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師德與教育教學學習心得范文
教師被人們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于20xx年有幸成為了這個倍感光榮的教師隊伍中的一員。
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教育學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因此,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
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指出:愛崗敬業精神是師德的核心內容。愛崗敬業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師道德規范的思想前提,教師只有具備了愛崗敬業精神,才能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為祖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愛崗敬業既是教師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獲得個人滿足,完成人格升華、實現個人利益的有效社會途徑。因此,作為一名上崗不久的教師應把“愛崗敬業鑄師魂”作為加強師德修養的一個重要主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時代需要,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教育是門藝術,我認為掌握這門藝術并不在教齡的長短。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注重對學生個體生命的理解,尊重和關愛,培養適應社會進步的具有主體人格的人,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課程體系的目標取向。因此,在學生成長歷程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人格尊嚴。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內容。一位師德高尚的老師,不只是愛少數學生,而是愛每一個學生,愛全體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
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于血緣關系,也不是來源于教師的某種單純的個人需求,而是來源于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來源于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滿腔熱情和無限期望。因此,我們說,師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愛。教師越是滿懷深情地去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確立起來并得到健康的發展。這種愛的交流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它可以有力的把學生吸引到教育過程中來,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動力,推動學生朝著培養目標所指引的方向攀登。
熱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和隱私。只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學生。任何簡單、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給學生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不允許教師粗暴批評、壓制、體罰、訓斥、辱罵、諷刺學生。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關心和指導,同樣的鼓舞和期望,作為教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求發展、求進步和需要,使學生從教師的行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有他的閃光點,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每一位學生,努力尋找適合各自特點的發展方向,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身體素質好,成績較差的同學,就鼓勵他們在體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長的學生,就幫助他們選好目標,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學好專長,真正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育實踐中,把教會學生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學會勞動有機地統一起來,同等重視學科課、活動課的育人功能,把理論和實際、動腦動手結合起來,把課內外、校內外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和諧統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地獲取知識,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在課內外注意言傳身教,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為習慣。
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總之,我們應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生;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正為范,塑造人格魅力。應把“愛崗敬業鑄師魂”作為加強師德修養的一個重要主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通過師德學習,我認識到加強師德修養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再認識,規范自己的行為,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如何讓自己踐行職業道德呢?我個人認為應做好如下幾點:
1、多學習,多充電
在工作實踐中,教師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不斷地“再學習”。教無止境,學海無涯。教師要盡可能地博覽群書,涉獵百科,具備多方面的知識,才能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教師的知識越豐富,越深厚,越能受到學生的敬重。
2、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以身作則就會樹立威信,學生就樂意聽他的課,接受他的教導,就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一個受學生愛戴的教師所說的話,比一個與他們格格不入的且受他們鄙視的人所說的話,他們接受起來是完全不同的,從后者口中說出的即使是最高尚的思想也會變成可憎的東西。
3、凈化教學語言
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準確科學,符合邏輯,遵循語法,通俗流暢,學生才能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簡明扼要,內容具體,生動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語言還要語音清晰,音量適度,語速適中,有節奏感,音樂性濃,才能增強語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講究語言藝術。描述事物和現象時,要生動形象,造成一種意境;講解概念和原理時,要嚴密準確,深入淺出,化抽象為具體;總結歷史規律時,要抓住要領,編成口訣,言簡意賅;講述重點時,可提高音量,減慢語速,適當重復;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可暫時變換聲調,幾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時,要富于感情,聲情并茂,使學生受到感染。
4、機智調控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來自自身、學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對于這些偶發事件,若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會導致一堂課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快速作出反應,當機立斷,及時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化被動為主動,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
5、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手段
興趣是學生發展的根基。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有了動力學習才有積極性,才肯動腦筋想問題。才會深入鉆研問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也會很快地‘越出軌道’,喪失理解因果聯系的能力。”因此,加強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實現師生積極互動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手段,在生動、直觀的情景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從而激發每一個學生創造力,實現學習方式的個性化。
當然,對于課堂中的偶發事件,教師可采取“寬容的策略、停頓的策略、誘導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卻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要充分利用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如夸張評價法——“這位同學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要是針掉在地上,他也能聽出來。”贊美評價法——“這位同學的想法與眾不同,你們還會吝嗇掌聲嗎?”榜樣評價法——“這一組的同學討論得很熱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組同學也能像他們那樣。”假設評價法——“如果你在這個地方改一下,那就更好了!你能自己想想嗎?”等,使學生在老師的贊賞中領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堂都會出現不同的課堂問題行為,在新的課程改革的目標下,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總結經驗,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對課堂的應付能力。將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地實現轉變,從而最終促進每一個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師德與教育教學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師德教育學習心得02-16
師德教育活動學習心得11-07
師德師風教育學習心得感悟04-14
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學習心得05-01
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學習心得體會05-04
師德師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05-08
師德師風教育學習心得體會08-23
師德學習心得03-24
師德學習心得08-12