時。在村民們看來,彭長明不僅是鄉村孩子知識的引路人,也是山里鄉親致富的鋪路者。
教書育人是太陽底下最有愛的事業,這不僅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的崇敬與贊美,也是彭長明用32年青春詮釋出的人生感悟。正因為有了彭長明的堅持和真心,大山里的孩子才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大山深處才有了文明的因子,大山的面貌也在日益改變;正因為彭長明的無私奉獻,鄉村教育才有了新的希望,深處大山的鄉親才有了便利的盤山馬路,鄉親們才能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彭長明不僅是鄉村教育的引路人,更是文明種子的傳播者,他將繼續扎根在自己深愛的這片熱土上,燃盡自己的所有,奉獻自己的一切,為鄉親們的幸福生活點亮“長明之燈”。
【彭長明事跡的學習體會心得】相關文章:
花影暗移月長明經典美文11-25
彭海洲作文精選12-09
師德師風學習體會心得12-05
師德師風學習體會及心得范文11-30
彭子萱來作客作文12-03
“五四”精神學習體會心得12-01
幸福家教講座學習體會心得12-09
《安全生產法》學習體會心得11-22
上海幼教學習體會心得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